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岚 发表于 2013-3-31 08:57:57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
海岚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海岚老师你多次提到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性,我也知道这很重要,可是象我这样没有专业知识的妈妈,怎么去分辨哪些是真科学,哪些是“伪”科学呢?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前几天我在马大课堂讨论的时候有位美国同学和我说起她在新近的纽约《时代周刊》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教育的文章,文章中说很多中国父母用50%或更多的家庭收入花费在子女教育上,这位美国同学一边说一边等着惊愕的眼睛说太不可思议了,无法想象一个家庭会拿出那么多钱投在子女教育上。这件事美国人不理解我理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造就的。当主流教育无法达到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中国父母却有这种渴求,这就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人难过的是当下教育的市场化却没有行业标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专家和砖家象双胞胎一般,深处这个漩涡中的家长和孩子无所适从。我就回答一下那位妈妈的问题,我会用一个儿科医生的例子进行类比说明。因为儿科医生和儿童教育工作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比如都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还要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掌握日益进步的本专业的先进研究成果的职业水准提升能力等等相似之处。唯一的重要区别是儿科医生出现失误往往会立刻看到恶果,而儿童教育工作者出现偏差则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不良影响,这大概也是儿童教育行业最容易鱼目混珠的原因之一罢。 我这个学期在美国的学校里观察美国老师教学,我看到一个美国老师在引领孩子进行一个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先对该书的作者进行一个调研,包括作者的专业背景和为了写这本书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个教学活动是美国教育中对孩子思辨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位美国老师的思路就对我们分辨真假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我也从这个角度以审视儿科医生为借喻来对当下中国幼教行业的种种现象概括分析一下,希望对一心要搞好子女教育的爸爸妈妈有所启发。 名人 =儿科医生 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建议你请歌唱家李双江来给孩子瞧瞧,理由是人家可是名人。或者请虎妈,人家可是美国著名大学的法学系的教授,成功人士。你一定以为我脑袋被门掩了,可是这个概念误区在儿童教育领域中比比皆是!     比如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我才知道原来李双江夫妇曾经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谈教子,当时我还在微博里愤青了一下说节目编导弱智,其实人家还不是为了收视率吗,因为名人怎么着都是这个社会的关注热点,媒体要生存,人气儿是关键呀!生存是媒体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又怎能要求媒体人都是白岩松呢?媒体人即使有白岩松的才华和正直也未必有他那份幸运呀。那么靠名人做节目不失为稳妥之举。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这样的节目,这本来就是娱乐节目!千万记住,娱乐不能当真。您可千万别把这个当成是真经来取呀。明白了这个公式,看看什么演员谈教子之类的,想好分类,综艺娱乐节目,您的心态就摆正了.

