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123》快乐的玩,轻松的学,我家宝宝很受益
本帖最后由 ddm 于 2011-6-17 11:22 编辑孩子是一张白纸,怎样写、怎样画,70%是家长决定的,30%是老师和学校决定的。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常常会听到:“这孩子天生就这样。”“老师没教好”等等类似的言论。卡尔威特把弱智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少年,我们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成才呢?再看一看刘亦婷等许多优秀孩子的父母,对比一下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我们家长自己出了问题,一味的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在网上买了一套亲子玩具图书《智慧教育123》,里面有很多教育理念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感慨多多,因此激动之余决定写点东西,和亲们交流学习,望亲们积极发表看法,踊跃交流哈!下面是我的拙作,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哈!书中还有许多好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抽时间整理一下一并发给大家看看。
讲故事的智慧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传统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到司马光很聪明,很有智慧。如果我们这样给孩子讲故事,还不如不讲的好。因为这样讲,除了让孩子感到司马光聪明外,还会在孩子的心灵竖起一道墙,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这些聪明的人难以超越,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讲这个故事。
如果我们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读给孩子听以后,因势利导的问孩子:“司马光聪明吗?”孩子肯定回答:“聪明。”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司马光为什么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呢?”孩子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是不是因为司马光爱思考、爱动脑,才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呢?”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爱思考、爱动脑的观念,而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我们是不是还可和孩子一起讨论,是不是有比司马光更好的方法呢?
1.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
2.如果没有棍子,用绳子可以吗?
3.既没有棍子,也没有绳子,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吗?……如果我们这样启发孩子思考,放飞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不智慧超群吗?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没有被‘光是最快的’学说所禁锢,只不过比牛顿多想了一点点——如果能和光一样快,或者比光更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多年坚持不懈地思考,相对论就产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点点,往前多走一小步,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智慧、一个新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创造,也就可能诞生了。
教育是用知识做梯子,激励思考、放飞思想,让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知识做笼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锢起来,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养出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孩子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咳咳。继续看。{:soso_e112:} 勤思考,每个孩子都会更聪明
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对大家说:“大象真是太大了,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一称?”“嘿!这么个大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很大的秤才行。”
另一个说:“这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是笨极啦!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办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教育感悟:
讲故事,重在启发孩子思考问题。不要被故事内容禁锢了孩子的思想,重在引导孩子思考问题:
1.等量问题。为什么石头的重量就是象的重量?
2.分解问题。大的问题不好解决,可以分解为一些好解决的小问题解决。
3.创新思维问题。问孩子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果不用石头,用人站在船上可以吗?用人代替石头有什么好处呢?
4.我们还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思维模式、思维习惯的培养,远远重于知识的简单记忆。如果每位家长都能稍微用点心思,注重孩子能力培养的培养。注重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变得智慧超群,而智慧是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好财富,是孩子可以终身享用的宝藏。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本帖最后由 ddm 于 2011-6-17 12:55 编辑
玩积木的智慧
师范毕业的我,大学时学习还不错,没出过系里前10名,哈哈,不是自吹哈。有女儿后,又看了许多幼儿教育的书,像《蒙特梭利》、《卡尔威特》等,总数不下30本,买了N多书。自认为一定能把女儿教好,但当面对女儿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累呀!既想让孩子多学知识,又怕孩子累着。买了一套亲子玩具图书《智慧教育123》,和去年暑假回学校时,我的硕士导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激起了我写一点东西的想法,想把自己的一点育儿体会写出来和亲们分享。当时见到老师后,我把我的育儿困惑告诉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孩子就是孩子,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巧妙加以引导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大教育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曾经说过:‘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利用,就能变成最好的教材。”
“如孩子都爱玩的积木,如果我们买回来以后交给孩子就万事大吉,积木的价值就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变着花样玩,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以一个小小积木为例,我们如果用心去关爱孩子,用智慧去教育孩子,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一定会很高!”
