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19 06:55:03

“好书一起读”之九《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摘要

本帖最后由 小达人 于 2014-7-27 17:50 编辑

       先把之前的一个日志搬过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源起:
      因为小朋友上了一个画画班,便想看看有关艺术的书。家里找找,发现有本《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里面有句“孩子的童年不能等待”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在陪伴孩子读小班的这一年里,常常有涂色训练,我很无措地发现,我不知道在孩子下笔时持何种态度,提何种要求,又不能完全放任。因为我对儿童美育的无知,不会欣赏,便不懂得如何鼓励,也就无从激发孩子的兴趣。报班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什么绘画技法,只是想让他玩得开心有趣。做为一个妈妈,要学的东西真不少。这个暑假要多看点书,充充电,孩子的童年不能等待!
       现在整本书已读完,传上摘要来和大家分享。爸妈们可以看到画家妈妈怎样给孩子启蒙,对孩子学画的工具、材料、姿势有怎样的建议,怎样来欣赏孩子的画,还能认识到孩子学画画的误区。
   “不懂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了却拒绝了解,或不懂了就放弃参与、放弃理解。”我想,我不能只做一个接接送送的旁观者,我要做一个参与者,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另附:

Lisabelly转的好文章《绘画散论》
http://www.bama.net/blog-125381-312087.html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19 06:58:35

本帖最后由 小达人 于 2014-7-19 07:01 编辑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林菁菁
                         儿子第一次涂鸦      艺术并不神秘。      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发现颜色    小其最初画的线很杂乱,笔常常从他的小手中掉下来,各种方向的线重叠交织在一起:他也曾尝试大口啃他的笔,弄得我只好夸张地给他展示画面上更多的可能性,以吸引他的注意力。      当他发现自己能画出横的竖的弧的线,他尖叫着表示他的兴奋,他狂热地要求一张又一张空白的纸。我先给他铅笔,再渐渐地给他木炭条、蜡笔.粉笔;几天以后,我又悄悄地把单色笔换成彩色的油彩笔、排笔,板刷,然后是沾了颜色或墨的毛笔……我发现,平常好动而看起来永远缺乏耐心的小其,竟然总是能画老半天也不厌烦。                                   不同的痕迹   最初的那段时间,我让他自由自在地涂涂抹抹,并尽量让他变换个不停,感受到多种多样用笔的方式,以便在纸上制造出不同的痕迹。我观察到,每次当他发现了新的办法,都为之一振的样子,然后非常积极地投入实践。      我总是挨着小其,看他一笔一笔地画。渐渐地.我看着他画到我觉得已经很有意思的时候,就指给他看一些他画的线条,告诉他我是多么喜欢;有时候我把他画的画,放得稍稍远一点,告诉他,我是多么喜欢那块漂亮的黄色,或者是他涂鸦中一块不凡的用笔。      如果我不及时“抢救”,小其就会无休止地在先前画的线上做重复工作,有些可贵的,鲜活的笔触,、就会淹没在横七竖八的线堆里。      我这样坚持不懈地”抢救”出不少小其的大作,到小其21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小其已经能朦胧意识到用线的节奏和变化,他的线条从完全的无序,变得有意识有讲究起来:他有时故意从画面的中心,渐渐画到某个角落;有时他画了几笔停下手,默默看上一会儿,又添上几笔:他开始自己主动地告诉我:画完了,我画完了!
(未完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19 13:05:44

