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会突然变笨?再谈儿童时期的成就不要太当回事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8-15 01:58 编辑我曾经写过一个系列《孩子是怎么变笨的》,
这是“儿童时期的成就不要太当回事”的另外一个依据。
你现在把孩子当神童看,怎么炫都行,但是,我建议还是悠着点,
因为随着孩子长大,某些能力消失,或者某些重要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就可能比较尴尬。
有些人鼓励你“炫”,这对你未必有好处。我想明白人知道我的意思。
孩子有什么能力会突然消失呢?我举一个妈妈的例子。
这个妈妈小时候被誉为神童,记忆力十分出色,甚至类似照相机一样,
听过的东西,往往能够一下子就记住。
但是他上学后,背学校的东西却并不出色。因为她的记忆类型,
是看到文字,都要转化成那种小图像。所以造成了记忆上的困难。
这种困难一直持续到高中。后来才逐渐克服。
大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时候引以为豪的能力,大了未必就是优势,反而可能是障碍。
当然,就这个妈妈而言,如果她能够生活在自由的环境,
能够不必去背那些抽象符号,而是继续发展自己的形象思考能力,
着力在绘画领域发展,也许这个优势还能够延续。但在中国,怪才往往不被鼓励,所以这是一个遗憾。
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朱德庸,我博客有篇《自闭天才朱德庸》,大家可以参考。
孩子小时候的成就真的没必要太当回事。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变数太多。
天赋没有适宜的环境就得不到发挥。今天是孩子的优势能力,明天换了一个环境就可能成为劣势。
反过来也成立,今天是劣势,换了环境也许是优势。
比如有些小时候挺笨的(记忆力不佳),大了反而特别有成就。因为他笨,他就需要找巧妙的方法。
比如重视理解,不死记硬背,注意知识的联系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进入高级阶段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有些家长对教育一知半解。手里掌握的教育案例就是自己的孩子。
那么他根据自己孩子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就可能是非常片面有误导性的。
有句成语是一叶障目。在教育问题上,我希望能够站高一线。
站在一个全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去看。
如果你有这样的视野,你发现孩子有某种特殊能力。不仅没有心思去炫,反而诚惶诚恐。
因为你需要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怎么让孩子的特殊能力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挑战。
我经常遇到这些有特殊能力的孩子。有些家长会出于礼貌或者惊讶,对孩子进行热捧。
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泼冷水。我告诉她们,孩子只是一个有特点的孩子,
不要当做教育的榜样来对待。那样不仅耽误别人,也耽误自己。
教育不是娱乐。教育是严肃的事情。不要把教育当娱乐来看待,
孩子不是我们的娱乐工具。更不是家长自证的工具,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珍视和保护。
萧愚8-15
“教育不是娱乐。教育是严肃的事情。不要把教育当娱乐来看待,
孩子不是我们的娱乐工具。更不是家长自证的工具,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珍视和保护。”
这段话说的好,在论坛上的家长,都要珍视和保护好每个孩子, 不管他/她是不是你的孩子。 大佬们都是夜猫子啊,对于自家娃,平常心平常心,淡定淡定 本帖最后由 布什娘 于 2013-8-15 03:34 编辑
我不太理解,
即使我不拿孩子儿时的成就当事,
她将来的成就,就会能比我高调晒孩子大么。
没人鼓励“他”晒。
鼓励的是什么,自己去看。
这里宣样低调有点过。
低调是美德,但不是非低调不可,
因为低调与否压根不重要。
无论持什么态度,无论拿不拿小时候的成就当回事,
只要一直有行动坚持培养孩子,
她可能成为不了你希望她成为的人,
但她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而且,将来的成就多大,
有标准么
你心中的成就可能我认为是浮云。
真正能有伟大成就的人能有多少。
只要孩子这一路上有收获就是最大的成就。
美好的情趣
广泛的爱好
甚至很强的好奇心和审美能力也是收获。
即使真的没了领头羊的头衔,也无所谓。
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ps高调的家长还是得经得起起伏,
注意培养孩子挫折商就好。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珍视和保护”,孩子是上帝给我们这一生最好的礼物,做父母的如何尊重孩子,珍视爱惜孩子的自然天性,孩子一定会给父母最好表现。 布什娘 发表于 2013-8-15 0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太理解,
即使我不拿孩子儿时的成就当事,
她将来的成就,就会能比我高调晒孩子大么。
