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31 23:03:22

\\\"好书一起读”之六《第56号教室的奇迹》(摘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作 者:(美)雷夫· 艾斯奎斯推荐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这本书还总让我联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两本书的作者国籍不同,陈述视角不同,但他们所创造或置身的那个教育场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气质却惊人的相似。    所以,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雷夫老师是位好老师,也是好家长。当有人问他做家长易还是做老师易时,他坦率地回答做家长更容易。因为作为家长,他可以更好对自己的孩子施与影响;作为教师,他只能在每个孩子受过某种家庭影响后再施与影响。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jack1004 发表于 2013-8-31 23:12:24

买了书,还没细看。要好好研读下。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31 23:15:08

本帖最后由于 2013-8-31 23:18 编辑

                                    第一部分 家最温暖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第一章 给我一些真相
      某天,有些家长要求我们惩处任教于本校的一名教师,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开除他。一位相识多年的母亲把我从教室里找了出去。我听了他们的申诉并试图安抚,也尽力捍卫惹毛他们的老师,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情境,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就诚实一点吧!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以信任取代恐惧
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没写家庭作业吗?只要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好好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规则也将随之改变。我们之间大致上会维持一定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当然,孩子们如果不小心破坏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拥有我的信任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他们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我有问必答。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大人常对孩子们说:“表现好的话,有赏。”这种做法大有问题,我会在下一章加以讨论,但更大的问题是:大人言而无信。
      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如果我告诉孩子们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就该说到做到,即使必须在凌晨4点钟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惜!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
      在第56号教室,我尽可能让课堂内生动、有趣,这么一来,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
      
      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有些学生会挖苦、嘲笑以前教过他们的某个老师,用最不信任的话来讨论他。某个老师上课老是迟到,根本没发觉已经失去人心了。经常性的迟到等于表示对他而言孩子们一点也不重要,那孩子们又为什么要听他讲课?
       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的时候,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年轻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行为没那么极端罢了。我错了。当时的我不懂“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的道理。身为榜样的我们,应该向学生传达好的构想,而不是当个专制的暴君。年轻时的我曾经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独裁者,现在我明白,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是白忙一场。
       不过,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也就在此: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这不容易,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身为教师的你将有所成长,而在你所打造的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相信我。

seashell 发表于 2013-8-31 23:19:13

真心的觉得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很难受,不喜欢

牛崽酷 发表于 2013-8-31 23:51:17

看了,实用性不错

llyahoo 发表于 2013-8-31 23:52:06

喜欢,楼主继续啊

青藤开枝散叶 发表于 2013-9-1 10:44:04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341&page=1#pid338424
可以下载这本书的电子版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1 10:58:59

青藤开枝散叶 发表于 2013-9-1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341&page=1#pid338424
可以下载这本书的电子版

谢谢分享。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 15:15:27

    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
    这种事我们看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
    可悲的是,我还遇到过以此为荣的老师,认为这凸显了他们的教学才华——别人控制不了的孩子,到他们手上全都乖乖听话。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我在过去这些年来尝试过各种方式.希望营造出好的班风,引导学生为“对的理由”循规蹈矩。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个苛求。要在一个孩子们把厕所地板尿得到处都是尿、在课桌上乱写,甚至根本不想上学的环境里找到培育品德的共同语言,确实很困难。
    但是我找到了。现在,“六阶段”已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
    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我甚至用“六阶段”来教自己的孩子,所取得的家庭教育的结果也让我极为自豪。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 15:20:08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在上课的第一天,孩子们很快就敢认他们过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阶段。
      现在,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作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思维的错误。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们终于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出决定了,但老师往往会犯下我们班称为“第二阶段思维”的错误。
      刚开始教书的那几年,我也为了“成效”而患了这种“奖赏症候群”。如果我因故无法上课,又很怕班上学生让代课老师不好过,那么我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会对孩子们说:“如果代课老师说你们很乖,星期五就可以办匹萨派对。”当时的我太年轻,欠缺经验。现在我不会再这么做了。
    家长在鼓励第二阶段思维时也得提高警觉。小孩做家务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身为每天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让小孩守规矩确实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 15:22:51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坐的时候挺直腰板,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
      年轻老师大多无法抗拒这类现象(这句话出自于我的亲身体验)。孩子们的取悦会让你自我膨胀。
      我常常这么取笑或质疑我的学生: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你听得出这有多可笑吗?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天忙于讨好老师。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最近很流行第四阶段的思维。鉴于行为不当的年轻人为数众多,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上课的第一天制定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
      我对规则没有异议,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
      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 15:30:55

