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梦妈妈 发表于 2013-10-24 13:58:03

个人学双语经验:第二语言学习唯一要素

上午写了一篇帖子关于个人学第二语言感受的,因为没写完,所以大家不知道中心内容是什么。现在把下半篇补充完。

原帖地址:http://www.ebama.net/thread-179562-1-1.html

其实我刚才想说的是,在小学以前,我们当时很多同学在小学以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汉语普通话的,只是学会了当地的土话——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其实在广西的农村,很多地方小孩的第一语言都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是在上学以后才学的。当然现在电视比较普及,孩子们在上学以前也能接触普通话,而我们那个时候,90%以上的小朋友都没见过电视的。也没有广播——70年代80年代初,收音机都算结婚大件,城里人才有的,在比较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人都没见过。

我们那时候唯一接触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就是课堂,日常生活中,既听不到普通话,也不说普通话。我们能接触到有关汉语的材料就是学校的那基本教科书,连教辅资料都没有。

但是我们那个时代,我们的同学,长大以后使用普通话交流都没什么障碍。我们可以把汉语普通话使用得跟母语一样好,虽然她只是我们的第二语言。而现在的小孩,动用了那么多资源学习英语,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但是英语使用水平,却远远不及我们这样的人使用汉语的水平。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深入挖掘一下,我们那时候的人,是怎样仅仅依靠课堂就把一门语言学好的。我们的课堂到底包含了第二语言学习的那些关键要素。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我看的书,我觉得沟通才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唯一要素,其他都是浮云。

在前面的帖子中,我说了,在课堂上,大家说普通话的机会并不多。因为一个班级四五十人,发言的机会是很少的,很多同学一天也得不到两三次发言机会。但是,说的机会不多,不代表没有沟通。我们大家对沟通可能有点误解。

沟通是什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日常交流对话当然是沟通,所以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目的语言跟他人交流的话,能很快学会这门语言。但是沟通不仅仅限于日常交流对话。课堂虽然主要是老师在说,学生的发言极少,但是好的课堂,仍然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过程。

回想一下当时我们的课堂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当时的老师一开始就是全部使用普通话讲课的,因为当地的土话没法用于讲课,没法把土话跟普通话一一对应。而且,有的同学是苗族的,讲苗族语言,有的同学却是瑶族的,又讲另一种,还有同学是在镇上生活的,讲桂柳话(西南方言),没法统一。这一点,跟美国双语教学研究的教学成果是一样的。美国外语教育界的实践经验也是,对于低龄学第二语言的孩子来说,直接使用目的语讲授而不使用母语解释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除了语文课以外,其他科目老师讲课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教授语言”,而是在于,教会学生内容。因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不是语言学的怎么样,而是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比如数学课学会了加减乘除,自然课,认识了新鲜东西。这一点,也跟美国近年提倡的,不单独开设第二语言课堂,而直接将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融入其他学科中学习,不谋而合。

所以在课堂中,学生虽然没什么机会说,但是听老师说,从老师的话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予以回应——大多数时候只是表情或者点头摇头的回应,这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

再回想一下现在孩子们的英语课堂是怎样的。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能有十分钟在说英语就不错了,基本上都是巴拉巴拉在那讲汉语。

看起来,我们的英语教材很注重沟通,课文设置都是对话形式的。但是通过这种“对话”我们真的沟通了吗?明明都同桌好几年了,对方姓名,恨不得连生辰八字都知道了,还被老师叫起来说,“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 xiaoming."这叫沟通吗》,这叫表演。
现在的孩子们就是在这么表演沟通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的。实质上的英语沟通,基本不存在。如果说英语课堂有沟通的话,那都是在用汉语沟通,老师在用汉语巴拉巴拉讲语法,讲单词。

所以孩子们学出来的英语,跟学出来的数理化是一样的,是一种知识,而不是一种工具。而英语的属性,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知识,难怪英语应用能力都不怎么样。

hedan 发表于 2013-10-24 14:00:28

这把看懂了,说实话前一篇真没看懂

liuyuqiao 发表于 2013-10-24 14:11:07

沟通其实也就是语言环境了,就像在中国,如果父母有一方和孩子用英语沟通、即使大环境是中文,我也相信任何普通孩子都可以掌握两种语言。

tempax 发表于 2013-10-24 14:12:47

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目前内地大部分英语老师的口语水平还不够, 根本做不到全英语授课.
即使是中式口音也没有关系, 即使有点儿语法错误也没有关系. 但即使是这样, 大部分老师还是做不到全英语授课.
也许部分老师在经过充分的准备, 背好台词以后, 可以全英语授1~2节课, 但要每节课都全讲英语几乎不可能.
老师自己做不到, 学生就失去听的机会了.
于是, 上课就教那些最关键的句型, 千年不变的词汇......
学生也谈不上表演, 因为老师就教了这么多, 就当巩固复习好了.

hukunbit 发表于 2013-10-24 14:16:44

楼主说的很好,学习了;要让孩子多看原文绘本。

jingmy 发表于 2013-10-24 14:19:17

这回看懂了,而且觉得很有道理呢!

andy芝欧 发表于 2013-10-24 14:26:31

备着,先学习一下。

dtxxm 发表于 2013-10-24 14:36:38

坛子里个个是老师,值得学习

hb可可2007 发表于 2013-10-24 14:39:54

其实,在中国的二三十年代,数学,物理,化学都是用英语授课的,所以那个时期学生学的英语比我们现在学得还好。

cathy小卷 发表于 2013-10-24 14:47:57

楼主说的理念还是挺有道理的,楼主确实思考了这个问题,谢谢启发。现在是考虑如何用于家庭启蒙。那就还是父母尽量多在生活中和宝宝说英语了,能说多少算多少,且目的是为了“沟通”。

河豚V泥鳅 发表于 2013-10-24 14:52:36

学习学习!

