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法语还是汉语?
昨天老公请几个朋友全家一起吃个饭,品品红酒,来了三家,带了4个孩子。一个男孩15岁,是美国籍,一直生活在北京,从幼儿园开始一路都是国际学校,在家也是和父母说英语,爸爸妈妈在美国学习生活了十多年,马上要去美国读高中。另一个男孩13岁,也是华裔美国籍,小时候为了能打好中文基础,曾在史家胡同小学读了三年,现在回美国几年,中文虽然说得很流畅,能读但已经不大会写了。妈妈爸爸都是北大、杜克的高材生,为他的中文已经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妈妈说孩子能不说就不说,毕竟英文简单多了。另一个朋友带了个两个女孩,一个是女儿,一直和妈妈生活在法国,母语是法语,另一个是女儿的发小,中法混血儿,假期来中国加强一下中文,妈妈说家里是强制她在家必须说中文的,说还算流畅,写就不想了。四个孩子,虽然都长着中国面孔,中文都已经退居二线了,孩子们之间要么英语,要么法语,除了和大人说话,已经听不到中文了。只有小不点儿Max自己在iPad上热情地认着汉字。说起Max在哪上学的问题,朋友的太太说,别说现在,就是十岁去中文都必须放弃,能听说就不错了,想学会写基本没可能,高中以后去孩子就会从心理上没法融入,所以只能舍弃一头,求全是不可能的。我原本是打算冬天带Max过去呆半年的,也想让Max上幼儿园加强一下英文,现在看来中文可能更紧迫了,当他长大,想让他不忘都难哪!语言终究是工具,不管英语、汉语还是法语,当它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最优先的工具时,被闲置被遗忘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单纯的为学而学,哪种语言都没有那么重要!
朋友的小孩是美籍,国际学校读书中,他们的定位是全英,初中就回美国,再不回来。孩子的妈妈是绝对崇尚美国教育的。
哪种语言,就看你的家庭发展定位了。 长见识了,看来精英们都一致选择美国教育,能走的都走了。 看能力了。。。 我都让中英文都学,以后不会写不打紧,最重要还识字就行,可以在中文与英文的书海里吸收智慧。 把英语修成母语确实很难。 国学、汉字的博大精深,不深入探究是不能体会的。父母都是汉语母语的话,这么轻易就放弃了汉语太可惜了。 恩,听说很多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不大愿意说中文 从我们外教来看,他是美籍纯种人士,跟他中国老婆认识后才学的中文,现在中文不要太好哦,听说读写样样来,发音标准,比我的普通话还标准,所以关键问题在小孩本身要不要学,喜不喜欢,想就做得到 孩子是跟着大环境走 进来学习下 这个也是顺势而为的
比如在中国,还是会说中文有用对吧
再看爸爸去哪里的黄多多,人家频道也切换的很好
有什么环境说什么语言 这么好的家庭环境, 学语言的确有天赋一说啊,一般能学好2-3门语言,再学其他的就更容易了。总觉得中文还是要学,而且要尽量听说读写都学好。 跟家长的想法很有关系 即使家长有想法,小孩子有没有主动的意愿也很重要,听说相对容易,读写那真是很难,即使读写也是日常的,不一定能深入,有朋友的小孩上了大学之后主动开始学中文的,有意愿补的很快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今年11岁,从小在加拿大生活,但父母很重视孩子的中文学习,小学2年级的时候带他回中国上学,现在5年级,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听说读写都很不错。中文的基础已经打下,英文也一直没有拉下,明年就带孩子回加拿大,我知道即使在加拿大,朋友也不会让孩子放下对中文的学习。所以真的是看家长怎么想怎么选择了。 感觉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保持中文更难。
要是家里有人说英语的,有一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很难做到。 我发这个帖子,是想说语言是生活轨迹的附属品,爸爸妈妈们真的没必要把英语当成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孩子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远比一门语言重要。尤其是在今天,太多的孩子熟练运用英语已经司空见惯,英语再好优势也不会太明显。对于特别小的孩子,享受一下亲自阅读,让孩子在听故事的状态下接受英语的熏陶就足够了,没必要那么小就踏上漫漫学习路,跟读,听读,定时定量。孩子还小,给他们一个开心快乐地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高小宝 发表于 2014-7-23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发这个帖子,是想说语言是生活轨迹的附属品,爸爸妈妈们真的没必要把英语当成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孩 ...
