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学习
Phoenix homeschool 吴建平在中国,如果我们说某人学习好,说白了就是能死记硬背,能考试。实际上这不是学习,这是灌输,是储存。灌输和储存不等于学习!否则,电脑是最能学习的了,最聪明的了。
学习不是记忆别人的结论,学习是要学会掌握、运用理论、原则的能力。如针对抢劫犯,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抢劫犯的原理、原则,而不是去记忆相关法律条款。如针对孩子教育,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相处的原则。如相信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在6岁前,孩子一定是通过体验来学习的。而不是说教和阅读。和孩子相处既不能抛弃也不能吞噬。即要有爱,也要有自由。而不是背诵书上怎么说?蒙特梭利怎么说?杜威怎么说?沃道夫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将这些原则和自己孩子的情况相结合,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生搬硬套。一味的记忆别人的育儿观点,并不能让你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顶多只能说明你头脑储存了有关育儿的知识而已。
真正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就是学会理性地思考,分析,判断,拿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做任何判断都是根据原理、原则,针对具体的外部环境运用原则而得出判断结论。同一个原理、原则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世界上外部环境千千万万,结论也就有千千万万,所以牢记结论是根本没有出路的。人脑子中的记忆细胞不是无限的,总有一天你的脑子里装满了结论垃圾。我们应该牢记原则,掌握正确运用原则的工具和技巧。在一个具体的外部环境下,通过自己习得的原则和熟练掌握的逻辑工具进行推演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人的学习恰恰是本末倒置。中国人喜欢把别人的结论视为珍宝,而完全忽略别人用于推演出这个结论的原理、原则。如对《论语》的学习,就是背诵,根本不去研究孔子为什么这么说,他这么说的原理和原则在哪,他是在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中说的?而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背得好就是学得好。国学讨论变成了背诵比赛!谁背得多谁就有理。谁背得多谁就是专家。这也是很多人讲起问题那是引经据典,解决问题可就束手无措。
中国人的这种违背学习规律的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被训练、被教育。在家要听父母的。要将大人的话记心上。否则,就是不乖,就是逆子。让孩子产生羞愧感、罪恶感。父母在孩子面前,个个都是圣人。神圣不可侵犯。看来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很有道理的。上学后,书本、老师就成了权威。要求你听老师的,背书本的。背得好就分数高。成绩好。出校后,领导、政府、组织变成了圣人。听领导的话、听政府的话、听组织的话、听某某的话,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条件。
中国文化推崇听话、服从的价值。导致大部分人缺乏思考力和思辨能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背诵经典上。中国人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嘟嘟囔囔地背诵着别人的语录和结论。甚至以“倒背如流”这种即愚蠢又浪费时间的行为为荣。甚至将这种能力视为聪明、视为“神童”。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导致如今的中学不开逻辑课。还美其名曰是减负。而国外的小孩,人家从幼儿园就开始把逻辑如sorting, matching, pattern等等融在游戏把玩, 在游戏中学会逻辑、学会自己寻找规律, 从而学会思考。而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论语》,背“床前明月光”,背1+1=2,背英语单词。结果,大学毕业了还学不会英语、读不懂《论语》。难怪耶鲁校长说“中国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笑话”!清华外聘教授说“清华的大学生像是只会考试的白痴”。
这种学习陋习也充分反映在对民主和科学的学习和引进上。民主和科学背后的原则是什么?中国人不会去关心,不会研究,不会去遵循,先人们到西方溜一圈回来了,告诉大家他们取得了西方真经——民主和科学。那么民主和科学背后的原则是什么呢?科学背后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观察,一个是逻辑!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没有逻辑何谈科学。民主背后的原则呢?是人的个体价值。国人完全忽略这些产生民主和科学的原则和价值观,而只是热衷于结果、结论。这样一来,我们的旗号改成了“民主和科学”,原则和价值观还是封建的那一套。这就是俗话说的“挂羊头卖狗肉”,“新瓶装旧酒”。
