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写在孩子转型期
有朋友听我诉说我家孩子的近况后,说孩子跟我一样,是成熟和幼稚并存。感触颇深。前面写过一篇《家有小女初养成》,现在补一篇转型的烦恼。其实,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就是那个“庸人”,一路陪伴孩子成长,习惯做孩子的左膀右臂,习惯了做孩子的朋友,自己也裂解成两个角色,一个是成人的世俗世界,一个是孩子的幼稚天真世界。在孩子世界里,自己亦从0岁一步一步成长跨越到6岁的学龄期,懵懵懂懂之间,切换不真实,也就常有以成人世界混合孩子世界的时候,碰撞和矛盾就难免。
孩子正在床上玩着她的情感游戏,“带小兔子去野餐”。 口中英文念念有词,这不,打字这功夫,她做的是小兔子打扮,说的是“I am almost finished"。(这个词汇我可从没教过,纯动画习得而来,估计现在很多初中生都闹不明白是这样说的。你听她的am的连读I ‘m ,听她的finished 后缀的咬音,标准又顺耳。)
再说回来,成长的烦恼在哪里呢?要说烦恼,一定不是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的姿态去说的,而是成人眼光高高在上审视孩子才会有烦恼。那么,下面看看用大人眼光看到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日常生活上懒散。
多数时间,做事情虎头蛇尾。玩到哪算哪,不去整理。所以家里间断性凌乱,在4-6岁这个阶段,离开了巧虎的殷殷教诲,凌乱成为常态了,恢复了几乎是散养孩子所具备的通病。或许这才是孩子本色。另外站姿坐姿都有问题,走路还时不时喜欢一跳一跳那种2-3岁孩子的轻快但是扭捏走法。
第二,学习上有所抵触。
有一位妈妈交流到她的孩子,和我孩子成长有极其类似的地方,从小自由、主见、没有压制和强迫,结果到小学的时候,那已经是孩子管教大人了。呜呜,这估计是我的后面的影子了。在我的教育中,也一直很”华德福“,所以”教“”学“上是很侧重孩子的个性发挥的。 但是到了大班,课业有了,老师规矩树立较多,在冲突和适应中,慢慢体现出孩子不是那么兴趣和主动的一面,比如刻板的数学作业等。
第三,性情。
早熟之下也有幼稚的一面。喜欢闹,这点我要检讨,跟我性情如出一辙。这一刻还像个大小孩,下一刻会和全班最幼稚不成熟的人比谁更幼稚谁更不遵守课堂纪律谁更搞怪。爱说好动,爱闹。老师甚至跟我单独提到这一点,我苦笑一番,没有给孩子太多批评,但是告诉她,这样的表现老师不太喜欢,难以讨巧。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还是不太习惯用大人眼光一样一样审视孩子,就少说吧。孩子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是陪伴和等待,以及偶尔地套话一番。但是套话不能多,一多就成不了朋友,成了家长式角色了。还是做朋友关系好些,孩子乐意,大人轻松。
那就让不完美来得更猛烈些吧,让不成熟来得更多些。越多的不完美、越多的幼稚,才能构筑以后更完美和成熟的性情!
http://www.ebama.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93776940的微博 孩子是正常地孩子,妈爸正在断奶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