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顿需要什么样的家长
加斯顿需要什么样的家长有关这一题目,已经惦念很久。真正决定动笔,而且是在这晃晃悠悠的长途汽车上敲打键盘,是缘于我的一位新的学生家长所带给我的压力。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爸爸,不仅愿意拿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而且潜心阅读教育专著,志在同孩子一起成长。自从孩子参加过我们的面试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通过微信同我谈话,或表达真知灼见,或讨论具体问题,或推荐图书或视频,或提出积极的建议——比如“是否可以列一个加斯顿家长必读书目”?我很惭愧。之前做老师,完全凭着自己的骄傲和经验教书,没怎么读专业书籍。后来创建加斯顿小学,才终于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苦,但时间难得,进展缓慢。“一所好学校,必须依靠家长,更要引领家长。”这一感觉,日趋强烈。加斯顿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这一点,很多朋友特别是身为教师的朋友,已然从我的《加斯顿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一文中有所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很受触动的。在那篇文章中,我一口气列出了九大标准,以至于有的朋友断言:“你这样要求啊,没人能达标,恐怕连敢于表示尝试的都难有。”我反问她:“那么,这九大标准,教师不该达到吗?”她思索良久,终于点头:“我承认,一个优秀的,或者说合格的老师,是应该这样。只是……实在很难做到。”我的态度,是宁缺毋滥。加斯顿的精神之一,就是挑剔。事关功在千秋或误人子弟,当然凑合不得。同样,加斯顿对于家长也是有要求的,同样,这个标准看上去不低,但也应该是每一个对孩子有爱、有责任感,对教育有远见、有高度的家长应当达到的。粗粗列几条吧,相信我的朋友们一定会认真地予以补充。其一:当给孩子以无条件的爱。张志博先生讲教育,一定会提“真爱”这一主题词。他说:“什么是真爱?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乍听此言,恐怕不少家长会不以为然——身为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难道还有假的不成?可细细品来,不能不心生惭愧。当孩子刚刚出生时,无论他是黑是白,是俊是丑,是哭是笑,在我们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简直是完美无缺。可是,当他渐渐长大呢?我们那颗原本纯粹的心因为功利主义的种种影响而变得五味杂陈。于是,我们要求孩子听话,要求孩子懂礼貌,要求孩子有才艺,要求孩子考满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就会咬牙切齿甚至“竹笋炒肉”,还给自己找借口说这叫“恨铁不成钢”。亲爱的父母们,还记得恋爱的滋味吗?恋爱中的人,是把对方的缺点也当成可爱来包容的。而对于自己生养的宝贝,你怎么就这么苛刻!非常喜欢一本图画书——《我永远爱你》。故事里的小家伙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那个碗,他唯恐受到妈妈的责备——不,他更担心的是妈妈会因此而不爱他。所以,他就拐弯抹角地问了妈妈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妈妈呢?总是微笑着给他那个最让他安心的答案——无论怎样,我永远爱你。于是,小家伙释然了,开心了,也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例子。记得在QQ群里曾经看到一位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敲了这么一行字:“我爱我的女儿,因为她非常优秀。”我对此言不以为然,于是忍不住心直口快地敲了一行字回过去:“刘老师,您这句话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非常优秀,因为我很爱她’。”他有点儿懵。我一笑而过。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还写什么儿童文学?更尖锐地讲,连给孩子以真爱都难以做到,还做什么父母?其二:当给孩子以高质量的陪伴。在一次幼小衔接讲座之后,家长们把我团团围住。一个妈妈很是苦恼:“王老师,我也知道让孩子看电视不好,但是我没办法啊,一关电视,孩子就哭闹。”我说话也不客气:“那还是因为你们家长自己没有做好。”这是实话。不要以为孩子看电视目不转睛是好事,不要以为电视可以给孩子以知识,不要以为孩子因电视而得到了欢乐。电视就有这样的功能,它能够让全世界那些不想交流的、没有情趣的人默默无语地守候在那个“黑匣子”面前。即使是高质量的儿童电视节目也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因为电视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几乎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努力。有关电视对于我们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恶劣影响之真实情况,用那篇调查报告的题目更为准确:“电视制造脑残”。在此不大段引用。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孩子为什么喜欢看电视?不是因为电视节目好看,而是因为孩子们缺少陪伴!刘良华教授指出:“一个家庭中有爱看电视的‘小东西’,是因为有爱看电视的‘老东西’。”进一步来补充,应该说:“一个家庭中有爱看电视的小孩儿,是因为有爱看电视、爱玩电脑、爱打麻将、爱应酬喝酒……就是不爱陪着孩子读书散步做游戏的大人!”你问孩子们,谁不想让爸爸妈妈陪着自己?你不陪他,他只好找电视找网络甚至找陌生人!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很有安全感,自然会更容易体味幸福。这一点,我在《请用花时间的方式表达爱》有所表述。加斯顿小学第一届学生家长中,有很多好的榜样。