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 发表于 2013-4-13 22:24:45

以独特的视角,写平凡的生活:《我身边的小书架》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4-13 22:31 编辑

【“百字征文”讲评】

                            我身边的小书架(34群-点妈,二年级)

    走进我们学校,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书架。小书架总有很多书,它带给了我许多乐趣和知识。

    在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是从小书架中寻找答案,小书架是帮助我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静静地坐在小书架旁的椅子上看看,慢慢地我的心情就好了起来。小书架使我变得开心起来。

    每逢周四,我是图书管理员,我会把凌乱的书籍摆放整齐,时时查看书籍是否有遗失。望着整齐的小书架,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小书架也培养了我的责任心。

    小书架带给了我很多的快乐,我从心里喜欢小书架。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小作文,文笔也很流畅,读上去给人一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感觉。

    针对这一篇作文,有必要重申一个问题。孩子写日记或是周记,写着写着,就会感觉没东西可写。一遇到没东西可写,妈妈们就会认为孩子没有生活的体验,或是没有基础的素材可写。这个观念是不对的。

    什么是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体验,不是说非要游山玩水,吃香喝辣,外加小感情,遇到点挫折等等,就叫生活的体验。

    孩子的每一天,粗看上去,是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但从起床洗脸到洗脚上床,无一不是在生活中。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与课间,在路上看到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与同学、老师、家人的交往,包括读书、写字,等等,无一不是生活。孩子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么能说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基本的素材呢?看长江、看黄河是生活的体验,看一桌子、小板凳也是生活的体验;看大海、看沙漠是生活的体验,但一个小铅笔头,一本书,一个书架,也是生活的体验。千万不要误以为“伟光正”,“高大全”,那是生活。平实的日常生活,平凡的一人、一事、一物,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所以说,这篇孩子的作文写得很清新,很别致,原因在于这篇作文是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写的。假如孩子的学校有要求写日记或是周记,不妨提供一个思路:一本书可以写,一台电视可以写,那怕就是一个铅笔头,也可以写。在过去的讲评作文中,就曾经讲过《我的小铅笔》、《字典的故事》等视角独特、表达清新的作文。对于写日记老感觉没素材的妈妈们,会所有启发的。

【讲评】

    先来进行结构上的分析:

    作文的头:走进我们学校,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书架。小书架总有很多书,它带给了我许多乐趣和知识。

    作文的脚:小书架带给了我很多的快乐,我从心里喜欢小书架。

    中间的部分:是两个自然段。也可以看成是两个对称段。一个对称段写的是小书架上的书,让我增长知识愉悦心情。一个对称段写的是小书架让培养了我的责任心。

    这是孩子的写作思路,也是结构的体现,同时也是逻辑的体现。在《提高篇》中申明过:结构就是章法,结构就是思路,结构就是逻辑。可以看出,孩子在逻辑上,在思路上、在主题的表达上,存在一个小问题。本文的题目是《我身边的小书架》,也就是说,“小书架”是最需突出、强化的主题。但是本文的通篇看下来,似乎小书架被书架上的书抢了镜头。

    来看开头:走进我们学校,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书架。小书架总有很多书,它带给了我许多乐趣和知识。

    从这个开头上来看,虽然有开门见山这个意识,一提笔就有了“小书架”。但一转笔,就写到了“很多的书”这个话题上来,看上去有两个着眼点。我们讲过,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五个主题。作文为什么会写得散乱,就是因为主题太多,变得没有主题了。

    当然,并不是说,写书架就不能写书。书架与书的关系,在本文中来讲,不是齐头并进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服务于另一个,一个衬托于另一个的关系。

    对于原文,从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就能看出结构的问题:一、我们学校有很多小书架;二、看了书,让我心情好起来了;三、我整理小书架培养了我的责任心;四、所以,我打心眼里喜欢小书架。这样就容易看出逻辑的问题了。

    我们来理顺小朋友的作文。当然,这个理顺,是带有点臆想的成份,毕竟我和小朋友不是同学,更不是同桌。

    原文:走进我们学校,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书架。小书架总有很多书,它带给了我许多乐趣和知识。

    可以这样来调整:
    我们学校,随处都有小书架。走廊边、教室里、图书馆,甚至在不经意的拐角处,也会放着小书架。学校的小书架是各式各样的。有黄色的、绿色的、白色的,还有黄绿白相间的。有高的,矮的、长的,短的,还有三角形的。它们像积木一样,搭成了不同的造型,各种各样的书就成了涂染积木的颜色。

    在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运用了一个“借代”的技法。“借代”的技法,就是先喻后借,一借不还。先把小书架先喻为积木,然后就用这个积木去取代小书架,在下文中,我们就借而不还。

   周四,我是图书管理员。我用一种搭积木的心情,把凌乱的书籍摆放整齐,时时查看书籍是否有遗失。望着整齐的小书架,我体会到了尝试、码放、调整、装饰的喜悦。小书架还培养了我的责任心。

      在这里,对顺序了调整,把看书的一段整块移到了后面。

      小书架上总有很多书。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地理,也有文化艺术……它们一本一本地立在书架上,像是一扇扇静静矗立着的知识的大门,等待着勤学好问的同学们去打开它。

   在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小书架。小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是帮助我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静静地坐在小书架旁,看看它、摸摸它。虽然它无语,但我们却可以对话。我的心情很快会好起来。

    小书架承载着书,承载着我对知识的渴望,也承载着我很多很多的快乐。

      在文中,增加了一个对称句:看看它、摸摸它。这里的“它”重点还是在书架上。

       在最后结尾,运用了“抬头、收腹”的方法,说出了小书架的三个作用:一是摆放书的,二是摆放知识的,三是摆放心情的。这样,书架的主题就突出了出来。即便是写到了“书”这个要素,也是为书架服务的。

【点评文】
   我们学校随处都摆放着一些小书架。走廊边、教室里、图书馆,甚至在不经意拐角处,都有小书架。
       学校的小书架是各式各样的。有黄色的、绿色的、白色的,还有黄绿白相间的。有高的,矮的、长的,短的,还有三角形的。它们象积木一样,搭成了不同的造形。各种各样的书,就成了涂染积木的颜色。

      每逢周四,我是图书管理员。我用一种搭积木的心情,把凌乱的书籍摆放整齐,时时查看书籍是否有遗失。望着整齐的小书架,我体会到了尝试、码放、调融、装饰的喜悦。小书架培养了我的责任心。

      小书架总有很多书。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地理,也有文化历史……它们一本一本地立在书架上,象是一扇扇静静矗立着的知识的大门,等待着勤学好问的同学们去开启它。

      在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是想会到小书架。小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是帮助我解决问题的智慧之门。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静静地坐在小书架旁,看看它、摸摸它。虽然它无语,但我们却可以对话。我的心情很快会好起来。

      小书架承载着书,承载着我对知识的渴望,也承载着我很多很多的快乐。

================================================

Perrin 发表于 2013-4-13 22:32:28

非常教师的沙发,先坐个
慢慢看

非常 发表于 2013-4-13 22:33:55

呵呵 谢谢,刚才重新编辑了一下颜色。

糊涂爸爸 发表于 2013-4-13 22:37:48

学习。。。。 以独特的视角,写平凡的生活,说得真好

cloud 发表于 2013-4-13 22:50:58

先留个爪印,等会我有空了再来细看。谢谢老师。

smlie76 发表于 2013-4-13 23:09:40

留印,慢慢学习。

ahua1513 发表于 2013-5-5 11:08:41

非常教师,慢慢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独特的视角,写平凡的生活:《我身边的小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