本帖最后由于 2013-9-5 08:59 编辑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小说中,阿坦克斯给他女儿斯各特一个忠告,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很快地,我班上的学生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善解人意,因为有阿坦克斯·芬奇作为他们的向导。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因为我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对于父母和师长而言,寻找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人是饶富趣味的——一旦你开始注意,就会发现这种人并不少。    每年,我带的五年级学生都会阅读约翰·诺斯(John Knowles) 的杰作——《独自和解》(A Separate Peace)。小说的主人公菲尼亚斯是一位卓越的运动员及第六阶段思维的实践者。    我奋力和ESPN与MTV频道,以及这些频道视为理所当然的矫情卖弄、辱骂攻击,以及“世界惟我独尊”式思考搏斗。我试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观点。    我也会播映主角为第六阶段思维者的电影给孩子们看。    如果你对于引导孩子达到这种境界的思考持怀疑的态度,我不怪你。任何拿出真心、诚意对待教育这份工作的老师,都会暴露在惨痛失败和心碎失望的风险下。    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我拒绝回到过去那种“我说你照做”的层次,我也不会骗自己去相信学生对我的景仰是一种成就。我办不到。    几年前,我因为到另一州给一些老师们演讲而请了一天假。我按照一贯的做法,只提前把请假的事情告诉学生。我不跟他们讨论在其他老师代课时不守规矩会有什么后果。我没有承诺守规矩可以得到奖赏,只说我会想念他们,演讲第二天再见。    回到学校时,我发现代课老师留给我的纸条,大意是称赞我的学生们很棒。我只瞥了一眼即着手准备当天的课程。约一个小时以后,有位身材矮小的女子走了进来,手里牵着她6岁大的儿子。她说,前一天她就读于一年级的儿子在走路回家时遭人殴打,还被对方抢了背包。其他学生看到他的遭遇也见怪不怪.不是袖手旁观,就是若无其学生看到他的遭遇也见怪不怪,不是袖手旁观,就是若无其事地从旁经过。但有一位路过的小女孩将他扶到路边,带他到喷水池梳洗,并且一路陪着他,确认他安全到家。男孩的母亲在当天上午走访各教室,希望找到帮助她儿子的女孩,对她说声谢谢。    我问全班是否有人知道此事,大家都说不知道。因为我前一天不在学校,所以我也毫无头绪。    在全班32个孩子里,有31个人加入讨论,只有布兰达低着头继续做着她的数学习题。    在非常短暂的片刻,她抬起头,没察觉到我正注视着她。她抬头是因为心中有个秘密,想知道别人是否知情。直到我俩的眼神瞬间交会,我才望向别处。她眯着双眼,严肃地对我摇摇头,要我别插手。“什么都别问,也别把你心里想的事情说出口。”她的脸这样告诉我,随后就低下头继续做功课。    布兰达已经到达第六阶段,没人知道她做了什么。在往后的几年里,我一直和她保持着很亲近的关系,但是我们从没聊过那天发生的事情。我想,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5 09:08:17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兴致盎然地阅读
      现在时间是星期二下午2点,我接下来将经历一两个小时痛苦的折磨。
      这折磨既非夹手指,也不是上拷问台,是比这更糟的每周教职员会议。
      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
   为应对这个问题,现在各校都设有“读写指导员”,这些“专家”大多曾是老师,而他们以前自己带学生的时候就不曾有过多大的成效。
      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大家似乎都知道,每年都有数百万美元投资在书本和其他读本里面,社会名流纷纷响应倡导阅读的公益活动,教师的训练时数也高达数千小时。各出版公司的专家们都说学生们正在进步,他们口吐莲花、言之凿凿。但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事实。忧心忡忡的教师们知道,就算提出异议也是枉然,因为势力庞大的教科书公司早已准备好答案,来反驳任何指出“国王没穿衣服”的人。年轻老师害怕受到官僚迫害,因为这些教科书出版公司惟一的任务就是继续卖出自家产品。业者竞相争食数百万美元的“测验服务大饼”,而各校区则焦虑地等着最新测验结果出炉。年复一年,大多数的孩子并未因此产生对阅读的终身热爱。
      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
  我也知道许多用心、认真的行政官员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所指导的教师往往毫无教育热情或无法胜任工作,或者两种情况都有。因此,各学区只好求助于单调的共同读本,并要求所有教师一律用相同的进度和教材来教学。他们规定老师照本宣科,还安排了机器人般的自动装置来搭配指令,让所有老师照表讲课。当然,很多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这种组织化的控管而受惠,然而用心教学且满怀热忱的老师却备感拘束。依照莫名其妙的规定,我们再也不能向学生介绍影响深远、富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这等于所有的老师因为部分教师的无能而受罚,但蒙受最大损失的是无辜的孩子。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5 09:18:43

