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女儿遇到的关于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问题
晚上,女儿回到家跟我聊天说:“妈妈,我发现我有个缺点,可是我不敢跟你说,我怕你骂我。”我赶紧跟她说:“说出来才知道会不会挨骂呢。”女儿想了一会,才说:“我们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会说他们家里有这个有那个,我怕我说我没有他们会瞧不起我,所以虽然我没有,但是我也说谎说我也有。”我一听,心理面挺不是味的,在我小的时候,物质上的这种攀比很少的,我对这方面的经验也不是很足,但是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我们那会不能同日而语,孩子们所拥有的和体验到的甚至比很多家长都多,所以难免会有优越感。既然是这种现状,我怎么去跟孩子说呢。想了好一会,我告诉女儿:“你的那种怕被人瞧不起的心理妈妈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去跟她们说谎的这种方式我不认同。每个孩子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有些是物质上的,有些还是学习上、能力上的,比如你爱学习、你身边有很多特别棒的好朋友,你做手工的能力大家也很羡慕,这些都是你拥有的财富。以后如果大家在一起聊天还在攀比这些的话,你就别参与这个讨论话题。玩别的去吧。”小姑娘应该明白了,轻轻的嗯了一声,不知道以后她还会不会参与到这些话题当中,还会不会再有新的想法了。事后我也一直再想,我表达的是不是很合适,能让孩子理解并认可。毕竟我没有经验。各位家长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啊!第一次在论坛发帖子,还有很多不太清楚的地方。
http://www.ebama.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温暖的弦的微博 本帖最后由 carol_carol 于 2013-6-9 11:16 编辑
要让她明白,朋友和尊重绝不是靠物质就能买来的。 肯定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等解答 攀比是每一个小孩都会有的心态 不妨找几本相关主题的书或绘本 潜移默化试试 小朋友的圈子肯定也会有些八卦,大人也得适当地从众,不能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相差太大了。 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我妈小时候也是这么教育我的,现在想起来,其实没什么作用,道理都懂,其他的还得自己想通 任何人的家庭基本上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这个问题无论家庭如何富有都是会存在的!父母无论如何努力,都会面对这个问题。所以顺其自然吧,问心无愧就好,比物质没有个头。
我会找些家里的小细节来让孩子认同我的价值观,比如妈妈我可以找到外国小朋友才能看到的书,她的帆布鞋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最干净的,考查事情有好多纬度,全在观察事物的角度,这样也让孩子有很强的自信,不会让别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也想看看大家的高见。 很好的话题! 早有这个顾虑,但暂时还没遇到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大人,这个算是社会心理学范畴了吧。个人觉得除了教育引导(楼主妈妈的引导感觉就挺好的),还应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层面,有更多维的感受,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 进来学习的,这是迟早都会遇到的问题。 唉,难免的,淡定,培养强大的内心 这个事情应该都会碰到吧
来学经验 在一个群里看到的,很感动:
你 怎 么 看 自 己 ?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痺患者,全身不能正常的活动且无法言语。但…她却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仰的扶持,在美国拿到了艺术博士。有一次,她应邀到一个场合演 \"写“(不能讲话的她必需以笔代口),会后发问时,一个学生当众问:
「妳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妳都没有怨恨吗?」
这个无心但尖锐的问题让在场人士无不捏一把冷汗。只见她回过头,用粉笔在黑板上吃力地写下了「我怎么看自己?」这几个大字。她笑着再回头看了看大家,又转过身去继续写:
一、 我好可爱!
二、 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 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 上帝这么爱我!
五、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 我有隻可爱的猫!
七、 还有……
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 ,没有人敢讲话。她又回过头来静静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结论:
「 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众人安静了几秒后,全场响起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感动的泪水。那天,许多人因着她的乐观与见证而得到激励。
这个乐观的脑性痲痺患者是谁?她,就是美国南加洲大学艺术博士,在台湾开过多次画展的黄美廉女士。
可不是吗?幸福,不在于您拥有多少事物,乃在于您用怎样的态度去看待。 非常理解你。孩子们早晚都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对孩子说的非常好!
