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读经典,给孩子最好的正能量(0-6岁)
亲爱的家人,下午好!又到了下午分享的时间了,欢迎大家来到这个大家庭,“幸福育儿”就是大家的加油站!今天为大家分享《读经典,给孩子最好的正能量(0-6岁)》
0到3岁宝宝(或者初次接触经典的小宝宝4岁以下宝宝)读经主要是以耳朵为主,0-3岁的孩子听力是最好的,他们虽然在玩,但是他们耳朵捕捉信息的能力比我们强很多。这一点我在小宝身上有体会!在外面的闹市中,各种吵杂的声音都有,然后小新会在这些声音中捕捉到他所熟悉的声音,我都没听出来,他到是先发现了,然后跟着叫卖声一起重复。呵呵,孩子就喜欢重复他听到感兴趣的声音。当然,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在玩,没有读经典,只是当背景音乐一样播放经典,他们也能背诵很多呢!为什么小宝宝只是听,却能记住这么多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聪”字。“耳”在聪字里占了一半,听非常重要!“聪”字右半边上面是两只眼睛,然后是“口”,宝宝偶尔会看几眼,跟读几句,就记忆超过我们。语言的关键期是0-6岁奠定基础,就是因为孩子听力强。这也是读经初期的家长反映的,都是非常符合儿童自然天性。13岁之后,听力也逐渐下降,也就是学习一种新语言的能力也下降了。13岁之后,听力也逐渐下降,也就是学习一种新语言的能力也下降了。所以0-3岁的孩子,每天坚持听就可以了。妈妈至少能每天跟读一次,在宝宝可以听距离之内,专注自己的跟读,不要在意宝宝。声波自然会传到孩子的耳膜里,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妈妈读书的行为,也自然被宝贝看在眼里,成为模仿的对象。当妈妈做好了榜样,宝宝看在眼里,这样下去,宝贝跟读和指读,都会比较自然地上轨。
4岁之前,千万不要只用语言来告诉孩子,宝宝是用眼睛来看,爸妈的实际行动比什么方法都更有效!初读经典的,即使是再大点的孩子,也是一样。
古代很多说书先生,是不识字的,但是能讲长篇故事,就是听的结果。成龙大家都熟悉,是著名的演员、歌星。但是据说他是不识字的。都是靠反复听台词和歌词。我们也常说,0-6岁是孩子读经的黄金时期,那么,教育不能迟于6岁吗?儿童是不是一过6岁,再想提高其素质就完全不可行呢?不,并不是这样的。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可以放弃。6岁儿童的大脑的80%已基本形成,但还有20%可以努力的余地。据说这剩下的20%需要到20岁左右才可以逐渐发育完成。从6岁再开始进行教育,比较起0岁时开始的教育来说,前者有可能不会取得如后者那样令人瞩目的的效果。但是父母们应该知道,即使是可能取得相同的成果,从6岁才开始教育,要付出的努力与0岁时就开始教育的孩子相比,肯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孩子,随着日积月累,孩子的成长也是巨大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转变成具有高水平能力的好孩子。这其中的秘密就是通过反复学习来改变大脑。所有孩子原本大脑的机能都是一样的,是由于外在的因素使得他们之间出现了差别。也就是说,是教授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一直以来的授课方法,都只是将重点放在对课程的理解上,一直都把理解当成授课的中心,而不是去关注改变孩子能力的本身。一般认为理解是很重要的,而背诵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看法占了主流。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正是这样的看法才正是损坏孩子们大脑机能的元凶。通过不断的重复使记忆得到加强,会对理解力有很大的提高。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那个经典那么难懂,我们都不明白,小孩读了有用吗?”其实这个效果就像小时候给孩子存钱一样,孩子不懂事时候你给孩子钱,他不懂,不知道钱是什么,说不定就扔了。但是大了以后,他肯定知道这钱是有用的,小时候就是在存钱,不必知道钱是干啥用的,但是大了就知道,也会发现钱的用处很大,也能理解了。所以孩子读经跟给孩子存钱是一样的道理。但在存钱阶段不存,或者存了一堆假币,到时候什么都没用,现在很多学生就是这样的状况,该用的时候啥也不行,做人也不行,做事也不行,那就是小时候存的是假币!就比如现在很多家长只注重装修,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几乎用了全部精力抓学校成绩,这是不是有点像存假币?当我看到一些广场上那些卖艺的年轻,当我看到很多大学毕业不能谋生的学子,无不感叹,这些人在小时候就是父母给存了假币啊!
我们在家长交流学习群。我们要学习育儿的知识方法,更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我,给孩子竖立好榜样。
无为而为。这个无为,不是不努力,听天由命。而是我们只管做好该做的事,心里要放下对结果的执着。眼睛盯着结果去努力,往往会急功近利,偏离方向。
当别人在埋头读课本的时候,我们在读经典,当别人在埋头算数学时,我们在看三国志等,当别人在埋头记单词的时候,我们在读科普读物,当别人在上各种培训班时,我们在户外尽情玩耍。我们想想,哪个孩子过得更幸福快乐呢?教育孩子就如同种树。种树,先要树正,然后才是浇水,浇水,是需要慢慢浇,不能一桶水全浇到一棵小树上。另外我们需要给小树营养,足够的养料,我们所提供的营养,不要违天时,也不要违树的生长规律,我们所有的经,都是强调规律的,规律就是天时。
所以给孩子教育,首选经为教学内容,一天读多少遍,多少内容,什么教材,什么原则,这些就是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学,心理学。成功的因素就是,简单的事情每天重复做! 积累方法也是一样。
孩子不是一天就长成的,而是这二十年里每天三餐喂养长成的。积累知识也是一样的,不是马上就会有显著的效果。这期间就要靠家长们的坚持和努力! 孩子是否成才,关键在家长哦!
观望的亲们,不要犹豫了!你们还在等别人的孩子有成效了,再加入读经的行列么? 那我想可能脖子酸了都难等到哈。哈哈,开个玩笑哈! 不过这也是事实,如果你认可国学,那么早点加入我们“读经”行列吧! 让我们带领孩子一起成长,读经会使我们的孩子更优秀,全家读经会让咱们的家庭更美满和睦哈!(读经方式有很多种,有书,有光碟等)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啦。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My Documents\\Tencent Files\\370909207\\Image\\I11W0TRS6COJJ__{VXMY7%5.gif
\"我们来看看这个“聪”字。“耳”在聪字里占了一半,听非常重要!“聪”字右半边上面是两只眼睛,然后是“口”,宝宝偶尔会看几眼,跟读几句,就记忆超过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么个说法,很有新意。“教育孩子就如同种树。种树,先要树正,然后才是浇水,浇水,是需要慢慢浇,不能一桶水全浇到一棵小树上。”恩,真的是这样,谢谢分享 加油安排时间,给丫头读书。 关于如何读经典这一问题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
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您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您就会发现,您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感恩家人一路的支持与陪伴! 不知道什么是经典
我们读经,开始的时候每天半个小时,现在每天10几分钟了。。希望能坚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