学习就要学习原则,学习掌握运用原则的工具及其推演技巧。这需要人们掌握逻辑,没有这个工具,人无法学习原则。无法科学思维,经常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逻辑谬论,也是媒体经常使用控制舆论的方式。如甲说:“我孩子不适合上幼儿园”,乙反驳:“把小孩关在家,不让他和同龄小孩接触,不让他学习,那真是残害孩子”。乙就是在偷换概念。人家说的是“我孩子不适合上幼儿园”,乙给偷换成“把小孩关在家,不让他和同龄小孩接触,不让他学习”。在对方反驳你的命题时,你一定要注意对方反驳的那个起点与你的命题是不是一致的。这里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你的命题的反面包括许多内容,对方抓住这许多内容中的一个来反击你。如上面的“我孩子不适合上幼儿园”的反面就包含了让孩子在家、在大自然中学习,在家、在大自然中和同龄孩子玩,也包括把小孩关在家,不让他和同龄小孩接触,不让他学习,对方攻击抓住诸多可能性中的一个极端来试图推翻你的结论。这就是在偷换概念。
缺乏逻辑思维,我们容易陷入“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境地。容易造成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紧张,造成社会不和谐,甚至动乱。
你真的决定自己在家教育孩子?那么我真的佩服你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你的最后一句让我想说,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能一棒打死-----说这不对、或很好。当初我以为会给你女儿的集体意识带来阻碍,那么现在我收回那句话。因为现在的教育提昌多元化,那么你这种形式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太能接受呢?其实我们只能这样说:我们做不到,也许你能做得到。 玲子 发表于 2011-6-21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真的决定自己在家教育孩子?那么我真的佩服你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你的最后一句让我想说,任 ...
是的,谢谢你能理解。越是多元的教育、越是多元的社会。社会更和谐,社会更稳定。成员也会更有幸福感、归宿感。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6-23 01:41 编辑
“缺乏逻辑思维,我们容易陷入“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境地。”
这句原话也送给楼主,中国现有十几亿人,有2-3000千年有记载的历史,有可能包括楼主您也是中国人的一分子,给全体中国人扣这么顶学习就是背诵的大帽子,是不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绝对了点呢?
孔夫子不也说了要学而思吗?学习在大多数的时候,存在一个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时间差;先输入,再经历,再思考,再思辨,然后再实践中再思考,再思辨,再另外找途径研究,这才叫做学习的过程吧。
不从远了说,就说中国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些光会背书/不会思考的,最多也就小学能够辉煌6年,初中就开始没落,到了高中,还就靠死记硬背的,肯定就给涮下去了,不可能成绩好,要学习好那一定是要方法好态度好习惯好,而且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善于思考的人,有的人只善于思考一个很窄的领域的东西,这已经算读死书了,不过如果要搞尖端研究,还真的需要在专业上死磕的人,……
学习不是单一的事情,不要把学习简单化,不要非黑即白地把学习的过程中记忆的部分当成不必要的过程哦。
逻辑概念不严谨是个学习过程不严谨不认真不全面造成的不良后果,直接导致你说的话,随便抽出来一条,都能自相矛盾。建议学习逻辑学。
我的概念很清楚,什么是学习,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学习的一部分,什么是部分的中国人,什么是部分的中国教育,现行的中国式教育确实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新问题,例如教育的腐败,目光的短浅等,有的是根深蒂固的问题,中国人的传统中提倡中庸,不提倡思辨,这些都构成了思考力度深度不足的问题,可问题远没有楼主说的这么非黑即白,简单化的划分为中国人的问题。
那篇不知道谁杜撰的耶鲁大学校长发言,题目比较吓人,内容还夸民国时期的中国学者灿若星辰呢。
概念一定要严谨,不严谨的教育会存在太多的漏洞,让教育变得不科学,不严谨,文学作品可以天马行空的浪漫,可论述思辨讨论的时候,不严谨的语言就造成了语言的空洞无力,实在是楼主学习过程中的缺失。 楼主的第一句话我就觉得有问题,
“在中国,如果我们说某人学习好,说白了就是能死记硬背,能考试。实际上这不是学习,这是灌输,是储存。”,
还有后面的口口声声的中国人如何如何,
难道您不是中国人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国家都否认掉了,怎么有资格来谈孩子的教育呢?
还有中国文化在您眼中有这么多的不是,为啥要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学中文?
难道所有人的学习好都是能死记硬背吗?
这包括您自己在家教育吗?
你这逻辑也太牵强附会了吧。 申申MAMA 发表于 2011-6-23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第一句话我就觉得有问题,
“在中国,如果我们说某人学习好,说白了就是能死记硬背,能考试。实际上 ...