是呀,现在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孩子太多了。不学就成少数派了
都是高大上的朋友,如果去美国发展,中文弱化是必然结果
drben于2014-7-27 15:24补充以下内容:
都是高大上的朋友,如果去美国发展,中文弱化是必然结果 能走的都走了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4-10-1 16:17 编辑
学语言和跟人谈恋爱是一个道理--你的生活从头到脚在哪里被包办,你的情感、判断、自我认同及行为能力,从里到外在哪里被独占,你的母语效应,就发生在哪里啊!嫁出去的女儿心都给了夫家,回到娘家,母女关系再好彼此也能感到那种陌生!语言也一样。
明白了语言变成母语的原理,你就可以主动去和那种生活环境上上下下的层面去结合,和那个世界
里的形形色色的人,去全身心投入你的喜怒哀乐惊恐悲,结合的越深,投入的情感越强,就越能
对新的语言产生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也能对曾经远去的母语感情发生死灰复燃,甚至有了其
他语言视野的对比后,你对原母语,会更糟糠之妻不下堂般----刮目相看,更深入到本质情结里去。
吃喝拉撒睡的经济基础在哪儿,情与爱的情感投入牵挂在哪儿,你三观的判断基础和实现自我的行动能力在哪儿,你的母语就在哪儿!今后人们的母语都是漂移中建立和转化的,早不是你妈把你生在哪里,你的母语就在哪里的唯一一种原始的模式了。
说到底,母语更关乎---你内在的情结和心理环境,而远非仅仅你所处的---外在地理环境!
能不能把两种语言都同时建立起来,首先要看天意和人力,都到不到位,天意就是你有在两国---深
入生活---发生感情---建立自我这个来自外部客观的【缘】,人力就是你对两国的生活和文化都有让
你不舍的留恋同时,还有一个满足你实用生活需要的可供使用的小交流圈 。
总的来说,两种语言的建立,既是客观环境的产物,也不能缺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智慧营造【一
个可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实用价值的小交流圈】。二者缺一不可。不考虑这两方面的实用性,
单纯为学而学的话,就如滴水,不归大海,难免干涸 。
但是明白了母语发生的原则后,哪怕我们只是简陋到在自家斗室里为孩子营造一个使用实用英语的天地,也是为日后的语言和心理融入,做得不可缺少的阶前操练!这种【进入角色】的身心操练,效率很高,功不可没!
我还是不怎么相信你的说辞,如果是像爸妈网里这帮父母的激情用到学中文上,不可能退化到只会说不会写,人家本身的定位就是要去国外发展的,中文不过是锦上添花。 snail913 发表于 2014-10-2 1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是不怎么相信你的说辞,如果是像爸妈网里这帮父母的激情用到学中文上,不可能退化到只会说不会写,人家 ...
其实不是说辞了,是我实实在在的担心,我们今年冬天就准备过去读幼儿园了,估计中途还会回来几次,但主体教育会是在英文环境下了,孩子在学校里里有太多的关注点,强拉着他学汉字是很难实现的,除非专门回来再学汉语。而且英文比中文简单地多,趋易避难是孩子的本能。我会努力尽量保持孩子的中文,但弱化是必然。 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如果真心喜欢就让多学一点,实在不喜欢的,硬逼就不好了。 高小宝 发表于 2014-7-23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发这个帖子,是想说语言是生活轨迹的附属品,爸爸妈妈们真的没必要把英语当成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孩 ...
非常同意,有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