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42:37

千年神梨,谁吃谁拿。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导子女礼仪谦让的典范。但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呢?以下是美国某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里——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本文转自互联网,观点仅供参考)
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对此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后语: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你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45:05

谁吃谁拿建立在随便吃,随便拿的基础上,假如10人9梨,还能随便吗?假如吃梨是高档享受,还能随便吗?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49:34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梨子不可能一般大,总归要有大有小,不相信,去买来看看。量梨子体积可用排水法。

nyyy57120 发表于 2014-5-12 07:51:01

8-12岁,也正是一个主观武断、非常强调自我的年龄段。4岁的年龄段,是正根据所生活的环境来塑型行为思维习惯的阶段。
SO,这就是一个大孩子对小孩子进行自己的主观武断评价的故事而已。能指望他的思虑和经历了N多事件已经成长成熟的大人一样全面客观么?
SO,也由此反应出:把决定判断取舍权交给未经世事的人,曰之为“民主”,是多么不靠谱。

turnup 发表于 2014-5-12 07:52:24

真是不一样的解读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52:41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不公平很正常啊,孔融多分几次,就会分的越来越公平。爸爸是在锻炼儿子了。

nyyy57120 发表于 2014-5-12 07:53:45

更反应出:教育者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无论是有意,还是没意识到,都在主导被教育者的三观发展方向。所谓的完全让孩子不要受大人的影响,完全的天性自然成长,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55:13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52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

在说了,分的不公平,可以改正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7:57:31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楼主语:不行,那样万一大家都想吃,会发生争抢,打斗等事件。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8:00:43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楼主语:你这个问题好,所以小孔分完梨,应该写一份报告,谁爱吃什么梨,下次想怎么分,怎么公平公正的分,这样以后就不会在犯错了。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8:03:47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楼主语:说明小孔办事灵活,不死板。根据兄弟的需要来做。

lucky2000 发表于 2014-5-12 08:05:34

不错,新的解读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08:07:35

梨子我吃完了,不错,很好的梨子。
美好的一天从吃梨子开始。

annieannie10 发表于 2014-5-12 08:32:30

说不清楚,压抑自己的个性确实也不是一件好事。

ahuiya 发表于 2014-5-12 08:35:35

中国人的思想自古就比较复杂,吃个梨也这么费劲,想太多,梨都放烂了~:lol

乐其中 发表于 2014-5-12 08:37:02

谁是谁非不论,文化差异而已,包容乃大.求同存异,多样性促进发展.

wujuanling 发表于 2014-5-12 08:39:05

本帖最后由 wujuanling 于 2014-5-12 08:40 编辑

孔融说:“因为这个故事我流芳百世。” “因为这个故事我得以身至高官。”不分梨,怎么会有孔融之今日,孔融让梨,体现的是孝。谁吃谁拿虽表面上体现了所谓的民主,但确是强者的民主,弱小的必然被欺,还标榜了所谓的为了民主而分梨,这不正如美国打着为了自由而帮助他国的阴谋吗?

阳光_大天使 发表于 2014-5-12 08:45:59

孔融让梨从孩子角度,他当时受的教育忽略个体感受,强调别人,最终伤害的可能是孔融自己的心灵,我更推崇先后的法则,谁先取得,谁有挑选的权利,但是自己对自己的挑选负责

evaspring 发表于 2014-5-12 08:58:08

孔融,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可惜,很多人都只记得他让过梨。

prettyhorse007 发表于 2014-5-12 09:06:17

故事没变,是人的思想前进了!

yazxf 发表于 2014-5-12 09:09:02

ingrid_cgj 发表于 2014-5-12 09:18:05

老师遇到这样打破沙锅的学生,还真是抓狂啊~~~

wja-tj 发表于 2014-5-12 09:27:13

混乱于混乱之中

seehwy 发表于 2014-5-12 10:05:37

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谦让,而美国孩子讨论的话题是公平,出发点不同,判断自然不一样。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4-5-12 10:12:53

这个故事让西方的孩子去分析显然是不妥当的,只能说老师本身有问题。在西方国家,去做客是不会带水果的;他们很少每人抓一只梨大庭广众下啃。通常会切出一盘水果大家分享。
老师如果考虑到这个,也许就不会拿这个故事出来说事。

听听雨声 发表于 2014-5-12 10:31:09

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jingmy 发表于 2014-5-12 15:45:01

感觉这个故事是作者自己杜撰的,为了放大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而借题发挥

满爱爱满 发表于 2014-5-12 15:48:27

同意楼上,杜撰出来的可能性最大。

winner 发表于 2014-5-12 16:01:22

满爱爱满 发表于 2014-5-12 15:48
同意楼上,杜撰出来的可能性最大。

老外上课,肯定是英语。所以,一为杜撰,是假,二为翻译,是真。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自己怎么看,怎么想。

winner 发表于 2014-5-13 12:15:35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4-5-12 10:12
这个故事让西方的孩子去分析显然是不妥当的,只能说老师本身有问题。在西方国家,去做客是不会带水果的;他 ...

可能西方在逐渐了解接受东方的文化和背景来压制中国。中夷长技以制中。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神梨,谁吃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