      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
      我的学生也不是个个都热爱阅读,但他们都进步了,也在我的引导下兴致盎然地读了一年书。在离开我任教的班级之后,有些学生会屈服于上述的种种恶势力,不过终身热爱阅读的也还是大有人在。


  另一种焦点
      只要看学校的阅读进度表一眼,就能明白教材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原因。这些阅读目标千篇一律地以流畅度、理解力,以及其他必要但无聊到制造反效果的目的为教学重点。我从没在学校的首要阅读目标上看见“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字眼。这些才是应该列入的目的,是人们阅读的理由,而我们对这个事实却视而不见。
      我自己每天都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或是因为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我学业上的进步。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大人的指导
      大人的指导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大人如何指导阅读
      不是说我比我的学生们聪明,但我肯定知道得比他们多,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在阅读上也是如此,我知道一些他们可能还没接触过的好书。身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有责任把这些书介绍给他们。
      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一句话: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5 09:22:57

      善用图书馆
   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在网络上不可能进行的浏览和发现,可以在图书馆做到;孩子们还可以和各个年龄层的人互动,而不只是开启电子信箱里的包裹。如果有人对每星期都上图书馆的孩子说“现在早就没人要看书了”,他会知道这不是事实。他会想:你认识的人或许没有一个爱看书,但我知道你错了。近来,看书的孩子总是遭到同学的嘲笑,要战胜环绕在孩子们四周的冷漠与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将“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
  不过可别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我们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

    挑选文学作品
  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如果你不知道从何找起,不妨在Google打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仔细研究历年得奖好书。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小学生在读了《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威斯汀游戏》(The Westing Game)或《细数繁星》(Number the Stars)等经典名著之后还感受不到阅读乐趣的。
    凯迪克大奖(The Caldecott Award)得奖名单则是帮非常年幼的孩子读书找书时不错的参考。图书馆员也有各种好书书单,父母和老师可以从上述书单着手,找出让孩子们一读便终身难忘的好书。

(待续)

maydog 发表于 2013-9-5 11:17:16

这本书在“喜马拉雅”电台上有的,可以听读!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5 13:46:07

maydog 发表于 2013-9-5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本书在“喜马拉雅”电台上有的,可以听读!

谢谢分享,看书还是看纸质书方便,更随心。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10 06:26:01

      只看节录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灾难
  你可能是小学老师,任教于设有严格指导方针的校区。校方不但强迫你使用糟糕的基础阅读系列教材,还“不准”学生把文学经典从头读到尾。许多出版读物的公司无凭无据地宣称,因为教材各章节已经节录了写作范例,所以学生没有读完整本书的必要。他们不要老师在教室里带学生读文学作品,因为这么一来,学校就不会再向他们订购数不尽的参考教材和粗糙的“新改版”选集。
  “读文学作品的基础节录本就足够了”,这种主张真是可笑。
  “基础读本”、“盲目的善意”、“指导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但不欣赏这本陈述历史(《安妮日记》)的作品,甚至心生厌恶!所幸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改对该书的观感,并开始明白安妮的故事何以永垂不朽。然而,要是他们最初接触这部重要作品时,就能得到富有意义的指导,整件事情会更圆满。
  我不建议年轻老师和既有势力抗衡。你对阅读文学的努力推广,只会招致更多行政官员不断到教室对你表示“关切”,让你备受干扰。与其浪费精力去打赢不了的仗,不如顺势而为,按照学校的计划走,避免任何一方蒙受损失。只需要在一天当中找到阅读杰作的空当,例如在午餐时间或放学后进行读书会。当然,这么做有其困难度,而且很花时间。想想看,需要超时工作外加对抗官僚,才能让学生读到伟大的文学作品,真是够荒谬了。但相比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意义,再高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会阅读的学生
  许多老师都喜欢和学生一起阅读文学作品,然而,阅读较具挑战性的作品时,却面临部分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问题。为了怕这些学生被拋在后头,老师们往往选用难度较低的教材,好让他们有成就感。但这么一来,有能力的出色的学生就常常要停下来等其他人跟上进度,备感无聊。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他们在同学面前朗读,遇到困难从不会遭到耻笑,而且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速进步,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更强。如果我要学生交写作报告的话,我会协助这些落后的孩子寻找问题的解答,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   
      双管齐下的第二部分,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
  一旦克服了不安,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我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同时循循善诱、提供正面引导。在我的指导下,所有曾经被评为“远低于基础”的学生,去年年底全都通过了阅读能力测验。

