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猪 发表于 2013-10-22 06:44:49

10.14“问题孩子”培养规律

“问题孩子”培养规律欢迎新朋友,问候老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学习分享的时间又到了,感谢大家的守候。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问题孩子”培养规律》   看看这三个先后触动全中国人民神经的孩子吧,第一个是因为开车肇事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在对方没有死亡的情况下又扎了别人八刀的药家鑫;第二个是因为与母亲要钱,在母亲没有及时给予后,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众目睽睽下连捅了亲妈九刀的汪佳晶,也就是被网友戏称的汪九刀;最后一个是目前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李双江和梦鸽之子李天一,他开无照豪华车打人被劳教后不久又涉嫌轮奸被刑拘。三个孩子做出来的事情令人发指,因为令人发指的行为再加上各自的特殊条件和特殊背景在媒体的炒作下,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目前药家鑫已经被执行死刑,汪九刀已经深陷囹圄,李天一成为嫌疑人被拘留,说实话,我同情这三个“孩子”,但我不能容忍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我今天把这三个“孩子”拿出来作比较我就一个愿望,通过分析,能够警醒所有的家长——因为从他们三个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或者说直接一点,从这三个孩子的父母身上,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人有个特点,病到重时才惊醒,家长们一定不能成为新闻的过客,因为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和教育出问题孩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符合规律,结果就最大几率的产生,你的孩子会不会是李天一?药家鑫?汪九刀呢?其实很多孩子是小号的“李药汪”!更有甚至很多孩子是一辈子不出大问题的“李药汪”!       “汪九刀弑母(李天一、药家鑫)事件,从伦理上讲属于大逆不道,从法律上讲属于违法犯罪一定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从家庭教育专业上来讲,他们的父母活该!”只有这样才具有更深层次警醒家长的意义,这四个字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切切实实的真理,用佛的话说,一切果都源于因,而孩子的果就源于家长教育的因。    我们先说说这三个孩子家庭教育的相同点: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知识点——“问题孩子养成规律”,只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符合这一规律的话,孩子基本上就会成为“问题孩子”!这个规律是“家长在能力和才华上高要求高期望(缺爱),在德行和责任上总包办总满足(溺爱),孩子就基本会成为问题孩子”。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反对我把“李药汪”三人称作为问题孩子,那我们就从这三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看看是否符合这一“问题孩子养成规律”吧       首先是药家鑫,我看到过很多报道,最主要的参考资料是中央电视台柴静对药家鑫事件做的专访,我们可以看到药家鑫的父母对药家鑫在能力和才华上的期望非常高,尤其是对学习和钢琴两件事要求高、期望高,采访中药家鑫说:“从小到大,我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习,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呆着,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药家鑫的父亲说“我反思以后还是觉得鼓励少了一些。其实我心里是很喜欢他的。对他的表现是很满意的,但是因为我害怕他骄傲,还是会时不时敲打敲打”,“就是感觉他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就会说一些世界之大外边以后比你强的人多得很。不要以为取得点成绩就了不起。”,“我说话可能有点尖酸。所以他可能很刺痛”。从中可以看出来药家鑫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多么的高。   同时药家鑫的父母对待孩子,只要学习和弹钢琴能够努力,其它的事情都不需要他来做,在生活上对孩子总是包办,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同时对药家鑫思想上的包办让孩子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采访中所提到的,药家鑫的爸爸在药家鑫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不能尊重药家鑫自己的想法,他反对药家鑫捐献眼角膜。而这种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就是思想上的包办,所以药家鑫在采访中说“我从小学上初中开始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在物质上对药家鑫的总满足让药家鑫失去了精神愉悦感,形成了追求物质价值观的空虚的人,从药家鑫上大学,对于经济上并不是富裕的药家父母就给孩子买了一辆车就可见物质满足到了何种程度,从药家鑫努力的通过弹钢琴带家教挣钱中看出药家鑫对物质追求的狂热,采访中药父说“挣钱这东西他好像有瘾一样。他这个月挣到三千以后,下个月就想能不能挣到四千、五千”。   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的药家父母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药家鑫这样的问题孩子;   第二个我们看看汪九刀,我说的简单一些,汪九刀的家庭教育也完全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从小到大,汪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比较高,这里我要先说明一点:何谓“高要求高期望”?不是希望孩子上北大上清华才是高要求高期望,所谓高要求高期望是指“在孩子独立努力后还达不到的要求和期望”都属于高要求和高期望;这样的高要求和期望往往带给孩子的是失望甚至是绝望,汪九刀本身学习就不是很好,考不上像样的大学,汪母借钱都让孩子留学,从中可以看出汪母对孩子的期望有多么高;再来看,汪母只有月薪7000元,就要承担儿子一年近30-40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钱借钱也要让孩子留学,这是何等的“总满足”,媒体在采访汪的亲戚的时候,亲戚说汪母对孩子溺爱有加,物质上满足的同时,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生活上“总包办”,这样汪九刀形成了以自我感受为标准的价值观,当自我利益不被满足的时候,就开始发泄情绪甚至愤怒,最终将刀捅向了母亲,而且是连续的九刀!药家鑫捅陌生人只不过八刀,而汪却捅了亲生母亲九刀,能不让国人愤怒吗?   再看看恶劣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汪母说:“儿子问我为什么这次钱寄得晚,我3月份寄了2万元给他,比平时多。我每个月固定寄钱给他,他在东京的房租是12000元(人民币)/月,生活费也都是我们付的,如果加上一年学费8万元(人民币)的话,每年开销30万-40万元(人民币)。”当听到母亲说“没有钱了,只有命一条”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情绪激动下做出了弑母未遂的恶劣行为。   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的汪母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汪九刀这样的问题孩子;李双江夫妇培养出李天一这样的问题孩子也是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的。在此不详细论述,需要指出的是,李天一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严母慈父型”,记者采访李双江夫妇,李双江对梦鸽说“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并说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儿子出问题很正常,有时候不能太着急”。