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分数谋杀思想
本帖最后由 一骑红尘 于 2011-6-21 04:20 编辑我楚狂人
前些日子,应邀到苏州大学文学院参加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答辩,感到有点悲哀,好像非说点什么不可。
看了那么多硕士论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时下似乎离开分数就无法谈教育。你说提高教育质量吧,当然就是提高了多少分。你说 提高学生素养吧,还是提高了多少分。你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吧,依然是提高了多少分。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分数,改革教学方法追求的还是分数。一篇篇论文,说的万变不离宗,就是如何“增产”考分。
难道中国的教育已经只剩下了分数了?
我从这些论文中,感受到了当代一线教师对分数的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无奈。中国现在的一线教师在分数的挤压下活得很累,很辛苦。更重要的是,分数已经挤干了教师的思想。真的,当一个民族的教师已经没有了思想,满脑子只有分数的时候,这个民族应该感到悲哀。
不幸,现在我们就是这样的民族。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根子呢?肯定不在一线教师身上。根子就在于教育管理机构的aa化,在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当作政绩来看待,在于各级地方aa把教育当作政绩来抓。结果必然是教育的功利化,教育追求短期效应,教育追求的目标简化为分数。而这种局面的必然后果是教师缺乏思想,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因此,高校不要叹息学生不会读书,这是从小学开始追求分数的教育害的。如果今天的基础教育追求分数的局面不能根本扭转,今后的学生将越来越不会读书。绝非危言耸听。
给我们的老师松绑把,让老师们有一点自由思想的空间。给我们的中小学生松绑吧,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给中国的基础教育松绑把,让基础教育成为大师成长的土壤。
希望下次参加答辩时,能够少看到一点分数。
不知道此篇短文的作者是哪位? 我还以为是浙大的那个教授写的。 希望下次参加答辩时,能够少看到一点分数。
中国的哲学,文学,经济学,音乐,美术。。。为什么在世界抬不起头?
被万恶的中国教育假部分万恶的中国老师之手为了分数这个“干”把这些“枝”剪掉了。 一骑红尘 发表于 2011-6-21 0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哲学,文学,经济学,音乐,美术。。。为什么在世界抬不起头?
被万恶的中国教育假部分万恶的中国 ...
爱国者们千万别拿中国的文哲经艺方面的赫赫成就来数落我,我没说它们一钱不值,我是说它们在国际上算不上老几。 现在很多学校都把老师的奖金什么的与学生的分数挂钩,很烦人。 家长之所以追求分数,缘于各级学校招生需要分数做标准。比如,现在流行自主招生和中学校长推荐,高校却始终不愿打破这一标准,唯恐引导社会出现很多偏才、怪才。其实,即使全力引导,社会又出来了多少全才?真正的大师,还真很少是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的!所以还是要承认现实、看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高校应该宽容。老毛说过,伤其十指不于断其一指。与其一个孩子在各方面均衡使劲,哪方面都不突出,最终沦为平庸,还不于充分培养、发挥其某方面的特长。当然,前提是孩子有这个天分和高校、社会必须宽容! 本帖最后由 frank 于 2011-6-21 07:29 编辑
省、地、县、镇(乡)教育管理部门之所以追求分数,根源也在于上一层次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正如以前科举考八股文,大家都必须自愿或不自愿地学习写八股文一样! 所以高校招生录取标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分数第一的负面作用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目前看来,分数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客观标准。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至少保证形式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家境贫寒没有背景的孩子,还能够通过过硬的分数脱颖而出。
如果否定了分数,主观标准能保证公平吗?
或许金钱和权势会更加谋杀思想。
所以,目前离开分数就无法谈教育,是必然的。
高瞻远瞩的人,忧国忧民的人,看到分数第一影响了中国教育,进而为民族“感到悲哀”,让我非常感动。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乐观一些。
到了教授看到红包不动心的时候;到了条子递过来,招办就把它扔进废纸篓的时候;到了大学真正有公信力的时候;分数第一自然会寿终正寝。
这一天会来到的。
绿袖子 发表于 2011-6-21 0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帖子中的问题 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关。首先,这个社会无论是上级的评价体系,还是家长的评价体系都是 ...
谢谢绿袖子的参与,很赞同绿袖子对这问题的深层次剖析。
不过,作者还是偏多的站在同情教师处境的立场的。他还没说到有些老师因为种种利害把分数问题变本加厉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的。只能说这些老师属于被逼杀人,是有点情可原的。
我想说的是,在现有教育评价体系下,有些老师为个人利益出发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可不为而为之,这一层面上是老师的问题。
一骑红尘说, 分数本身没有错,不择手段摧残式的追求分数是错误的。
我完全赞同。
在现有教育评价体系下,以分数来评价业绩,教师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教师没有思想,学生怎么会有思想?
如果教师想轻松,肯定喜欢客观题,喜欢标准答案。
如果发明一个自动批改作业、自动阅卷的机器,想必会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
只要老师不喜欢自动机,这样评出的分数还是很有价值的。这样的老师多不多呢?
所以,我总感觉目前首先不是对教师要”松绑“,还是要提高要求。
期末快考试了,不知道老师要孩子反反复复默写古诗,一堂课接着一堂课的默写生词,是不是就是为了提高分数?孩子为了一分,两分,都成了作业的机器了。可怜啊!而早早结束教学科目的老师,找个学生给她按摩,其他学生自由看书,不也说明了当下老师的心态和素质吗?没有课外知识的延伸,怎么能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和眼界。在老师眼里就是分数,这太可怕了。 本帖最后由 多多 于 2011-6-21 10:26 编辑
呵呵。忽悠多了麻木
穷人家的孩子还得靠分数吃饭
每年这时候感慨最多,小升初,中考,高考。。。有人哭有人笑。有钱有权可以忽悠,俺只能朝分数看 分数本无错 考 考 考,分 分 分,只要你是中国人,就只能如此了。 考 考 考,分 分 分,只要你是中国人,就只能如此了。 制度难道不是人选择的吗?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