  初高中老师
  现在学生的错误观念之一是:只有上英文课时才阅读。这个想法很荒谬,我们一定要改正这样的想法。我发现,最佳做法就是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从没有明文规定数学或自然课老师不该以身作则当学生的阅读示范。我鼓励所有老师都可以试试看。
  读书会是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出于正确的动机而阅读。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14 17:47:01

    请在家里也召开阅读会吧

  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阅读评估

  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认同的一点是:在教授某项课业后进行相关评估可以判断孩子们学习的程度。若孩子们读的是文学杰作,那么该如何检验他们理解了多少呢?仅仅讨论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我推荐家长和老师登陆www. learninglinks. com网站。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名为“小说链接”的阅读指南,是绝佳的阅读补充教材。“小说链接”为数百本书籍提供阅读指南,从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 Cleary)到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作品都有。每一篇指南都有相应的词汇课程,不但可以教孩子们认识生字,也能增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指南里也设计了一些练习,要求学习者以类似的方式或在游戏中使用新字,协助他们进一步掌握刚学到的新知识,另外还设计了和小说相关的作文题目与理解性问题。   
 
       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  每一年都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或在地方上的舞台上演。家长和老师应该特别留意这样的改编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就可以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有何不同。当孩子们知道读完原著就可以观赏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以及比较上述两种经验,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远远超过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情况。我们的孩子应以此为阅读目的。
 
    笑声和泪水
  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有不少人怀念第56号教室,希望继续在生活中保有这个避风港。我为他们开设了一个周六班,而路易斯就和许多就读于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一样,自愿参加这个班级,一起练习SAT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是美国各大学申请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测验、阅读文学作品,为进入大学而准备。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18 22:24:59

                                        第四章 写作
      普遍来看,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不过这也难怪。由于长年累月的欠缺练习、劣质教学、互发短信、E-mail火星文,以及我们这个分明就推崇文盲的文化,现在大多数的学生连一个语意连贯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更不用说作文或报告了。
为人师长、父母的我们要负起责任来。纵有重重的阻碍和障碍,我们也要找到能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策略和活动。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写道:“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身受用:申请大学时派得上用场,找工作时也派得上用场。我用以下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步骤一 写作之始——语法
  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
  孩子们用功读书的理由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项。首先,很多学生慢慢喜欢上语法。对班上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而且,因为置身第56号教室让他们感到自在,他们不怕犯错。他们知道没有人会嘲笑或斥责他们。
  第二个理由是不用带功课回家。
       此外,孩子们想在课堂上写完功课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称为“恐怖重写”的东西。 

      步骤二 每周作文


       “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这两项计划在设计、评分,以及教学方面的难度,都比语法练习更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两项计划学习时间管理,同时加强写作技巧。      
       我在每个星期五都会出“每周作文”的作业给学生。这些短文大约一页长,题材包罗万象,从严肃到搞笑都有。我可能会在这个礼拜要孩子们权衡《人鼠之间》中乔治杀死蓝尼的决定,第二周则要他们想象如果喝下隐形药水,会想在药水发挥效力的24小时内做什么,并且把想法整合成一页长的作文。无论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交给我的作文都必须符合语法、单词、句型,以及结构完整等原则。
  在周五指定题目并于第二周缴交作文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孩子们可以利用周末写作。“每周作文”给了学生们一个尝试在玩乐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机会。
  其次,这么做让我有时间细读学生的作文。我没办法在上了整天课之后的夜晚仔细批改作文,因为我第二天还有很多课程要准备,家人也需要我的照顾。疲倦或忙碌使我无暇妥善照料每一篇作文。在星期一早上之前,我已经细读过每篇作文,学生在发还的作文上可以看到对他们有帮助的评注。如果我要他们认真写“每周作文”,我就必须让他们知道我重视他们的写作。
  我还会利用周末做另一件我认为极为有效的事情:即选出几篇作文,把批改之前的文字(包括错误和其他部分)原封不动地打出来。在星期一早上,我不给学生出语法作业,而是请他们阅读上周交给我的两三篇文章。当然,我会先将作者的姓名删去,避免尴尬。
  学生们的写作在几个星期内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阅读同学的作品,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区分写作的优劣。在学年结束前,我带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很少出现单词、语法或句型错误,甚至能巧妙运用不少更细微的写作技巧。通过经常的写作和阅读同学的作品,孩子们的写作进步了,而且他们也乐于写作。
  我们班从不轻易放过任何评估写作的机会。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18 22:27:29

