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禁播《熊出没》这部CCTV少儿频道的动画片
看了八版的帖子 恨!急!《熊出没》这样烂的动画片为什么不禁播?,深有同感。个人感觉这部动画片简直就是家长的恶梦,而孩子们似乎却很喜欢。
希望大家都来参与这个投票,希望孩子家长们的呼声可以传递到广电。
参与辩论的会员,请点击下方“加入”,仅投票,请点击“支持”。
没看过,不清楚,孩子在家不看电视,基本都是读书,玩,看的话也是原版的动画,单位有同事的孩子很喜欢看。 早该禁止。幼儿园里放,孩子回来学会咬人了。生气
顺便征集问题。为什么要反对该动画?咋们的孩子在接触该动画以后,从行为、语言、心理、心态等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举实例。
片子不好,我们可以选择禁播----大环境;也可以选择看点别的---改变小环境。 绝对应该禁止,虽然孩子在家不看,但其他小朋友在说,也知道了。培养了很多不良习惯。 没看过,这片子怎么了? 在家不看电视,出去玩的时候看过。同问:这片子怎么了?个人认为是国产动画片中还算不错的。有点仿《猫和老鼠》。
小无双于2013-9-4 08:07补充以下内容:
请问《猫和老鼠》是不是也很暴力? 在老百姓眼里,似乎“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于是《熊出没》、《喜羊羊》这类糟糕的动画片在央视长期热播,赢得了全国小朋友的喜爱。但试问:如果禁播了《熊出没》,那您能推荐更好的动画片拿到电视台播放吗?
为什么?因为孩子们没有别的选择啊!没有更多的优秀动画片,他们只能看到这个。动画制作行业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缺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缺乏对儿童保护的社会责任心。《熊出没》这种电影,充满了成年世界的低俗语言、低级趣味、无聊的情节。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中国没有动画片分级制度?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动画片的选择也应不同。比如说,给二三岁的幼儿选择动画片,跟给7-10岁的选择不一样。
我前些年在美国做幼儿老师,对动画片的选择略有了解。连《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这类也是不适合幼儿看的。为什么?因为猫和老鼠里面到处是暴力情节——比如老鼠不由分说常常抡起大锤往猫头上砸。当然,猫是永远不会被砸死的,哪怕暂时砸扁了,又能圆起来。但别忘了儿童是喜欢模仿的。他们对于动画片中喜爱的形象,是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其行为的。这就是幼儿的特点。所以,给幼儿看的动画片,一定不能有暴力。
doodler于2013-9-4 08:13补充以下内容:
想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动画片,以及怎样给孩子present这类试听材料。
但刚才试了一下,我的权限还不能单独发帖。55~~
如果按照美国对电视节目的分级制,《熊出没》因为存在大量污言秽语和暴力情节(如炸弹、电锯、打斗等),应该被设置为TV14级,即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观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类似的动画片很难出口海外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质疑,《猫和老鼠》也充满了对抗,也传播“整人文化”,为什么就被定位为TV-Y级,适合所有儿童观看呢?《猫和老鼠》和《熊出没》有两个最大的区别:第一,前者在主人公层面上没有人类,而后者是动物与人直接发生冲突。儿童在观看《猫和老鼠》时不会像观看《熊出没》那样,很容易地把自己投射到光头强或者他的对立面上去,因此,《猫和老鼠》对小朋友行为的影响就没有《熊出没》大。第二,《猫和老鼠》是默片,没有对白,而《熊出没》则是靠对话推动剧情,台词中充满了语言暴力。
即便是这样,但因为《猫和老鼠》中有大量身体扭曲、变形的幻想暴力的存在,在美国也多是家长指导孩子观看。而在中国,因为缺乏分级,一部不适合14岁以下人群观看的片子却被当成孩子们娱乐餐桌上的主菜和大菜。
当相关部门政策还停留在“不鼓励用外国人名”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应该审查的东西?主人公说一句脏话、做一个肢体暴力动作,应该比一百个外国人名对小朋友的影响还要深吧。
如何“还真实的现实给儿童”?
