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萧愚

2013-10-09

[方法探讨] 警惕过度阅读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8 14:33 编辑

有些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上千本书。
而且非常自豪的样子。好像读书多,就代表着智力有多高,能力有多强。
实际上未必如此。


美国学者Hootstein曾经访谈过多位八年级的历史教师,问他们是怎么进行教学的,他们的回答如下:

83%的老师会让孩子们根据历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60%的老师会设计一些项目,激发孩子的创意与创作欲
44%的老师会跟孩子玩一些教学游戏
44%的老师会将历史、时事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4%的老师会鼓励孩子们阅读历史小说
33%的老师会问一些启发思维的问题
33%的老师会邀请有关人士做报告
28%的老师会给孩子播放录像和电影
28%的老师会组织孩子进行小组学习
28%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动手做一些操作性活动

大家看这十种教学方法中,阅读占的比例有多少?

从信息的角度,学习的本质是信息的接收,转化与吸收。
作为一种信息接收的手段,说实话,阅读是相对而言比较低效的。
这是因为,阅读作为一种信息接收的手段,
是间接而非直接的体验,是抽象而非具体的体验,是平面而非全息的体验。接收的信息相当局限。

所以,过度被书本所包围的孩子,在信息接收的强度、密度和质量方面,就有局限了。
所以,我们要警惕过度阅读。

必须提醒大家,书既是一种教育用品,又是一种商品。
作为商品的属性,就有各种促销的信息来轰炸你。对此你要有清醒的认识。

书很重要,但并非读的越多越好。
要适可而止,并把读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与各种其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全面的智力发展。

这篇文章由于写的比较仓促,许多内容没有展开谈。请参考:

1、真假阅读的识别方法
http://www.ebama.net/thread-178736-1-1.html

2、儿童阅读应什么时间开始?
http://www.ebama.net/thread-178067-1-1.html



42102 查看 249 收藏帖子 (7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guangbo123

    2013-10-9 02:42:23 使用道具

    咦~~~~~我竟然坐上了萧大的沙发!!!!!!!!感慨下……
  • jinlishuyuan

    2013-10-9 03:40:42 使用道具

    萧老师总是一针见血
  • 2007的冬天

    2013-10-9 04:08:24 使用道具

    相较于少读书而言,多读书要好!相较于立体化读书(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而言,单面读书当然效果要差。但我们不是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充当立体化读书的老师吗?何况有时候读书也并不是就一定要像教学那样将每一项读书的效果落实到解决问题、情商等等啦!那样很累哦!学生个体也不一样,老师也靠他吃饭了。读书是需要时间、需要个体成长相伴的一种涵养途径。就是书籍商业化推销满天飞,多读书的人多少会比少读书的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种兴趣不需要多高雅,关键是能让他感觉有乐趣。就像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美食一样。如果在这之外,有别的收获那是意外惊喜了。不报功利态度的读书,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另外,书目类型的多样化提供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将书籍阅读立体化。
  • 五谷丰登

    2013-10-9 04:09:58 使用道具

    有道理!!!
  • high5

    2013-10-9 04:10:46 使用道具

    说的有道理,任何好的东西,一旦过“度\\\",就适得其反了。比如:食物,是人体必需的,但如果吃的过量,也会造成肥胖等诸多问题。

    就读书来说,其实目前国内总体来说是课外书阅读的太少的问题,大家比较注重的是教材和教辅,注重的是分数的提升。 真正每天能够留给孩子的阅读时间其实是很少很少的。 国内适合孩子阅读的读物,说实话也是相当的有限。在这个前提下,让孩子多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还是有益处的。

    相比国外孩子的阅读,国外孩子每天都要求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量。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能有这个量,就很好了。

    就阅读的效率,或者说吸收量,或者说对孩子吸收知识方面来说,仅仅靠大量的阅读,效率并不是太好。比如下面这个学习金字塔,萧愚先生之前也有文章论及


    仅通过阅读得到的效果,大概只有10%。
    还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萧愚先生文中提到的那些历史老师使用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的吸收学到的东西。

    其实教学上一直是有精读和泛读一说的。
    就同一个主题,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和经典书籍等系统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孩子进行”精学“,以达到一个深度。
    孩子在课外大量阅读同一主题的各种课外书籍和文章,来达到一个广度
    两个方面的结合,来帮助孩子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吸收效果。

    当然,阅读中还需要注意”质“ 和”量“的关系,以及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的关系。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tarbaby + 30 很给力!
  • wuyaneba

    2013-10-9 05:44:07 使用道具

    一直对肖老师很钦佩, 唯独这次觉得有点空泛.

