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音出生动!《我的好朋友》讲评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4-19 21:46 编辑作文讲评《我的好朋友》讲评时间:2013年4月17日--------------------------
【原文】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称她为英子,你想知道她是谁吗?现在就让你来猜猜看。
英子有短短的黑头发,有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黑黑的双眼镶嵌着嫩白的肌肤显得格外神气;有一张大嘴巴,时刻对着他人微笑;一双灵巧的手总会给予我帮助;双脚走起路来总是发出“嗒-嗒-嗒”的声响,像一曲轻快的音乐,让人感到身处仙境。
英子和蔼可亲,每当我犯错误时,她总是笑眯眯地帮我改正。英子爱好看书,每当去图书馆时,她总是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书本里的知识。英子为人善良,每当他人有困难时,她总会义不容辞地上前帮助。
每当看见英子,我就不禁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想你们应该猜到了吧,我的好朋友究竟是谁呢?
【点评文】
我有一个好朋友,非常要好的朋友,你想猜猜她是谁吗?
大家都叫她英子。英子的头发短短的,眉毛弯弯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镶嵌在嫩白嫩白的脸上,显得格外透亮;英子的嘴角翘翘的,时刻对人微微笑;他走起路来“嗒-嗒-嗒”的声响,像一曲飘飘逸逸的音乐,轻轻快快地来,轻轻快快地去。
英子和蔼可亲,每当我犯错误时,她总是笑眯眯地帮我改正。英子爱好看书,一本书在手,她总是如食珍馐,品得津津有味。英子为人善良,每当他人有困难时,她总会风风火火抢在了前面。
英子是谁呢?给您一个小小的提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您应该猜到了吧!
【妈妈感言】 我是21群的浙江妍妍妈,女儿妍妍今年9周岁,现读四年级。看非常老师的书、听非常老师的课已有一段时间了,每周孩子写作文也都会给妍妍讲非常老师的一些写作方法,妍妍也受益匪浅。这次听到要“百字征文”比赛,我回家就征求妍妍的意见,要不要参与,妍妍立马答应参加。我又提了一个附加条件,这次征文比赛文字要求在250个左右,多了可不行哦,“多嘴”的妍妍马上回复:有压力,太有压力了,我平时作文一写就是700多个字,这250个字,对我来说太有压力了。我鼓励说,没事的,你就当作缩减作文,如“我有一个身材高挑,脸形可爱,心地善良的妈妈”这个句子怎么缩,妍妍立马回复:“我有一个妈妈。”对呀,就这样,你肯定能行。 上周末,妍妍终于来执行任务了,我问她要写什么,她一开始说写景,那我问写景写哪里呢?自己先构思一下思维导图,妍妍说那还是写人吧,我又问那写谁呢?妍妍说写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就是你——妈妈。这回复我可大吃一惊。怀着这种吃惊的心情陪妍妍写了这篇文章。我问妍妍,写好朋友头身脚如何分配呢?妍妍说,头采用提问方式进行,让他们猜一下我的好朋友是谁?哈哈,结尾与头相呼应,问问他们猜到了没有?身子用两个对称段来写吧,太多了怕超字数,怕怕。一个对称段写外表美,第二对称段写内在美。妈妈怎么样,不错的思路吧?我说OK。写作文开头时,我提醒这个好朋友,你不能让他们一下就看了来,所以最好来个借代,也就是给好朋友取个名字。妍妍说那取名“兰花”吧,反正你名字里有个兰。我说这名字有点那个吧,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她说那就用“英子”吧,反正大家都这样称呼你,我举手赞成。所以就有了开头这段话。 写到对称段“外表美”时,我给妍妍讲了对比的方法,这个方法一下子难以理解,我就举了个例子“两只乌黑的眼睛在白嫩的脸颊上显得更加有神,白嫩的肌肤在乌黑的眼珠衬托下显得更加亮白。”女儿就说出了“有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黑黑的双眼镶钦在嫩白的肌肤显得格外神气”这句话。 写到后面双脚走路时,我问那声音像什么呢,妍妍回答说像轻快的乐曲,让我感到身处仙境。一开始我不理解“身处仙境”这成语的意思,妍妍回复说,因为有音乐,所以让人感到快乐,所以感觉自己处在神仙居住的境地,想想有没有那种感觉?我才恍然大悟,也就不再去纠结这个成语用得好不好了。 写到这里时,妍妍就要让我统计字数,我一统计有150个字了,妍妍又喊:“太有压力了,后面还有一个段与结尾呢。”我说没事,不要去想字数,稍微超一点,非常老师也同意的。 打了镇定剂后,女儿简单的用了三个对称句写了“内在美”这个段落。分别写了性格可蔼,爱好看书,心地善良。特简单,但我个人认为概括了一个人的所有内在美。而且这个对称句的开头是用六个字概括情况,然后用“每当”开头写出发生什么事情时,用“她总会”来写出这个好朋友的最后行为。
写完这段就写结尾了,我提醒了一下,好多文章都会运用到古诗,这个结尾你是想让他们猜出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妍妍说:是的。然后我问你的身子写的好朋友是谁?妍妍说是妈妈呀!我又问有关写母爱的诗句有哪些呢?妍妍张口背出《游子吟》这首诗。我再问,那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妍妍说出了文章中运用的那一句,我也没有过多建议,就让孩子写了这一句。最终又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这段文章的结尾。
