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19:47:24

孩子有必要过早地融入集体生活吗?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5-23 20:02 编辑

                                                                 Phoenix  homeschool  吴建平 
  题记: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幼儿园,从内在小孩和个性成长出发,孩子不宜过早融入集体生活。

     每天清晨总会看到有孩子哭哭啼啼地被强行送到楼下的幼儿园。孩子真的都要上幼儿园吗?孩子真的有必要过早地融入集体生活吗?
   
       六岁前孩子会把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形象内化成“内在父母”,孩子自己的形象,则会被内化为“内在小孩”。所谓人格,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它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个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社交模式,也决定了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孩子5岁前或更早就送去幼儿园,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还在建构中,园内老师的形象、规范、同学关系等都会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父母”或“内在小孩”。所以,如果是情势所迫,就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谨慎地选择。能晚就尽量晚。最好能有比较长的过渡期。尽量送到能尊重孩子自由选择,有益孩子个性成长的幼儿园。

     上幼儿园是去过集体生活的,这必定会受到道德、规范、集体意识等管束。在幼儿园,哭和伤心会认为是怯弱不勇敢、不坚强,是不好的。隐忍、不哭、听话、服从是被认可和鼓励的。所以,当孩子哭或伤心时便会有羞耻(愧)心,高夫曼(Gershen Kaufman)认为:羞愧感是一种灵魂的病,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否定,它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错误的羞愧心是许多心理困扰的根源。诸如,抑郁症、孤僻、偏执,强迫行为,自卑,自恋等。它是灵魂杀手。一旦人的羞愧感内化成功,生命便会渐渐被一种心理上的麻木凌迟致死。羞愧感铸成于我们早期与人相处的原始经验即家庭和幼儿园,哭、笑、怒、悲、伤心等情绪本是正常的,但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中会把情绪流露认为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于是错误的羞耻感就产生了。

     集体生活提倡集体价值,集体价值是鼓励与自我分裂的。它需通过压制个人的内心需求来迎合、维护集体的价值。否则,怎么会有集体?集体越强,自我、个体就越弱。所以,选择孩子上幼儿园就意会着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自由选择权,过早地压制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极易让孩子放弃自我,而去适应集体价值。然而,自由和个性是一个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前提,安全感、幸福感的获得往往取决于个人自我感存在的程度。

     集体生活需要令行禁止,成员必须服从集体。幼儿园并非你想玩什么就能玩什么,也不是你想和谁玩就能玩的地方。否则,集体生活不能保障正常运作,集体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在我们的观念里,一个集体要高效、安全、有序地运行,必须要求每位成员服从管理、统一行动,如吃、睡、醒、玩等都要统一。都是有时间规定的。在幼儿园,遵守时间往往比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更重要。为了要让成员遵守和服从,羞辱和罚站等暴力手段是免不了的,除非孩子进园就很服管。如果孩子个性强,不服管,有的老师还会当众羞辱、惩罚孩子。这一是为了让孩子羞愧,打击他的自信、撕毁他的自尊。二是“杀鸡给猴看”,起到恐吓其他孩子的目的。孩子不管是被暴力或只是看到暴力,他们都是暴力的受害者。他们最终都会在权力压力和道德压力下产生惶恐和羞愧。没有权力压迫和道德压迫下的集体生活能让人获得安全感。相反,不仅没有安全感,还会增强不安全感和羞耻感。

     强行将孩子交(抛)给幼儿园。孩子会觉得自己被遗弃了,遗弃感会造成孩子羞愧、自卑,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才会被抛弃。如果你试图解释给他听或着跟他讲道理,没有多大意义。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8岁以前,孩子的思考方式是形象思维、是不合逻辑且以自我为中心的。8岁后,才开始会进行一些具体的逻辑思考,才能够参考别人的眼光,才会以较为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才会开始明白圣诞老人只是童话人物,才会开始在游戏中跟别人合作,才能够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和学龄前孩子讲道理和道德就如你从没吃过冰淇淋,跟你谈冰淇淋如何如何好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人类现有的语言、词汇都不能深刻地反映孩子当时的感受。这种抛弃感、绝望感引发的不安全感、羞愧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会缺乏自信。感到羞愧,他会贬低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有人会爱自己,没有勇气建立亲密关系,不相信好事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这都是“被适应”留下的创伤。