       步骤三 每月读书心得   
       和“每周作文”一样,“每月读书心得”也是既能让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的有效办法。
  在读书心得方面,我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我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自行读懂。我提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书单上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
  我们班的每月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反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我以《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为例——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竟然从没听过这本书!
  我选择《绿野仙踪》是因为它的故事非常清楚,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上述概念。桃乐丝是主角,邪恶女巫是反派。冲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对于人和自然、人和自己或社会之间)。故事背景是堪萨斯州的一座农场和奥兹王国。高潮发生在邪恶女巫被水攻击时。故事的结束则是当桃乐丝和她的朋友们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之时:稻草人得到了会算数的头脑,锡铁人得到了心,胆小的狮子得到了勇气,而桃乐丝也回到了温暖的家。当然,主题的部分对孩子们来说也不难,因为桃乐丝重复说了很多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温暖的家。”
  接着,全班开始一起读该年度的第一本书——通常是拉斯金(Ellen Raskin)的《威斯汀游戏》。这是一部极为有趣的儿童谋杀推理小说,我们班读得津津有味。然后我把该书的一份读书心得发给孩子们看,用实际范例帮助他们了解在读完当月所选择书本、撰写读书心得时,我希望他们怎么做。
  当然,孩子们第一次交的读书心得总是错误百出,就算有了可依循的范例,还是会出现数不清的单词、语法、时态,以及句子结构错误。他们在分析方面也有误差,经常认错主角(例如,以为《人鼠之间》的主角是蓝尼而非乔治),或在做情节摘要时把整个故事详述一遍。但这不要紧,因为他们才试第一次。我至少会花一个星期改完这些读书心得。这时,孩子们则着手进行下一份心得。在他们收到批改后的第一份心得,知道怎么写会更好的时候,就能用我的评语来改进第二份读书心得。经过了一年,学生们大多能交上优异的报告,并读完10~12本好书。
  无论对老师还是家长而言,帮助学生完成每月读书心得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挑选能吸引儿童阅读的书本是一项挑战,评分和写下有帮助的评语也很花时间,但若能确实执行,孩子们就能在阅读、写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有所提高。这么做很辛苦,但很值得。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1 10:39:46

       步骤四 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少年创作计划”不适合怕苦的人。它很难成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而且可能会把人累垮。
  “少年创作计划”的构想并不复杂。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完成书籍的方式不止一种。以下和各位分享的是第56号教室实行少年创作计划的几项守则。
  教室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创作地点。这样可确保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而不是由操心过度的家长、兄姐或家人共同的朋友代劳。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孩子们慢慢写,不要急。
  我会在每周选两三个下午拨出30~45分钟给孩子们创作,并利用每次的创作时间和五六个学生们讨论。我要他们讲述正在写的故事,并且把已经完成的作品给我看看。这样一来,我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帮他们改正语法和单词错误。所谓预防胜于治疗,最后编辑校对时就省事多了。我也和小小作家们谈他们创造的角色。孩子们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故事情节,而忘记好的故事通常是围绕着我们所关注的角色发展的。我一方面使树林成为充满魔力的地方,一方面也提醒孩子们多着墨于走进树林的各个角色。      
      偶尔,我会请班上的学生三四个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并互相订正写作错误。这么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订正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写作相关事宜,作者得到建议,而我则省下了时间:草率犯下的错误都已经在最后交稿前排除了。
  许多老师会对故事主题制定基本规则,也就是画一条不准学生跨越的线。有些老师不准学生写血腥或残忍的故事,有些老师不准故事出现“他们醒来,发现一切都是梦”这样的结尾。但我们要明确:重点是保持弹性,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应用所学。
  你可以在过程中鼓励孩子使用比喻。如果孩子们写到一个角色感到很害怕时,你可以问他:“这个角色有多可怕?像在一个快要爆破的气球旁那么可怕吗?”你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写作蕴藏着多大的乐趣。你的学生在长大之后可能会写出广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作品。
  写作和编辑完成后,孩子们将故事存成电子稿,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绘画的部分另外进行,完成后再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试画各种图案,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贴在印出来的书稿上。孩子们设计的图片充满创意,有的会在翻页时跳出来或打开,让读者们赞叹不已。
  书籍的装订可以请厂家帮忙,不过我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装订。孩子们用硬纸板制作书的封面,利用自粘薄膜、胶水、护条来装订。这很费工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
  如果你不放弃,写作说不定会成为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我们想要和孩子们建立沟通渠道。虽然有时我们通过玩传接球、阅读,或解决问题建起和他们之间的桥梁,但是写作的力量却有可能改变生命。孩子们常常会写出他们不好意思公开表达的事情。

(待续)