下面是老师以积木为例,告诉我的育儿秘籍,和《智慧教育123》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相信亲们看后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和启示。
1. 让孩子闭上眼睛或者蒙上眼睛,摸一摸不同形状的积木,猜一猜它们的形状,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触觉,又可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家长提出盖高楼、建城堡、修隧道、排火车等题目,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搭建,每完成一样,家长及时给予夸奖。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平衡能力等诸多能力,同时家长及时的夸奖又可极大的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3. 我们还可以用白纸写上盖高楼、建城堡、修隧道、排火车等字样,每张纸上写上一个要求,把纸反过来进行抽签,抽到哪个就用积木摆出对应的图案,不仅提升了孩子学习兴趣,锻炼了多种能力,同时还学习了认字。
4. 找出几个相同的正方形积木,2个一排,2个一排,排出“田”字形,然后在上面再放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积木压在上面,让孩子观察,说出每种图形由几个正方形积木构成?这样不仅学习了数的概念,而且锻炼了空间想象力,培养了空间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5. 还以上面的积木排“田”字形为例,我们让孩子想一想,在上面再放1个“田”字形积木,会成为什么图形?放两个田字形积木又会变成什么形状呢?这样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6. 用积木搭成一个门的形状,玩汽车过山洞游戏。拿出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积木,每块积木是一辆汽车,让孩子把能顺利通过山洞的汽车挑出来,不能通过的也挑出来。数一数能通过的有几个?不能通过的有几个?孩子即学习了计数、分类、统计,又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7.
……
……
……
“总之,用心去关爱孩子,用智慧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就会变得既简单又轻松!用心教育,一草一木都是很好的教育工具,否则,给你一个国家图书馆又有何用?”
是呀,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女儿的进步惊人,能力超强。如果每位妈妈用心去关爱孩子,用智慧去教育孩子,用这样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怎么会不高呀!
呵呵,看样子这本书不错呀,你家孩子有福啦 我家也是看得多,想得少啦 谢谢“妮可妮子”“agan007”,送花了{:soso_e163:} CXD405 发表于 2011-6-17 1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家也是看得多,想得少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学和玩不是一对矛盾,方法对了玩中学效果更好。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比学一些死知识对孩子更有益。 本帖最后由 ddm 于 2011-6-17 11:21 编辑
玩游戏的智慧
“怎样教宝宝?”“怎样教好宝宝?”“怎样教出聪明的宝宝?”这是千千万万家长最为关心的的问题。让宝宝在轻松快乐的童年游戏和玩耍中成长?还是让宝宝在枯燥、繁重的学习中成长?让家长们很纠结。作为教师,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家长的期望。学和玩看似一对矛盾,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巧妙地把孩子快乐的玩耍和游戏加以改进,就可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童年游戏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智慧。
大禹因势利导,不是采取堵的方法,而是采取疏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卡尔维特根据孩子的天性,把弱智的儿子培养成天才少年。小卡尔天生弱智,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而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提升孩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重要能力的最佳手段。老卡尔很是着急,并为此忧心忡忡。即便如此,老卡尔也没有把教鞭架在卡尔头上,强迫他被背诵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他始终相信,强制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扭曲孩子的性格。刚好这时遇到了大教育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老卡尔的困惑终于得以解开。
罗森布鲁姆教授是一个教学技巧十分高超的教授,他为老卡尔解开了数学教育上的心结。 罗森布鲁姆教授说,虽然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偏科,他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并能学得很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教育方法不对头。
这位杰出的学者教给老卡尔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他教给老卡尔一些小方法。比如,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吃葡萄或其他有核的水果时,数数剩余的果核它们的种子;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长短不一的豆荚中各有几粒豌豆。
他还建议老卡尔父子俩玩掷骰子的游戏。从最简单的开始,将两个骰子一起抛出,读出朝上那面上的点数,将两个骰子的点数加到一块,把结果记在纸上。这样再玩三五次,最后把所有的点数夹到一起决定胜负。等卡尔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就会把逐步增加骰子的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六个。在中国还有一种类似的游戏,远比这种游戏精妙得多。就是两个人各执一把扑克牌,和为14的两张牌就可以编在一起,不能被编为14的牌就只能放弃,最后看两个人哪一个做成14的牌多。
小卡尔对这些游戏产生了空前的热情。不过罗森布鲁姆教授建议,孩子玩这种数学游戏的最长时间是一刻钟,因为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不能让孩子过于疲劳。