     Phoenix也上了5天的幼儿园,那五天都是老师从我手中把他抢过去的。那一幕幕恐怖的场景,我们至今还挥之不去。也许有人会说,你再坚持几天,孩子就适应了。还好,我们没坚持,如果真是那样,说明孩子就已从恐惧状态进入了绝望状态,她彻底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对父母的信任。到了那一步,我们再怎么忏悔都没用了。这里说一下,孩子一旦有了恐惧,家长一定要听孩子反复倾诉,和孩子一起疯狂地游戏。这样,孩子的恐惧会通过倾诉、游戏一点点地花解掉、倾泻掉。

     也正是女儿的坚持,让我们有了觉醒,有了改变,真的很谢谢她,她让我们有了顿悟,让我们重新正视生命、正视成长。也给我们机会和她一起重新成长。 

     很多人会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天经地义的事。认为上幼儿园对孩子是绝对有益的,是绝对有必要的。其实,孩子上幼儿园的历史才几十年,说他天经地义也未必。是否真的有益,也是因人而异。你最好先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喜欢,你最好别逼他。因为那会给他带来恐惧和羞愧。我们试想一下,某一天,一位高智商的外星人突然找到你,跟你说:“请跟我去上学,学成后,你会变成超人。”(这是外星语,你是听不懂的),你的感觉就是他在叽叽咕咕。然后他就要强行带你走,你会怎么反映呢?

     当下,上幼儿园成了一种集体行为,集体行为会对每个人产生这样的心理暗示:首先,你不跟上,你就落后了;其次,大家都这样,即便错了,也有人垫背的,所以是安全的。父母的从众行为实质是父母自己在追求安全感。在你获得安全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孩子的真正需求?如果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那孩子从此一生就得耗费大量的精、气、神和时间去找寻自己的内在小孩。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幼儿园的。作父母的没必要随大流。

     六岁前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当然还要强筋练骨。这样,孩子才能建构、内化成良好的内在关系模式。有了这两项。你还怕他不能适应这社会,生活不幸福吗?

enrei 发表于 2011-5-23 19:54:48

lucylily 发表于 2011-5-23 20:04:03

全职妈妈当然可以尝试不上幼儿园
不过大部分父母都没有这个条件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0:15:36

不需要这么长篇地为不送自己的孩子读幼儿园找借口,实际上很多理论已经成年的孩子,甚至也经历过离开父母的住宿生活的留学生,离开家国的时候,也哭,想家的时候也哭,但根本不是一辈子用万能胶娘父母身边的理由。

哭能够带走身体的毒素,哭一哭,没什么不好,幼儿园才不会说孩子哭就怎么样了,反正你哭我也哭,谁不哭还没糖吃呢,呵呵,楼主很多都是自己想多了--特别是所谓的鄙视哭闹,不哭的才被鄙视呢;

我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她也哭,交给老师后,你走得越不舍她哭得越厉害,哭给家长听,看你是否心软带她回家呢,家长一离开,我听壁脚,发现她马上不哭了,没有需要的听众了,她也就懒得哭,和其他孩子玩了,大多数孩子都这样,反正小娃娃哭哭闹闹谁都觉得很正常;

我倒是在国外的时候亲眼看见几2个孩子,因为从没进入过幼儿园,直接进入小学,结果离开熟悉的亲人的适应期用了小学来做,每天送去小学门口,哭个不停,外国的老师只好随便他在外面哭,就那样在小学哭了1-2年,小学哭闹不停,既影响同学,也影响自己,而且因为没有其他哭哭闹闹的孩子,自己变得特别孤立,……

所以,5岁5个月,唉,为你的孩子无语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0:21:24

楼主,你真的为孩子好吗?