孩子之间的攀比,其实很早就有,幼儿园就有,何况上了学的孩子。我家雪娇小时候,我就跟她说过: 爸爸妈妈会尽量满足她合理地要求。不合理的一概不支持。前些天,有个同学还羡慕雪娇,说她想要什么,我们都给满足她。我说:不是啥原则性的东西,我们经济能力内尽量满足,之外就免谈。雪娇说:例如?我说:例如,暑假想参加夏令营,一两千左右的可以。那种出国游学三四万的免谈。雪娇接着说:例如?我说: 衣服鞋子,一两百左右的可以,上千元的免谈。
雪娇还问过: 咱们买得起那个贵点儿的车吗?我说,买得起。但不是说买得起,咱就买。买车,不能影响咱的生活。
雪娇问:妈妈,咱家有钱吗? 我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没钱的,比如你奶奶那边的人,我们算是有钱的;比起有钱的,例如,那些住别墅的等,咱是没钱的。但是,在爸爸妈妈能力之内,尽量让你生活的好:零食没断过,衣服妈妈也没少给你买,咱想出远门玩儿就出去。我们没必要跟别人比,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我还跟雪娇说过,爸爸妈妈再有钱,也是爸爸妈妈的。你自己拥有的,才是你的。你现在是小孩,照顾好你的生活,尽力培养教育你,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和义务。你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好好享受孩童时代,好好学习强壮自己!
一说起来,话就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认清自我,确认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获得。还有,朋友圈选择要慎重。别人的话,自己能分清是非,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我的认识,欢迎批评指教!
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lalala 于 2013-6-11 01:48 编辑
我儿子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很少,他会经常回来跟我说哪个小朋友家里有什么有什么。但从来没跟我说过要这个要那个。现在我是让孩子劳动致富,如洗碗,收玩具等家务,或者认真阅读,弹琴之类的,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其实很少,也就几毛钱。有的时候把要吃垃圾食品的部分费用给他,他可以深刻体会到,原来赚钱是很不容易的,把钱花在自己认为值得的地方。用自己攒钱买的玩具也特别珍惜。他有一次也跟我说过,某某小朋友得到的东西是妈妈给的,自己不用付出什么。我就跟他说,想不想让自己像大人?大人会不会向爸爸妈妈要东西?爸爸妈妈买的东西,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只有小baby才会伸手管爸妈要东西,还要看爸妈的“脸色”同意不同意呢。可自己挣到了钱,随时可以自己决定不好吗?他觉得挺有道理的。因为他自己“挣钱”,所以我们也就不给零用钱。凡是出门儿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我们一提让他自己掏钱,他就得琢磨琢磨了。
其实孩子很小我们就有类似的办法,个人认为还是挺管用的。小的时候没有钱的概念,都是进行评比。我事先会给儿子屯一些打折的玩具,然后每周针对孩子容易犯错的行为进行评比,如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啊,有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啊,有没有好好吃饭,穿衣啊。小的时候给个特别小的小玩意就很满足了一周给一次,孩子很高兴。大一点了,小玩具就不能满足他了。我们每天给儿子coupon,当然表现好了才有coupon,然后攒够了一定的coupon,兑换一次玩具。玩具有小有大,有10个的,有30,50个的。有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好,或者过节之类的,就多给几张coupon。现在更大了,政策自然就上升为钱了。我不知道别人家孩子的玩具是怎么得到的,反正我家孩子的玩具,几乎全都是通过自己的表现好才得到的。
其实我倒是觉得重点应该放在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都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要付出才能有收获。别人家的孩子有这有那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通过努力,其实就是爸妈的辛勤工作才得来的。如果比较就全面比较,比方说有的小朋友家里有ipad,我家没有,我也想要,但我家里没有钱。我就会实话实说,那个东西很贵,家里没有钱买那个。如果想买的话,爸爸妈妈就要去挣很多很多钱才可以。那爸爸妈妈就没有时间陪你,你就要所有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饭,自己上床睡觉,自己玩儿,一定会很孤独。
贝贝熊里有一集count their blessings,讲的就是贝贝熊兄妹总是说自己没有什么,熊爸爸妈妈讲的很好,楼主可以找来给小朋友看看。 LZ讲得很好 进来学习,儿子经常会说我们班谁谁去国外旅游了.......... 我们也经常碰到这种问题,也学习学习怎么解决。 进来学习!!!
是,隔壁一家女孩,也经常会和家里说班里同学去哪儿旅游之类的,所以她们家每年都带她出去玩一次。 温暖的弦 发表于 2013-6-10 18: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一个群里看到的,很感动:
你 怎 么 看 自 己 ?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痺患者,全身 ...
感谢分享,真好的故事,学习了 我就是lalala 发表于 2013-6-11 0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儿子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很少,他会经常回来跟我说哪个小朋友家里有什么有什么。但从来没跟我说过要 ...