母亲的教育是缺爱型,父亲的教育是溺爱型,加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问题孩子养成规律”,中国五千年来的正确家庭教育理念都是“严父慈母”,父亲管原则,母亲给慈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优秀孩子,因为从男女心理特点讲,女人是感性的,教育孩子时是很难坚持原则的,女人的原则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女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有势,用感性给孩子更多慈爱,男人是理性的,天生是具有原则性的,男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原则和有道德的人!梦鸽的“严”根本不是“严”,而是对孩子高要求高期望!何为“严”?教育孩子“严”有两层含义,其一,德行和责任要严!其二,有了错误的行为就要按照约定坚决执行相应的后果。当代社会,看看我们的家庭当中,能力和才华上很严,其实是高要求高期望,德行和责任上很宽,有的家庭可能没有给孩子在德行和责任上做过任何的系统指导。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李药汪”三人的家庭教育都符合“在能力和才华上高要求高期望(缺爱),在德行和责任上总包办总满足(溺爱)”的“问题孩子养成规律”,本质相同造就出了三个相同的问题孩子。那他们三个的家庭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实就是问题出现的时间不同、程度不同,强度不同而已。      首先看看药家鑫,药家鑫的家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典型家庭,父母是普通百姓,没有特权,都不是坏人,一定程度上都是人们心中的好人,靠着薪水生活,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让父母对孩子有了高要求和高期望,认为孩子成龙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荣耀,“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总满足”形成了孩子精神空虚的特点。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药家鑫是个教育的成功案例,从小表面听话,努力学习,钢琴弹得不错,考上了大学,上了大学早早地就努力带家教挣钱,而且赚到了一些钱,相信如果药家鑫不出车祸的话,一定能找个稳定的工作,努力赚钱,结婚,生子,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度过。我坚信药家鑫没有出车祸撞人的话,很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会安稳努力的生活下去,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社会人,只不过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内心的痛苦罢了。然而,因为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药家鑫已经养成了没有自信、非常自卑、精神空虚、追求物质、责任感缺乏,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在没有发生大的事件的时候都不会表现出来,一旦出现重大事件,就像车祸撞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出常人想不到的事情,酿成大祸。所以,在中国这二十年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下,有非常多的药家鑫存在,只不过他们并没有遇到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大的事件而已。   再看汪九刀,汪九刀有个特殊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母亲一个人带着这个孩子,当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母亲一般都会有三种心理特点造成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第一是单亲妈妈带孩子很不容易,社会压力也很大,同时情感需求总得不到满足,往往会把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甚至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迁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迁怒孩子”,对孩子内心的伤害极大;第二是单亲妈妈总会有一种对不起孩子的心理,觉得孩子缺少父爱,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溺爱孩子;第三,单亲母亲总觉得不容易,也总会和孩子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妈妈,从而产生很强的负罪感,形成心理问题;    再加之单亲妈妈希望孩子最终成为自己的依靠而容易对孩子高期望高要求,单亲妈妈希望孩子不受到单亲的影响,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爱而容易对孩子总包办总满足,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这种问题孩子的特点是情绪化并有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是窝里横,伤害他最亲近的人,那就是自己的母亲了,一般孩子的伤害母亲是叛逆、顶嘴、不听话、不尊重母亲,不孝顺母亲,还有些人会辱骂甚至殴打母亲,而汪九刀却采用了更加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弑母”!   最后看看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他们的家庭背景更加特殊,星爸星妈,官爸官妈,富爸富妈,这样的家庭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的同时,还为孩子提供“飞扬跋扈”、“狗仗人势”、“做事不计后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使得李天一肆无忌惮,因为在这小子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事情,我老爹老妈都能替我搞定”类似于有人在出问题时第一时间喊出“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名句,我相信在出现这些恶劣事件之前李双江夫妇一定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搞定了名校、名师、名奖这些光环,一定也搞定并摆平了很多李天一曾经做过的恶劣行为,也就纵容了李天一的一贯的恶劣行为。   李天一、药家鑫、汪九刀家庭教育相同点都是符合了“问题孩子养成规律”,所以出问题是必然的,这是“本”,他们的不同点是环境不同、程度不同、强度不同,这是“末”。   强调过分享这篇文章是为了警醒更多的家长,所以我想说几句重要的话:   1、当代中国非常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符合“高期望高要求和总包办总满足”的“问题孩子养成规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2、“李药汪”出了大问题,你的孩子会出大问题吗?   3、不出大问题,出了小问题,你受的了吗?与“李药汪”相比,网络成瘾,啃老享乐,责任缺乏,精神空虚这些都应经不是大问题了,但却是很多孩子存在的普遍问题;      4、你是个好家长吗?什么样的家长是好家长?你学习过吗?   5、宏观上我们国家的未来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中,微观上我们的老年生活周围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都是现在的孩子们?   如果中国家长意识不到现在的教育问题的话,或者说觉得这些事情都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那么当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核心青壮年劳动力和中流砥柱们正好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可能有很多责任心缺失、道德水平不高、自律性不强、规则意识淡薄,但是他们却能为自己的利益急功近利和不择手段,这20年我们看到的不正是这一幕的越演越烈吗?当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周围充斥着这样的公务员、医生、护士、警察、教师甚至是售货员、服务者,我们如何老有所依呢?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幸福快乐的事.