你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逐渐可以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小小好友吗?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0:21:44

楼主,你真的为孩子好吗?

你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逐渐可以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小小好友吗?


Zada 发表于 2011-5-23 20:27:58

作为家长,有义务给孩子安全感,更有义务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除非……你能跟她(她)一辈子……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0:46:03

Zada 发表于 2011-5-23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为家长,有义务给孩子安全感,更有义务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除非……你能跟她(她)一辈子……

我们自己一路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集体生活中走来, 仔细回顾一下, 集体生活真的很愉快吗?真的能解决所谓的社交能力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可以, 是不是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作为家长,是否又真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里面的生活吗?送孩子上幼儿园真的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吗?幼儿园是一些什么样的师资?什么样的人在考师范学校呢?不过,当然,如果家庭成员自身还是成人孩子,或是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也不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许送幼儿园也不失为良策。至少孩子以后的问题可以推给社会、推给学校。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1:01:35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需要这么长篇地为不送自己的孩子读幼儿园找借口,实际上很多理论已经成年的孩子,甚至也经历过离开父母的 ...

孩子哭是正常的情绪表现。 但如果孩子哭遭到否定,就会产生羞愧感, 而羞愧感导致众多情绪病乃至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里老师一见孩子哭, 不是让孩子哭个淋漓尽致,而是赶快灭火,赶快让孩子不哭。 

我们不需要为孩子不上幼儿园找借口,因为我们太清楚其中利弊。 我们是个坚定的孩子在家教育的实践者。 孩子必须经过一段健全的依赖时期,才能成为有安全感、独立的人, 过早地把孩子推向独立是让孩子“被适应”独立而非自己发自内心的走向独立。 

佛说:“我本目明,因师而盲”。孩子本性澄明, 佛性圆融。 成人如能以孩子为师, 也许可以寻回自性, 重见自性的光明。 如果一直妄想自己比孩子知道的多, 而老是想去教导孩子,让孩子无法按其天性成长, 孩子也许可以成为你的盆景却无法成为他自己。 这才可悲。  

Zada 发表于 2011-5-23 21:13:58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自己一路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集体生活中走来, 仔细回顾一下, 集体生活真的很愉快吗?真的能 ...

      深圳的幼儿园其实也还好吧,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09~10年期间经常在工作时间(9:00~3:50)在各幼儿园间行走,好像对孩子都还不错的,不知你们宝宝去的哪间幼儿园,不行就给孩子换间幼儿园吧
记得,我家宝5岁左右的时候,每天都要求自己去幼儿园,每天,她背着小书包前面走{:soso__13589442531914288630_1:},我们在后面躲躲藏藏滴跟在她后面,深怕被她发现,放暑假的时候,宝儿就盼着开学,,,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1:31:38

Zada 发表于 2011-5-23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深圳的幼儿园其实也还好吧,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09~10年期间经常在工作时间(9:00~3:50)在各幼 ...

谢谢你的好意, 0-6岁是人格形成内化的重要阶段。其中的重要性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得清楚的。 幼儿阶段的孩子是用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他可以读出你表于外甚至能读懂你潜意识里面的东西。 这不是说老师善言善语就能解决的。 幼儿阶段的师者比任何阶段都重要, 他必须是真正能了解孩子而且对人性有比较深刻认识的人,真正热爱孩子的人。如果我们愿意去陪伴她走过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为什么一定要随大流上幼儿园呢?

很多人以为不上幼儿园就没朋友, 恰恰相反,Phoenix 每天都有同龄的不同龄的朋友一起玩。 而且同气相求, 这样的朋友才更珍贵。 Phoenix 每天自由自在地享受天地之灵气,自由自在地陶醉在自己喜好的活动中, 为什么要受困于钢筋水泥这种伪天地里呢?只为了一定要跟别人一样的生活,否则就是不正常?

oliverbobo 发表于 2011-5-23 22:04:18

我觉得没关系呢,看家庭的情况吧!