寂寞无畏 发表于 2013-9-24 20:02:42

谢谢推荐,很好。一定买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8 15:14:46

                                                第五章 加加看

 如何让孩子爱数学

  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当被问到对数学有何感觉时,会耸耸肩表示中立的学生非常少。
  不过,很多小学时期数学很好的学生在进入高等数学的领域之后就开始节节败退。对那些曾表示喜欢代数、几何等学科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谜团。很少学生会叹气说:“我以前历史很好呢。”但我们却常听到学生沮丧地大叫:“我以前数学很好,真的!”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的学生为了准备考试而忙得不可开交,对数字往往没有切实的理解。因为标准化测验对于各校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就反复练习着乘法表和只以计算为基础的解题方法。老师们还教学生解题“技巧”,导致学生虽然会算正确答案,却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这样,惟一的成果就是:他们的测验成绩很好,大家都很高兴。
  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教数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只训练学生通过考试,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学说训练狗一样将人的理念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以及随意运动,都视为对信号的反应。,只会让升上中学就开始讨厌数学的故事一再重演。
      我有个问题:如果小孩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他做500题的意义在哪里?这种反复练到兴致索然的惟一真实目的,是让老师落得轻松。我就发现数学课其实有更有效的教法。无论我教的是什么技巧,我都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出较少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因为我没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基础运算,所以有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

 Buzz
  孩子们和我都喜欢玩Buzz,这是个10分钟长的数学练习,可以有各种变化,我每个礼拜都会和学生玩上好几次。全班起立,我随便选一个数字——假设是3好了,他们不可以把我选的数字大声说出来,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出现3,就要用Buzz这个词来代替。接着全班开始数到100,学生要依序念出下一个数字。例如,如果选3当Buzz,第一个学生会说“1”,第二个学生说“2”,第三个学生说“Buzz”,下一个学生则说“4”。下一个说数字的人是由我来指定,而不是按照顺序。这么一来,玩游戏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专心注意下一个数字。以数到100为例,遇到23和73的时候都要说Buzz,因为这两个数字里面都有3。答错的学生就坐下来,看看数到100的时候还有谁站着。这个游戏到了“30”时就变得特别刺激,因为接下来的10个数字都要用Buzz回答。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8 15:19:48

                                 第六章 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

  让你头大的测验成绩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我们班级在标准化测验的表现很好。在本章稍后,我将与各位分享帮助学生准备这类考试的一些方法。但我要先澄清的是:席卷全国各校的这股测验狂热,对于儿童开发学习和个人潜能是有害的。
  我不反对测验,因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精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精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拥有精确的数据对于教学与被教双方都很受用。
  然而,现今考试制度已经出现问题了。我们把过多的上课时间花在考试上,导致孩子们对分数越来越冷漠。
      许多受人尊敬的教育家都怀疑测验公司根本不在乎孩子们的表现,他们只想在成绩不佳的学校身上大捞油水,利用我们对失败的恐惧日进斗金。请各位思考以下的情况:
  ◎每周,我班上那些10~11岁大的学生们都要考拼写和词汇。
  ◎每周都参加州政府规定的数学测验。
  ◎每年参加3次州政府规定的自然测验。4~6小时就这么平白浪费了。
  ◎许多外籍学生要参加英语测验,以向学区证明他们能流利使用这种语言。
  ◎每年都要参加4次由学区举办的读写测验。每次测验占用大约10小时的授课时间。
  ◎每年参加4次由学区举办的数学测验。每次又占去1~2小时。
  ◎每年交给学区3篇作文。每篇文章至少要花一整天才能完成,而且孩子们从没看到过结果。
  ◎在每一学年结束前,学生们会花两个星期参加加州测验。
  在与各位分享帮助孩子们在这场战争中求生的诀窍之前,我要澄清一点:这些标准化测验只是“为测验而测验”,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报纸每年至少会刊出一次标准化测验结果,让大众看看各校表现如何。这些测验分数对于学校的未来可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成绩不佳的学校经费会遭到删减,并且列在观察名单上。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8 15:31:20

   测验分数并不精准
  这些测验分数并不精准:它们或许指出了某些趋势,但大部分的事实是,州测验并未设置监考人员,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室里的,只有该班的老师和学生而已。学生对我说,有的老师站在学生背后,暗示(咳嗽)或明示(用手指戳或耳语)答案是对或错。如果测验有时间限制,老师干脆就让学生晚点交卷。
  负责阅读计划的读写指导员会在测验日之前和老师们碰面,并做出令人不敢置信的事情——把阅读测验的题目拿出来给老师看(他们称此为“测验预览”)。老师们则在细读试题后把学生们需要理解或记忆的单词逐一记下,再告诉学生会考什么,数日之后施行测验。
 
