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缘起,感悟,现状,定位
自从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越来越大、教育市场越来越蓬勃发展、全民都在高度重视教育的同时,为什么教育的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烦恼无休无止……作为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我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大量接触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从这三位发人深省的老师身上让我渐渐揭晓了答案。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陈一筠教授。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走在教育的第一线,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以“人格”塑造为根本方法,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一线帮助“人”的人,从此我迷上了他们的思想和著作。
感悟
把他们的思想和我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知识沉淀相结合,我发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论语》、《道德经》如出一辙。我遵循着古人和前辈的教育思想,利用物理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基础,利用“数学建模”的工学研究方式,与问题家长、问题孩子、问题婚姻广泛接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找到了困扰我多年的“当代教育问题核心”的答案。我认为我找到了现在教育的根源: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极度匮乏,使得急功近利、追求所谓官本位和拜金主义的“成功”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在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在学校高度指挥棒的影响下,在独生子女制度的负面效果影响下,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基本的做人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从《说文解字》中找到了答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教育的本质竟然如此简单、如此朴实,想教育好孩子只要做好两件事情足矣
其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施教者们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所谓上行下效;其二,帮助孩子树立基本道德观并教其如何做人,所谓使其向善。
现状
然而,在当今社会,绝大部分的家长并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缺少素质的家长怎么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家庭的“上行下效”?与此同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才华和智力的培养,却不重视孩子“与人为善”的德行和做人培养,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重智轻德”的本末倒置之路!殊不知,这是孩子日后出问题的根源。绝大部分的学校并不重视教师“师德”的培养,缺少师德的教师怎么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学校的“上行下效”?与此同时,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却不重视孩子的“与人为善”的德行和做人教育,使得学校教育走上了“重分数轻做人”的本末倒置之路!
绝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孩子才华“术”的培养,却不重视孩子才华“道”的培养;弹钢琴不教音乐而教指法,为了考级;写作文不教思想而教技巧,为了考试……使得教育机构走上了“重技巧轻根本”的本末倒置之路!
“为了钱而去做教育”还是“做好教育可以赚钱”,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市场价值观”。社会上官本位和拜金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极大地伤害着我们的教育,社会本身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社会的“上行下效”?尤其是一些媒体并不重视“自己的德行”,完全是在“缺德”地教育着所谓的“精彩节目”。网络上、报刊上、电视上有多少东西使孩子向善,有多少东西是孩子们的榜样,难道媒体不知道所谓追求收视率的“精彩”在颠覆着孩子们基本的做人准则吗?媒体教育走上了“重收视率轻社会责任”的本末倒置之路!孩子们的教育环境极其恶劣,难怪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知道了问题的本质,那应该怎么办呢?
定位
要想做好教育,必须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我一直对我自己的家长和学生说:“不要抱怨社会的功利和拜金,不要抱怨人情的冷漠和信任的危机,不要抱怨教育体制,不要抱怨任何人,因为抱怨没有用。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从我们的身边人做起,遵循陶行知先生’即知即行,即知即传‘的教育理念,’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激发更多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周围的环境’上行‘,为周围的环境’下效‘,慢慢地社会不就越来越美好了吗?”我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坎坷的道路,但是我还是决定试一试。我希望永远“传播爱与幸福的知识”,我们的口号是“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
让更多的人“上行”,让更多的人“下效”。让我们所有的成人一起帮孩子“学会做人,建立基本德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整体提高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不会,没有一个完美的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我们就是要做完美的团队,相信家人们都能做到!
记住教育的本质就好了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要努力做好两件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这文章不是你写的吧?如果谈及物理,让我联想起了某个刘姓老师,所言所语一点经不起推敲。 进来看看,虚心学习 学习!楼主说得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