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该怎样阅读,欢迎群内爸妈发表见解
我家孩子很喜欢阅读,但是成绩在班上总俳徊在十名左右(她们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她爸爸经常会说我给孩子买的(或借的)书多了,她不精看。我家孩子看书是这样的,看书很快,只有很少部分喜欢的书才会反复看几遍。有时我也不确定孩子总是这么走马观花的看到底能吸收多少,不过我的观点是孩子看的这些经典的书,多少总会有点吸收,对她的成长总会有帮助。也不知我的这种看法对不对,希望群内的妈妈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阅读对人生会有帮助,但是对中国学校要求的成绩影响比较小。 本帖最后由 祁爸 于 2014-7-13 09:57 编辑阅读是长知识、长智慧,也顶多是影响语文成绩,
如果把考试排名寄托于阅读课外书上,是错误的思想。
不过,小学也不应过多的注重排名,小学是基础时期,多阅读课外书是没错的,这对于未来的学习阶段有很大的帮助。
就算他得不到好的排名,但也学会了许多知识,就算输掉了学校的考试,也不输掉人生的考试。
兴趣才是硬道理 如果喜欢即使是 说明书 包装盒也会读许多遍 我家的孩子一般都是看“小王子”,“柳林风声”,“安徒生童话”等这些比较经典的书,有时也看看“霍比特人”“哈雷波特”这些魔幻小说,大部分都是从图书馆借的,有一些图书馆没的的书,我就会自己买来让孩子看。现在在合肥,图书馆不让家长去里面挑书,不过孩子自已选的书也大部分很不错。现在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快,我不知该怎么样引导孩子读书后进行思考。总觉得孩子读书太快,不去想,吸收肯定是很少。 祁爸 发表于 2014-7-13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阅读是长知识、长智慧,也顶多是影响语文成绩,
如果把考试排名寄托于阅读课外书上,是错误的思想。
我一直觉得阅读对孩子各方面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所以,从小我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兴趣是培养起来了,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快速看书不去深度思考,吸收肯定会很少,但我苦于不知怎么引导孩子思考。不知是我多虑还是其他的孩子也会这样。
婷婷-妈 发表于 2014-7-13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一直觉得阅读对孩子各方面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所以,从小我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兴趣是培养起来了 ...
思考不思考,也要看天分——思想家不是培养出来的。
或者,家长引导孩子思考。
我认为你不必纠缠于孩子是否有思考了,故事书可供思考的内容本来就不多。
既然孩子有兴趣看,那肯定是他对书中的内容有一定的解能力,这就够了。
祁爸 发表于 2014-7-13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考不思考,也要看天分——思想家不是培养出来的。
或者,家长引导孩子思考。
我认为你不必纠缠于孩子 ...
谢谢你的回复。 读书的同时保护视力 阅读不是为了成绩吧 bmy511 发表于 2014-7-13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书的同时保护视力
谢谢你的提醒。
我女儿也是看书特别的快,跟楼主一样我也曾疑惑能吸收多少,更是同样想学习如何引导孩子精读,共同学习! 妮妮之妈妈 发表于 2014-7-17 1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女儿也是看书特别的快,跟楼主一样我也曾疑惑能吸收多少,更是同样想学习如何引导孩子精读,共同学习!
握手!我们情况似乎也是这样。。。
不过如果不把阅读和课内成绩挂起来,有时想想,孩子喜欢阅读,这就够了。 本帖最后由 婷婷-妈 于 2014-7-18 12:09 编辑
这几天我也细想了这个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考虑问题还没有什么深度。不过,只要孩子感兴趣,还是让她读吧,估计读得多了,以后自然会思考了吧。 可能小学低年级还是需要亲子共读吧,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会不会思考的深一点,角度也多一点。 语文成绩和读书没太大关系,阅读和写作关系更近。语文考试不仅是阅读能力,也就是说不仅有阅读理解题和写作,还要有许多语文基础知识,比如按原文填空,字词的组词书写等。所以要提高语文成绩还要认真找语文老师帮你分析存在的问题,好好分析试卷,才是解决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我家女儿也是这个问题,读书快,不思考,头疼。。。。。。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吧,你可以认为看书快说明他的阅读速度快,对做题是很有帮助的,你想啊,别人用5分钟阅题你的孩子用3分钟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更从容的做题了。我家孩子看书喜欢的看无数遍,我还认为他阻碍了阅读量的增加呢,可见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不知足啊 我们家的也是喜欢看书,但好像对写作的影响不明显,应该是重复阅读的不够,没变成自己的东西。 和我们家的正相反,我正愁她把看过不知几遍的书又拿出来放进书架,有打算再看几遍的节奏 我是希望孩子首先有兴趣 朱永新: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
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明白,但随着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阅读和学业开始争抢时间,二者间的矛盾也变得似乎难以调和。
作为一位怀揣教育理想的学者,近年来,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尤其是童书阅读。在不同场合,他都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他是如何看待学业和阅读的兼容问题的?为什么在学生时代培养起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朱永新。
“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说起阅读,朱永新很形象地用美食打了个比方,他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
但正如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都有不同的最佳时间窗口,朱永新认为,这种“精神饥饿感”在中小学阶段更容易形成,因为科学上一般认为人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
新疆奎屯八中的一个名叫塞甫丁·哈斯木拜的同学让朱永新记忆深刻。这个孩子所在的学校参与了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旨在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记者注)。“这个孩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汉语。”朱永新说,但是,从此之后塞甫丁·哈斯木拜就像一个被饿了很久的孩子,再也丢不下图书了。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读了几百本书,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读书少年中,塞甫丁·哈斯木拜入围成为其中一员。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
“所以,孩子早期的经验对成长非常重要。当他们成人以后,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继续去构建内心的成人世界。”朱永新说。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当了小学生家长的妈妈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在孩子上学之前,这位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自打一上学,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舍。”这位妈妈说。
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朱永新说,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朱永新说,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两套大纲绝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
朱永新介绍,在一些进行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中,有些老师可以仅用1个月的时间把课程讲完,剩下的大量时间进行阅读。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而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朱永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朱永新介绍了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陈美丽老师班里的故事。陈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像《夏洛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等。结果,陈老师班里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了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分。
婷婷-妈于2014-8-4 11:54补充以下内容:
转载一篇文章,可以为像我这样的家长指点方向。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几年级,但是我觉得既然你在阅读上有疑惑,不如采取一个折中方案:分别选择精读和泛读的书籍
泛读的书籍,随便选孩子喜欢的课外书都可以,精读的书籍,例如曹文轩主编的新语文、同步阅读、日有所诵等等,都可以,精读的书籍,可以要求孩子大声朗读出来,一个单元朗读多次,或者选择优秀经典文章要求背诵,都可以的
婷婷-妈 你可以分别选择精读和泛读的书籍,精读类,可以选择新语文、同步阅读、日有所诵等等,要求孩子大声朗读、一个单元重复朗读多次,经典的甚至可以要求背诵 我女儿看书也很快,我一直觉得她囫囵呑枣。有时我试着她打开一页时我也一起看,结果我没看完她就翻页了。不过随她吧,阅读于我,只要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就够了。 我觉得名次和这个没关系吧,积累久了自然会爆发的,不要着急 一直觉得阅读对孩子各方面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所以,从小我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兴趣是培养起来了,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快速看书不去深度思考,吸收肯定会很少,但我苦于不知怎么引导孩子思考。不知是我多虑还是其他的孩子也会这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