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抱怨孩子坏习惯之前,先审视自己的言行。
本帖最后由 RubyAtCuisine 于 2013-11-26 23:02 编辑某日网友们热烈地控诉着孩子们的各种“恶习”,有一位妈妈突然来了一句: “万恶之源,恐怕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吧”,结果可怜的她被口水淹没。
我陷入沉思,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关注力”。细想很多情景,果然是对的。比如,女儿和我说好待我吸尘后看动画片,然后她去看书了。我吸完尘通常不会去看她在做什么而是直接把动画开上,她扔下手里的书跳上沙发。于是我改为吸完尘后继续做其它家务,看她反应。女儿会先把手里书看完然后来问我要看动画。
由此我想到比如摆好饭菜我就会催她赶紧过来吃饭。是不是可以改为提醒她饭菜已经准备好但允许她完成手头的游戏或阅读,这样更好些?
家长随心所欲地打断孩子,对于专注力很强的孩子,内心会产生反感,甚至造成矛盾;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则因此更影响该能力的培养。
有个朋友说得好,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所以我们在抱怨孩子之前,的确有必要先照照自己。
顶起。。。。。。 说的挺好!我觉得我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打断我专注的做事,lz说的事情很典型,比方说吃饭。所以,我很注意这方面的的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提前跟孩子说,让孩子有个准备。即使是临时的,也给孩子几分钟缓冲时间。即使是学习也是如此,我会提前跟孩子说几点钟开始学习,让他做好准备。但有时候着急的时候也缺乏耐心,确实自己需要检讨一下。
孩子真是一面镜子,我发现很多孩子的恶习,真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要批评孩子之前,还是应该先完善自己。我做的也不好,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 说得很好啊。虽然事后会反省,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习惯的按照自己方便的模式命令孩子干这干那。 说得好,能自我反思的家长,能自我调整的家长最好。
就是因为要孩子比自己强,才花那么多精力照顾孩子,要为了跟自己一个德行的话,扔一边乱爬去就行了,还费劲干嘛。 不排除基因因素,后期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先天占的分量也不低。一个娘胎出来的个性都不同,不能一视同仁一把抓呢。 回想一下,我也经常是这样,以后是要想提醒她,让她安排好事情,不要打断她的事情
真不知怎么做妈妈好啊。各种状况各种考验啊 对,做家长要不时反思 别的我不知道,但专注力确实很多是被家长破坏的... 说得真好。教育孩子其实也是自己在修行 “由此我想到比如摆好饭菜我就会催她赶紧过来吃饭。是不是可以改为提醒她饭菜已经准备好但允许她完成手头的游戏或阅读,这样更好些?"
——是的呀。
我也是这么想,这么做,很自然。
不过,这还是只能适合会反思、会经常审视自己行为的家长哦。
同时,我也相信楼上有位同学说到的“基因”因素。
真的,不能排除基因因素,后天的培养真的重要,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性格真不同,从而导致各自的生活道路不同,即人生不同。——这也是我经常纳闷的地方,既然后天培养重要,为什么当初小的时候不能同时培养好呢?!
所以,我说“只能适合会反思、会经常审视自己行为的家长”,不会的,还是依然不会,他们/她们依然觉得自己这样挺好。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 有时想,自己的行为无意中被另一个小人儿在拷贝着,放大了呈现在外人面前,甚至有时自己的习惯决定着这另一个人的一生,想想心里很惊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