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eshome 发表于 2013-10-21 14:09:32

山西“神童”13岁考上清华 其母称儿子并不特别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1、老成得让清华校长吃惊13岁,是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刚上初中的年龄,可山西省河曲县的范书恺,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读大一了。他不是特长生,而是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被录取的。如果晚出生一周,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范书恺将再创纪录:他将成为清华大学首位“00后”大学生,而“00后”进入清华读书的高峰,只有5年后才会出现!今年8月21日,范书恺来到清华大学报到。戴低度近视眼镜、初中生模样的范书恺,面对记者采访有问必答,条理清楚又有主见;听人说话时,他会目不转睛直视对方,想打哈欠也强忍住,如果他嘴里嚼着东西,就坚决不开口说话。见此场景,在场的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吃了一惊”,觉得范书恺“少年老成”,谈吐举止表现得与年龄段不相符合。至今,即使面对电话采访,范书恺也十分礼貌地回答问题,假如没空,他会客气地讲明原因;假如对方反复要求,他会再三解释,实在没有办法,才会说“我真要挂电话了”。范书恺开始拒绝父母送他到北京,最终因妈妈说“半年都见不到你了”才心软同意,但入学手续全是一人操办。在清华一个多月来,从小在家就做家务的范书恺,把床铺、衣物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学第一次班会上自我介绍,范书恺说:“大家可以说我小,其实我不小。我的心理年龄跟大家一样大,大家不要把我当小孩子看。”说这番话时,他瘦小的身体包裹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新生文化衫里,衣服的肩缝落在他的肩膀下面。他的额头上布满坑坑洼洼的痘印,嘴唇两边长着绒绒的胡须。一位同班男生还是忍不住感慨:“我小时候跟范书恺长得一模一样。”引来全班笑声一片,范书恺有些尴尬。2、普通却不凡的养育方式范书恺老家在山西河曲县,家很普通:爸爸范相是县交警大队的普通职员,妈妈王静是普通老师,爸爸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英语、语文很厉害,妈妈毕业于沂州师专化学系,现在教初中物理。两人工作时间弹性大,有空教范书恺。王静大学毕业就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生活十分艰苦。范书恺从小就跟妈妈在学校吃住。半岁时,妈妈就教儿子认识动物、看图说话。和别的妈妈不同,王静从不说“狗狗”、“猫猫”等幼儿用语,一开始就教规范的语言,错了就反复教,从来不训斥。在山村教书,王静深深领悟到,孩子要成才,家庭要温馨,父母要多引导孩子。她说,其实在穷山村,有很多小孩子很聪明,也很努力,但父母整天吵架、闹离婚,连孩子读书的书桌都舍不得买,读书环境太差。农村孩子就像山里的野草,自生自灭。“我的孩子决不能这么过!”虽然身在小山村,但王静有空就教孩子,陪孩子玩,即使儿子读高中了,她也坚持每天去接孩子,与他谈心、聊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在听大人讲故事中磨砺心智。范书恺刚出生时,爷爷奶奶提出,要来带孩子。王静与丈夫商议后坚决不从,“在山村教书的经历让我明白,孩子应该自己带,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教孩子知识也有些力不从心。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要一步步地陪他走下去。”王静说,带儿子很辛苦,现在看很值。3、5岁入学直接读四年级儿子2岁时,王静发现儿子记忆力很好,就找到小学课本系统教学,还买了《新概念英语》整套光盘练习听力,除了语数英,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等课程亦都学习。范书恺从小表现出很强的求学欲望,不教新内容,就开始哭闹。这让范相夫妇乐开了花,单位应酬能推就推,有空就回家辅导孩子。到5岁时,范书恺已学完小学主要课程,数学已学起初中的“负数”等内容;语文能背诵两三百首古诗文;英语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一半内容,听力已达到正常初中生的水平。