还有前两年风靡一时的虎妈,她本人是美国著名学府的教授,她是因为她写的育儿书而迅速在美国在中国而成为家长们所知道的名人,在美国的卖点是“中国妈妈”因为好多美国人对东方教育也同样好奇,在中国的卖点是美国大学教授,女儿考进美国著名学府,而中国人对教授博士等抬头是有特殊崇拜心理的。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在美国的虎妈热和在中国的虎妈热是不同的,在美国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评判思维下的思考,记得非常清楚是在美国这里看到个动漫视频,虎妈的孩子穿着囚衣在笼子里愁眉不展,虎妈在笼子外高兴地数着钞票,最后儿童权益保护组织把虎妈带走,这个是个搞笑视频,所以结尾夸张,但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公众对虎妈的一种看法。后来华盛顿电视台组织了一个访谈节目,我作为受访嘉宾在这档节目里有机会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做客华盛顿电视台谈虎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bf177501016vbh.html,大概内容看我的博文《虎妈的育儿经不是真经》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bf17750100oa2h.html,这篇博文下面我引述了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英文媒体的评论,在这里顺带说一下,有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英语的启蒙已经放到更高的层次理解,比如孩子能够获取不同信息,独立思考,这就是一个好例子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问题,孩子的人生才能丰富有质量。我还有博文曾经谈到过程结果的关系,我解释了为什么虎妈对女儿做的生日卡的苛刻要求从儿童教育角度讲是偏差的,在虎妈高压下的女儿即使真的考入美国著名学府,但这和孩子以后社会与人生的成功,成功地经营家庭都不是正比(正相关)关系。所以再看这类儿童教育书籍也好,理念也好,一定不要被作者的光环晃迷糊了而单纯地认为对方说的什么都是真理。 医生 =儿科医生 这两者有共性的地方,都是医生,可是不在极其特殊的情况,我们都不会去一个医院的普通内科去给孩子瞧病,而是去找儿科医生。而普通医生也绝对不会轻易给儿童看病的,因为虽然同是医学院毕业,专业内容却大不同,再说医院也不允许呀。可在儿童教育领域,这个误区又普遍得不行。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要属小巫了,我最初知道小巫是在我开始写博客的时候看到有些年轻的家长似乎很崇尚西方教育,也在提西方教育,比如我说了非常多的抢玩具的行为的时候成人需要介入指导的技巧,有些博友妈妈就说要孩子自己做主,不错,西方的确很提倡孩子的自立能力的培养,但也不是这个自主法儿呀.我就问这些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就有博友给我推荐了小巫,还推荐了一个国内电视台辩论孩子早识字还是晚识字问题的节目,小巫是嘉宾。我其实对这个问题谁最后的结论不太关心,我关心的是双方的论据。小巫在节目中的的论据把我着实地给惊艳了一把,怎么感觉连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呀!于是我也按照在北美教育中学到的评判思维的思维方法,就是不接受所谓公认的把小巫定义为儿童教育专家的提法,而是自己进行一下考证,以客观事实来看一下她的资质。我的论证题目就是这样的:小巫儿童教育理念的作者-小巫的调研。据网上的介绍,小巫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教育硕士毕业,小巫在网上的自我介绍“我是小巫”的片段是“毕业后任泽西城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四年后搬家去纽约,任纽约市Ross医科暨兽医大学教务长”后来又都是啥啥大名头下的啥啥,国内的人比我知道的还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先用物理求证的方法,假定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就从她的美国教育硕士开始考证,她学的专业是(Ed.M. in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Education)教育的社会和哲学根基,不知道我的翻译是否准确,我把英文原文立在这里,请高手自鉴。这是一个30个学分的硕士课程,一般教育系有执教资格的硕士学位要42-45个学分。我没有发现小巫的这个硕士学位教程中有任何一门课是和儿童教育有关的。再看看小巫的自我介绍部分,在美国这段工作经验有没有一点和儿童教育相关的工作经验?我以前博文里介绍过,在加拿大政府幼儿园体系中,,ECE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老师的薪水跟专业文凭走,不是这个专业的,即使是心理学博士,也要按照非专业系列的工资系列走。也就是说,即使我是ECE早期儿童教育专业专科毕业和一个心理学博士同时工作,我的薪水起薪也要比后者高。当然啦,前提是心理学博士非得要到幼儿园工作,我们幼儿园也不会盲目招高学历非专业的老师。如果是ECE专科毕业工作两年后和本科毕业的起薪是一样的,你看这里的玄妙就是两年的工作经验和本科中受到的两年教育一样待遇。北美对专业教育后的工作经验的重视可见一斑。而我看了中国大量的海外招聘英才的广告,都是清一色的要求博士和年龄限制,而不看相关的和专业对口的工作经验。这种观念很幼稚,在北美则不是片面看重学历头衔,看重的是和专业相配的工作经验。北美重视和专业工作经验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作中不断有的更新知识的专业培训,这也是人才成长重要的一环。比如我在加拿大幼儿园工作的时候,每年两次的专业年会,组织者组织了大量的本行业的研究人员或者造诣深的老师来给大家提供各种提升专业知识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听会题目,以此来更新专业知识和本领。那么小巫的美国工作经历,也许更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看起来都很“高”层次,即使小巫聪明绝顶也足够幸运,毕业后任上什么副院长之类的职务,这与儿童教育有什么关系呢?