我家的没有上过幼儿园(只上过大约7个月半天的小型幼儿园),那时候我正好有时间开始全职带他。研究了小区内的2所幼儿园后放弃了,我带他出去旅行,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认识了很多小朋友,除了同龄的,还有很多哥哥姐姐,一大群朋友之间经常以孩子的名义聚会。加上我们社区本身孩子特别多,每个院子又是独立的相对安全,所以孩子有很多玩伴是从小玩到大的。至少从我家的情况来看,对性格没有不利的影响。

由于上学少,所以他对学校生活一直非常向往。他曾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吗?未等我回答,他又说:就是跨进小学大门的时候。。。。

从上学后近一年的情况来看,也没有觉得不上幼儿园有什么影响,他一直是班长,而且,在班上没有一个熟人的情况下,他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一点是令我最为开心的。

所以,我觉得,做什么决定,根据孩子及家庭情况来吧,每一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21:22

楼主,为你的决定埋单的是你的女儿,我深深为这个失去同龄正常玩伴,正常生活的孩子遗憾,但那不是我的生活,放宽想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也可以真的等到晚一点才上学;

父母没办法一辈子把孩子锁在象牙塔里拒绝风雨,但愿象牙塔里的小公主,走出象牙塔的时候,面向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的时候不会受不住吧。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31:34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自己一路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集体生活中走来, 仔细回顾一下, 集体生活真的很愉快吗?真的能 ...

仔细回顾,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在学校中渡过,最纯洁最真挚的友谊都在同学之间,如果连同学都相处不来,还如何融入更复杂的社交活动?不负责任的家长才不了解孩子幼儿园的情况,我的孩子毕业4年了,她在幼儿园的详情我依然可以详细的告诉你,包括每一年她的老师是谁,她学过什么,交了那些好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吃了什么……

可以告诉你的内容可以写一大本书呢。

是不是楼主自己害怕社交生活,或者在社交生活学校生活中受了伤害,所以才害怕孩子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呢?

如果这么害怕社会,为什么还生小孩啊,生了出来又要孩子和其他人类绝缘,不等于囚禁了孩子的身体和灵魂吗?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3:09:53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为你的决定埋单的是你的女儿,我深深为这个失去同龄正常玩伴,正常生活的孩子遗憾,但那不是我的生活 ...

象牙塔是我对你的教育的观感,是不是的话,只有你女儿一个试验品去检验;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无论人家想象也好不想象也好,想象成怎么样都好,你的生活还是一模一样的存在在哪里,只有你自己可以检讨和改变。

至于不参加集体生活的孩子有无同龄玩伴的逻辑问题,有个时间表和共同话题、共同兴趣,共同经历的前提下,那个和大家无共同时间表、无共同话题、无共同兴趣,无共同经历的孩子,是不是最容易被抛弃的玩伴,不用我再详细分析吧?

老实说,我最喜欢和孩子们玩了,什么叫做在孩子圈中不合群,没人缘,我是挺挺明白得透彻的。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3:23:56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为你的决定埋单的是你的女儿,我深深为这个失去同龄正常玩伴,正常生活的孩子遗憾,但那不是我的生活 ...

幸亏她过的不是你那种生活,否则我才担心。 我可不希望我女儿成为这种在自己幻想、知障中生活中的人。  你需要的是你女儿能完全在你的控制下生活,“ 包括每一年她的老师是谁,她学过什么,交了那些好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吃了什么……”, 可是你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吗?