我的意见如下:1、经验比榜样重要。因为经验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所以晒经验能帮助人多一些思考与选择。榜样,往往专注于某一方面的成功,或者专注于某一时期的成功,或者无意中成功一面被放大。即便可以提供激发人前进的动力(现在流行称正能量),但任何人的一时的成功都是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想的所表达的,本帖楼主想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2、坛子里谦逊之词,不是为了炫,而为了纠偏。有人在坛子说了自家孩子的成功事例,往往加上句:这个真的没什么。其本意,多不是为了“炫”,而是为了中和(严厉点说是纠正)坛子里“炫”爸“炫”妈们对某些追求榜样、寻求经验的爸妈或爸妈网新手的方向性引导(严厉点说是误导);
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网有不少专业从事教育的爸妈,从启蒙、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种程度的都有。并且,本网还有一些受过良过的学科教育或学术训练的高学历爸妈。倘简单的扣帽子、分类别,提定认为这些人“水平高”,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太简单也太粗暴。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他们往往能借助自身多年的专业学习从理论高度上能够有深入的认识;并且他们由于从事教育专业(或长期深入观察、研究与思考),所以据以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认识问题的现实经验和事例较多,因此提出来的观点更客观、更合理,也更符合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正缘于此,坛子里许多那用来中和“榜样”言论,那些成功而又谦逊的观点,是理智的,是负责任的,也是发自内心为大家作贡献的。可以肯定的说,那些谦词大多不是为了“炫”。否则,心里想炫,口中谦逊,如此“小器”的度量,委实不会生发出什么高论来的。哈哈,缘于自身境界不高。
============
我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
1、每个孩子都天才,因为我们是人,是万物之灵长。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家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那是爸妈的责任。如果爸妈觉得自家孩子太普通。那也要恭喜你:成功人士大多从小就是很普通的。而小天才很少有成长为成功人士的。还要恭喜你:普通的孩子,恰恰更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本质。至于坛子里打造出的许多“成功”孩童,无非是将孩子父母自身的意志和理想,施加在孩子身上。这种“成功”是人为的,是可以制造的。这也是坛子里爸妈来论坛找经验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当我们想让孩子学点什么,学成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对孩子的“天性”施加暴力了。哈哈,我也一样!
2、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是没注意终点线。一个学生很努力,马上要毕业了。我对她说:大学毕业的那一刻,你已经站在了非常不公平的起跑线上。其实不只大学,从小就一样。而孩子发展终点线在哪?这是短跑,还是长跑?是接力还是个人?这场人生的比赛,是否是家庭综合实力的大比拼?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千姿百态,但都会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人一。至于当当、壮壮这些希望之星选出的灵童,他们得到的机会,相当于“提前录取”、“破格录取”、“特长录取”。即便结果发生了,很多时候也出乎当爸当爸们、壮爸壮妈们的意料。这就是人生,充满了不可知,或不确定;
3、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有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是我家的核心观点。强硬的手段我并不排斥,只是用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并以之为快乐学习的辅助手段。至于对你家是否适合,那是你家的事情。所以,爸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选取适合自家孩子的最优学习方案。总之,别让孩子太累,太苦,太反感。至于孩子教育的共通性,大的方向,很多人还是非常一致的。具体到某一科的学习,也多有迹可循,这就需要父母们下功夫了。
说得都不错。最近发现自己也进入了一个自己讨厌的教育方式-总是试图用我老师教我的方法去教我自己的孩子。 老师说得太好了,受教!赞!{:soso_e179:}谢谢。 一直都笨 ,所以省心了 老师,你说的看似有道理,其实背后是不安全感。“可能会变没那么好”“目前只是表面现象”啥的,是很不安全感的心态。
无论孩子有什么成就成绩,都要无条件的爱,不要把焦虑和过高的期待压垮孩子。
孩子有好的表现,高兴高兴有何不可呢!充满自豪感有何不可呢!