比如天天带着孩子跑步、滑旱冰、踢球的,无论多忙每周必须拿出一天时间来和家人在一起的。起初,有家长质疑过,说不看电视了,有什么可做的?而现在,我们都达成了共识:把电视关掉,我们一下子变成了时间的富翁,变成了自己的主人,反而忙活得不亦乐乎!所以,陪伴的意义,不只是同电视、网络等争夺孩子,也是在拿回家庭的和谐幸福!其三:当乐于并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什么是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不是你说我听,而是你说我听,我说你也要听。但长期以来,“家长”、“师长”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根本不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且……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冰雪聪明,又对孩子自己的意见嗤之以鼻。就像那些把“望闻问切”统统丢掉,全凭自己的所谓经验来开方抓药的庸医!要不,咱们的家长怎么总是把“听话”挂在嘴边呢?这很有点儿像封建社会的皇帝老儿。他们声称自己如何爱才,可是子民太聪明了他们又坐不住,于是常常摆出专制跋扈的嘴脸来弹压、镇压。那当然不是爱,是控制,是一种“不管怎样你都要听我的”之可怕心态。于是,孩子们的“不听话”总是被压抑在萌芽状态。大人们得意洋洋地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满足了自己的权力欲,却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不听话”。孩子的思想、情绪都被强压在水面以下——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暂时躲藏起来,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动声色地对孩子及长大了的孩子予以深刻地影响。那样,更为可怕。想想我们自己,不就是在这样的要“听话”而不能“讲话”的模式中挣扎着长大吗?而在今天,我们仍无法摆脱那童年留下之痛苦的影响,并还要将这样的痛苦强加到我们的下一代。好吧,亲爱的家长们,请把孩子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只有听孩子的话,才能懂孩子的心。其四:当在热爱读书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读书人灵魂有光。关于读书的好处——无论是从功利层面还是从非功利层面,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是有所意识的。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又有多少?在家庭之中,最为常见的是父母舍得给孩子买书,不时地提醒孩子看书,而自己却懒得翻开一页。试想,你在追这个剧那个剧,追得捧腹大笑追得泪流满面,孩子能安心读书吗?父母,必须为孩子做出好的示范来。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在当下出版业如此繁荣的泡沫之中,我们很难保证每一本贴着儿童读物标签的书都是好书。即使是一些所谓名家的作品,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所以,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凡事他的书,你务必先行审阅把关为好。书不好,赶紧掐掉,书很好,亲子共赏,也多了点共同语言。在七年前吧,我曾经就郑渊洁的“晚期”作品发表过评论,标题为《郑大王你就别坑人了》,而《大河报》采用时,换了一个看上去更含蓄的题目:《文字底线》。这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有不少出版社是不太有专业精神的,有不少所谓作家是不太懂孩子的。更为可悲的是,我知道有的家长甚至还稀里糊涂地给孩子买盗版书!最令我深恶痛绝的是有那么一次,我竟然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可耻啊,有人写如此诲淫诲盗、脏话连篇的东西,更可耻的是,有如此愚蠢的父母会容这样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你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难道你还想让孩子成为又一代牺牲品?哪怕你真的大字不识一个,能在孩子面前假装一下吗?其五:当在热爱运动方面成为孩子的伙伴。不能不再次表扬我们加斯顿小学的Gary父母。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他们送孩子上学,能不开车就不开车。怎么来?孩子要么骑车,要么轮滑,而爸妈则一路跑步跟随,来到校门口,大人孩子都满头大汗而且笑语盈盈。他们说,因为住在大学城附近,所以运动的条件蛮好,每天都要到运动场去,孩子还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交上了朋友。我觉得这个很赞。健康第一,身体为本。如果我们因所谓的“学习”而忽视了乃至牺牲了身体健康,实在是目光短浅、愚不可及。而父母如果养成了陪着孩子一起运动的好习惯,尤其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和他能够成为“对手”或“队友”,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健康?运动最能够发展孩子的意志品质的,最能够培养孩子开朗自信的性格。而亲子之间这种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感觉,一定可以为良好的关系加分,进而形成家庭的民主与和谐。不要说没有时间运动!关键还是在于你是否真正重视。昨晚,一捧起饭碗,女儿就说想下楼跑步,就像前几天和妈妈在家时一样。我则有点儿心不在焉。是的,我也知道和孩子在一起很重要,知道跑步很重要,不过毕竟手头还有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处理。于是,我信口说了一句:“你们先下去吧,我得写点东西。”不料,话音刚落,女儿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下来。