爱因思果 发表于 2013-10-24 15:09:59

下篇写的很有启发,期待继续分享。{:soso_e163:}

哈哈宝 发表于 2013-10-24 15:19:12

嗯 嗯 说的好啊 英语是一种工具 而不是一种知识。

开心的爸妈 发表于 2013-10-24 15:20:42

美国外语教育界的实践经验也是,对于低龄学第二语言的孩子来说,直接使用目的语讲授而不使用母语解释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美国近年提倡的,不单独开设第二语言课堂,而直接将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融入其他学科中学习

shenguo 发表于 2013-10-24 15:22:06

如何学可以让英语成为一种工具呢?课堂上的英语该如何教,真值得中国的教育部和教育人去考虑。当然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也要深思。

浩浩妈 发表于 2013-10-24 15:38:49

“看起来,我们的英语教材很注重沟通,课文设置都是对话形式的。但是通过这种“对话”我们真的沟通了吗?明明都同桌好几年了,对方姓名,恨不得连生辰八字都知道了,还被老师叫起来说,“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 xiaoming."这叫沟通吗》,这叫表演。”

看到这段话联想到中午浩浩说外教让他们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用接力赛的方式问答:“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我就想笑。这个外教是学校配的,一个星期上一节课,没有教材。从外教上课的内容来看觉得这个外教还算挺聪明的,从开学时教音素到现在的“What's your name?”可见他把我们的教材都研究过了。那英语教材连我们都唾弃,不知道他教着憋不憋屈?{:soso_e120:}

lewis 发表于 2013-10-24 15:46:29

写得好,要让更多的人看到

hmily_pine 发表于 2013-10-24 16:06:34

楼主说得很好。但是...。我们绝大数家长遇到问题的前提与你说的情况不同。中小学的英语老师水平达不到你普通话老师的汉语水平。所以我们在探索其他的方法。


hmily_pine于2013-10-24 16:07补充以下内容:
你觉得应该的东西,几乎不存在。空谈无意义。

开心的筷子 发表于 2013-10-24 16:34:51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这个课堂环境也很难实现的

叮叮当铃 发表于 2013-10-24 16:38:37

本帖最后由 叮叮当铃 于 2013-10-24 16:56 编辑

其实,楼主说的沟通,就是语言环境。

现在我也看明白啦。

道理大家都懂。
就是苦于没有语言环境。
在学校老师不能用英语全英语上课。
在家里父母不能在生活中说英语。

现在父母给孩子读原版书籍就是这个目的。
等孩子能自主阅读啦,自己看原版书籍也是这个目的。
所以楼主说的:音频没必要。我很不认同。
我觉得音频太重要啦,每天听音频,看动画片也很有必要。





hmily_pine 发表于 2013-10-24 19:03:49

想要告诉楼主,已经有研究并得到业界基本认同的观点是:学外语,没有“唯一”的方法要素之类的东西。

seawind 发表于 2013-10-24 19:46:30

说的很对。
但是没有解决办法

tdc_001 发表于 2013-10-24 22:14:28

有道理。。。

xuningyu13 发表于 2013-10-25 09:46:39

呵呵,要是中国学校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请相应学科的美国人教,孩子们的英语也会很好的。

randy1981 发表于 2013-10-28 22:05:30

dtxxm 发表于 2013-10-24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坛子里个个是老师,值得学习

很有道理!!!

晶莹剔透 发表于 2013-10-29 16:34:49

很有道理。

cvvc 发表于 2013-10-29 20:55:05

如果每节英语课都是美国人讲,孩子自然会说英语.可是中国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我们的英语老师会英语就不错了,还想让他说英语.不可能的

郝喳喳爱妈妈 发表于 2013-11-4 14:45:44

学英语还是要环境的,没有环境,我们要学会创造环境

猫妈家的虎妞 发表于 2013-11-4 15:13:47

楼主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问题的。楼主的“母语”其实仍然是汉语体系,发音或不同,某些字词不同。但语言体系与普通话是一样的。这和我们学英语大相径庭。
当然,楼主小时再怎么听不到普通话,后来接触普通话,特别是“用”到普通话,以及你学到的文字,几乎是你使用的惟一的文字(其实它就是你的母语),这也和我们这些学英语的人不同。我们即使从初中学到了研究生,“用”英语仍然是极少的极少的。通常我们可以用汉语来代替它,比如说你写研究论文,也能查得到翻译过的资料,不必非要依赖英语原文不可。甚至,出国的人,也仍然可以大量使用汉语来完成必须的应用。我们仍然能看到中文书,能上网来用中文。因此我们如果是想要学好英语的话,是完全可能尽量避免用英语的。
有点类似的是,欧洲很多国家的人,会说好“几种”语言……其实这些语言之间是很接近的,另外,他们生活中也是有很大机会用到或只是接触到这些语言的。相比之下,楼主的“母语”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要更小的多,甚至是共用同一语法与文字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人学双语经验:第二语言学习唯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