意外的礼物 发表于 2013-10-22 07:00:03

爱,看着揪心啊。每家都存在问题,不知道啥时候就会走偏

cherry19830906 发表于 2013-10-22 07:14:05

说的很好,受教了

琛琛和浅浅 发表于 2013-10-22 07:40:48

说的很对,值得反思

lwlqle 发表于 2013-10-22 08:06:20

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可方式不对就培养出了问题孩子,看了纠心啊

swuteresa 发表于 2013-10-22 08:24:07

引以为戒阿

我爱我家妞 发表于 2013-10-22 08:28:38

很多家庭,或者说几乎每个家庭都存在对孩子教育的偏失,因为总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注意不到,或者说是不能坚持做到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不断学习,思考,和孩子一起成长。

lanny524 发表于 2013-10-22 08:34:30

李双江夫妇培养出李天一这样的问题孩子也是符合“问题孩子养成规律”的。在此不详细论述,需要指出的是,李天一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严母慈父型”,记者采访李双江夫妇,李双江对梦鸽说“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并说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儿子出问题很正常,有时候不能太着急”。母亲的教育是缺爱型,父亲的教育是溺爱型,加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问题孩子养成规律”,中国五千年来的正确家庭教育理念都是“严父慈母”,父亲管原则,母亲给慈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优秀孩子,因为从男女心理特点讲,女人是感性的,教育孩子时是很难坚持原则的,女人的原则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女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有势,用感性给孩子更多慈爱,男人是理性的,天生是具有原则性的,男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原则和有道德的人!
这段发给老公看看,每次我教育小孩就要跳出来和我对着干。

fztfzt 发表于 2013-10-22 08:48:51

惯子如杀子

maydog 发表于 2013-10-22 13:57:34

看了纠心啊

tdc_001 发表于 2013-10-22 14:31:19

说得有道理

qiqi2010 发表于 2013-10-22 14:57:41

学习一下,多谢分享

rain_0 发表于 2013-10-22 18:43:34

看一看路过一下,有的有道理

sandy110930 发表于 2013-10-22 23:05:43

中国还真有不少这样的问题孩子~~~

杜杜狼 发表于 2014-3-13 15:50:09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14“问题孩子”培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