这只不过迎合国人崇拜官位的心理而已。在米国马大的学习看到米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划分也是非常严格缜密的,比如美国小学老师要有小学老师的执业资格,高中老师的执业资格就不可以在小学用。我回国的时候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曾经被问及在加拿大的工作,当时以为同学的老公是大学老师,一听说我在加拿大当幼师,就马上来了一句,啊,看小孩儿的呀。我很理解他当时的感叹,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大学老师就是要比幼儿园老师高级;还有我在加拿大的时候遇到一位国内移民来的中学英语老师,她因为看到我找到工作了,于是想报考我在加拿大学早期儿童教育的学校和专业,我当时告诫过她,就是在录取名额有限的前提下,在你的申请中你不要提及你是中国的高中老师如果你想被我这个专业录取,她不信,因为她觉得高中英语老师愿意“屈尊”教小孩儿,我自己都没觉得委屈,你一个早期儿童教育专业捡个便宜还不偷着乐?后来她没有被录取才告诉我她没听我的劝。有一次参加一个外语教师年会,美国一个州在一所小学开设了中文浸润课程,要找合适的老师,人家要这个老师有外语教师的执教资格同时还要通过小学老师资格认证中的资格考试,寻寻觅觅花了很多功夫。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母语是中文,大学毕业,或者进一步讲,大学教育系毕业,这样的华人在美国不是多如牛毛,犯得着花那么大功夫吗?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和北美教育区别之一,中国的教育对具体专业的概念模糊不清。这不就是说只要你是医生,而且是光环越高越好,按此逻辑就是孩子病了,找协和医院首席内科博士医生来看而不是去找儿科医生,现实中有人愿意这样做吗?与此相反,我们看看美国对教师的执业资格的要求。如果你是高中老师,要来教小学,对不起,你也要通过小学老师的专业资格考试。在我们马大教育系,小学老师专门是一个专业,高中老师则是分科目的了。这学期我选的一门课经常和我坐一桌儿的美国小伙儿就是在修美国高中历史老师的课。这两个例子说明北美的行业标准对专业对口的要求。退一万步讲,小巫讲的是西方儿童教育宏观理念,不是做幼儿教师,国人理解专家终究是要比幼师高级的,可专家的概念是什么?在美国专家和专家也有区别,英语里有两个词,一个是specialist,一个是expert.这两个词的区别说明了人家对专家概念的严谨。通常情况下,一般广义上的,specialist要本科加本专业的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要两年的本专业工作经验才能称得上这个专业的专家。而expert则是在specialist基础上还有跨专业领域或者本行业有一定造诣的。如果按照美国这样的约定俗成的标准来看,小巫能是儿童教育的specialist 还是expert呢?恐怕都达不到要求。在中国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也许是因为她出了几本书,那这几本说儿童教育的书,是否符合专业标准,恐怕国内没有啥标准。这个例子是当下中国“医生=儿科医生”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也是国内儿童教育行业混乱的一个缩影,其实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医院办公室主任,博士 = 儿科医生我曾经看到一个国内幼儿教育连锁机构聘请的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士做顾问,来间接说明他们这个幼儿机构的专业性也好权威性也好,他们列出来的“大”单子有什么中国儿童啥啥组织的秘书长,理事之类的,这些名头就是个官衔儿,能说明什么呢?还有我最初开博的时候,看到一位博士还开办了早教连锁机构,我不清楚好多家长愿意花重金把孩子送进这样的机构是不是因为主办者的博士头衔,如果是,劝您瞧好了,博士的专业是什么,工作经验是什么?美国小学生评判一本书的时候都要对作者进行一下调研,何况您在给孩子的教育进行选择呢?所以当我看到这位博士回答家长提问关于孩子抢玩具行为的提问的时候,我马上就清楚了,这个博士不是儿童教育专业的。我不是说不是儿童教育专业的博士就不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谁都可以开儿童教育机构,关键是博士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和您如何看待博士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仅就给孩子看病这件事,这种非专业的博士未必比一个儿科医生更适合您。 卖药的 = 儿科医生如果能让患儿家长觉得这个卖药的就是儿科医生,这个卖药的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卖药的。通常是介绍给你一些儿科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就好似卖药的先给你讲一通医学原理。在这个卖药的展台上,还会邀请来一些儿科专家啥的撑场子。这种卖要广告在电视上见的多了。我以前提到过一位妈妈问我一个XX闪卡的,我就给做了一个简要调查。这个闪卡网站赫然立着一位米国爷爷,人家还有专著。那我就在米国这边专业文献库找了一下,发现这位米国爷爷的著作和主张根本是给特殊需求儿童用的,在普通儿童身上的应用遭到专业人士的反对。可经过专业MBA人士的包装,有看起来很专业的米国“教育家”,有做工精良的教育产品,你只要买来对孩子进行训练,就如何如何了。其实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用任何训练都会看到短期效果,可教育绝对是一个长期行为。这个就是观念误区所在。还有一类卖药的就是针对一个普遍关心的难题下一味猛药来卖,还有治好了的例子,你信不信?最典型的例子,那个什么疯英语。针对中国人不愿意开口哑巴英语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案就是狂背狂喊表达方式。可背和说,沟通不是一个概念,学舌的鹦鹉永远不能自由交流。记得在蒙特利尔曾经碰到一位国内重点大学英语系的小才女,她回忆当初疯英语还在她们学校招聘示范人员。这里面有个概念偷换。那些国内大学英文专业的高材生去赚零花钱做了示范,天真的家长以为人家流利的英语是疯出来的吗?那你就错了,就好比一个模特的衣裳,不是给谁穿谁就是模特的。人们为什么愿意相信和这个类似的披着各种神奇外衣的药方儿?