2004年9月,王静想让儿子到县实验小学跳级读三年级。校领导担心孩子爬楼梯会磕到,不同意这么早入学。第二年,范相再次求情,“他现在小学全部课程都会了,让他再从一年级开始读,他会很厌烦,害了孩子”。学校不相信,找来一套四年级试卷,范书恺仅用3个小时就把几门课的试卷都做出来了,几乎全对。小县城里跳级并不罕见,校领导同意了。还没到上学年龄,范书恺却直接读了四年级。当年期末考试,范书恺考了年级第一。4、良好作息习惯坚持至今孩子成绩好,当爸妈的很骄傲。不过,王静觉得,儿子小学成绩好并不代表什么。她教的孩子里,小学成绩比儿子好的很多,但由于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一上初中就成绩很差,有的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王静与丈夫商量,现在孩子成绩好,应该让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坚持下去,不能打一点折扣。经过摸索,他们逐步让儿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双休日也不例外:一早起床,洗漱后吃早餐,然后早读、学习,中午小睡一会儿,读小学期间晚上10点入睡,读初中、高中晚上11点必须入睡,读高三时晚上12点30分必须入睡,每天作息时间一分钟都不耽误。王静以身作则,即使熬夜备课,也坚持次日比儿子早起。懂事的儿子即使没睡够,看妈妈早已起床,他也二话不说,开始早读。这习惯一直坚持至今,读高三时,睡觉时间少,但范书恺不用闹钟也能准时起床。小孩子喜欢拖沓,王静教育孩子,一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必须按时做完,绝不拖到下一分钟,因为每一分钟都有该做的事情。不断言传身教,范书恺学习逐渐有章法。王静说,她带过那么多学生,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一点。”儿子领悟能力好,做题出手快。范相夫妇觉得,应该多教孩子新知识,让他常常有新鲜感,感觉“学无止境”。他们给儿子买来很多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说散文无所不包。至今仅买书就花了一万多元。书架上成套的中外名著,范书恺在初中时全部看完了。范相又在县图书馆给儿子办了借书证,经常带他去借书。海量的阅读,让小书恺尽情地感受着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也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早熟许多。5、人人家里都有“神童”河曲县实验小学实行五年制,2007年7月,年仅7岁半的范书恺小学毕业,升入河曲县实验初中,并正常地读完初中、高中。范书恺的高中班主任苗建民说,范书恺智商并无异常,他能走到今天,与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他一出生,父母始终给他传递正能量,一步一步的教育都非常用心,难能可贵,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尤其是他的母亲,几乎每天都没有离开过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出这样的孩子,不是奇迹,是必然。”高中三年,每个任课老师几乎都接过范书恺的“求助”电话,疑问从不过夜。范书恺领悟力强,但从不投机取巧,做的题比别的同学都多。让苗老师叹服的是,很多家长不管孩子成绩好坏,都喜欢在节假日、晚自习后让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等,而范书恺父母从不这么做,他们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兴趣爱好。“养成好习惯,长大了就不用怎么操心了。”王静说,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范书恺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练字、跑步。王静感慨,学习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很多家长只关心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其实养成好的习惯最重要。一些家长以为花高价钱搞课外辅导、报特长班,孩子学习就能上去,其实这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很多人羡慕我们家出了一个神童,他们不知道,人人家里都有神童……”