在有关《熊出没》事件的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我们不可能让18岁以前的孩子都看《天线宝宝》,而一过18岁就让他们面临‘大逃杀’一样的社会。”言外之意,是说《熊出没》这样的片子能让儿童提前感受残酷的世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观点并非谬论。在国外,有一类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就崇尚“还真实的现实给儿童”。去年去世的美国著名童书作家莫里斯・桑达克的代表作《野兽国》中的野兽形象曾被质疑为“太凶恶”,对此,桑达克的解释是――“的确,我们希望保护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有任何痛苦的经历,不让他们接触那些超过他们感情理解能力的、带来紧张感的和早熟的东西。这显然是正确的,可还有一件我们经常遗忘的事,就是我们的孩子往往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过害怕、焦虑以及被破坏的感受,他们正不停地学习用最好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挫折。通过幻想故事,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好的宣泄,因为在那里他们能够完全驯服野兽。”
所以,“还真实的现实给儿童”的前提应该是,动画生产者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描写充满争端、恐怖和残酷的现实上,还要鼓励并帮助小观众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应对这种现实。但无论怎么看,《熊出没》所“提倡”的整人方式,并不在这种“合适”的范畴之内。 yaer2002cn 发表于 2013-9-4 0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顺便征集问题。为什么要反对该动画?咋们的孩子在接触该动画以后,从行为、语言、心理、心态等发生了什么变 ...
给你提供一个例子:
我工作的幼儿园,有个小男孩爱说:“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的关系常处在冲突之中,很少分享,经常打人。
{:soso_e120:}没看过,倒是在超市看过一些周边的玩具,觉得人物挺丑的不可爱
不过播不播是电视台的事情,但是看不看大家可以选择的~ cdlee 发表于 2013-9-4 08: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按照美国对电视节目的分级制,《熊出没》因为存在大量污言秽语和暴力情节(如炸弹、电锯、打斗等),应该 ...
赞,深得我心。
我也没怎么看过,妞也没看过,不过朋友的宝宝那是超级喜欢看,我看过一点,我觉得也不好 支持禁播 孩子曾经很着迷
自从开学了 一年级也不像幼儿园有时间看电视
了 所以近期好些
比《奥德曼》要好多了。
就这样在论坛仅仅靠各爸妈们呼吁应该作用不大,声音太小了。呵呵。真的想扩大影响力,应该是找各大媒体写文章,然后掀起全社会来关注这个中国缺乏优秀动画片的老大难问题,那或许会有些作用。 里面的语言是很生动没错,但是却有很多粗口,娃暑假看了很多,很明显在说话方面受到了很多影响,对于大孩子,比如10来岁的,我觉得看看无所谓,但小点的孩子,还是尽量少看,太容易受到影响了。很多原版的动画其实也不咋滴,只是我们有选择的给小朋友看而已。
在这个大环境下,分级动画片也应该是个趋势才对,电视台乱播放咱影响不到,但不开电视是俺的权利和手段。 不论从技术还是艺术,毫无可取之处。 没看过,不清楚呢。暂不评论。 让我想到另一部动画片《海绵宝宝》——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喜欢看《海绵宝宝》这类型卡通影片的孩童,长久观看容易造成他们缺乏注意力、学习能力变差。专家提醒父母应尽量减少孩子观看这类卡通影片,避免孩子们因此学习片中夸张的想法和行为。
现在可供选择的动画片真的太少了,稍有不慎就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狮子王》、还有几年前的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讲的是关于小丑鱼的故事,还挺不错的 我虽然反对,可是国家还有好的动画吗?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什么的挺好的,可是现在好像只放国产的。要么喜洋洋,要么熊出没。 中国的动画片让人失望,看看我们80后,小时候的动画片,那才是经典 家里只放原版英语动画,要是国内的也看,孩子看的时间就太长了。原版的还限制时间呢。 之前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还不错。 确实不太好,虽然孩子并无恶意,但是时不时冒出两句里面的粗口,还是很头痛的。 儿子看过,但看的不多。不喜欢,虽然每次都是好熊赢了,但赢得不够光彩不够智慧,是幽默,但属于低级幽默,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在孩子大笑之外好像也留不下什么。 假期偶尔看了一集,内容也不好,应该禁止播放。 我家除了周末看下龙叔小玉的那个,平时基本不看电视,不过这个放了也看,看的不多,我不喜欢,也不喜欢他看 没看过。不喜欢可以不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