孩子喜欢上了加法之后,就开始教乘法口诀,不过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把黄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排成一列,排成两列,数出结果写在纸上,这样卡尔就通过自己的加法计算明白了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类似地做下去,卡尔很快就推出了乘法口诀表。这样乘法口诀就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再也不是别人硬塞给他的东西。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而在生活中应用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
罗森布鲁姆教授的建议让老卡尔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万事开头难,开了这样一个好头之后,卡尔的数学极其顺利,就像开足了马力的新车一样。以至后来,不能单单用有兴趣来形容卡尔对数学的感情,他简直就是迷上了数学。
我家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女儿在开始学习数学时也遇到上述问题,老公常常开玩笑说,女儿遗传了我的基因,天生不爱数学。后来找到方法以后,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终于给自己平反昭雪了。后来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注意方法,注重能力开发开发与培养,注重培养兴趣。上幼儿园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很好的玩具图书《智慧教育123》,天天和他玩游戏,能力提高很快。小伙子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在学校成绩很优秀,有些很难的附加题,全年级没几个会做的,我家小伙子都能轻松搞定。下面是我和孩子玩的游戏,孩子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而且感到学习很快乐。
小猫钓鱼游戏(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理关系,建立加法、减法概念)
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小鱼卡片放在池塘中(如下图所示),双方轮流投掷骰子,投出几点从鱼塘中取出几条鱼放在自己的鱼缸中,直到鱼塘中的鱼钓完为止,钓的数量多者取胜。
提示:
游戏的同时,同时问孩子鱼缸里有7条鱼,钓出5还有几条?鱼缸中有1条鱼,又钓了5条,鱼缸里有几条鱼?这样孩子不仅熟悉了数的概念,理解了数理关系,而且充分的理解了加法概念,减法概念,一举多得。掷一次骰子宝宝就知道了:2+3=?7-5=?1+5=?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效率之高,学习之快不可同日而语。卡尔威特能把弱智的儿子玩成天才少年,如果我们也拥有了好的方法,智力正常的宝宝何愁智慧不超群?玩10分钟游戏,就相当于做了100多道题,不像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死记硬背,这种游戏学习法孩子知道了数的关系,是理解后的掌握,孩子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启示:
时刻保持理性 即便是因为小卡尔学数学的问题感到极端头痛。老卡尔依然保持足够的理性,坚持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教育”的方式。 “强制”实际上是教育无能的最终表现——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尊重儿童的天性,把枯燥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有趣的“我要学”,轻松实现:玩出知识,玩出能力,玩出超群智慧!孩子玩的开心,学得愉悦,家长教的轻松,教的高效。
如果能附上图书链接就好了 这本书看着挺好啊 是小乖蛋牌子的吗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6-17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能附上图书链接就好了
亲,我是去年在新浪上团购的,原来也没感觉到这个书特别好,只是感觉好玩,就给孩子买了。从孩子上一年级后老师的评价看,孩子受益很大。老师说孩子思维很活跃,推理能力、想象力很不错,尤其是数学口算、心算能力很强,可能是经常和他玩书中的游戏棋有关,最近上班不太忙,就发一点给大家看看。刚才你建议加个链接,在网上搜了一下,卓越、当当、淘宝上有很多卖家,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原来的链接也找不到了,不好意思啊!
applebai 发表于 2011-6-17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适合多大的孩子啊?
适合学前阶段的孩子
是书加玩具吗?书是属于给大人看的吗? 说得心动了。刚看了当当和卓越,评论都很好。当当上的贵了好多!特别是前两个阶段。不过我有当当的券,而且当当有返券,好像还是当当合算 yifengbee 发表于 2011-6-17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书加玩具吗?书是属于给大人看的吗?
是书和玩具的组合装,每盒有4本书,很多玩具,可能叫教具更合适吧。书中有些故事是写给大人看的,主要还是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很浅显易懂,没有阶差,孩子很容易掌握。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本帖最后由 ddm 于 2011-6-17 13:04 编辑
ddm 发表于 2011-6-17 12:50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书和玩具的组合装,每盒有4本书,很多玩具,可能叫教具更合适吧。书中有些故事是写给大人看的,主要还是 ...
没有阶差就是难度逐渐增加,没有跳跃,孩子很容易接受,感觉很轻松,不会感到学习很难。 怎样夸宝宝,才能让孩子更优秀?
这是三位妈妈与三个幼儿成长的真实故事。三位妈妈是同学加密友,同在一个城市不同的单位工作。一天该城市来了一位教育学家,举办一场教育报告会。三位妈妈相约一起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的题目“赞美—孩子心灵不竭的动力”
听完报告会,三位妈妈热血沸腾。到佳佳家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决心按专家说的,把孩子培养好。
佳佳妈后来经常赞扬孩子:“你真聪明!”
漪漪妈也时常鼓励孩子:“你是最聪明的!”
冰冰妈却在孩子取得某些进步时,根据孩子的变化,有针对性的给与赞美、引导。现摘取冰冰妈与孩子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冰冰妈的育儿实例,我们会有很多收获,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耐心引导,以身示范,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会变得既轻松又简单。
周日,冰冰妈在家打扫卫生,三岁的宝宝到卫生间把妈妈的洗脸毛巾拿了出来,在茶几上卖力的擦着。妈妈看见时,雪白的毛巾已经变成一块擦桌布。冰冰妈非常生气,想夺过毛巾,狠狠地打宝宝一顿。看到孩子的认真劲,妈妈伸出的手又收了回来。耳边响起:“一巴掌可以打出个人才,一巴掌可以打消一种品德”冰冰妈静了静心,走到孩子身边。
“宝宝在干什么呢?”
