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成功公式”有感
本帖最后由 pma1268 于 2014-3-5 10:55 编辑拜读了约翰京老师的“最简单成功公式”( http://www.ebama.net/thread-198324-1-1.html ),感觉文章写的很真实,很有效。为了混点贝壳,个人开个贴引申一下,写点感想,不正之处欢迎指正。
正确输入+有效输入
——这两个方面有很多关联,因为不正确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无效输入”。不能不承认有的孩子有较好的语言天分,在父母没能力引导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从小看动画片多了,音频听多了,还真能学到地道的英语,说的很溜(我身边有这种例子,并且有的自学了其他3中语言)! 但更多的孩子需要引导一下,有的小孩对声音注意比较少,只看动画画面,尤其动画中的对话比较长的情况下,孩子很难理解动画片中的人物在说什么。那他们看得懂吗?成人都能看无声电影,小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即使听不懂,动画片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有朋友会说,他们重复多遍的看,就能理解动画片中的内容了。有些特定的动作或环境,孩子可以自然习得。像米奇中有一集,米奇骑自行车的时候会反复说“paddle”,踮着脚尖走路的时候反复说“tiptoe”,这种词汇孩子容易习得。但有的场景,孩子只是觉得画面好玩而已,比如看到一个角色被捉弄了,感到好笑。但其中人物被捉弄后说了什么,是说”Oh my God”还是“bad luck ”还是“wait and see”,是没有较定性的语言描述的。如果直接听音频,可能碰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多。不过有个事实是,即使孩子听不懂,常听原版音频或常看原版动画,是可以培养语感的,碰到特定的情形,他们大脑中会自然蹦出自己习得的句子。并且在孩子跟着模仿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相对地道的发音。有机会得到指引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会更容易上手! 有朋友说约翰京老师说的不够实质,我觉得他说的” 都必须借助图片,教具,身体动作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效果。”就是很具体的操作方式了。但具体实际可以执行的路子不是一条,形式也不是一种;也不见得适合别的孩子的方式方法就可以直接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更关键的是坚持!家长可能拿着一个苹果多说几次apple才能让孩子把apple 和实物苹果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是有多少家长能把周围的实物都用英文逐渐教给孩子呢。有的内容,放到游戏中可能更有效果。比如教给孩子“run”, 你在那面无表情地读十遍,孩子可能还茫然。找一个场地,跟孩子进行一次game。 边跑边说“run”最后孩子“赢”了,你可以嫉妒地说“you won the game, ”,然后自己懊恼地说“I lose the game , why ?”几次游戏,就可以记住这些,并且可以活学活用了。但这些靠家长的心血来潮效果是不明显的。需要经常地创造“图片,教具,身体动作”,考验的更多的是家长。高效输入+足量输入
——效和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类似于鱼和熊掌,很难同时兼得。引用约翰京老师的话,“同样的时间,谁方法对,谁效率高,谁少走弯路,谁最后就赢。当然低效也能学些东西,但不能产生任何优势。比如,二十个孩子闹哄哄的挤作一团上大课就肯定很低效。再比如,某一阶段英语游戏过多也会影响学习的效率。”老师这里也列举了上人多的培训课的弊端、游戏要适可而止之类的方法和形式。老师这里提的是个引子,更多的要靠家长替孩子琢磨。孩子如果上课认真,并且发言积极活跃,那么上个人稍多的培训班或许影响不大,但如果孩子上课易走神,发言不积极,一个20多人的班级里,就容易被“忽略”,被抢话,如果要参加培训班,建议找个小班,只要有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即可,中教外教差别不大。至于带孩子游戏,常“寓教于乐”,孩子当然乐意接受。但如果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东西,就需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加入一些新的知识。好玩好动,好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家长,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有的家长是稳重型的,操作起来可能就不太自然。 另外如果就是为了让孩子玩,放松,就别太讲究,加入一点内容学习了就赚了,家长也没压力,生活需要张弛有度。关于量的界限没有一个确切说法。现在很多边远农村老太太也会“yes, no, thank you”,但不能说她们会英语吧。有了语感基础后,慢慢就应该上量(有时为了掌握好,不得不放慢行动,这样量必然要下降,但这并不矛盾)。找到孩子感兴趣的动画、音频、教材、阅读材料,由浅到深,螺旋式地前进。不可避免的为了学好英语,是需要枯燥的量的。其实像钟婉婷、李孟元他们英语这么牛,(这里面肯定需要天赋的,人的接受能力、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程度是有差别的,我经历过的和我周围的人经历过的,高中和大学学习最好的,往往不是学习最努力的),考雅思、托福之类的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语感好,脑中存储的量更是关键,这么大的量不都是靠兴趣来积累的,大量的积累肯定也有枯燥,也有反复。我家孩子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鸭嘴兽的英语单词,很感兴趣,当时经常说起。今年再问就全无印象了! 所以在积累量的过程中难免遗忘,需要家长和孩子同下功夫。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露露爸,能把露露的英语培养的如此自然,涉及面如此广,词汇量这么大,读写同进步,太让我膜拜了! 愁于没有输出方法的,可以借鉴一些露露的方法,从跟读故事开始,到叙述故事,到编故事。 孩子学说话不是一年就无话不说的,何况是英语,放平心态,多浇水施肥,等待花开! 赞一个,学习了。 好长呀,慢慢看 鸭嘴兽 是参观悉尼动物园时学习的,至今未忘,所以说学以致用的东西效果最好 学习了,就需要这样的好帖子来提升自己! 进来学习下 进来继续学习。 学习了,输入大了,接触多了,自然就习得了 赞了!刚看完约翰的,就看到了这个 学习了,很认同"多浇水施肥,等待花开!"反思自己,发现还是付出过少,就想得到很大回报,是不可能的.
学习了,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语言都是靠积累的吧。 學習了,謝謝分享
说的很好,很有启发 感谢各位给赞的坛友,感谢sandydad 如此大方。发这个帖子物超所值了!! 谢谢分享,看起来真不错。 什么是高效输入? 高效是相对的。如果同样的内容在培训班3周才掌握;通过放mp3,2个星期能够掌握; 而通过亲子故事,1星期就可以掌握,相比而言亲子故事就显得高效。 学习了,学习要有方法,找对了事半功倍。 坚定了自己不断英语输入的信心 我不明白“高效输入”是如何定义的,当然用普通孩子来说明一下,牛娃就不用举例了,牛娃用什么方法都是高效的呀。
如果学习英语三年时间来做个限定的话。
年龄4-6岁的孩子,用那些方法算高效输入,然后,第一年过了达到什么水平,才说明没有浪费这一年时间?
第二年过了,孩子英语能达到什么水平才说明又没有浪费这一年时间?
第三年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
同弱弱问问,露露爸是哪位高人?坛子里有帖子吗?想拜读一下,谢谢! 学习了,说的不错! 嗯,提出了两个和关键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家长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啊。如何判断?坚持多久?都是对家长的考验。 能有这么多的感想,还写了出啦,真不简单。 赞一个,学习了。 虽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总是不免会急功近利。多看看这种帖子,提醒一下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同意楼上的说法 我们家长也确实是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爬滚打,走偏了再矫正,然后继续前行。 刚来报道,露露爸是谁呢? 进来学习了,努力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