    什么东西\"过多\"都是不好的, 但怎么样是\"过多\" ? 谁是适合做评判的主体?多大的孩子, 有怎么样的症状是读书过多的表现?

    以美国老师多样化教学举例并无太大说服力, 因为不知道教学效果, 更没有列出读书数量和效果的关系.

    当然, 一味追求数量会影响到用于精读的时间, 也影响到其他心智发展活动的时间.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 具体到每个家庭和孩子, 怎么判断是否过多, 并无意义.

    与其讨论过多, 不如讨论更重要的事情有没有完成,比如精读,比如自我探索及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这些完成了,余不足虑.
  • 宝宝小S

    2013-10-9 06:11:42 使用道具

    适量就好。相信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也会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是阅读的数量是很容易量化的指标,所以很多家长会晒出这个数量,容易横向比较。又想起肖老师之前所说的,别太拿孩子童年的成就当回事。当然,也别拿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资本,孩子人生道路很长,好学生只能代表人生的前二十年的努力,后面还有六七十年的时间,务实就好。
  • 叮叮当铃

    2013-10-9 06:32:14 使用道具

    没错,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
    但是我现在不是担心书读的过多的问题,我们现在是每天都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
    每次要到睡觉时间啦,宝宝都说:妈妈再读最后一本,就一本。
    但是没有办法,我只能拒绝,因为到睡觉时间啦,如再读一本,第二天早上又要赖床啦。
    唉,每天时间都好紧张呀。
    如果我每天四点钟下班就好啦。{:soso_e120:}
  • sdwky

    2013-10-9 06:33:56 使用道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 作业还没批

    2013-10-9 06:36:13 使用道具

    欣赏H版的评论。
  • stellafan

    2013-10-9 06:47:05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jiankan

    2013-10-9 07:04:51 使用道具

    要分具体情况来看吧。沉浸于书本的人多缺乏社会沟通,所谓书呆子,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仅就知识本身而言,有相当实践性的知识当然是书本结合实践才能出效果,有谁能看看书就成为技工?包括英语学习,如果只阅读那也永远是哑巴英语。
    我觉得这帖子比较标题党,首先笨的定义是什么?智商测试分数低?考试成绩差?知识面窄?把知识程度与智商等同显然混淆概念了吧。
  • meihao33

    2013-10-9 07:21:17 使用道具

    不要读死书,不要死读书!书是为了增长我们那些不曾经历的知识和阅历,让我们的眼光更开阔!
    能活学活用,而不是照书搬的教条主义。我是中庸者,赞成什么都适可而止,不要极端。除了钱越多越好!!{:soso_e100:}
  • 我爱我家妞

    2013-10-9 07:29:59 使用道具

    老师的很多英文观点不敢苟同,这次也一样。而且这个帖子发在了英语板块,那么汉语故事呢,难道大家给宝读中文绘本的时候也是要加入各种方法的吗?我想很少吧。那么是不是中文书也是少儿精比较好呢。还有说要把读书与现实结合起来,那么,国学,是不是不用学了呢?我觉得你这个观点目的性太强。当然,读的越精越好,理解吸收的越多越好,不过,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希望她通过阅读不断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是对的。更何况,我相信这里的爸妈不会只让孩子每天都读书而不做其他。牛娃肯定不是单项发展的。是全面发展的。
  • woshiyun

    2013-10-9 07:36:07 使用道具

    meihao33 发表于 2013-10-9 07:21
    不要读死书,不要死读书!书是为了增长我们那些不曾经历的知识和阅历,让我们的眼光更开阔!
    能活学活用, ...

