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应是有温度的》
无意间看到了小梁老师的这篇文章,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 教育是应该有温度的!是啊!我们的教育缺的就是温度!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让孩子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可有谁会去关注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我们给与什么样的呵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我们抹杀了太多的希望!只因为我们的心都太浮躁了,我们不懂得爱,不懂得给与孩子未来!
这篇博文深深地震撼了我,因此,我非常激动地转载了这篇博文,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更希望唤起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为孩子们留一片空间,给孩子们应得的呵护,也给我们自己一个希望吧!
《教育应是有温度的》原文
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 发现一辆自行车疾驰而来, 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 ,不禁愣住了:天哪 ,这哪是自行车的速度呀—— 这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汽车车速一样快!于是他拦住车手 ——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告诉他违规了。学生非常着急地说出了学校和住址,以及骑快的原因:怕迟到 ,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警察的训斥和惩罚。警察却笑了笑说道:“ 你先去上学吧。” 不久 ,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并愿为其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有警察测定的该学生的骑车时速。四年以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了丹麦自行车赛冠军,并最终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金牌。
苏霍姆林斯基一天早晨在校园里散步时,看到一个大约4 岁的女孩正在花房里摘一朵大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感到很奇怪,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于是他弯下腰,亲切地问道:“小朋友,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呀? 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怯怯地说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啊,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猛地颤动了, 他搀着小女孩 ,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 对小女孩说:“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两则故事何其相似啊!故事中学生和小女孩明明犯了“错”按照常规思维,他们本应该得到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的指责与批评,可他们却享受到了很高的礼遇——警察的微笑以及对其“成绩”的公开赞扬;大教育家的感动以及对孩子“爱心”的充分肯定。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两则故事时,是否也会与笔者一样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呢?以及在教育的温暖的融化下,那浓浓的人文关怀,那温暖人心的力量。
给孩子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我们摒弃功利之心,拒斥人心冷漠和道德失范,不能一味把知识、能力 、分数、升学作为教育的理想追求,而忽视生命修养的塑造与涵泳。我们更应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培养每一个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引导他们学会创造幸福和分享快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保护他们纯真的心灵 。我们也应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要和期望,给他们提供量体裁衣的教育 ,让他们都能充分施展自身所长 ,并最终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 、不同辨别能力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看完了很感动
看完了很感动 {:1_1:} 很好,中国难有! 看完挺感动的,但回到现实,这不仅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即使在国外也是极少数。 本帖最后由 sandydad 于 2014-8-25 17:43 编辑
自行车骑快的原因是怕迟到?? 不成功便成仁, 公路开快不危险吗? Better late than never.
说不定下一次醉驾或许招来亡命飞车队青睐 说的真好啊,共勉 看完挺感动的 谢谢分享,看完感动+启发。常常希望孩子将来懂事,有良好的品格,有出息,但是有的时候发现自已在面对孩子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有很多问题,自已的情商太低了。为了孩子,大人要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