在孩子尚需要父母呵护、需要父母爱的情况下就非把她推向社会, 推向学校, 而对拥有父母浓浓的爱的孩子却说得如此不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正是你童年的阴影留在你的潜意识里面的愤怒的爆发。 

你与其口口声声地声讨别人害怕社交生活, 不如好好地内省一下你的内心,其实真正感到害怕的是你自己。 

如果爱孩子,愿意陪伴孩子,愿意耐心地让孩子自然地走入各个阶段的生活的父母不应该生孩子,难道那些早早地离开孩子,把尚未有心智去应付集体生活的孩子抛给学校,抛给社会的人反而应该生孩子? 如果这样, 那我真的不敢生孩子。 

我们的愿望是孩子能过真正孩子的生活, 而非大人所臆想的孩子该怎样的生活。 所以我们会勇敢地去解开世俗的绳索, 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由天性而长, 而不是让别人把孩子当成一块软泥来塑造。这也许就是我们的不同, 你更愿意去塑造孩子, 我们更愿意孩子成为她自己。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3:26:46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回顾,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在学校中渡过,最纯洁最真挚的友谊都在同学之间,如果连 ...

“仔细回顾,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在学校中渡过,最纯洁最真挚的友谊都在同学之间,如果连同学都相处不来,还如何融入更复杂的社交活动?不负责任的家长才不了解孩子幼儿园的情况,我的孩子毕业4年了,她在幼儿园的详情我依然可以详细的告诉你,包括每一年她的老师是谁,她学过什么,交了那些好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吃了什么……

可以告诉你的内容可以写一大本书呢。

是不是楼主自己害怕社交生活,或者在社交生活学校生活中受了伤害,所以才害怕孩子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呢?

如果这么害怕社会,为什么还生小孩啊,生了出来又要孩子和其他人类绝缘,不等于囚禁了孩子的身体和灵魂吗?”
  
   首先,你的经历不能复制,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你说的这些,和我的文章或我的观点没有关联。这不是辩论。我们应该就上幼儿园是否适合每个孩子进行辩论,要就事论事,如果我的某个观点有问题,你可以提出来,拿出你的证据。不要总在臆想。也不总拿别人的小孩怎样怎样去妄加判断。这是心理问题。
  其次,本人不担心社交,也不怕没有朋友,说到这,给你讲个故事,孔子一天去向老子请教道德,孔子问老子:“你怎么看待道德,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老子大笑起来,说:“只有你不道德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问题。只有在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存在的事实。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不要试图去培养,只要自然。”所以,害怕社交,害怕没有朋友,没有安全感的可能是你哦。
  最后,你的逻辑很混乱,我说孩子心理还没发展好,还不过强大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呵护。你就说我要把孩子一辈子固在象牙塔里,囚禁了孩子的身体和灵魂。这是什么逻辑?。
  

 

tangodigo 发表于 2011-5-23 23:30:53

虽然前面大家已经争论得很热闹了,还是忍不住想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1、 我认为没必要要求孩子过早融入集体生活。关键在“过早”这2个字上,“过”了就不好了,呵呵。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肯定不是所有孩子一到3岁就身心条件都准备好了上幼儿园,硬把没准备好的孩子送去,而且家长不对孩子加以任何辅助,由着孩子“哭啊哭啊就习惯了”,我是强烈反对的,道理wjp526说得很多了,我基本同意就不再说什么了。

2、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中的,辅助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的日趋成熟是家长的职责所在,幼儿园只不过是大部分孩子都会面临的一件具有共性的事,适应幼儿园,本质上是孩子学会接纳生活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自我调节,而这是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需要的。真是各方面条件因素共同作用,选择不上幼儿园,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集体生活不集体生活也没那么绝对,但“学会接纳生活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自我调节”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不管你用什么方式。

3、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时也有过抵触,那段时间我也确实想过homeschooling,不过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想办法,尝试帮她打开心结,我是做的两手准备。我从没有把她硬扔给老师过,曾经有过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天送到学校,她不肯进去,别的孩子在里面上课,我和她在操场上聊,少则1小时,多的时候有过快3小时,在反复沟通中找到了她抵触的原因,逐一解决,她心结打开了,也就顺利适应了幼儿园,现在一切都很好。但是我绝对相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适应幼儿园,特别是确实存在一些有问题的幼儿园。