                                                 作画工具材料姿势
    木炭条      从材料上说,我觉得对于儿童,最好的素描工具是木炭条。因为木炭条材质软,画出来的线条可粗可细,可淡可浓,既可以横过来画出大块面的调子,又可以画出变化无穷的线,我大力推荐。      建议家长在买木炭条的时候,打开小盒看一下,选一盒稍粗的,再选一盒稍细的。          其他素描工具      需要体验材料的丰富性的时候,也可以试试其他素描工具,如:铅笔、碳笔、毛笔、粉笔.油性笔等等。为了比较和认识材料间的差异,可以要求孩子用不同的材料来画线,那么孩子就能领略到,线的表达有种种变化多端的可能性。          定画液   木炭条或者粉笔画完的画,为了便于保存,需要在上喷上定画液,以免炭粉被无意擦掉或是自然剥落。          色彩工具      我推荐水粉颜料,也就是美术用品里的宣传色,或叫广告色。      水粉颜料色阶变化细腻,调稀了,是透明的,相当于水彩;调稠了,具有覆盖力,非常适合儿童      笔则可以用水彩笔、毛笔、板刷、排笔,一般要求.笔锋有圆、方、尖、扁之别即可,号数不宜太小,以免孩子画画时一下子陷入细微局部而不注意整体。      中国家长大多喜欢给孩子用彩色水笔,我个人觉得彩色水笔的色彩过于浓艳,用笔呆板单一缺少变化,,又不能调色,不益于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敏感能力。          用水粉颜料要注意的因素      1. 及时清洗画笔、调色盘,避免残留的颜色影响下一笔色彩的准确性。      2:作画时用笔用色要饱和一点,有干有湿,不要动不动都调大量的水,以免画面色彩互相流动,导致到处都显得灰暗      3. 水粉颜料在未干的时候,不要过多地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覆盖,否则不但不能达到覆盖的效果,还会将先前画过的颜色弄得色相不明。       蜡笔混合水粉颜料      至于蜡笔,单独用来涂大块色的时候有点费劲,不如和水粉颜料混合着用效果好。蜡笔画过的地方,调水的水粉色是上不去的,可蜡笔没有填满的地方,水粉色能很好地结合进去,产生很漂亮的色彩效果和画面肌理。          纸张      画素描,可以选择普通的A4大小的白纸;画水粉,选择的纸张,最好是厚一些的图画纸或者白色卡纸。可以先用1 6 开大小的画纸,以后渐渐试着用些大幅的8 开,4开的纸画,再往后.还可以画些组画或联画。          特殊纸材      在孩子具备一定造型用色能力之后,也可以考虑用      1. 有色纸;      2. 印刷过文字或图片的报纸或废杂志的纸页;      3. 剪成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的纸。       作画的姿势      有两种方式可以保持作画的良好状态:      1.将画纸固定在墙上合适位置,让孩子站着画。这样,当孩子画到一定时候,可以退后几步,从一定距离之外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孩子更整体更自然地把握画面。      2.将画纸平铺在地上作画。如果要保护地面,可以先铺上能隔水的塑胶膜、旧报纸之类的东西。这样孩子在画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站立起来,甚至左右走动,从而也能达到从一定距离之外感受自己作品的目的。      坐在小桌子前用写字的姿势来画画,其一是不适宜画大幅的画作,其二因为眼睛和画纸之间的距离小,很容易使孩子过多地陷入局部刻画,对整体反而失去了判断力。          清理工具      1.合适的洗笔筒。如小塑料桶、较大的罐头瓶,瓶口大一些,便于水中涮笔。      2. 海绵或吸水性强的布。清洗笔时,用于吸取笔尖的多余水份;当调色过稀或笔头着色过多时,可控制笔头的水分及颜料的多少;此外,还能用于清理调色板,保持作画工具整洁。
         (未完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0 06:01:33

                        写意的画      我的妹妹问我:你的那些写意作品,怎么画什么不象什么啊?      我说:那是因为我不是要画对象本身,我画的是我的感觉。           换句话说:有一类作品,是创作者感动于它所见对象,比如说,看见某个风景,创作者感动了。然后创作者要把他看见的对象,客观如实的描摹下来,因为他想要那些看见他的画作的人,可以感受到他看见的风景而获得感动。这样的作品,通常是照片式的写实具象。       还有一类作品,是创作者因为看见对象产生了某种感觉,还用风景来做比方,就是说:创作者看见不凡的风景,感动了,要把风景给他这个人的感觉描摹下来,因为他想要看见他的画作的人,可以感受到他看见风景时的情感,而获得共呜。这样的作品,通常是写意或抽象的。                                                             创造的快感       从22个月开始,小其能自言自语地就着很多偶然画就的线或形做些说明,在他依然抽象的画面上,出现了与他最初的涂鸦明显有异的对比和协调。       我鼓励他每一次大胆积极的创新。比如他看见过我画油画的时候用刮刀,就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让他自己选择了颜色罐,自己打开盖,自己用调色刀将颜色铲出来,然后用刮刀刮到纸上,他自己或点或刮,横来竖去,又是平抹又是侧划,竟让画面很有变化。       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小其用不同的笔来蘸不同的颜色,避免用同一支笔在不同的颜色里混杂地用,以至于最后往往把颜色弄得含糊不清。小其很快就接受了。有意思的是,每次他要换用颜色的时候,总是先大声宣布:宝宝把这支笔放旁边,宝宝要用别的颜色了。      小其2岁左右时,我让他分别用一种颜色的干湿浓淡不同色性,在不同的纸上画。这样做了几个星期的练习,很显然,他注意到了干的颜色和调稀的.含水多的颜色之间的差别和变化。       小其试了几次,就兴奋不已地开始了自己的发明:他把笔故意举得高高的,让颜色自己落到纸上还溅出水花,或是蘸了颜色对着纸甩动。我这陪在一旁的妈妈,这种时候当然是深受其害,颜色往往甩到我的脸上.身上、衣服上,我从来不因此责备他,而是尽可能等他画完和他一起清理。
(未完待续)