我孩子将来可能没有社会上那种成功,但在我眼中他永远独一无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反呢,孩子无论表现得怎么样,都是平常心淡淡的,说将来可能没那么好啦,拼命的努力努力努力,这么的焦虑这么的紧迫。。。。。。。
本帖最后由 nyyy57120 于 2013-8-15 10:27 编辑
所谓藏龙卧虎,为啥用的是藏和卧,而不是显和露呢?
原因可能是:
一、它们见识太多太广,知道自己也就是天地中一粒尘,没啥好显摆的。
二、它们知道自己够厉害了,没必要再用显摆来给自己添光彩。
三、它们已经从自己的经历中知道显摆也是成长过程之一,经历了,知道显摆就这么回事,所以不必轻易对正在显摆着的人去批评、指正。谁说人的一辈子不会时时处于自我调整当中,这一刻的状态决定下一刻也总是这一状态,不懂变通?为啥总要替别人去操心它们今后可能会有多失败呢?
另外,打着道德制高点的旗帜来批评指正别人的生活,会不会也是一种显摆呢?而且,能够把孩子时的成就当回事,去显摆显摆,未必对自己不是一种动力,未必对别人不形成一种齐齐向前进的压力。大家都捂着藏着,闭门造车,有意思么?没自信和没安全感的人才会总觉得显摆不好,不显摆也不是个味吧?
理想的教育应该不拘泥于理论与模式,应该是自然地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硬要把享受的过程当成是娱乐,与教育对立起来,那不管如何做,都只会诚惶诚恐,担心做错。
都很有道理,有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结论有差异也是正常的。只要认定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就可以了。 我觉得过分显摆肯定不好。但是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错应该给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管这个孩子以后是“笨”了也好还是“平庸”了也好,在他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都应该支持。如果适当地表扬和激励能给孩子带来信心,让他更愿意学更爱学,为什么不呢? 失败者总是找借口
成功者总是找方法
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长的最大分别 谢谢你,看了你的文章让我淡定。O(∩_∩)O~,支持你!
诚惶诚恐呀 本帖最后由 广雅妈妈 于 2013-8-15 09:06 编辑
一味的炫,当然不可取,一味的低调,也不可取。炫,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就像是有些父母,当着亲友夸孩子,“我家孩子最有礼貌了”,那孩子就立马变成“有礼貌的好孩子”,父母跟亲友总说“我这孩子学习一点儿都不好”,孩子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差。这种炫耀的心理暗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剥离环境,单独讨论要不要“把成就当回事”,低调还是炫耀哪种正确,我觉得不好。只要方法用对了,都是好的。 呵呵,学习了,期待后文. high5 发表于 2013-8-15 0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教育不是娱乐。教育是严肃的事情。不要把教育当娱乐来看待,
孩子不是我们的娱乐工具。更不是家长自证的 ...
非常赞同!!!!!!
我是来看帖的,{:soso_e113:} 虽然大家都用母语,可是理解别人的文章咋就那么不同呢?看来还是理解能力的问题,有的人能一眼看到别人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有的人就只看到字面。 感谢老师提醒,说得很有道理,警钟长鸣是好事! 老师的话确实言之有理,我得每隔一段时间再看一遍,避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走歪了,越走越远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免不了有点沉不住气,孩子有点成绩就想让别人知道。可能生了老二老三的家长,对待老二老三就比较成熟老练了吧 继续学习。 说得太好了. 相信老师将来也会叫大家不要送孩子上学, 因为举了一个例证, 某天报纸上刋登了某小孩在上学途中给楼上抛下重物误伤, 又或给汽车撞倒......总之.......会给你提个醒 本帖最后由 yaer2002cn 于 2013-8-15 13:31 编辑
有意思,但凡有争议的帖子或是人,最后都物是人非,偏离正常轨道与原意。究竟是帖子本身的问题还是理解帖子的问题?还是因为成见? 这次很多一直潜水的名人都通过或发贴或加分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争论总是有益的,希望不要有漫骂的语句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