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n9t 发表于 2014-9-26 09:26:35

“寄宿”可能害了你的孩子

依旧是尹老师的观点,有些人要呵呵而过了。
未免争议,我点个题吧,本文的中心是“孩子的心灵不可寄宿”,对于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吧。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过早生活在寄宿学校,会使孩子与父母过早疏离,不仅不利于当下的亲子关系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本身很自私很伪善,推论也很浅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寄宿真能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孤儿院的孩子从小过着集体生活,儿童期的自理能力可能确实比一般孩子强,但大多数人成年后的面貌并不出色。事实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往往停留在较低水平层面——这样说不是贬低这些孩子,只是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命运不公,剥夺了他们早年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他们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生命起始阶段性出现畸形,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早年情感滋润对生命十分重要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在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扫描它们的大脑发现,其皮质神经元连接稀疏,不但心理方面问题严重,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所以“孤儿院现象”在它们身上也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呵护孩子的自然需求孩子刚出生时只是个“小动物”,是个纯粹的自然人。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家庭的温暖,尤其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古今中外在教育问题上总是发生着太多反自然反天性的事。成人总是一再地无视儿童的自然需求,不断把某种基于社会需求的设计强加到孩子头上,面对儿童时,更多的是商业的、政治的或某种利益的计算,而不去顾及儿童作为一个“人”的最自然的需求,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拔苗助长,早早减少他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我在一个周末聚餐中遇到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当时5岁。两年前,即孩子3周岁时被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那家幼儿园软硬件都很好,收的大多是国家机关或演艺界明星的孩子,一般人很难把孩子送进去。这对父母都很能干,中年得子,两人工作都比较忙,就给孩子办了全托,一周接一次或两周接一次。他们看起来对幼儿园非常满意,说孩子住在幼儿园比住在家里强,孩子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等。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妈妈不时地往他碗里夹菜。正当大家杯觚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小男孩突然哇一声大哭起来。原来是孩子一直想吃腰果炒虾仁中的腰果,而妈妈每次在盘子转过来时,总是给他夹个虾仁,他认为妈妈故意不让他吃腰果,就大哭起来。众人听了,松口气笑了,觉得小家伙太矫情。待妈妈领着男孩回到包间后,大家赶快安慰男孩,让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吃什么自己去取。妈妈也一再地说,你想吃什么跟妈妈说啊,你不说妈妈怎么知道呢,或者你自己去夹,没关系,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妈妈爸爸的好朋友,你不用害怕。众人的话似乎对男孩子没什么用,男孩还是沉默不语,轻轻抽咽着,不动筷子,眼睛里充满委屈与忧伤。那天一起吃饭的还另有两个小朋友,都是五六岁的样子,这两个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只在饭桌上吃了一小会儿,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去了。这位家长建议儿子也去和小朋友玩,但小男孩表示出拒绝,就那样一脸不快地坐了一会儿后,爬到妈妈怀里,搂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过一会儿爬到爸爸怀里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忧郁又烦躁,没再吃饭,不说话,也始终不肯下地和小朋友去玩。看得出,孩子内心有强烈的委屈感和不安全感。寄宿制造成情感疏离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仅有血缘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事实上,寄宿制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虽然这个孩子是你在世界上最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你们的沟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许多父母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在孩子小时候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全托的唯一好处是解脱父母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事实上,全托的唯一好处是解脱父母,不必承担每天照顾孩子的辛劳。全托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是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选择。这些家长,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这个问题。这段话对一些父母有严厉的批评,但我认为它说得非常中肯,是一剂苦口良药,令人警醒。杂七杂八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活得智慧,如何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不迷糊,其实有时不需要学富五车,只要让心态回归自然,回归常识就可以了。想想我们的爷爷、爸爸甚至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如何学会和人相处的,就知道上寄宿制幼儿园并不是培养孩子合作和自理能力的必须之地,充其量只是个借口而已。寄宿制幼儿园非但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自立,反而更削弱了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当一个孩子在亲情体验方面非常欠缺时,他只能出于紧张更多地索取爱,而不是学会施爱与他人;当他在幼儿园或学校统一管理下只知道服从时,他只能学会自我压抑,失去个性,而不能学会合作与体谅。小学是否就可以寄宿?不上寄宿制幼儿园,到了上小学是否就可以寄宿呢?孩子在读高中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幼儿园和小学最不该寄宿,初中也不该,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制对他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选择这所学校,一方面是客观条件下的无奈,更主要的是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住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它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我女儿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三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自己做得最糟糕且我女儿状态最不佳的三年。孩子成长中会发生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他天天能见到父母,那么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要指望孩子能把一个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对一些具体的事他们往往过后就忘了。事情虽然忘了,但由事情引起的思想问题却会积攒起来,积攒得太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家是最出色的学校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他认为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会使家庭伦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坏。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弥补寄宿制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他说,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前面的论述似乎都是围绕“教育功能”来说的。但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本身不就是目的吗?一个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到孩子18岁,成人了,他不仅从心理上要自立,从空间上也要和父母分开了。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点评】孩子寄宿并非不可,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孩子的心灵不可寄宿”。孩子寄宿于学校本身不是问题所在,关键是众多家长们把自己孩子的心灵也寄宿在了学校,不理不问不孵化,缺少了许多亲子的心灵营养的供给,导致亲子心理的长期隔离,代沟之隐患早早埋下,于是,亲子之间的心灵区隔的断桥效应不可避地将会发生。家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和最重要的老师。责商教育提醒您,父母们在事业中的任何成就都不足以抵消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本文来自网络)