“我在帮妈妈擦桌子!”宝宝自豪的说。
“宝宝真好!会关心妈妈了,会帮妈妈干活了。妈妈谢谢你。”
孩子脸上充满开心与自豪。
“宝宝,让妈妈看看你的毛巾。这是妈妈的洗脸毛巾不是擦桌子的,擦桌子的毛巾在厨房门后面挂着”“把妈妈毛巾擦得这么脏,妈妈怎么洗脸呢?”
“我不知道用什么擦桌子!”冰冰说。
“妈妈告诉你,不知道没关系。人一生会遇到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可以问,问一下就知道了。在家里可以问家长,在学校可以问老师。问得多,就知道得多。就会少做许多错事。就可以把许多事情做得很好。”“你今天如果问妈妈一下,妈妈就会更开心了。”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看了冰冰妈与孩子的对话你有何感想?
冰冰妈的话巧妙地告诉孩子几个问题,把孩子向正确方向引导。同时暗示和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们看一下冰冰妈的两句话:
“宝宝真好!会关心妈妈了,会帮妈妈干活了。妈妈谢谢你。”
看似一句简单的表扬,其实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这样的深深烙印:
1.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承认和鼓励。
2.关心他人,是一件好事。
3.帮助他人,也是好事。
4.妈妈的感谢,让自己很愉悦。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妈妈告诉你,不知道没关系。人一生会遇到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可以问,问一下就知道了。在家里可以问家长,在学校可以问老师。问得多,就知道得多。就会少做许多错事。就可以把许多事情做得很好。”“你今天如果问妈妈一下,妈妈就会更开心了。”
5.引导孩子勤学好问,勤学好问是孩子终身汲取知识的源泉。幼儿时期根据孩子好问的特点,因势利导加以鼓励。当孩子进入初中、高中,有许多课程家长已无法辅导,好问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孩子不好问,学习中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孩子的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将决定孩子在知识的道路上,能走多远,能登多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稍稍用点心,耐心启发、引导,孩子就会在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孩子更容易接受,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上上百倍!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养成好习惯,宝宝受益终生
周一,冰冰妈妈从幼儿园把冰冰接回家。进门后冰冰按着习惯先去洗手,洗完手准备做作业。妈妈问冰冰:“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冰冰说:“把三个英语单词读10遍。”冰冰拿出书,有一个单词不会读,就去问妈妈。
冰冰妈妈说:“我也不会。”
“我打电话问姐姐。”冰冰说。
“不行!”冰冰妈妈说,“冰冰,我们谈谈好吗?今天上课时,这个单词老师教了吗?”
“教了。”冰冰小声地回答道。
“你跟妈妈说说,你为什么不会呢?我们一起找找原因好吗?”
“老师讲课时,我和同学在下面玩,没有听。”
“这样做对吗?”
“不对。”冰冰说。
“你能告诉妈妈真实原因,妈妈很高兴。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今天妈妈就不批评你,但是,今天的动画片就不能看了。”
“为什么呀!”冰冰极不心甘地说。
“冰冰,我们约定的是,每天做完作业以后,再看动画片。你今天作业没完成,当然不能看动画片。你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冰冰不解地问。
“今天,你上课没有好好听,作业无法完成,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不能看动画片,就是你对今天错误承担的责任。”冰冰妈妈解释道。
“妈妈做饭去,自己想想办法,今天不会的单词,该怎么办呢?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冰冰无法看动画片,非常难受,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最后实在是无聊,拿出自己的玩具无精打采地摆弄着。
这段生活片段,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怎样说,怎样做?冰冰妈妈这样做会有什么作用?
教育感悟:
游戏需要规则,做人需要原则。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无代价就是无规则,无原则的宽容就是纵容,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养成习惯后,做事之前就会思考,我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这种后果是不是自己希望的。如果是,就去做。如果不是,就不做。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预见性、自我约束力、责任心、自我行为规范能力,都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就不会形成孩子的任性、固执,不讲道理。孩子就会少挨打,少挨批评,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有效。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前两天刚买的扫描仪,小试身手,扫描书上的文章真的很方便,不用一个字一个字的敲键盘了。哈哈。。。。。 买好了,暑假里玩{:soso_e100:}当当虽然价格比较高,但用了返券,下次还有返券,也不错了{:soso_e100:}谢谢楼主的介绍 寓教于乐,谢谢楼主推荐。刚才在卓越下单了{:soso_e163:} 团购好久了,看来暑假要好好利用了。 勤学好问,好问比勤学可能更重要!
