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kman2004 发表于 2013-12-17 09:15:44

重拾国学,伟大的功利心,趣味论语

女儿小学4年级了,处较宽松的散养状态,对于自然科学很有兴趣。而她的魔鬼爸爸(好爸爸,坏爸爸,那个孩子不害怕,哈哈)却发现,这小妞的作文,无论写些什么,都是有传道授业解惑之嫌疑,人家总是有意无意在自家作文里“显摆”,自己对于自然百科多么广博的学识,文不对题也在所不惜。一看就知道了,百科全书中毒症较深。作为魔鬼,暴龙爸爸,暗怀一颗伟大的功利之心,妞:“你那一套多为西洋之技,如何才能在泱泱大国,未来‘生死之考’,获得高招老师的青睐?”没有一点国学文化之底蕴,没有点孔孟之遗风,是不可能被点中3甲?呵呵。我承认自己急功近利,暗黑,文言文从没及格过,却要求女儿优秀,可以算是邪恶爸爸了!
    术业有专攻, 闻道有先后。昨天才看了“笨猪”洒洒洋洋的开版宣言,俺就是为了作文高分而来滴!收了软文,打印后精读,开始实施陪读。先汇报下,开始2天的状况。
   妞,爸爸占用你5分钟时间,给你读点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人家眼睛没离开手里的《父与子》,
”好吧“。
勉为其难啊!我慢速读了一遍原文,然后重点字解释,再读了一遍译文。
“我们三年级已经背过!”,我的理解是在抗议,炒剩饭。但是你还是不理解说的什么对吧?
“对!”
睡觉吧,明天我们再讲其他的。

我灰溜溜的撤了,我的疑惑在于,对于一个4年级的孩子,文字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古语的之乎者也,讲的都是大道理,孩子么小没有生活和文化的积淀,如何才能使论语读起来更加有趣,人家不排斥?
   
   静待版主,软文,我的软软文结束!{:soso_e113:}


http://www.ebama.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sharkman2004的微博

周鱼 发表于 2013-12-17 09:32:27

本帖最后由 周鱼 于 2013-12-17 11:42 编辑

论语还是太深,每次读都有所悟...于是想到赵普,他是把论语给读懂了,他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非常好,很有奥妙,我也是才想通,他这话一方面是说论语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但这意思是说给脑筋不会转弯的哥们听的。他真正想说的是,要按照论语中一半的道理去治天下,剩下的一半么...完全按照论语来做,治不了天下。

sharkman2004 发表于 2013-12-17 09:40:19

治与被治,洗脑与反洗脑,我的内心为何如此黑漆漆{:soso_e136:}

zhaojianxiny 发表于 2013-12-17 09:57:58

我没看出来趣味呀?趣味论语是什么意思?

偶然出手 发表于 2013-12-17 09:59:33

4岁孩子,断无可能理解。
这就是为何要提倡“素读”的原因。
我们大概是4岁半前一点,开始“素读”论语,一本书都念了2遍左右。 基本上就是混了个脸熟。 除了开头5篇,印象有点。其他篇,很快地、彻底地忘光。
5周岁左右,开始正式“素读”:
1、孩子读一遍(不会读的我提前提示)
2、我讲解一遍(孩子能记住的很少,但是有点感觉也好,至少他知道,这绝对不是天书)
3、他复读一遍
这样搞过后,再有他自己读(难读的、读错的纠正)若干遍。

我的目标,是在接下来100天内,读完15-20遍。

sharkman2004 发表于 2013-12-17 10:46:46

回复上上楼的。趣味论语,是因为我的肤浅,没有体验到论语的深刻内涵。但是我们又要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一定要学,不想让孩子
学的如自己般辛苦,最后文言文还是没过关。所以自己杜撰一个趣味出来。

dudumoumou 发表于 2013-12-17 14:08:10

《论语》在去年的时候我也读不进去,但是孩子是读习惯了。反正读什么都是读,只要字认得就好。也在网上找了好多种解释,都看不进去。后来看了一本马千里的书,觉得深得我心。今年再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因为属于复习,所以每天一篇)读之前我都把马千里先生的解释看一遍,这样自己心里有数了,我才能读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拾国学,伟大的功利心,趣味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