申申MAMA即使楼主真的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我对他教育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因为他第一句就否定了在中国能学习好的,还有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发表于 1 小时前
孩子不去幼儿园,除了孩子不愿外,我们也怕孩子被幼儿园“教育”坏了。我们希望她保持天性。
申申MAMA 发表于 2011-6-23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第一句话我就觉得有问题,
“在中国,如果我们说某人学习好,说白了就是能死记硬背,能考试。实际上 ...
楼主您就不会正面面对问题吗? 不回答就直接给别人的论点下定义的习惯真的很法西斯呢。
我也对持有楼主这样偏激态度的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持怀疑和担心的态度,一个孩子出门读书会遇到的有好老师有坏老师,可在家,就只有楼主一个老师,完全没有人作为教育中有偏颇的地方的平衡的力量,也没有接触到更多的不同性格的长辈和同学,实在是令人担心。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必须有好有不好,才能真正的成长,有失去才学会真正的珍惜,窝在一楼成一角,再美丽的一角也是不够看的。
本帖最后由 申申MAMA 于 2011-6-24 09:58 编辑
wjp526 发表于 2011-6-23 17:25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申申MAMA即使楼主真的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我对他教育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因为他第一句就否定了在中国能学 ...
客观地说,我并不反对在家教育,但是您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错了,孩子被幼儿园教坏了?这个观点也太离谱了。
理由如下:
1、您的孩子并没有去接受幼儿园教育,怎知孩子被幼儿园教坏了?有未卜先知之能?
2、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综合发挥作用;
3、很多孩子都是从幼儿园教育来的,有多少是被幼儿园教坏的?倒是听说家长的不良教育危害孩子一生。毕竟孩子在幼儿园里时间有限,倒是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
4、您担心孩子被幼儿园教坏,不让他(她)去幼儿园,那你能让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吗?他(她)终究是要在社会中生存的。幼儿园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5、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她)们需要去探索去了解这个世界,包括好和坏。你把他(她)关在家里,是剥夺了他(她)的这个权利,也剥夺了他(她)的这个学习机会。千万不要把成人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
wjp526对你的论点,我还是送我文章最后那段给你。缺乏逻辑思维,我们容易陷入“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境地。容易造成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紧张,造成社会不和谐,甚至动乱。
非也!
我是针对您的贴子提出反驳意见,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您个人,所以谈不上造成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紧张。
道理是越辩越明的,没有了辩论,这世界也就少了许多精采。 对于楼主的观点,我持部分同意的观点:学习不是记忆别人的结论,学习是要学会掌握、运用理论、原则的能力。这个我是同意的,学习的真谛就是要明辨是非,知道真理之所以为真理的原因。
所以,我给你加分,谢谢你提出不一样的观点。
不过,对于读经的那段,我并不赞同。我们的前辈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巨著给我们,而且很多都是经典,如果不去仔细研究,我认为是没有资格对其作出评论的; 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还是巨大的,只不过中间经过一个断层,我们开始学习西方的东西,可是忘了怎么去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才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不是一棍子打倒,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不去学习,到将来我们的孩子更不可能知道这些了,这样是很可悲的。 关于读经的孩子,小时候理解能力还差的时候,就让他们朗读一些这样的古文,有助于了解古文的韵律,词对,这些从古人开始就是这样做的, 这也是有其道理的。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在国外的教育理念中也是一样的。
中国文化,或者说东方文化,是和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别的,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观念的不同,在这种理念上,我认为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具体到每一个案例会有不同,就算是西方文化,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中国文化也一样有很多成功案例。 所以,文化差异就是这个世界的精彩所在,不是吗?
我自己觉得,对这个世界越了解就越诚惶诚恐。 因为不了解而觉得敬畏,由于敬畏而更加愿意去了解,因为了解而更加理解。。。对于读经如此,对于HOME SCHOOL 也如此。
我没有接触过HOME SCHOOL, 自觉没有什么立场来说HOME SCHOOL 的事情,但是既然说到幼儿园,我倒是觉得幼儿园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从父母方面说,解放了父母,从社会的角度说,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从教育的角度,给孩子更多机会接触其它孩子就是一种教育,人本来就是社会的人,学习了解这个社会,如果适应这个社会,再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幼儿园这小小的社会,怎么能抹杀它的贡献呢? tigermom 发表于 2011-6-25 18: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楼主的观点,我持部分同意的观点:学习不是记忆别人的结论,学习是要学会掌握、运用理论、原则的能力 ...