妍妍喜欢看课外书,感情比较丰富,以前老师说她写散文很不错,但写记事类等不行,就是写不具体一件事,写事写着写着就写到感情化了。还好这关健时刻我碰到了非常老师,就把非常老师的写作文法“对称,六根六尘,作文八法”教妍妍,前面两个基本上能运用,作文八法里面还欠缺一些,我会继续与女儿一起学习,让妍妍的作文真正掀起盖头来!==================================================== 从感言看到,对于学习“功夫作文”的小朋友来讲,不是如何写多有困难,而是如何写少有困难。小朋友学习作文,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字数少,而这恰恰是“功夫作文”帮助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从写不出,到写得多。从写不出到写得多,关键在于思路通不通。不少妈妈误以为,学作文不用什么方法,就是多看书、多积累。 不否认看书与积累对于写作的意义。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爱看书的小朋友临到写作时也抓耳挠腮。这是写作的方法上遇到了问题,思路上遇到了阻塞。正如一池潭水,如果没有通路(河渠),就成了窝在深潭的死水。当有了通路(河渠)了,才会源源不断的流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泉头活水来”用之于写作,包括了泉头与河渠两个基本环节。不能只看泉头不看河渠,也不能只看河渠不看泉头。如今的孩子们,无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还是课外学到的知识——源头的储备,是完全可以胜任任何一篇作文的。要写好作文,还要从河渠的通路上来着手。 第二关于妈妈的辅导与心态。有位妈妈纠结地讲:孩子不愿意跟我交流,孩子的作文不爱让我看。交流后,发现这位妈妈对孩子作文的评价是:毫无章法,很死板,没有生气,硬邦邦的,一点也不生动。这样的语气,这样的评论,换成是谁,也不会让您看作文、评作文的。问题不在于孩子写得好、还是不好,在于妈妈常常处于一个老板、老娘、法官、判官的角色。知识的传输是心灵的沟通。知识的传输不能象“师爷”、“大爷”、“老爹”、“老娘”一样,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俯瞰芸芸屁孩,一片蒙昧无知。作为孩子的妈妈,您可以不懂写作,但您不能不懂教育;您可以不懂教育,但您不能不懂自己的孩子。 一些妈妈问:老师,方法我都懂了,可是我讲给孩子听,孩子不爱听,怎么办啊?有什么高招啊?实在说,这不是写作方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从如何提高您的讲演技巧来实现的。面临这样的问题,您甚至可以把写作的技巧抛到九霄云外,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我懂自己的孩子吗?” 在妈妈的感言中,可以看到,作文表达的,是妈妈是我的朋友,而实际情况也是,妈妈是孩子的朋友。商量着来,商量着办,商量着写。即便说妈妈发现孩子的一些表达可能有问题,而一旦感受到了孩子独特的想法时,都会将就,凑合,打个马虎眼。什么人会打帮着打马虎眼?朋友!作文,从根本上来讲,是自悟的过程。强扭,会能扭伤胳膊。在辅导作文的过程中,要学点外交手段,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可以学一点《孙子兵法》,叫: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政攻城。刀枪相向,你对我错——这是下政下策。上政上策是伐谋。何为伐谋?攻心为上,要懂得孩子,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然后顺手牵“养”,借坡下驴。老牛不喝水,非要强摁头。万万不可。 【具体细评】 第一、这篇作文从大的方面来讲,构思新颖。怎样才能构思新疑?一个简单的方法:写黑以白,对比反差。写黑以白是从技法上来讲的。若是用思维的角度来讲,叫反(逆)向思维。《基础篇》中介绍过:一般来讲,爬山要选好天气,但作家李健吾可不这么想,他非要写一个《雨中登泰山》。 昨天有一位妈妈说到孩子有一篇作文,叫:我想对X说。《我想对谁说》这样一个题目,正常的思维,是对第三者说的话。但“我”就偏不,就来一个:我想对我说。新颖就是与众不同,新颖就是反向思维。 本文的题目是《我的好朋友》,多数人的思维,这个朋友,应该是一个同学、一个同桌、一个小芳、一个阿黑。可是小作者偏不,就写我的妈妈。这是其一。 其二,我写我的好朋友,您不是特想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这是大众的思维。可是“我”偏不,就不告诉你。让你蒙,让你猜。 举个例子。比如说清明小假、五一小假,逛公园。大众的思维是这个公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那反向的思维,剑走偏锋,不写什么人山,也不写什么人海,就写公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独处一隅,静守一处。写多以少,写闹在静。这就是新颖。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套用一下:新颖本不存在,想到的人少了,就有了新颖。
