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英语神童屡获大奖 放弃名校从来不上英语课
原帖在这里:http://gd.qq.com/a/20140102/005153.htm看完有点感触,功夫都是课外的。
英语神童屡获大奖 放弃名校从来不上英语课
今年才12岁的程天纬,从小学两年级开始就在各种英语比赛中得奖,短短几年的时间,家里的各种奖杯和奖状已经堆满了。几天前,他又以一路第一名的“模式”,在江苏省“领航杯”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中拿下了第一名。他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个“奇才”。但程天纬的父母却否认自己的孩子是“奇才”或“天才”。父亲程劲松告诉记者,其实这应该是“散养”的功劳。 因为学习太紧了,特意从名校转学
程天纬这样的孩子应该就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别人家的孩子”,有意思的是,这个孩子并不是在虎妈、鹰爸的教育下出现的,相反他的父亲是一个“散养教育”的拥趸。小学五年级,程天纬就被某所知名中学看中,为了报考这所学校他还特意突击了两个月的奥数。
因为过硬的英语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他没有意外地就被这所中学录取了,成为了被无锡众多家长和学生羡慕的名校生。但是开学才一个星期,程劲松就发现“不对”。“他说作业太多了,时间太紧了,一直在学习,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也许这才是尖子生的培养模式,但程劲松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时间的孩子”。所以他和妻子与儿子开了家庭会议之后决定转学。
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知名中学想挤进去都不容易怎么会想转学呢?但在程劲松看来,这不符合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要有去玩、去发呆的时间,这才是他的人生。”
教育奇才的秘诀,就是坚持再坚持
现在程天纬在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二,他在这所学校享有一项“特殊待遇”,就是不用上英语课。别人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可以去图书馆做他喜欢做的任何事情,因为他的英语已经好到远远超过了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程天纬没有在美国上过小学,但是他却在小学阶段学完了整套美国小学课本。
程劲松则是儿子唯一的老师。“我没有课程表,也不硬性规定每天一定要学习多少内容。他高兴就多学一点,不高兴甚至可以两个月都不翻书本。”在程劲松看来,学习的第一位就是兴趣,他为了培养儿子的这个“小兴趣”所做的只有两个字:坚持。“我和他妈妈几乎每年都要花1万多元在购买各种英语类的绘本等书籍上,其实这里面只有大约25%左右的书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至少有一半可能最后就是个装饰。”
就算如此“浪费”他们夫妻也坚持不断地买书回去,还配合播放各种没有字幕的英文动画片,任由儿子玩一些需要使用英文输入的电脑游戏。最终为了看懂更多的内容,把游戏玩得更好,程天纬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答案。
渐渐地,学习英语开始成为程天纬的一种习惯,加上后来他迷上了编程,不但看的是英文原版书,而且有些内容必须到英文网站上去寻找,最终他因为兴趣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程劲松觉得,自己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坚持再坚持,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是可以引导的,问题的关键是引导者够不够坚持。
至于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兴趣点,他回答:多学一门语言就等于给孩子多打开了一扇窗,孩子可以藉由这个通道接触到更多的领域和文化,这比做题目带来的意义大太多了。
可以不读大学 只要自己觉得没问题
不喜欢让孩子陷在题海里是程劲松的原则,在他看来,学习如果是为了考试就失去了意义。在程劲松看来,现在学校里对术科的教育已经“太多了”,这并不符合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个体的发展需求。虽然本身已经博士在读,但程劲松和在大学里做老师的妻子对孩子的未来并没有多大的期望。
“上个普通点的初中,以后高中看他能考哪里就哪里,至于大学,上不上都随他了。”尽管程天纬在外人眼里是个“小天才”,但在父母眼里他其实“就是个普通孩子,最多就算得上聪明伶俐”。虽然儿子在英语方面的优秀也让这对父母觉得自豪,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给孩子设定路线的借口。
程天纬的妈妈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了解你的孩子,然后让他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人生并不是上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而是在于最终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能做的,只是给孩子的童年留白,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欣赏这样的家长。 家长投入也很大啊,尤其是放弃上名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做的 个人观点啊:如果只是英语好也不至于这么拽吧?我家孩子也曾经因为英语比班上的同学好骄傲自满过,我跟他说美国人各个都英文好,你没看还有好多流浪汉吗?对于现今社会英文好只是一个基本技能 做家长的真的能放下来,好不容易 数学神童倒常听说,英语只听说过牛娃,不知道这神童比牛娃高多少? 佩服家长这种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孩子从名校转入普通学校的,而且有可能慢慢会忘记自己对孩子最初的希望只是她(他)健康快乐地长大。 获得这个奖没什么用,要是奥数就好了。 本帖最后由 水泡豆豆 于 2014-1-2 14:55 编辑
我现在觉得从小花这么大的力气学英语值不值得,因为毕竟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学习。如果你不去美国,留在中国,学了英语用处不大,如果去美国了,英语人人都会,也没有优势。尤其现在高考改革了~~~英语是第一个被砍掉。 本帖最后由 davidwang 于 2014-1-2 19:03 编辑
孩子的父母在给他暗示:
你不是个普通人,
你不需要上名校,
你可以不上英语课,
你可以不上大学。。。
。。。
。。。 isabelle0612 发表于 2014-1-2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数学神童倒常听说,英语只听说过牛娃,不知道这神童比牛娃高多少?
我觉得应该是数学神童更厉害啊,他以后可以请英语牛娃、法语牛娃、意大利语牛娃……给他当翻译的!
无论他是神童也好牛娃也好,至少英语这科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羡慕孩子的成绩,同时也感叹于父母的那份淡定,我想父母的学历和职业背景也给这份淡定加分不少,所以我们还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自己的问题。 很佩服孩子的父母,放得开 放得下 能有为易,能无为难。能放手真的很难,这个放手并不是真的“放养”,父母投入了很多精力提供一个大的放养环境,限制自己管的太多。不管怎么说,还是挺钦佩父母的这种胸怀和能力的。 佩服家长的勇气!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倒希望孩子在人际交往这块下功夫..多和同年龄的人交流... 素质教育是有底气的家长干的事,一般家长,没钱没权的,该干嘛干嘛去。
所谓底气,包括精神世界,物质条件,人脉资源,等等。 赞同家长的育儿理念,不能一贯的给孩子灌输知识,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能够自己思考人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