有病乱投医就解释了这样的心态,想学好英语又想来捷径,这时候卖药的,尤其是那些穿了白大褂儿,标榜自己是国外啥啥光环的,卖的洋药又无从考证,这时候真的要小心。我前几天收到一个博友的问题,问一个从美国研究啥啥英语解码之类的秘密的专利发明人发明的方法是否可信?是呀,美国啥博士博士后的,又宣称有专利,要引发英语教学革命了云云。这个白大褂还挺丰富的,我只简单问一句,如果有人说他攻克了治疗癌症的课题,却没有在美国医院推广,你信不?前一段一位访问学者朋友送我几本国内儿童英语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就是一个啥团队写的,这个团队的介绍都是扛大旗的,没有任何一个即使是相关专业的人员,我看了一下,分明就是针对市场热点,由一群卖药的搜罗各类相关儿科医学的文章快速组合集成的一本儿科医学书,如果您按照这个给孩子瞧病,不懵了才怪呢。 患儿家长 = 儿科医生这个在国内目前非常盛行,各路育儿达人都在述说自己的育儿成功故事。这种成功,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先假定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成功了,我曾经在爸妈论坛上回答过一位爸爸这些书多是先假定一点,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多优秀,这是一个误区。首先这种所谓优秀,超过其他孩子的界定是如何量化出来的?比如有位妈妈宣称她的孩子2岁就能自主阅读了,我相信这是真的,但我怀疑这个2岁自主阅读在她这里的定义是什么?退一步讲,这种优秀和你介绍的方法之间,你如何能说明就是你的方法让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由重点大学英文系的学生现身说法演示疯英语,你如何能证明这个英语系的学生的英文水准是你疯英语疯出来的还是人家英语系造就的?即便某育儿达人说这种孩子卓越表现是事实,那也不能成为普遍规律,因为一定要跟踪调查并量化求证了才行。这个和医生看病是一个道理,久病成医说的是你能获得一些实践经验,但久病的人不能成为具有专业资质的医生。如果哪个医生说我就是带孩子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儿科住了两年院,那里医生怎么给孩子看病,都用那几个药我都明白了,根据这样的总结然后给大家看病,这样的医生在某些时候某些案例上也许在短期内真的能起作用,但是否能根本性解决问题?这个太值得思量了。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家长不可以写书,相反,如果好的经验拿来分享倒是大好事,妈妈爸爸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绝对是好事,但界限就在于说清楚!如果作者不想说清楚,读者更要辨得清。辨得清的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看看这位育儿达人本身的专业背景,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看看这位总结的经验和别人的对比一下,分析一下人家孩子的情况,结合自家情况,不能照搬。总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再比如我开博不久曾经看到有家长感慨让孩子照着汪培珽的磨孩子英文耳朵一书里的书单进行原版阅读,结果学校里的英文成绩倒数第一!所以这位家长认为汪培珽介绍的方法不对,其实汪培珽把原版听和亲子阅读的概念引入儿童英语启蒙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你如果认为你自己的孩子照着人家的书单也能和人家的孩子一样,这个是读者自己的概念错误。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都让孩子读爱因斯坦读过的书,是不是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了?搬个美国儿科治疗仪器 = 美国儿科医院我这段时间非常缺时间和缺大脑内存空间,真的没有时间去一一考证国内风起云涌的各个机构理念啥的,我关注这个机构的原因是我看到了这个机构的微博:美式教育:“1、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孩子自己爬起来。3、父母规定孩子做家务劳动。4、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5、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我就不条条细掰了,仅就其中第4条,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就把发布这条微博的机构的简介研究了一下,人家的掌门人还是留美教育博士呢,因为该机构网上的介绍太简单了,我也没深挖,无法考证这个博士的具体专业,但从这一个细小之处看,稍有点儿儿童发展常识的人都知道,幼儿午睡是生理发展的具体需求,这个问题可以去向我的大学老师@早教专家袁爱玲或者任何国内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士求解。如果再有点儿北美儿童教育经验,应该清楚北美幼儿园作息时刻表中下午1-3点是怎么安排的。这条微博把我引到了这个儿童英语教育机构的网站,他们宣传的是美式教育。在这个制作精美的中英文网站上,中文这边宣传的是老师是美国ESL专业的。这个ESL专业的证书,在米国任何提供这种培训的教育机构都有可能发放,真正有含金量的是通过州政府的资格认证的, PRAXIS的系列考试一定是要通过的。比如就在我们马大教育系这个专业就分有证的和没证的,学时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这个是我要告诉国内父母的。 我对这种搬美国教材,搬美国这个那个的教育感觉就是把美国儿科医生的设备拿来了。这个和真正掌握人家的理论和方法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教育不仅是硬件,更是软件和软硬件的结合及对教育对象的互动等。对美式教育的学习是对人家的理解和对自己的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我对该美式教育机构的理解是:雄厚的资金+MBA运作+美式仪器设备+在美国医学院拿了文凭的博士(专业不详),最后能否等于美国儿科医院,还需观望。 林林总总概括了一下,真心希望国内儿童教育行业和其他行业都走向规范化,那么最基本的,从爸爸妈妈们的观念更新上开始,如果爸爸妈妈们都眼明心亮了,专家和砖家就都站好队了,爸爸妈妈们的生活就可以简单一些了。谢谢。

