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拍砖来了!受不了居然大家都为此拍手叫好。
怎么这么看不惯不管不顾兴趣爱好地死记硬背呢!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磨灭掉了。
明显逻辑关系反了嘛,文中结论是因为不断死记硬背,开始产生了兴趣爱好。能不能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兴趣爱好呢。干嘛这么功利,非要一上来就把成人认为最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呢。这样的孩子的确记住了最好的东西,但孩子探索的兴趣,探索的能力,就在不断获得最直接的最优结果的时候被慢慢磨灭掉了。
中国少年的潜在诺贝尔们就一个个在父母的叫好声中,被父母一个个扼杀在摇篮里了。 找对方法!!!!!!!!!!!!!!!!!!!!!!!!!! 这个好啊,正好给宝宝看看,我家的天天不愿意背书呢 就是练习啊~ 背诵有两种,一种是反复读,一种是理解。我小学的时候由于换教材、转学的关系,有课文前后学过三次,读的次数就多,到现在还能背出来。中学动脑筋背书,《少年中国说》只读了3遍就全部背下来了,但是现在全不记得了。 令我感慨万千啊。想想自己的经历,确实如此啊。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速成的往往是不可靠的。 双鱼果果 发表于 2013-11-13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孩子能不能长期坚持每天背诵朗读
正解,孩子的坚持是家长的坚持
xuanxuanie 发表于 2013-11-18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运动和思想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吗?运动需要不断重复,每天千百遍,思想需要这么多重复吗?
整个9年义务教育都是基础的技能学习,和运动差不多,只有到了高中以上才是思维思想的学习发挥,不信你看初中以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内容你就知道了,几乎80以上是基础的记忆知识,所以要求学生要不断的熟练。
最笨的办法对最笨的小孩,的确很管用的。但是要看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只是为了记住老师教的那点东西,可以这样的。 看这段文字,忽然觉得很难受,孩子的讲述就像完全没有感情一样
这么大的孩子不是该调皮的吗,忽然这么懂事,好让人伤感 说的有道理 道理可能是家长灌输的 不过也不错 坚持才会有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貌似就是说的重复和浸润的力量吧 赞同,付出终有回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