第二、作文该如何开头。在课堂上一直在讲: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作者妈妈在感言中提到:妍妍说,头采用提问方式进行,让他们猜一下我的好朋友是谁。头采用了提问式的开头。《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讲过: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怎么开?主题是什么?或者说题目是什么?那开篇第一句话里就要有这个主题。要是第一句话里没有这个主题,那在前三句话里要有;要是前三句话里没有,那就务必在头一个自然段里有。要是头一个自然段里没有,那就不是开门见山了,搞不好就开门见雾了。 在一般的写作教程里所讲的开头的几种方式,在《启蒙篇》里也略有介绍。 具体是:渲染气氛的开头;总结要点的开头;抒情议论的开头;设置问题的开头;引经据典的开头;对比映衬的开头等。那这些方法的开头与开门见山的开头有冲突吗?有矛盾吗?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 开门见山,是抛开了具体的表现形式的总要求、大原则。而以上列举的这些方法,是开头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这篇作文的开头,是一个设置问题的开头。但其核心没有变,仍然是:头一句话里要有“朋友”二字;如果头一句话里没有“朋友”二字,那就在前三句话里出现“朋友”二字;如果头三句话里没有出现“朋友”二字,那就在头一个自然段里出现“朋友”二字。具体这个“朋友“是提着问来的,是抒着情来的,还是引着经、据着典、哼着小曲来的,那只是个形式问题了。 举个例子。在《实战篇》中有一篇作文:《可爱的妹妹》。 这篇作文的头是这样开的: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 在书中讲评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开门见山”,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里,要有“妹妹”出现;如果前三句话里还没有“妹妹”出现,那就要打110报警了。 可换一种方式,用提着问的开头:你有妹妹吗?你知道有个亲妹妹会是什么感受吗?你知道有个妹妹,我做老大姐会是什么体验呢? 这是不是就成了设置问题的开头了?总的来说,不管是提着问来,还是抒着情来,这个“妹妹”总是要尽快出现的。 回到本文,也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头。但总的原则,还是开门见山;具体的的操作性方法,就是要尽快地说“天灵灵,地灵灵,好朋友,快现形”。 换一个方式,用抒情的方式:花儿离不开秧,鱼儿离不开水,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小屁孩离不开好朋友。 再试着来一个渲染气氛的开头:风是云的朋友,花是树的朋友,天是地的朋友,妈妈是我的朋友。同理,再试着来一个引经据典的开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一个朋友不在天边,却在眼前。 还可以用总结要点的开头:小狗没有朋友,就会寂寞;小树没有朋友,就会孤单;人类没有朋友,就会单调;我要是没有朋友,就会无助。 再换一种方式开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孩子没有好朋友心里就乱得慌。 再来一个对比映衬的开头:没有朋友,你就是一个桩;没有朋友,您就是一只单飞的孤雁;有了朋友,就好像是梅花桩;有了朋友,就好比是一群齐飞的雁阵。 讲了这么多的例子,总的来说,就是不要去管它是什么形式的开头,指导思想就是“天灵灵、地灵灵,好朋友,快现形”。 不必纠结是什么开头的了,若是论形式,怕是多得会成了吴法宪的姐姐——无法弄。不要管什么形式,总的来讲就是开门见山,引“朋”出动。 第三、叠音词的运用。昨天讲过,叠音词的使用比比皆是。翻阅一下《诗经》,里面的叠音现象十分普遍。《笠翁对韵》里头一段就有:雷隐隐,雾蒙蒙。年稍长一些的朋友,可能听过这首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总之,不管是文学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叠音词无处不在。
本文,小朋友不经意地运用了好多叠音词:猜猜看、短短的黑头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黑黑的双眼、“嗒—嗒—嗒”的声响、笑眯眯地帮我改正、她总是津津有味地享受…… 可以说,能否娴熟地运用叠音词,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文字素养的表现之一。 叠音词可以表现形象(色法):又高又壮; 也可以表现颜色:红扑扑、亮晶晶; 也可以表现声音(声法):轰轰隆隆、叽叽喳喳。 也可以表现气味(味法):香喷喷、臭烘烘; 也可以表示香法:火辣辣、酸溜溜; 也可以表示触觉(触法):毛糙糙、硬邦邦、硬翘翘、沉甸甸、轻飘飘; 也可以表示意法:若即若离、似睡非睡、若有若无。 这些知识、技法,在《启蒙篇》都有讲解。《启蒙篇》的主旨就是通过字词来讲作文的一本书。 这篇作文,依然以叠音词来作主线,作一个简单的点评,具体的就不细讲了。 需要强调的是,在原文中小朋友引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点直白。我们引用了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话:“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既表达得含蓄,又增加了叠音词的因素。想必通过这样的暗示,也是能猜出这个朋友是妈妈的吧!因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篇熟为人知的写母亲慈爱的名诗。
话说巍巍同学上周写了篇《我最喜欢的一个人》,写了他的表弟,得了个高分,还挺得意。他的同学MIKE,写的是他妈妈,写妈妈非常关心别人,然后写妈妈在他生病的时候焦急,背他去医院的事,老师点评里说:这能是关心别人的表现吗?扣了10分。呃,自家孩子吧,算不算别人? 不错的,{:1_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