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p526 发表于 2011-6-25 17:49:24

再谈敏感期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6-25 17:50 编辑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生命的特有力量。孩子一出生就与身俱来两种能力:一是内驱力,二是吸收性心灵。内驱力的内涵因人不同。内驱力来临时孩子对特定的事或物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灵和生理的反应,如对特定的事或物表现出特殊的好恶。这种满足内在需求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内驱力”

  当内驱力出现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力量,驱使孩子对他需要的和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的力量减弱减弱,这股动力即内驱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

  敏感期是内驱力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内驱力展现不同的敏感期。每个人的内驱力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内驱力也可从人的智能上得到反映。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爱因斯坦在空间智能上就特别强,在语言智能上就显得弱,他是个阅读障碍者。所以,在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语言敏感期就会不明显甚至没有。但对空间的敏感期就特别明显且持久。他母亲就是发现并抓住了爱因斯坦的敏感期,并帮他延伸和拓展,才成就了爱因斯坦。莫扎特、贝多芬内驱力、智能都是在音乐上,因此,他们音乐的敏感期就很明显和持久。

  懂得敏感期的上述特点,我们就能更好的和孩子相处。就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成长。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上极易范两类错误:一是按自己“内在父母”的需求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替我们去完成我们未完成的心愿;让孩子去达成我们未达成的目标。二是从众、从未来职业或从未来赚钱多少来规划孩子、教育孩子。如看到别的小孩学钢琴,就盲目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学钢琴;如看到艺术能赚钱,就拼命让孩子学艺术。这些都容易将孩子搞分裂掉。合适的方式是先要用心去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在哪?内驱力在哪。然后再从旁予以协助,帮助孩子成长。印度电影《心中的小星星》讲述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阅读障碍小孩的故事,主人公对诵读没有需求,也不感兴趣,老出错,但对形状、空间很敏感,对绘画有需求、有兴趣。但这些特点不被父母、老师发现,仍然要求他象其他同学那样进行传统的学习,让他生不如死,所以大家关系很紧张。后来,新来的老师发现了他的特点。就因势利导,孩子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找回了本我。父母接纳了孩子的特点后,也不再焦虑,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大部分婴儿在2.5岁左右对语言的需求特别强烈,他用吸收性心灵(不只是耳朵)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词汇。有资料显示,很多孩子此时掌握的语言词汇开始成几何数递升,这就是所谓的“词汇爆炸”敏感期,敏感期把握的准,孩子的能力就会发展得更好和更突出。因当内驱力启动或者说敏感期来临时,孩子会主动将体内有关神经元进行联结。如果他行为受阻(来之养育着的管束),就会失去这部分神经元联结的机会,该功能就会丧失。如“狼孩”回归社会后,因其过了敏感期,事后怎么教,他也掌握不了。所以,有时我们忽视或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就等于我们将一个天才扼杀在摇篮里。

  每个孩子的内在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孩子的内驱力和敏感期是不同的。某些孩子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发展自己与之匹配的能力,他会主动放弃某些能力。国家地理频道《Science of babies》中就提到婴儿会在成长过程中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调整神经元的联结。这都是天性使然。使命使然。每个孩子内驱力和敏感期的不同注定了人就是上帝或者说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也明确的告诉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模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适合的、不公平的。很多人会被浪费掉、埋没掉、成了当下教育的牺牲品。公平的教育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


  孩子内驱力和敏感期不同,因此,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主动地去安排、操控孩子的学习,我们只能通过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来观察来发现。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是适时适性的。并不是今天我想要孩子画画,孩子就要画画。如果孩子不愿画画,而是喜欢练琴,最好“从其欲,得所愿”。否则,你的要求只会让他厌学,产生不良情绪。蒙特梭利说,当孩子被催促着要努力的时候,家长实际上是在压抑而不是唤醒儿童的心灵力量。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孩子的敏感期内提供丰足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体验,拓展延长孩子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家长的工作。   敏感期因人而异,所以,家长在带着孩子学英文的时候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状态,问问自己:“是我想要孩子学英文还是孩子自己真的喜欢并已经投入到这个英文环境中”。如果是后者,也就是说孩子在敏感期内,你可以观察他的喜好由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和方式,拓展他的兴趣。如果发现他心不在焉,说明他没有需求,没有内驱力。这时最好不动神色地撤退,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一旦失去兴趣,你就怎么逼怎么填他也不会吸收。填鸭式地背单词背句子是没有用的,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当让,我们也不提倡教孩子,因为那是我们的意志,不是孩子的意志。孩子只有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驱使自己去主动学习。被动的学习不会导致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其回路不会引起其他神经元的连锁反应,也就不会产生永久记忆,不会联想,不会运用自如。     孩子要学什么,要完成什么样的人生使命,这是天性使然。孩子会在随后的学习和成长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敏感期告诉我们,因此,我们不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指导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孩子有需求和兴趣的时候就帮忙延伸和拓展。课程计划说白了那是我们的需求和意志。不是孩子的内在需求,或者说那不是孩子内驱力使然。而这恰恰显示我们想控制孩子的潜意识。把孩子往你安排好的课程上拉,这样反而阻碍了孩子倾听自己内在需求的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比我们更了解他们自己,我们要相信内在需求会指引着孩子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请放手我们的孩子。

tfl7278 发表于 2012-4-15 00:15:37

学习了抓住机会

帅帅妈妈 发表于 2012-4-15 11:46:05

理论很好,实践起来就不容易了。

小雨的妈 发表于 2012-4-15 23:02:53

敏感期这东西我以为真不太信,现在还不得不信。那真是拦都拦不住

auswallow 发表于 2012-4-16 07:46:31

学习了,谢谢分享

mayzjm2011 发表于 2015-9-13 14:32:25

Xie谢谢分享

jdzhujia 发表于 2015-9-14 11:12:37

写的真好,整个教育环境太功利,不得不实时让自己看看大家的经验,反思所做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爱和宽容。


jdzhujia于2015-9-14 11:18补充以下内容:
Science of babies 哪里能看到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谈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