4、 我自己就没上过幼儿园,准确的说只上过3天,所以我一点都不排斥homeschooling,虽然我那时并没有受过像现在这么系统的homeschooling式教育,但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并没有不能适应问题,也没有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对比我和我女儿的经历,我知道homeschooling和幼儿园各有各的优劣,它们过程很不同,但如能顺应孩子的特质,其结果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所以在当初考虑我女儿是否要homeschooling时,我唯一真正担心的是我是否能有足够多的精力和资源,对家长来说,homeschooling的挑战要大得多。

5、 我注意到wjp526是homeschool的身体力行者,而且付出很多心力,我觉得只要这是你的孩子和你的共同选择,你们乐在其中,大可开心自信的走下去,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3:48:28

千眠 发表于 2011-5-23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为你的决定埋单的是你的女儿,我深深为这个失去同龄正常玩伴,正常生活的孩子遗憾,但那不是我的生活 ...

另外,我很反感你三番几次地把我们的女儿说成是我们的试验品, 你把孩子物化, 在你的眼里孩子只是一件物品的话,可是在我们眼里, 孩子是一个有尊严独立的珍贵的尚未长成的男人和女人。 她只是借我们的身体出生,她并不属于我们。 她属于她自己。  我郑重地请求你像尊重成人一样地尊重孩子。 

oliverbobo 发表于 2011-5-24 08:01:59

本帖最后由 oliverbobo 于 2011-5-24 08:27 编辑

讨论这么激烈啊!

其实,孩子的确是家长的试验品,我不忌讳这样说。一个孩子一生下来,他是无法选择父母的,所以,不同的父母不同的环境从理论上来讲已经造就孩子将来不同的人生。这很正常,没必要所有人走相同的路。

我相信楼主家的孩子绝对不会是被关在家的。

“被父母关在家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一个画面,一个孩子独自在家,透过防盗网期盼的看着外面的世界。。。。。千眠同学,没这么严重同啦!

记得我们刚开始不上学那阵子,所有人见到我,都问,为啥还不上学呀 ? 对于各种好心的问询,刚开始我含混的回答:将来还要上十几年得学啦,不急。。。。后来只好含混的说,为了节约呗。。。大家于是慢慢适应,到了孩子5岁多的时候,他的各方面与院子同龄孩子相比非但没有变差,反而显出一些优势来,大家开始说,早知道我们也不上幼儿园了。。。。。

但是,孩子上不上幼儿园,真的是与家庭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不上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家庭付出更多,只要解决好孩子与同龄小朋友的交往问题,其他的,应该说各有优势。就我个人来说,如果再有一个孩子,我也一定是选择不上幼儿园的。但是如果他强烈的想上,当然,还是会充分考虑孩子的愿望。

准备孩子某个阶段在家的家庭,父母一定是仔细思考过的,不上幼儿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关在家,而是为了让他有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相比幼儿园的环境来说,应该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

homeschool我曾经也非常感兴趣,但是实施起来需要理念相同的家庭。

(另外说,我小时也没上过幼儿园,没觉得对性格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另外,再题外罗嗦一下。我的院子里有一对孩子的妈妈。她就一直纠结这个问题,经常找我谈,想她的孩子也不上幼儿园,我一直跟她讲,你准备如何安排你孩子的学业问题,需要你们家庭深入思考,最后做出一个决定。我的决定只适合我以及我的家庭,我们没有值得效仿的地方。。。。

我一贯认为,选择一种方式,就是选择一种可能的结果。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这世界才因此更有意义。如果全部人选择的方式都一样,我觉得没意思极了。

所以,允许并宽容大家不一样的选择吧!

