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觉得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
在图书馆随手借了本,韩国人写的《10岁之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看完后,觉得挺有感触的,也纠正了我的一些错误观念。
作者提出了一个“道德智能(MQ,即Mor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哈。向父母尽孝,与兄弟团结友爱,结交亲密的朋友,在职业场中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以及寻找好的配偶组建幸福的家庭,能实现这些的,并不是因为学习成绩怎么优秀,而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也就是“道德智能”。
为什么 要10岁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是因为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道德推论能力由大脑前叶控制,大脑前叶在儿时受损与成年后受损对人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小时候大脑前叶出现问题的人,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即使会违法,甚至是杀人也在所不惜;成年后大脑前叶受损的人也可能会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但不会做害人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儿时错过了学习数学和英语,以后再学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若10岁之前不能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也很难成为一种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管是复旦投毒案还是清华朱令案,都是高智商的人犯罪的案子。他们的父母肯定都没有对他们进行过道德教育。当然不止这些“伪精英”,大部分的普通人也一样,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不讲究道德教育了,可以说,大家都是没有进行过道德教育而长大的人,当然潜移默化我们还是从父辈那里得到了这种教育,不过几乎不会专门来培养这一特性。
60后70后,靠会考试上个大学,现在也能人模人样。80后因为大学扩招,大学生不稀奇了,但是有钱出国镀个金,回来也能混出来。90后日子就更艰难了,因为海草到处都是不稀奇了。00后更加是小学就开始出国游学了。
照这样下去,10年后,一个人单纯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到那时,不只是你的孩子,他的竞争者们也会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就现在看来,你的孩子英语成绩好,别人家的也会学得好,甚至还有孩子不只是学习好,还会演奏几样乐器,具有超凡的运动能力。。。。所以,别说孩子能够超前于别人,只要不落后,有些父母就很满足了。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10年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我们到底应该教给他们什么呢?作者的答复是:只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就可以了。
书是读了,道理是懂了,如何教育孩子却还任重而道远。
共勉
培养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
教会孩子“曲则全”
教育孩子成人完全是父母的责任
家长们,偶尔要掩藏疼惜之心
做好事也是需要锻炼的
让孩子们早早地走出家门
教会他们礼仪,不要教他们撒谎
学会平和地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要当孩子的面因为孩子而争吵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听孩子把话说完(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和孩子一起制定“道德指南”
10年后,孩子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能力
共鸣能力---孩子的共鸣能力,完全在于妈妈
调节情绪的能力---失去自制能力,就会变得不幸
分辨能力---不行的事情就要确切地说不行
爱---对自私的孩子,要这样教导他(学会分享,多与小朋友一起玩,给孩子读童话书)
责任感---千万要把孩子的事情教给孩子处理
父母一定要知道的道德发展阶段
0~1岁,培养道德只需要无条件的爱
2~4岁,就算孩子听不懂,也要向他们说“不”
5~7岁,这个阶段,父母的话就是“宪法”
8~10岁,制作一个适合孩子的“道德教材”
10岁以后,应该始终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