这个方法挺好的 O(∩_∩)O哈哈~,我提早已经教育过。某次老师问小朋友,你们谁在家用ipad学习啊,好多小朋友举手。问我女儿,她很直白的说,我就拿它玩游戏。。。 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等解答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是理论上的,这么小的孩子,明白道理后,能战胜情绪吗?我保留意见
其实她说谎就说明情绪占上风了,后悔说明其实本身是懂道理的,可是没有强大到可以忽视这些物质的冲击
我从老家刚来大城市是6岁,冲击老大老大了,我相信很多外来的孩子都有这个感受,家长不要告诉我道理,没用,因为我懂道理
楼上举个画展那女的经历,那种极端的命运的人必须让自己乐观才能存活下去,极端逆境的人大多还是无法战胜自卑的,但是足够乐观,身边也很多,新闻就有父母不在了,跟奶奶过,奶奶还生病,78岁的孩子就自己每天菜市场买菜,会比较价格,还知道放学后去买最便宜,还会砍价,回家赶紧给奶奶做菜做饭,然后给奶奶洗脚后睡觉,她自己再半夜开始写作业
这个例子我觉得给同龄孩子的出动更大,而且就是身边的事
我自己的感受是,让孩子不要只会抬头网上看,条件好的身边小朋友,
也要让孩子低头看到身边穷苦的孩子,有机会就接触一下,不方便就只局外观望,震撼是巨大的
我家这一代在县城的孩子,都无法接受祖辈纯农村的房子睡觉了,说各种脏,那种露天厕所也不接受了,只有我这个大城市条件富裕家姑娘接受,我每次都可以农村房子住个八月,跟老人也处的好,我觉得就是城里的物质刺激太大,回头看看老家一样大的孩子,都不需要穿鞋的满地跑一个夏天(我们老家是沙地,我亲戚那么大孩子就是从小就那么长大.当然现在的孩子都开始穿鞋了),根本没孩子挑多漂亮的鞋,衣服也是一周几那一身,到处滚,上床下地也没换衣服的说法,这些都是小事,对于城市孩子冲击是很大的,头几天会不习惯,接受了就自然了
回到大城市,我看到别人如何如何消费,我也不觉得如何,因为我还可以有其他朋友
我儿子2岁,也这么养的,楼下民工儿子就一个整土豆,自己拿着啃,1岁半,走不利索的时候,没大人给包皮,给掰开喂,人家民工儿子也和快乐,每天笑呵呵,我也这个标准看待我儿子,黄瓜,西红柿就整个给他,自己啃去吧,反复几次就习惯了,自己也会找捷径多吃到嘴里一些
相反看到大饭店里同岁孩子,大人忙的要命,一口一喂,一喂一擦嘴,然后根我念叨,喂孩子她饿瘦了多少斤,我儿子不喂,也不擦嘴擦手,脏去吧,吃完一起洗,自己也学会洗手些嘴了....
其实楼上很多妈妈说教育孩子忽略贫富差距的冲击,那大人呢?同班同学里有住豪宅的,有住拆迁房子的,同事里有开好车的,有每天电动车来回的,你就能忽略难受那个劲?我平时不借以,但是大太阳或者雨天,我还是会羡慕人家开车的朋友,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改变孩子的想法,不如引导孩子消化这种贫富的冲击,有些饭即使不好吃,也不要吐出来,可以选择楞咽下去,虽然很难受
换个角度,其实每个农村,县城的孩子都会遇到类似冲击,电视里都有,电脑里也有,大城市孩子多潇洒丰富的过日子,他们想出头只能埋头学习,不是吗?农村出头的孩子不是内心更想大吗?他们也是楞咽下很多眼泪的
论坛里还有个观点是,孩子的挫折教育?我理解这种冲击就属于挫折教育,被嘲笑各种缺点,或者被挖苦,都要找到自己的消化方式,一卡住就吐,一卡住就吐,可能会厌食 本帖最后由 封疆大吏041010 于 2013-6-14 09:08 编辑
楼主以前跟孩子有意强化过的吧,或者有意暗示过的吧?!
不然孩子怎么知道,你会“骂”她呢?
其实,我也知道,你不会骂她的,就是心理不舒服。
我会说:“她们的父母,真不简单啊。”
她肯定会继续问,看情况吧。
我的指导路线是:少,努力——>老,喜。
不过,我们好像经常比的是:会。
比写作业时的坐姿。自己跟他人比;他人跟他人比;还推论,说,以前她同学不是这样的,现在是趴着写的。
比看书。说某同学一目十行,自己不行;某同学爱看科普看N本,某同学爱校园故事看N本,她不需要这么做。
比妈妈不在,学习谁最稳定。她告诉我好朋友的妈妈去年共30天跟孩子在一起,虽然不是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是稳定的。所以,我女儿说,她也能。
。。。。。。。。。。。。。。。。。。。。。
也说过,某同学去过英国、迪拜。
我说,我不行,我英语没学好。(当然,我知道跟旅游团去,这个不是问题)
她爸解释,同学父母工作顺便带。
我的指导路线是——努力去得到你想要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