webb117 发表于 2014-7-22 11:25:55

期待,这本书有好多家长推荐过。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2 17:46:29

                  颜色变魔术      一开始,我只让小其选择一种他喜欢的颜色,选择好了,就把颜色挤在调色板上,让他开始用这种颜色在纸上画;我试着给他展示这一种颜色的丰富变化,比如调了不同量的水,颜色有浓淡深浅的变化,有干湿或流畅或生涩的变化;而利用同一种颜色,调上不同量的白,又有色性渐变的、明度上的变化。      于是我把这样的游戏,变换着颜色,一步一步开展下去,每次当我拉着小其的手,站在颜料架前面,他就开始兴奋。      等小其对颜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就开始让他试着将不同的颜色互相混合,比如:调了白色的红和调了白色的黄,调了水的浅蓝和干的一点点玫瑰红,鲜艳的柠檬黄调一点点灰色,等等。                                                          关于色彩
       色彩三元素:色相明度 纯度       色相:如红,蓝,黄。当一种色相与另一种色相混合;又会产生第三种色相,因此,世上的色相是千变万化的。      明度:对色彩的明暗度而言,色彩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暗度越高。       纯度:色彩本身的纯度或强弱程度。换言之,色彩含色素越高,纯度越高。比如,红色中含红越多,纯度越高。       原色:不能以其它色相调出的基本色,如:红.蓝、黃。    
   色彩的冷暖感觉   暖色:红、黄、橙构成暖色调。   冷色:蓝色系构成冷色调。
       中间色:介于冷、暖之间的,构成中间色调。
(未完待续)

xinyi1020 发表于 2014-7-25 19:19:43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7 17:44:47

                     限制颜色    在孩子刚开始用颜色的时候:只给孩子一种,最多二到三种颜色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我知道,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一下子买个24色或36色的彩色水笔,买回来后就一古脑地交给孩子,孩子则好奇地一支一支往外拿,用每支笔涂两下,等所有颜色都涂完了一遍,孩子就把彩笔丢到一边。这样一来,孩子对色彩不但没有任何了解,也同时失去了进一步使用色彩的兴趣。    特别是针对5岁以下孩子,限制颜色的办法非常有效。    可以先从一种颜色开始,引导孩子观察同类色之间的差别,如:蓝色系列中有孔雀蓝、湖蓝、群青、普蓝、钴蓝等等。比较它们的不同,作对比或并置的练习,   颜色的可能性:   1.一种颜色的干湿不同,色彩饱和度不同。
         2. 同一种颜色,调上不同量的白,色彩明度不同。    3 同一种颜色,调上不同量的,色彩亮度不同。   4. 同一种颜色,和不同的颜色的并置,视觉效果不同。   5. 同一种颜色,面积大小不同 色彩作用不同。   6. 同一种颜色,对暖色调画面与冷色调画面的影响不同。       7. 同一种颜色,利用对比色(三组对比色:红绿,黄紫,橙蓝)的原理,造成画面的反差不同:    红绿同明度,空间感弱;    黄紫明暗对比最强,其空间感也最强,黄为进色、紫为退色;
   橙蓝冷暖对比最强,空间感强;    相似色:如桔红.桔黄;    同种色:如孔雀蓝、湖蓝、群青。    8.同一种颜色,因为不同的用笔,对白纸的影响不同。    9.同一种颜色,因为不同的画面构成.对纸的视觉分割不同。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8 17:19:21