    呵呵,除了钱,时间越多越好。不见富人最后都去追求长生了。
  • 意外的礼物

    2013-10-9 07:45:46 使用道具

    jiankan 发表于 2013-10-9 07:04
    要分具体情况来看吧。沉浸于书本的人多缺乏社会沟通,所谓书呆子,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仅就知识本 ...

    比较同意这个观点,现在这样的大环境,电子产品迷容易产生,书呆子不容易出现啊
  • bluesnail

    2013-10-9 07:53:50 使用道具

    一个话题引来了激烈的争论,都很深刻
  • 我就是lalala

    2013-10-9 07:58:1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lalala 于 2013-10-25 20:11 编辑

    不敢苟同,看书有看书的方式。如果为了看书而看书肯定还是有弊端的。但如果喜好并且有引导性和思维创造性的看书,我认为是好事。数量和质量是没有关系,并不是数量越多,就一定不好或者一定好。如果照lz的理论,国外遍布各个城市的图书馆比国内多的多,难道国外的孩子都比国内的孩子笨吗?
  • malachite

    2013-10-9 08:16:38 使用道具

    现在的问题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几千本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就几本甚至没有,我们的阅读习惯和老外比还是差很多
  • hauren

    2013-10-9 08:17:38 使用道具

    一样不敢苟同。什么叫笨,智商?情商?财商?神马叫过多?读书与笨和聪明无关,我觉得大多数家长只是想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终身受益的。你所提的历史老师的教法,只是促进孩子理解的技巧而已。书到底怎么读,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孩子也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况且对比国外地铁上无数凑空看书的人和遍地的图书馆来说,中国人读书根本不多,只能说很少。
  • 米小山

    2013-10-9 08:20:13 使用道具

    又升了一个高度啊
  • 欣然妈

    2013-10-9 08:20:34 使用道具

    貌似中国的孩子们读的书太多,而是太少吧,我是说除了学习教材和辅导材料之外的读书,尤其是小学阶段,大都在为小升初而刻苦读书,读那些对成绩有用的书,广泛阅读基本是谈不上的,更别说读得过多了。
  • 我爱棒糖糖

    2013-10-9 08:28:29 使用道具

    读书带来快乐,读书带来思考,无谓多少
  • 老马丁

    2013-10-9 08:30:41 使用道具

    呵呵,萧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不过最近一直在看《朗读手册》,似乎按《朗读手册》作者的观点,即使在美国,大部分人还是读书过少的问题,而且作者的观点似乎是阅读越多越好,当然作者也提出读书需要引导和讨论,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但不要太作痕迹(这对家长其实要求很高啊!)。不过在中国,估计还是读书过少的问题。更多的讨论如何精读似乎更为合适。
  • lucky2000

    2013-10-9 08:35:26 使用道具

    我还为我们读书少着急,我还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而伤脑筋,既要保证孩子玩的时间,又要有时间读书,感觉时间太少了。幼儿园回家就六七点了~~~~~~~~~~
  • jenny_xiao2005

    2013-10-9 08:40:00 使用道具

    什么东西都不要走极端就行了。书读多点好,但不是越多越好。不读书更不好,大家自己选择。
  • okokok

    2013-10-9 08:43:10 使用道具

    high5 发表于 2013-10-9 04:10
    说的有道理,任何好的东西,一旦过“度\\\\\\\",就适得其反了。比如:食物,是人体必需的,但如果吃的过量,也 ...

    还是high版的看着对劲
    说的有道理,任何好的东西,一旦过“度\\\\\\\",就适得其反了。比如:食物,是人体必需的,但如果吃的过量,也会造成肥胖等诸多问题。就读书来说,其实目前国内总体来说是课外书阅读的太少的问题


  • Appletree123

    2013-10-9 08:44:59 使用道具

    我突然发现老师的文章都象是报纸的约稿似的。结构有,立意有,内容也有。但是觉得老师的文章冷冰冰,没有人情味,没有人情味的东西,无法感同深受,读,也就是走个过场
  • 爱笑的狗宝宝

    2013-10-9 08:45:42 使用道具

    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