可黛 发表于 2013-3-31 09:38:05

支持一下,看了以后对一些社会上的流行东西更加清楚了。

昭昭妈 发表于 2013-3-31 10:10:36

先收藏,有机会好好拜读一下

封疆大吏041010 发表于 2013-3-31 11:01:13

谢谢你的精彩解说,使我更深入的认知了些。
虽然林总,篇幅大,但我一一细读完了。
发表不了什么评论,那我就做一个有思辨的读者吧。

好吧,我就从观念更新上开始。

sansui 发表于 2013-3-31 11:07:39

这个问题,太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思了!看了以后,很有感悟啊!

patying 发表于 2013-3-31 13:25:16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flora602 发表于 2013-4-1 15:09:17

中国的伪专家太多了,其实很多自己也不晓得怎么就成为专家了,但是就是被捧成专家了。。

smallpig 发表于 2013-4-2 15:46:01

Hen很好,醍醐灌顶了

阳光灿烂2010 发表于 2013-4-4 11:25:01

认真看了一遍,受益了。专家还是砖家,是得明辨。

文武妈妈 发表于 2013-4-5 23:14:16

很好,思辨能力从家长做起。

接近幸福呵呵 发表于 2013-4-13 23:06:06

说的很好。和我老公思路接近。我喜欢跟风。呵呵。

sqqmls 发表于 2013-4-23 14:36:55

判断力啊,不能人云亦云。比如给婴儿游泳,倒底利大还是弊大。

qiqi2010 发表于 2013-7-28 20:21:14

近来学习借鉴一下。

2006乐乐 发表于 2013-9-24 16:55:25

看完了很有启发,关键是自己要有甄别能力!

早早草 发表于 2013-9-24 17:23:44

支持,现在各种理念太多作为初为父母的我们有时真的难辨

richardmum 发表于 2015-12-20 01:12:19

某书上说孩子几个月就能说话,大奇,问,原来几个月,大人和孩子说话,孩子会咿咿呀呀的回应就是书上定义的说话。我晕!
说话原来就是这个!

richardmum 发表于 2015-12-20 01:14:51

现在市场上充斥的家庭教育书籍以经验类的为主,还有一类是东拼西凑由什么某某专家编著的,后者基本都是伪教育书,缺少建立在真正量化统计基础上客观书籍。谢谢海岚。

婧宝_sylvia 发表于 2015-12-21 13:14:24

支持,现在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市场都比较混乱。。。许多无证人员在从事教培的工作,把儿童教育当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苦的是那些跟着头头转的家长,作为新晋妈妈,看了海岚老师的介绍,发觉应该先摆正自己对待儿童教育的态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甄别儿童教育领域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