  如何学习
  尽管我们班的学生事先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他们仍然在测验时有很好的表现。我们看待测验的态度是很严肃的——本班班训中的一条,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不过,我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
 “冰球皇帝”格雷兹基(Wayne Gretzky)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有效练习,不要浪费时间,而这个早年养成的习惯也助他一臂之力,使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曲棍球运动员。
  读书也是一样的。我教我的学生: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所以他们知道,要达到有效的读书目的,就必须“模拟考场情况”。
  有些认真的学生在准备词汇测验时的态度是用功用错地方的经典例子。他们自制字卡,在卡片的一面写上单字,在另一面写上定义,有空的时候就自问自答一番。这个方法对有些孩子来说似乎有效,但在我的经验中,考试表现不佳但发出“我有念书啊”等悲鸣的人数远多于前者。
  他们确实很用功,但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应试时,学生必须在试题纸上写出单词和定义,自制字卡是无法模拟这种考场情况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知道这一点。
  让我来举个例子。假设孩子们要参加数学测验,在测验前一天放学前,我一定会花时间提早讨论当天晚上他们应该怎么准备考试,以及用什么态度做准备。我当天不会给他们留家庭作业。我们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
  雷夫:既然大家不用写家庭作业,你们今天晚上很轻松啊,对不对?
  全班:不对!
  雷夫:那你们今天晚上要怎么过?你们会把数学课本拿出来看吗?
  全班:不会!
  艾德加:我会做第65页上的题目。这一页是对整章的复习。
  雷夫:可是你已经做过啦。我没有要你们再做一次。
  艾德加:我不是因为你要我们做才做的,是因为这一页的题目跟你明天会考我们的题目很像才做的。我想模拟考场情况。
  雅各:我要做第262页上整数相减的题目。有些我没做到,要加强练习。
  薇拉瑞亚:也可以自己设计题目。
  雷夫:要是今天晚上遇到不懂的题目,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蓝迪:可以打电话给朋友。
  鲁迪:可以打电话给你。
  杰西卡:我们明天可以早点来学校,请你帮忙。
  雷夫:我一定会帮忙的。还有,我认为你们今天晚上应该熬夜准备到半夜。
  全班:不对!
  雷夫(假装很震惊的样子):真的吗?为什么?
  全班:我们要早点去睡觉,因为睡眠很重要。如果我们精神很好的话,明天就会考得比较好。
  这些都是用有效方法学习的孩子。他们已经做到了如道德第四阶段所要求的,他们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做好了准备,而且心情很放松,在考场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9-28 15:34:02

       结果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测验上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不但让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有些老师提醒孩子们,表现不佳会让父母与老师颜面扫地。在第56号教室,我会告诉孩子们几件可以帮助他们放松的事情,以便考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首先,我要他们告诉我,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怎么发火的恐怖故事。我们常常讲到笑翻天,因为这么做有助于放松。接着,我向他们说明一个重要的概念:测验就像温度计,它是一项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的未来是不是完蛋了?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孩子们需要了解,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是世界末日。爸妈还是爱他们的,我也是。如果学生在某次乘法测验中表现不佳,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而我很愿意再为他讲解一次。从“信任”的主题上看,我说到做到。我前后一致的行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次测验的分数生他们的气。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

