<预见未知的自己>摘录
最近反复看张德芬《预见未知的自己》,对书中提出的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探究很着迷。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很多思想是从小被人灌输的,被一些局部的事件影响的,其中的正确性很值得怀疑。我通过看书,静观自己,审视自己,尽量去接近真我。我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正面能量,进一步去影响儿子,影响家人,让一家人都和谐健康的成长。这个过程将是我终身奋斗的过程。摘录第一本《预见未知的自己》中引起我共鸣的言语,放在这里,时时翻看,以作提醒:
做生命的主人,不做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和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围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的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些性格倾向,然后我们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创造了种种价值观和信念——如何用尽量科学的价值观影响儿子?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就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他们。
运动的时候全神贯注的觉察自己的身体,平时留一部分关注自己的的身体,其他的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的事。
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亲人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如果你强加自己的观点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个会做的事情就是反抗。
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担心,不如祝福吧。
你的本意出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出于恐惧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很多压力。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情绪是一种能量,回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用转移法来教导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用代替品来逃避情绪,比如抽烟、吸毒、工作狂。
我看见我在寻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他的需要。 有些东西,你越去排斥他,他越不走了,而且还会更强。所以,看见后,就先接纳他,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他的需要。这事说给潜意识听的。当他来了后,问:我可不可以欢迎他。然后回答,然后问:我可不可以允许他存在?然后感受那个感觉,不去逃避,不去压抑,就只是不带任何预设立场、任何成见的去“允许”他的存在。
不那么用力的做事以后,反而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觉得轻松愉快,也因此更能享受事情做好之后的成果。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他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的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名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事在抱怨、抗拒那个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一种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的去经历他,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他。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接纳已经发生的事,然后选择如何去做。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不需要负面情绪参杂啊其中。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务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藉由观察他、检视他来转移。如果你进而检视思想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都不是正确的。当你不再盲目的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他可以止息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待会当下。因为如果你去观察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时当下这一刻的关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比方说你如果你在洗碗,你就感受一下水的温度,皮肤和碗盘接触时候的感受,碗盘从油腻到干净之间,你手指触摸他们的感觉变化,就可以组织自己的胡思乱想。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时在当下的。
凡是(从小)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面。但是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裡。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裡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疗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疗愈才会发生。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在我们每一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后而产生的反应。
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声音在那里,我在这里听着他注视他。这份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临在的一个感觉,一个新的意识的次元就升起了。透过这样的观察(倾听内在的思考、对话),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被叫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
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个权利拱手让给他人。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喜悦是消除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样。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看着不错,有些道理,是不是去买来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