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与自己的斗争--《国王的演讲》
拿到这本《国王的演讲》,黑色暗底花纹的封面上一个金色的话筒静静矗立在红色幕布前,营造出一种庄重威严的气氛。这本书是莱纳尔罗格的后人写成的,莱纳尔罗格是乔治六世的语言治疗师。而乔治六世是个很出名的口吃患者,因此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和他之间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了。莱纳尔罗格的后人根据罗格的生前日记,及其所遗留的信件、照片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了这本书。说实话吧,除非对历史怀有强烈的爱好,否则这本书肯定不如其他小说读起来那么愉悦。因此,在这里给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不妨先去把同名电影《国王的演讲》去看了来,再来看这本书。电影《国王的演讲》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科林•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片男主角。影片还获得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影视演员公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不管是不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能够获得这么多荣誉的片子,确实很精彩,非常值得观看。影片中的摄影也非常有意思,每当伯蒂(之前是约克公爵,后来是乔治六世)要演讲时,就会出现很多极有压迫感的镜头,看着他那变形、哆嗦的脸,颤抖的嘴唇,令我等观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角色内心巨大的压力。但是身为王室成员,在大庭广众下演讲是他的工作之一。因此电影主要是从国王的角度来叙述了国王如何克服口吃结巴的毛病,勇敢担当起战时王室的责任。
看完电影再看书,就会觉得书本《国王的演讲》好看了很多。书则是从言语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角度来叙述罗格和伯蒂之间的故事。从罗格在澳大利亚的童年开始说起,是其中有大量的细节很有趣。但是我发现有个矛盾的地方:电影中伯蒂说小时候被皇家保姆虐待,被饿肚子导致之后有胃病;书中却写是爱德华被被饿肚子导致之后有胃病。可能需要其他资料来考证一下吧。
乔治六世原本不想当国王,因为他自身的口吃毛病而非常恐惧在大众面前演讲。但是各种原因把不情愿的他推上了王位,他还是勇敢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并且愿意找医生来治疗自己的口吃。最终,他在罗格的帮助下,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终于能够流畅的发表演讲了。莱纳尔罗格原本在澳大利亚已经功成名就,但是他还是携妻带子远渡重洋来到英国重新发展事业。他们都在在这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中,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72982
这本书是历史传记类,说实话是比较枯燥的,不是历史爱好者我就不推荐买这本书了。不过,我强烈推荐同名电影,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非常经典! 多谢推荐,找时间去看一下 看过电影版的《国王的演讲》真是不错。 是先有剧本还是先有书啊?不是剧本改编的吧? 这是我今年看的唯一一部碟,主要是喜欢男主角,以前看过几部他的片子。现在也老了 谢谢推荐,想看电影。 谢谢马上去找这个电影 先找电影看去。 找时间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