我们从不反对对中国经典的研究, 相反我们非常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 只是想指出背诵不是学习研究的好方法, 特别是在孩子使用具象思维的阶段。 孩子学习就要用孩子可以实施可以理解可以体验的方法去学习。 我们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都应该跟生活链接起来, 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否则, 不过是无用的知识的堆积而已。其实在我的博文里《由读经说开去》我们已经很具体地谈了如何把读经跟生活链接起来而让孩子能更加的了解热爱这些伟大的经典,而不只是死读书,读死书。
至于教育,我们并无东西方之分。 我们的眼里只有孩子, 只有个性各异的孩子。不同的孩子理应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们需要的是顺其天性,提供其合适的环境。
幼儿园的作用当然是无可否定的, 但深思一下,她解放的是孩子还是大人?它考虑更多的是满足家长对孩子的需求还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我们想探讨的是从孩子的角度而言, 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 他们受过有关教育的训练,幼师毕业的老师,可是要学3年的,这个可是家长所不能做到的, 他们有理论的基础, 对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认为他们能够对家长起到指导的作用。 他们接触过的孩子能够给他们相当的经验,这样的经验也是家长所不可能有的。 当然,你要以个别老师的责任心问题来说事,我是无话可说的。
对于家长,因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可能更了解孩子,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更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他们所谓的了解可能在于对孩子的接受能力,喜好有了解,但是对于更深的原因却未必了解,当然家长也可以去读些书学一点教育学来教孩子,但是,这个对家长的要求很高,对于大部分的适龄孩子来说,去幼儿园才是更好的选择。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7-1 20:40 编辑
tigermom 发表于 2011-6-25 21:21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教师来说, 他们受过有关教育的训练,幼师毕业的老师,可是要学3年的,这个可是家长所不能做到的, 他们 ...
是,幼师学了三年, 可是看看他们的课程?随便找个幼师过来聊聊,看看她对孩子有多了解?家长既然那么爱孩子,怎么就不能为了孩子而学习呢?怎么就不能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而学一辈子呢。 学习是没有时效的, 时效也无法说明你就学得好。 证书只证明你上了这个学,无法证明你就真了解你的专业。 中国的证书更加无法证明什么!
幼儿园是为家长解决了麻烦,可是不能一百遮百丑呀。
我们都不能证明什么,孩子是楼主的,楼主觉得怎么好就怎么着,只要孩子喜欢,家长乐意,谁家的孩子谁负责。好不好,实践出真知,棒打的孩子还有朗朗和自杀的,哪里有绝对,过16年再回首吧! 爽爽冰片 发表于 2011-6-25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都不能证明什么,孩子是楼主的,楼主觉得怎么好就怎么着,只要孩子喜欢,家长乐意,谁家的孩子谁负责。 ...
好不好,实践出真知{:soso_e179:}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6-25 23:39 编辑
爽爽冰片 发表于 2011-6-25 22:31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都不能证明什么,孩子是楼主的,楼主觉得怎么好就怎么着,只要孩子喜欢,家长乐意,谁家的孩子谁负责。 ...