oliverbobo 发表于 2011-5-24 08:15:11

楼主这个贴,大概是指幼儿园阶段。

前些天因为看什么有感而发,还发了个关于是不是在学校上半天学的调查帖子。发完后才发现,这是个太有争议的话题啦!事实上,只能是个案。

我仔细想了想,我会怎样呢?
我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阶段性的也许会考虑这样做。也许二周,也许三月。当然前提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applesprite 发表于 2011-5-24 16:01:19

我家小子是一周五个月就上幼儿园了,其实那时候还小,根本就不知道是去上幼儿园,我儿子小时候是不粘我的,二周之前跟谁都可以,只要有人陪他玩,老妈就不要了。也不是正经的上学,其实就是幼儿园里办了个托班,请两个年轻的阿姨照顾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滑滑梯,蹦蹦床之类的。那时候真有点担心他也会像别人说的那样要哭上一个月,没想到我家小子就是前一周比较有点舍不得我走,有哭过两三次,属于比较傻呵呵的那种,想办法转移他注意力马上就不哭了。后面倒是我很失落,我走的时候他都忙的很,没正眼看我,没时间跟我BYE。

现在二周了,特别粘我,感觉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轻轻碰到就叫痛痛,哭个不停,说话都轻声细语的,怎么像女孩一样,娇气的很。去年还是那么爱捣蛋,顽皮,整天都不停的跳,乐呵呵的,不知道哭,也不怕痛。有男宝的妈妈们,说说看你们家小子小时候也会像我家小子这样有个突然的转变期吗? 我都担心是不是哪里教育出问题啦,这个转变真是太突然,又明显。 是不是性格从外向转到内向啦?

还是喜欢二周前快乐的儿子,不过现在会懂得遵守规距,能与我交流。就是有一点特让我烦,娇滴滴的,动不动就哭。

wjp526 发表于 2011-5-24 22:07:02

请别烦孩子哭, 孩子哭是孩子在倾泻情绪。 特别是三岁一下的孩子, 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足与表达清楚自己的感觉, 哭也是孩子的语言。 孩子如果可以自然地哭够,家长在孩子哭时可以陪伴可以倾听,孩子的很多情绪便可以倾泻掉。

孩子两岁是一个很重要但很不容易应付的阶段,国外称之为terrible two. 这时孩子的自我开始成长,孩子会坚持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会经历执拗期,说“不”等等 阶段, 又是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依赖的时候让孩子依赖, 孩子想要独立,开始要自己做事情的不要轻易去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前要先问过孩子是否需要帮忙, 孩子同意时才可帮忙。如果孩子粘你说明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致于孩子的变化问题需要妈妈自己好好地深入细致地去了解孩子的环境,孩子周围的人是如何于孩子相处的才能得知。 这个需要非常具体的细节才能了解孩子变化的原因。 反正孩子的问题只能从大人身上去找原因, 孩子的改变也需要大人、环境的改变才能得以改变。

tigermom 发表于 2011-5-25 13:19:57

孩子生下来,家长一定要记得,他是属于是社会的人,早晚都要回归这个社会的,而不是你的个人附属物,所以如何帮助孩子去适应这个社会是每个家长都要考虑的问题。无论以怎样的方式,都要记得不要以爱的名义禁锢了孩子的成长自由。

关于入托、入园,几岁合适,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太大了,所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决定孩子的入托、入园时间吧。如果条件允许,等孩子能够自我表达了,生活也比较能够自理了,再去比较合适。可是,家长的责任并没有到此为止,家长还是需要多和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更快地加入到小伙伴的群体当中。 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很早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幼儿园的家长,也不要太过自责,如果孩子适应得很好,是福气,如果孩子暂时不能适应,家长就要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帮助他适应,或者再晚点送进去。

有的家长觉得幼儿园没有必要去,应该也是有自己的理由,不过,这反而是对家长的要求更高,没有必要去幼儿园并不表示孩子没有社交的需要,所以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补上这一课。