  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10-1 16:40:37

   了解一些应试技巧还是必要的

  应试技巧
  许多好老师都会协助学生了解“很会考试”的重要性。考选择题的时候,“会不会考试”往往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SAT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应试技巧对考试时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我通常用以下的几个策略帮助学生解选择题。
  上数学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因为觉得自己很聪明而爱上它。在我们玩完心算游戏或是一轮Buzz之后,就开始做一种很特别的题目。题目可能简单如加法,也可能复杂如代数,我通常会在教完技巧后出10~15个题目给孩子们练习。例如,在出题给孩子们自己算之前,我会在黑板上多出一道题目:
          63
  +28
  A?
  B?
  C?
  D?
  在第56号教室,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设计考题的人都是预测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的专家。当孩子们在解题过程中出了错,然后看到选项里有他所算的(不正确)答案,就会认为自己一定没错。我们班的学生喜欢扮演侦探,“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
  如果数学测验有20道选择题,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会视之为80道题。他们的任务是找出20个正确答案和60个不正确答案。听见班上学生在标准化数学测验中发出的声音,总让我情绪异常激动。最常听见的声音是发现陷阱的“咯咯”轻笑。因为孩子们很爱这种识破测验陷阱的感觉,所以才会在发现一个又一个陷阱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提高应试技巧的下一个策略,与订正模拟考题的答案有关。我们不能只是说出答案让他们自己打分,这样会错失强化学生能力的良机——“订正答案”就是一个好机会。
  在第56号教室订正答案时,假设我问第17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不准只回答C,回答的人必须解释选C的理由,并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选其他答案。这么一来,孩子们被迫要检查、考虑、分析该考题的所有选项。如果我们改的是“阅读练习”,孩子们就必须告诉我选A是因为“可以在第二段第三行看到问题的答案”,还必须说明为什么其他的答案是错的,以及其他选项的用字遣词如何让学生不经意掉入陷阱。
  以口述方式批改模拟考分数,等于是带着孩子们预演考场上的独自思考过程,从而有效模拟考场情况。我们必须经常敦促孩子们多多运用批判性思维,要求他们为自己在课堂上说出的答案提供合理解释。在对待模拟考的严肃态度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相同的魄力一一击破真正的考题。这样的魄力将成为他们能力的一部分,而他们所学会的应试技巧也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和其他同样聪明的学生相比,他们总是略胜一筹。哈姆雷特说得好:“有备无患。”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10-1 16:43:41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测验发展至今,变得有多疯狂?许多来自外校的老师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仍与我保持礼节性的联络。今年就有一群曾于本教室受训的老师寄圣诞卡给我,天呀!里面还附了测验成绩单,我真不敢相信。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我和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旅行途中的每个小时,都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暂停脚步。有些人认得我们,有些人不认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问我们测验分数和在校平均成绩。他们之所以拦下我们,是因为孩子们极为得体的举止。人们注意到他们的礼仪、倾听技巧,以及出于对他人的尊重而压低说话音量的行为,这些都是同龄孩子普遍欠缺的。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的是价值观——我的学生知道许多比SAT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今天,这一群孩子已经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他们之所以能进大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很用功,做了比一般学生更大的牺牲,而且考试考得很好;其中一位甚至在SAT测验中得到满分。但我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10-8 13:31:53

                         第七章 世界真美好

   培养开阔视野的孩子
  ()这段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时下青少年对历史,以及对历史在现今生活中重要性的了解是多么有限。
  ◎众多小学太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这两个科目上。 有些班级很少上历史课,有的干脆不教历史。
  ◎不妨在下一个节日前随便找几个学生问问,看他们知不知道放假是为了庆祝什么,孩子很可能说不出正确答案。
  ◎没有一个学科像社会科学这样备受冷落。
  ◎提笔撰写本书时,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已达三年之久。一日,我去某校主持教职员发展课程时,即兴拦下了25名七年级学生,给他们看一张标有各国国名的世界地图。结果呢?你猜对了——没有一个学生找得到伊拉克在哪里。
    学年结束时,第56号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标示出最少150个国家,谈到美国的历史也能滔滔不绝。从1820年的密苏里协议到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再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他们都能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他们也能区分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而现今多数学生连一个罗斯福总统都没听说过!以下是我为了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熟悉历史所做的几件事情。

  遨游世界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项宝贵资源。众多网站都提供精美地图,其中www.worldatlas.com是我的最爱。这个网站的设计很简单,是由世界每个地区的略图所构成的,每张图都可供打印。它还有以编号取代地名标示的地图和配套练习题。我们每天会花10~15分钟用该网站上的工具来学习。
  我们依照地区的复杂性,来决定用多少时间来学习该区块。比方说,南美洲相当简单,非洲和亚洲显然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可能只用短短一个星期介绍南美洲,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认识非洲。
  在学生学完世界各国、知道国名的拼法之后,我们会玩一个深得孩子喜爱的游戏——“小组积分”。玩法是约6个人一组,组员肩并肩地围坐在课桌上,不能看地图。我一开始会在教室内走动,问各组简单的问题,答对可以得到1分。例如:位于俄克拉何马州正南方的州叫做什么(得州),列举濒临太平洋的5个州(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以及夏威夷州),列举2个和佛罗里达州相邻的州(佐治亚州和亚拉巴马州)。各组成员听到问题以后会先讨论再回答,这么做可以同时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他们必须在脑中建构一幅地球全图,将上面的国家化成自身知识的一部分。
  累积达20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金”(详见第十一章)。这个小游戏的优点之一是,就算某组先拿到20分,其他组仍有得到奖金的机会。得分达到20分的小组可以先领取奖品,之后再从0开始累积点数,其他组则继续答题,直到分数累积到20分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相互对立,各组都只想着如何答出正确答案,而且好的回答往往能赢得对手的掌声。“小组积分”的得分会累积一整年;这个游戏会一直继续下去,就像历史一样。
  在各组连续答对几个一分题之后,游戏的挑战性会分两方面提高。首先,题目的难度增加。例如:列举12个和加拿大相邻的州;列举和内布拉斯加州相邻的6个州;说出位于阿根廷西方的国家叫什么。请注意,孩子们是在看不到地图的情况下作答的。另一种挑战是不针对特定组别提问……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书一起读”之六《第56号教室的奇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