                                             不喜欢画画的孩子    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了呢?    我觉得这里出问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据我了解,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家长或美术老师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或者对孩子的兴趣点和潜能不敏感,所以无从提供孩子需要的东西。    家长如果对孩子的所言所行缺乏兴趣.缺乏理解,会使孩子在心灵上造成一道无法弥补的创伤。    好多家长,喜欢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把孩子本来很有兴趣的事,弄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得再有天赋的孩子也在父母的误区里变得黯然无光。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如果你可以像爱护你的眼睛那样爱护孩子的兴趣,你就会发现,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你会多么容易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8 17:34:34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艺术教育,首先要求老师或家长.自己有一双善于发观的眼睛,而且要不怕麻烦、从身边的每一个顺手的、现成的可能性开始。比如: 1.引导联想    用孩子无意画出的点、线和色块,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对照引导联想,也可以结合记忆,互相提问,倾听音乐,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发联想。   2.互相改动画面    让孩子互相就对方的画小改小动.能培养思维从原有的个人框架中得到开拓和伸延,并感受吸收别人的才华。 3.微观写生    引导孩子对微观事物细致地观察、描绘,如某个植物的局部、某个家具的一角等等。    4.多角度观察事物    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画同一物体,让孩子从中发现另外一种观看事物的角度。5.临摹大师的作品    欣赏优秀绘画作品,临画最能使孩子很好地借鉴和学习作品中的用色构图。   6.自由的线    用几条可弯曲的电话线,用手随意做出线条加以组合。使儿童体会到新意和快乐。 7.改变用笔速度    让孩子观察由于用笔速度的改变造成的线条色块的变化,体验由于情绪变化和创作激情高低对绘画的影响。 8.点线世界    以点或线的方式观察理解世界,让孩子从另外一种方式观看事物,提醒孩子注意到线的方向、粗细、疏密,笔直的线、弯曲的线,打折的线等等,认识空间关系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线条相互关系。    9.色的并列或聚散    以色彩的并列或聚散的方式来观察理解自然界。    10.画长卷    定期改变画幅,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构图的特别之处,打破固有的构成习惯。11.剪报纸和杂志    选择有人物图片的报纸杂志,把里面的人物剪出来,打乱原有排列,然后重新组合拼贴。   12.在黑色卡纸上刻白线    选择白色卡纸,用墨汁涂黑,再刻出白线,不打稿即兴而为。    13.色彩游戏    几个孩子一起做的互动游戏,把大幅纸张固定在墙上,作即兴加法游戏,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一定的热烈情境,使孩子带着激情、积极主动地,加入有趣的体验。
      14.厚和薄    选择厚薄反差大的材料,作成手工艺品。    15.布料    收集不同手感的布料,缝制或拼贴。   16.彩色的帽子    用不同纸质做大小一样的帽子、再绘制不同颜色和图案,同样办法可以做纸船、手套。
         17.拍光线    让孩子注意观察阳光照射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再把它拍下来。 18.树叶帘子    把搜集来的树叶,放在肥皂水里泡上,等叶子只剩下叶脉了,晾干,做成帘子。    19.风的感觉    带孩子到室外感受风,然后回来画风的感觉和风吹的感觉。    20.捏面团    面团是非常好的材料,可以让孩子体验塑造的乐趣。家长或老师可以先示范如何搓圆、压扁等,再捏出花样,然后让孩子自己发挥。 21.作春联   以春联的形式画线条在红色长条纸上,作出别致春联。    22.书    自制一本书,可以有故事情节,也可以没有。也可以用柔软的布料或其它材料制作书。23.照片    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剪贴,可以把背景全部去掉,换成自制的。    24.易拉罐    用不同的线或棉花包扎易拉罐。   25.旧鞋    用旧皮鞋制作成小居所。   26.砂纸    可以试着在粗糙的打磨用的砂纸或砂布上作画,颜色会因为用笔力度变化而出现自然颗粒效果,砂纸较深的底色能衬托出斑驳的色彩。   27.更多的材料    比如:残破的海报、旧报纸、纤维板、废弃的纸简(如用完卫生纸剩下的纸筒)空牛奶盒、各式木盒、瓶瓶罐罐等等,都可以用来作画。    而铁丝、硬纸皮、可乐瓶子、塑料条,线性的可以编成小篮子,面性的可以做灯罩,瓶状的可以改制成风铃,泡沫塑料可以锯出立体的东西……    需要画具,可以用:1. 木片
       2.筷子
   3.沙子(用胶水配合)
      4.吸管
   5.喷枪
   6.海绵
   7.浆糊
   8.棉签
   9.自己的手指手掌等等 安排这样的内容时要明确目的:到底这一次要孩子体验什么? 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让孩子来选择他要的工具或颜色,家长或老师做些实现想法的辅助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实现想法。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8 17:42:41