周二,冰冰妈妈接完冰冰,在路上冰冰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昨天那个英语单词,我知道怎么读了。”
“你怎么学会的?”冰冰妈妈问道。
“我今天问老师了!”冰冰无比自豪地说。
“冰冰真棒!遇到问题自己能想办法解决了。不会的问题知道问老师,冰冰做得真好!”冰冰妈妈欣慰地说。
回到家,冰冰洗完手,拿出作业。“妈妈,今天的作业是把1、2、3各写一行。”“我先写作业,我再也不想看不成动画片了。”
“看不成动画片真痛苦!上课我再也不和同学玩了!”冰冰又补充道。
看到冰冰的变化,冰妈感到很欣慰,勤学好问,好问比勤学更重要。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学成绩很优秀,到初中、高中阶段成绩直线下降。原因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辅导,到初中、高中阶段,大多数家长根本无法自己辅导孩子,而孩子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好问习惯,时间一长孩子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成绩自然而然就会迅速下降。同时冰妈也深深地意识到,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毕竟身教重于言教。和孩子约定的事,一定要遵守。不轻易向孩子承诺,承诺后一定要做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不然就在孩子面前失去信任,失去说服力。失去信任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
孩子任性怎么办?
周三,冰冰妈妈到幼儿园接冰冰,在超市遇见佳佳和佳佳的妈妈。佳佳正在哭着、闹着要妈妈给自己买雪糕。佳佳妈妈看着懂事的冰冰,看看又哭又闹的佳佳,无奈地摇着头。只见冰冰妈妈走到佳佳身边,蹲下身来,对佳佳说道:“佳佳,为什么哭了?佳佳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能告诉阿姨,为什么哭吗?”
“我要吃雪糕!妈妈不给我买!”佳佳大声嚷道。
“噢,是这样啊。”冰冰妈妈说,“佳佳,先不哭。阿姨知道佳佳是个讲理的好孩子。阿姨和你说说话,我们再决定买不买雪糕好吗?”
佳佳委屈地点点头。
“佳佳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许多问题。你能告诉阿姨,生病的时候难受不难受?”
“难受。”
冰冰妈妈又平静地问道:“打针、吃药舒不舒服?”
“不舒服!”佳佳答道。
“佳佳喜不喜欢吃药、打针?”
“不喜欢。”
“对呀,佳佳真懂事。今天天气这么冷,吃雪糕容易生病。生病后既难受,又打针、吃药。佳佳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天气冷的时候,吃雪糕容易生病,一定会知道今天该不该买雪糕。”看着渐渐平静的佳佳,冰冰妈妈又对佳佳说道:“佳佳真懂事!阿姨就爱懂事的孩子。走,到阿姨家和冰冰玩去”
到了冰冰家,两个孩子在客厅玩玩具。
佳佳妈妈问冰冰妈妈道:“冰冰有没有任性、固执、不讲道理的时候?”冰冰妈妈把佳佳妈妈叫到书房:“许多孩子都有这个过程,冰冰也有过。关键是第一次,家长处理得好,孩子以后就不再这样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孩子任性、固执、不讲道理。”
“如果今天你跟她讲完道理,她还哭、还闹,怎么办?”佳佳妈妈问道。
“首先把道理讲明白,其次是看大人的态度和决心。如果她还闹,我就会告诉她,阿姨和妈妈喜欢懂事、讲理的好孩子,如果不讲理,我和妈妈就生气了。我们走,你自己在这里哭,一边哭,一边自己想想,这样做对不对。什么时候想明白了,知道自己错了,再出来找我们。如果是在家里,可以让她到卫生间或阳台上哭,直到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出来。让孩子知道,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有过这样的几次过程,孩子就会知道,无理取闹是不能达到目的。孩子自然就会讲道理,守规则。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当孩子对了,家长错了,要勇于向孩子道歉。二是,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的意见一定要一致。不能爸爸管,妈妈护;或者父母管,爷奶护。这样孩子就无法判断是非、对错,教育就失去作用。真理面前只有对错,没有大小。平等才能沟通,沟通让人心服。这样,孩子既不需要骂,更不需要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会逐渐轻松起来,孩子对家长的信赖、尊重也就建立起来。”
佳佳妈妈听完冰冰妈妈的话感触颇深,感叹道:“看来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不是孩子有问题。我不够细心,也不够耐心。以后有时间还要多和你交流”“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做饭了”“再见,老同学!”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学习了,到当当去搜搜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