wopy03 发表于 2013-10-21 14:15:06

真棒,孩子母亲都好棒


wopy03于2013-10-21 14:15补充以下内容:
真棒,孩子母亲都好棒

rebeccashan 发表于 2013-10-21 14:21:00

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淘陶逃 发表于 2013-10-21 14:23:08

这样的父母有几个人能做到?大人的坚持是最重要的。

feifly2009 发表于 2013-10-21 14:23:51

家家都有神通,但是未必家家都有好的父母。

tianbaobao 发表于 2013-10-21 14:25:08

不太相信不同资质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成绩。

阿嚏QQ 发表于 2013-10-21 14:26:51

"范书恺从小表现出很强的求学欲望,不教新内容,就开始哭闹" 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的, 还是很少数的,所以神童还是先天因素占决定作用

ahuiya 发表于 2013-10-21 14:26:53

赞成培养好习惯,不赞成这种赶时间~

春绵雨 发表于 2013-10-21 14:31:22

‘养成好的习惯’。真不是一天两天。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功夫啊~!

欣然妈 发表于 2013-10-21 14:32:07

都这样,孩子幼年时父母巴不得人人见了都夸自家孩子聪明,一到孩子大了,学业有了点成就了,父母们就唯恐听见别人夸孩子是考聪明上去的,唯恐别人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的努力,于是,所有的聪明细胞都被父母一把抹去,而冠之以学习习惯好、时间管理好、踏实认真、孜孜不倦,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诸多方法,等等等等,唯独不肯说,我孩子的成功大部分是靠聪明智慧的脑子,少部分是靠孩子独特的素质和习惯。
这样的父母看多了。一个孩子再怎么学习习惯好,智力平庸,能上去吗?真是空口白话,搞笑之极。

金楚炎 发表于 2013-10-21 14:33:23

还是那句话,牛蛙后面都有牛妈牛爸

zqaw 发表于 2013-10-21 14:33:26

学习啊   不过我家没有这么厉害   

西风夜凉 发表于 2013-10-21 14:33:37

我只是觉得,这么早的年龄,上大学
和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人一起
对他的心理和成长
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就好像以前的少年班,里面都是神童... 但很多后来也不理想

sifan1236 发表于 2013-10-21 14:36:24

妈妈很理性也有毅力,孩子是神童,可以说完美的结合。

snipeer 发表于 2013-10-21 14:40:10

hellenwong 发表于 2013-10-21 14:47:22

仰望后继续自己的路,多一些启迪也多一份动力。

茉茉和莉莉 发表于 2013-10-21 14:49:26

那是人家妈低调哇,这样的娃不是资质胜人吗,这不算神童啥样的算神童。让一般的娃这样,2岁学数学,我家娃2岁说话都还不行呢,现在5周岁多了学加减还数手指头呢,这人跟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光靠啥方法来培养纯属扯蛋。

fanxingliu 发表于 2013-10-21 14:50:31

这是天生的,不用找理由。不过父母的教育成就了他。否则要是一般无家庭教育意识的父母,可能取得不了这样的成绩。

lygtju 发表于 2013-10-21 14:51:28

同样士不赞成跳级,这样的神童,以后发展未必比同龄孩子走寻常道理发展的就好

tomorrowgreen 发表于 2013-10-21 14:55:09

好吧,我一点不羡慕,我还是喜欢孩子按照普通人的轨迹生活

oo青梅煮酒oo 发表于 2013-10-21 14:58:55

先天资质是先决条件,后天培养也必不可少!

佳佳梦 发表于 2013-10-21 15:01:10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啊

山东大汉 发表于 2013-10-21 15:02:31

我的孩子不能比,快3岁了,话都说不利落。

yinhao9678 发表于 2013-10-21 15:04:10

很感慨,“到5岁时,范书恺已学完小学主要课程,数学已学起初中的“负数”等内容;语文能背诵两三百首古诗文;英语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一半内容,听力已达到正常初中生的水平”,这样水平的小孩,在上海都不一定能考上最好的私立小学,在山村可以直接跳级念4年级。
不到年龄就上小学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在上海要多宽的路子才能做到,在山村是个交警教师就足够了。
不知道大城市到底是教育资源丰富,还是匮乏。

温暖的心2010 发表于 2013-10-21 15:12:20

真正天资聪明的牛娃`````````

lily_orange 发表于 2013-10-21 15:18:33

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还有就是坚持!

wuweilyg 发表于 2013-10-21 15:30:39

名副其实的牛蛙,鉴定完毕{:soso_e130:}

qiqi2010 发表于 2013-10-21 15:41:40


没事逛逛。

ronankt 发表于 2013-10-21 15:42:02

他们平时有体育活动吗?有出门旅游吗?有和小伙伴一起玩乐吗?有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吗?
感觉好像出了个谢耳朵。

tdc_001 发表于 2013-10-21 16:04:45

伟大的妈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神童”13岁考上清华 其母称儿子并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