孩子不是我们的,她只是借我们作为通道而来。
我们能做的是顺其天性,让他成为他自己。
虽然同为家长,但仅就孩子的归属权的不同认识,就注定了我们对孩子不一样的态度。
跟大家一起分享纪伯伦的《先知 孩子》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当下的幸福才是幸福,当下的快乐才是快乐,未来的幸福由当下的幸福累积而成。当下痛苦的累积换不来未来的幸福。如果让孩子当下幸福快乐自在有罪的话,我愿意把这罪恶进行到底。
wjp526 发表于 2011-6-25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孩子不是我们的,她只是借我们作为通道而来。
我们能做的是顺其天性,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是我今晚刚贴在《以学习母语的方式学习英文》上的两个贴在, 希望能回答你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6-25 22:16 编辑
对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决定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生下来是白纸一张, 软蜡一团,可以在上面画最美的涂画, 可以塑造出一个理想的人。按照这种观点, 孩子被认为一开始什么都没有, 就是纯粹的空白, 我们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事实上, 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 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 在儿童体内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挥。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 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密码。 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着的生命在不停地尝试体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两种对孩子截然不同的认识决定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认为孩子是白纸一张的家长会按自己的认识、拼命地想教孩子,往上面填东西。而一旦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时候,不怪自己画技拙劣, 反而会把责任都归到孩子身上。
而相信孩子天生有一个精神胚胎的家长会承认孩子天生就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家长的工作是通过观察孩子,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从而提供丰富的环境给孩子体验, 让孩子自己完成自我建构。
wjp526 发表于 2011-6-25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孩子不是我们的,她只是借我们作为通道而来。
我们能做的是顺其天性,让他成为他自己。
率性谓之道
其实《中庸》的开篇三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天命谓之性, 率性谓之道, 修道谓之教”
上天赋予你的天生的禀赋称之为性, 秉天性而行, 不加后天的心思,不被后天污染, 直道而行这就合乎先天的道。 仿效本性谓之修道。
谁有本性?未被教化过的孩子。 我们修道就是向孩子学习, 再次成为孩子。
孩子非常敏感, 在他的一生中将不会再次这么敏感。 他们比成年人更接近道,更轻易地发现真理。
婴儿有本能指引他发展生存、学习的能力, 我们后天的“教育”反而会使孩子的本能丧失。这也就是佛说的“我目本明, 因师而盲”。
所以“教”执行的是大人的意志, 而孩子自己学自己从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敏感期去学习去吸收执行的是孩子自己的意志。 这两者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喜欢教孩子的人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无法从孩子本身成长的规律去看待孩子, 很容易从大人的角度出发, 把社会道德、以及自己的未实现的需求等等强加到孩子身上,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 利用孩子的肉身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抱负。 这样的孩子只拥有肉体,灵魂却已被父母所附身。这样的孩子当然也会长大成人,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某个人,但是他成为这个人的同时他也错过了他自己的生命。
而真正尊重孩子的人会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天性成长的自由,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思考。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错误来来学习、成长。尽其所能给孩子爱,但不要给他你的思想,孩子的思想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形成, 那才真正是他自己的思想。 mamimerry 发表于 2011-6-26 0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在的,楼主是非常有学识又有思想的人,我真的很佩服。
从你这里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 ...
环境、材料和思想是一回事?可见没有逻辑的思维是多么可怕。 虽然大人一直罔顾孩子们的声音,自恋地以为自己比孩子更了解孩子,这里我们还是希望能帮助孩子们传递出他们呐喊的声音!
儿童的呐喊
妈妈,请倾听我内心的呐喊,妈妈,你生我,养我,育我,但我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妈妈,你爱我,护我,引导我,但我更需要你了解我,妈妈,我需要轻松自由相对安全的环境。在这里,我自己会思考,自己会选择,自己会行动,这是我心智成长的内在需要,您替代不了我,妈妈,你若相信我,在我出生之前就为我预备好一个自然自在的环境吧,那是我的天堂。在这里,我会有规律地学习生命给与我的功课。妈妈,你若了解我、支持我,请不要用效率、外在目的来评估我的工作。我要的是过程,并在过程中成长。妈妈,你的代劳、你的顾忌只会阻碍我的自身发展。 妈妈,你若了解我、支持我,请从我来到你身边之时就相信我,只要让我自由尽兴地工作,我一定是自信、快乐、有责任感的宝宝。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s logic?
If you think others are wrong,then point them out. Do not just say"偷换概念....etc."
Critical thinking is not easy for kids even for adults.
本帖最后由 爽爽冰片 于 2011-6-26 12:05 编辑
我不懂了,楼主在这里反复大声疾呼是为了什么?让大家都来支持你,让更多的人跟着你一起干?好像都蛮难的哦,你的孩子,你觉得如何做对她最好就去做好了,坚定地去干吧!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和平凡的普通人,我们就只能跟着社会混,孩子可能吃点苦,可能成不了你理想中的那种孩子,不过我们胆子太小,我们只要他们成为以后身边普通人中的一员,剑走偏锋,是升入天堂还是堕入地狱,原谅胆小的我无法奉陪。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6-26 15:08 编辑
爽爽冰片 发表于 2011-6-26 12:04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懂了,楼主在这里反复大声疾呼是为了什么?让大家都来支持你,让更多的人跟着你一起干?好像都蛮难的哦 ...
我就不懂了,我们难道不能在这疾呼吗?让大家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死记硬背不是学习,难道错了吗?我们希望大家反思当下的教育。大家有不同意见,我们说出我们的观点,仅此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