            脱节的当代文化和儿童教育    我非常反对有些孩子学画中国画时,俨然一派老画家风范,小小年纪就苦练基本功,其实多半是程式化的模仿之作,虽然有所谓功力,实际上却毫无益处,题材狭窄,缺乏想象创造。可家长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样的孩子画起画来,既没有绘画能力,也缺乏自信,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能力。    我还特别反对一种画,一眼就看出是临摹的简笔画,或简笔画的组合,深深陷入缺乏独创性的机械描绘中,不但限制孩子的想象,还使孩子丢失了自我,这恰恰是学习、感受艺术的大忌。    对于一些画起画来动笔太过熟练的孩子,我劝家长让孩子先停一停画笔。从教育的角度,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画出一张张完美的画,而是孩子能不断地有新鲜的创意。我个人觉得,画一张画,最好要保持一点吃力的成分,其中的探索性和乐趣还有创造性,才会更充足。   (未完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06:30:31

                   有限的享受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和那那一样,常常对我抱怨他们无法理解毕加索,凭什么那些看起来乱涂的东西要被称作名画呢?凭什么他就可以被称为是大师呢?    我们谈到关于理解和感受视觉艺术作品的问题,如果一点不了解艺术历史,一点不了解美学,虽然这里面并不涉及对错的问题,可是得到和感受到艺术文化的多少,会有差别。    比如要了解依靠文字产生美感的诗歌,就最好对语言本身有透彻的了解,越深入了解那种语言,才越能真正体会到诗歌本身的优美节奏和丰富内涵,这也是为什么译文总要逊色许多的原因。
      对于没有任何美术专业素养的人来说,完全不懂美术、不懂美术历史的发展过程,意味着面对画作,可以真正享受和体会的东西很有限。那么,对只能活一次的我们,真的很可惜。因为一个艺术家的观念不应该和他的表现方式割裂开来对待,观念依赖于表现形式的开展,独特的表现方式是导向观念的别具一格的通道。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06:34:25

                   抽象艺术和中国书法    如果家长完全不懂艺术,又没有一个开放的宽容的心境,就难免以高昂的代价使孩子的艺术学习进入误区。    也许和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只对具象视觉艺术有兴趣。当一些孩子画出抽象的画时,有的家长就发急,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画的那叫什么呀?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遇到抽象的画,家长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指导。也就是说:很多爸爸妈妈,自己对抽象画有巨大偏见,在这方面的误区很大,认识很空白。孩子呢,就会因为画不出三维立体的物象而完全失去了积极作画的兴趣。    现代中国人对抽象艺术的认识空白,源于我们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失误,(或者干脆就没有美育),其结果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完全失去了直接感受和面对画面的能力。    其实,我们的书法不正是抽象艺术吗?    中国书法挥洒自如的力度和节奏,不正是充满着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及生命力吗?
(未完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15:53:27