我错了。后来,我还是决定先陪她们下楼活动活动,再回来写稿子。我们三个,非常开心。其六:当放得下身段,承认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当小孩子的时候,总是或主动或被动地承认自己错了,而当我们成了大人,却很难把这三个字说出口。特别是把自己挺当回事儿的大人。比如在孩子面前的父母们……还有老师们。其实也简单,就是我们在孩子面前爱“装”,总是拉不下脸。而承认错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告诉孩子,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错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谁都会在犯错与改错中长大,重点在于我们要有直面错误的勇气并懂得怎样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你的放下身段,承认错误,就说明你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一个蛮不讲理的父母,以为自己的死要面子会保持自己的权威。实际结果呢?你的孩子在你面前会唯唯诺诺好像小绵羊,但是一转身,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面前则会和你一样飞扬跋扈!更进一步的结果呢?这样一个不能正确理解错误因而受挫能力极差的孩子,会怎样?到那时,悔之晚矣!其七:再富不能富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我原来所在的省实验小学特地于太行山大峡谷投资兴建了一座拓展训练基地,每学期分批组织中高年级的孩子前来体验。这本是一件好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集体生活、亲近自然、拓展训练、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收获颇丰。但是,作为带队老师,我也看到了另外一面。出发前,太多的家长为孩子做了这样那样的准备,恨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唯恐孩子这么几天会吃了苦、受了罪,有的甚至为了孩子不受委屈竟然给老师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打招呼”。在车上,孩子们无不抱着手机、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各种零食、饮料更是让一张张小嘴巴几乎没有停下来过。等到一下车,孩子们一个个拖着拉杆箱,那气势简直是浩浩荡荡,令当地接待的工作人员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我忍不住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这些孩子所携带的装备,最少也得人均一万的标准。等孩子们在寝室里安顿好了,我再过去一看,更是大开眼界:有一个女孩子,光化妆品就摆了一桌子!刚过了一天,就有家长开车赶来带着大包小包的吃的喝的探望孩子了,有孩子说自己头疼脑热,家长是二话不说,拉上就走!穷孩子出身的我,自然有更多的感慨。这些经过金钱豹国际美食汇、皇宫大酒店、净雅大酒店,就高声嚷嚷着说自己跟着爸妈来吃过N次饭的孩子们……他们没有错。错的是大人。我非常欣赏美国的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没错,我们家是有钱的,但是那是我的钱,不是你的。”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并且将其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你才是真正负责任的父母。其八:当给予孩子以信任,“该放手时就放手”。还是以上文所述的孩子们到拓展基地去的事情为例。在上周三,一位孩子的妈妈在网上讲,说班主任老师实在细心,给家长发了一连几条短信,提醒务必要给即将到基地去的孩子带二十六样物品。也许旁人会看到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认真负责,简直像妈妈一样——虽然他是位男老师。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样的认真负责,不要也罢。我认为,即使是孩子的妈妈,也绝不能如此细致入微。已经是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是第二次到基地去,难道他就不应该自己操心,不应该自己来安排生活,至少,需要带什么东西,何须大人们嘱咐?其实,孩子本来是有这个能力的,是我们的包办,让他变成了老母鸡翅膀下的小雏儿!我告诉那位妈妈,把班主任列的清单暂时搁置一边,让孩子自己准备准备看。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当晚,她说,孩子自己准得很好,她有点儿意外——原本大大咧咧的儿子怎么会考虑得如此周全?这没什么意外的。我所希望的加斯顿小学之城市游学,是给孩子们分成小组,发放经费,安排一位老师担任安保,确定一个最终集合地点,然后让各组自己讨论旅行线路,自己张嘴巴问路……那位老师呢,除非万不得已,绝对要当个哑巴!能让孩子自己去做的,绝不要多嘴更不要什么“一臂之力”。那一臂,解决的是眼前,却解决不了长远,在眼前是助力,在长远是阻力。其九:至少在孩子面前,不闯红灯……这一点,可以不展开论述吗?感谢孩子,让我们不得不向一个完美的标准去努力做人。凡有此心的家长,才是我们加斯顿的家长。暂时做不到?没关系,我们相信你会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这个理由,够不够?2013-5-28 谢谢。每个家长都应该努力做到。 值得认真读一遍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大环境这样,能象那些孩子一样去自由游学吗,毕竟安全系数不在一个档次上。 写的真好,一读再读。很有启发,谢谢! 学习了,谢过。 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好好看看。。。 学习了,细细看。 学习了,细细看。 看看学习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