我们小的时候,除了幼儿园,还可以去别家串门,在去幼儿园之前我已经有很多好朋友了,所以在幼儿园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和不适应,可是现在的孩子认识别的孩子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社区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做大人的可以离群索居,可是因为孩子,我们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认识邻居,尤其是家里有和我们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孩的邻居。

帮孩子在小区里交几个固定的玩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大人乐于打招呼,对同龄人却仿佛看不见呢?因为大人一般都会给孩子积极的回应,而同龄人却很少交流,对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一类人,所以他们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帮一把,鼓励他去和小朋友打招呼,而被打招呼的小朋友如果有积极的回应是最好了,这样孩子之间也会开始形成社交圈;如果没有回应,也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嘛。

至于说幼儿园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如何巨大的不良影响,我觉得楼主太过夸张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们不要紧张。

千眠 发表于 2011-5-26 15:38:47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5-27 10:12 编辑

wjp526 发表于 2011-5-23 23:23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幸亏她过的不是你那种生活,否则我才担心。 我可不希望我女儿成为这种在自己幻想、知障中生活中的人。  ...

呵呵,孩子的内心需要什么,不仅仅是我不懂得,不仅仅是我年仅10岁的女儿不完全懂得,相信很多成年人还依然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从来不打算塑造一个孩子,我只帮孩子做最基础的准备:

最基础的准备:1. 健康强壮的身体,2. 能够和大家友善交流的能力,3,基础学科的基本掌握,4,接触不同的专长以思考自己喜欢什么,5. 思辨的自信和能力;(其他: 6. 有承担自己的行为的勇气和能力和责任感;7. 对世界对别人有善意,8. 好的心态……)

父母只能在孩子READY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之前,给她看到更多的机会,让她可以有能力有机会选择走真正的自己喜欢的路;

那些你对我家孩子的不良的猜测,都基于阴暗的的心理活动吧。

我的孩子身体健康,已就读4年级,被选为学校田径队成员,在田径队最近的测试中,跳远第一,400米第三;短跑无名次;在班里人缘很好,班干部的工作很胜任,老师同学都喜欢她;学习方面基础学科(主课)成绩优良,音乐、美术、科学的成绩优秀;在小区里,仍然有几位一起玩大的幼儿园同学还在继续一起玩得很好;

不断有老师家长反馈,她是个有交代的孩子,能负责任;表现不如理想的时候,她的心态也不错,明白10个手指有长短,不能样样都占优,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个善良的,愿意为别人着想的孩子;是个会关心人的孩子;

老实说,我对她的情况,感到很欣慰;



难道今天的我还需要为自己唯一的孩子是否应该提早或过早入幼儿园而杞人忧天?

楼主的这个题目其实有歧义,歧义在:“过早”, 如果界定过早?一个人是迟早要融入这个社会的,过晚也同样不好,等大家都融入了这个社会,不再哭泣,都在欢笑的时候才加入,独自一人哭泣,也不合适。

我是拿自己的人生经验,看见的部分事情给楼主自行分析,是善意的期望楼主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的不走寻常路的,再次做出更多层次的思考,因为集体生活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那强差人意的教育,还有同龄人的陪伴和共同回忆,也许你觉得你的孩子不需要这些,可是孩子长大以后,也许孩子会觉得无比遗憾。







diana_d 发表于 2011-5-27 18:52:27

我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我一直不善交往,是不是跟这个也有些关系呢{:soso__9943305579359309279_4:}

badyas 发表于 2011-5-27 18:53:33

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badyas 发表于 2011-5-27 18:54:27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集体独自生活

tangmx 发表于 2011-6-26 12:19:16

个人觉得孩子的世界比黑社会还残忍....

我选择了折中,上3个小时的幼儿园.....

dearmaggie 发表于 2011-6-26 14:09:55

我的男孩子两岁,计划明年上幼儿园。每天跟着我,我都觉得性格太软弱了,和女孩子一样娇气。而且我本人也性格内向,现在就担心孩子天天跟着我,再像我一样内向,我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有必要过早地融入集体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