本帖最后由 小达人 于 2014-7-29 15:54 编辑

                   观看的角度         我觉得从孩子一岁左右(有些孩子是1岁半以后),“偶然”地开始涂鸦起,可以说,教育就开始了.      有家长对我说,他们在面对孩子画出来的画如何夸奖方面很犹豫。      比如孩子画出了一纸色块,家长就不知道说什么,说”搭配均匀”吧,有些时候搭配不均匀也可以是好作品呀;说”用色丰富"吧,又怕他记着这话不再画单色;说“妈妈看了这画觉得很凉快”吧,又怕太空洞他不明白;说妈妈象是看到了满天云朵吧,又怕太过具体。孩子年龄还小,容易受大人影响,可是家长也很苦恼,不知到底如何是好。      我的主张是,还是要有内容、有倾向地赞美。      孩子最初画什么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可是家长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以及赞美(或责备)的角度,已经开始产生影响。      我并不反对涂色练习,但是我反对现在普遍存在于幼儿园中的,呆板机械的”涂色”练习,弄得有不少孩子拿起画笔就是涂色。说画画,好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空填满,甚至有孩子像个机器入一样,见到用线描出来的造型就急不可耐,要把线里的部分涂上颜色,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让色彩跑到线外。      我反对只求技法的所谓”绘画课”,可是对于放任地让孩子“自由”地画,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的观点,我也是不赞同的,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很吸引人,可是真正用到孩子身上,是不成立的。      如此的”自由”,结果就是:孩子漫无目的地涂鸦,不明白自己的“闪光点",也不晓得自己有什么不足,更不知道该怎么做,能让自己的画有所改变。孩子的年龄增长了,孩子对画面效果的要求也改变了,7、8岁的孩子开始愿意自己能达到写实的境界,想画出准确的形象、色彩、比例,此时如果不明技巧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创造力需要不断刺激、培养,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孩子保持永不枯竭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训练孩子的眼睛,训练如何观看,训练美感,然后才是让孩子向外传递他自己的信息。      可是放任的“自由”,使孩子不具备进一步丰富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看不到创造所必需的可能性,孩子自然兴趣就小了:或者,干脆没有兴趣了。      我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是将美感和技法,不着痕迹地转化成轻松有趣的一次次的实验,使孩子在快乐的绘画中,体会种种可能的表达方式,体会到用笔的丰富性,用色的协调和搭配,构图的节奏等等。      孩子轻松地学,却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需要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障碍,并不断引发兴趣,发扬个性和闪光点。这些,不是随便一个学过美术的人就可以胜任的。      而优秀的美术教育,不是将孩子送进绘画班就了事。家长应该密切配合,不断吸收新观念,同时注意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和需要,使美术教育在课里课外达成一致。      很多家长对进入美术的领域学习理解有偏见,十分崇尚大步划一的传统写实素描式的技术传授,而没有意识到,对于今天的美术真正最本质的东西。      真正属于美术的,是其基本结构,如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美术则是形、色、质感。      说到底,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      我自己给孩子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动画笔。      我觉得家长或老师做示范,会使孩子习惯于模仿,而使孩子自己自由作画的本能受到束缚,也感受不到无拘无束自我表现的乐趣,还容易产生对独立作画的畏怯情绪。还有,孩子会以大人的示范画为参照,作为对画本身的好坏的评价标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敢于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是对颜色充满了想象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多加鼓励。      不具备乐观的性格和创造才能的人,多半是童年时,被折断了想象的翅膀。      在快乐的游戏气氛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从美育的角度来说,难能可贵,因为美术非常需要探索的激情和开放的思维,如果没有奇思异想,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失败,也就谈不上创造,离艺术只会越来越远。      现在的孩子眼界宽,接受信息快,不可能都对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有太大的兴趣,我们应该积极相信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创造条件,及时提供适当帮助,并且诚恳地和他们一起进步。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16:06:13

            象孩子一样看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象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丧失了并不是因为它必然会丧失,而是我们的观念有问题,是被我们固化的习俗或多或少地左右的结果。    不懂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了却拒绝了解:或不懂了就放弃参与.放弃理解。
    作为妈妈:我就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听到我的孩子以欣慰的声音对我叫着:妈妈,我看见了,我感受到了……那将是我能给他的最宝贵的礼物。
(完结)   

rheabird 发表于 2014-7-29 16:59:59

推荐另一本绘本《点》鼓励孩子勇敢的画很重要。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17:17:19

rheabird 发表于 2014-7-29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推荐另一本绘本《点》鼓励孩子勇敢的画很重要。

谢谢您的推荐,可以再介绍得详细一点吗?

rheabird 发表于 2014-7-30 12:18:58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29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推荐,可以再介绍得详细一点吗?

“有一个小男孩在美术课上不知道画什么,老师就让他随便画,他就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老师看了又看还让他签了名。 下周再上美术课时,小男孩发现他的那个点图被老师用相框框好,挂在墙上。小男孩想他能画出比这个点更好更大更美的点,于是他画啊画。。。”绘本内容很简单,但是所要表达的很深刻。很感激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家小朋友看完书后一直记着,很喜欢我在他画完画时说一句“来,请签名”:)

小达人 发表于 2014-7-30 13:06:11

rheabird 发表于 2014-7-30 1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小男孩在美术课上不知道画什么,老师就让他随便画,他就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老师看了又看还让他 ...

看来是个很温暖的小故事,老师选择了先呵护再引导,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家长梦寐以求的。

ppbaby 发表于 2014-8-20 22:59:30

学习。谢谢lz

fanmj 发表于 2014-10-31 14:52:45

学习,谢谢。

小白狐009 发表于 2014-11-11 16:28:50

太好啦,回去试验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书一起读”之九《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