88wht88 发表于 2014-9-26 09:30:43

虽然这个姓尹的观点我大部分都不赞同,但这个观点我同意。

popcoffee 发表于 2014-9-26 09:40:08

同意哦,以前高中班上几个住宿的孩子,都像脱缰野马,玩得随心所欲,最后高考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寄宿也有正面效果,培养自己独立能力等

贝贝的妈咪2008 发表于 2014-9-26 09:43:33

说得很好,偶看到过偶身边的这种例子,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从小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结果长大后孩子内向,跟家长不亲。所以,偶再怎么累,也要自己带宝宝

spig11 发表于 2014-9-26 09:46:31

謝謝分享……

dell78 发表于 2014-9-26 09:47:17

感觉很有道理。

花心他妈 发表于 2014-9-26 09:50:12

从没想过要让孩子寄宿,一定要带在身边,感情的培养就是这几年啊。

nailrope 发表于 2014-9-26 09:51:29

同意,我认为高中也不应该寄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家里好好的营养。而且高中身体,心理都在发育的重要阶段,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全心只关注一个人,爱一个人,让孩子上大学,离开家里时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我认为这是富养孩子。

心自知 发表于 2014-9-26 09:58:44

有办法的话谁不想把孩子放身边带,除非脑筋有问题的人

huachun 发表于 2014-9-26 10:16:47

不错,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多多多宝 发表于 2014-9-26 10:34:36

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如果幼儿期没有体验到足够的家庭温暖,长大以后很可能会性情冷漠。

waley1975 发表于 2014-9-26 10:37:21

也有成功的例子,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各有个的道理所在。

cl2039996 发表于 2014-9-26 10:40:59

这让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空巢孩子怎么活?

shelley456 发表于 2014-9-26 15:49:09

我老公弟弟比我老公小10岁,从出生50天开始到6岁寄养在远房亲戚家,我老公硕士毕业,老公弟弟只小学毕业,今年有20岁了,现在是我老公在哪打工,他就跟着在同一家公司做员工。我老公是在婆婆公公身边长大的,老公弟弟是超生,就寄养在亲戚家。每次跟婆婆谈,婆婆从来不觉得是寄养在别人家的问题,而是觉得老公弟弟笨,脑子不行。
我怀孕时,婆婆比较强势,让我回老家生,等产假过后,就把宝留在家,让我回SZ上班。我直接无视她,准生证也在SZ办,到快生时,她觉得说不动我,才来SZ。过年时,宝才两个多月,她让回老家过年,还想着让我把宝留老家。呵呵,我肯定不同意,我说我辞职自己带,她不愿意,我说孩子是我生的,决定权在我,如果你真喜欢小孩,你自己去生个。她见我态度强硬,就只好在SZ帮带宝了。在这一方面,我老公开始和婆婆同样意见,让把宝放老家,我找了很多留守儿童的例子,也拿老公弟弟的事来说服了老公。现在每天虽然很累,但每天都能看到宝,真的很开心。再苦再累,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边,这才是生活。

demon9t 发表于 2014-9-26 16:14:20

shelley456 发表于 2014-9-26 15: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老公弟弟比我老公小10岁,从出生50天开始到6岁寄养在远房亲戚家,我老公硕士毕业,老公弟弟只小学毕业,今 ...

有你这样的母亲,孩子的幸运呢。

旺半仙 发表于 2014-9-26 22:13:20

“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是啊,时光飞逝,珍惜和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啊

我爱小嘉辉 发表于 2014-9-28 09:35:22

这篇文章让我这个想让孩子小学上寄宿学校的妈妈好好思考,谢谢

253943685 发表于 2014-9-30 11:26:30

zhaojinrui 发表于 2014-9-30 12:51:26

从小学跟着爷爷奶奶,初中高中都是寄宿学校里的人飘过。
小学以前没印象了,据说也是跟着爷爷奶奶,
从有记忆起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怎么数都不超过一年。
都是过年的时候回来个十几天。
现在,我的孩子,打死我也不要跟他分开。
要一直跟在我身边等到他上大学的那一天。{:76:}

sunflower5945 发表于 2014-10-24 16:32:46

88wht88 发表于 2014-9-26 0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这个姓尹的观点我大部分都不赞同,但这个观点我同意。

尹的大部分不赞同?有吗? 好妈妈好老师 我看着觉得很棒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准备双十一入 不知道您对她哪些观点不同!可否说说~

sunflower5945 发表于 2014-10-24 16:34:02

253943685 发表于 2014-9-30 1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孩子的心灵不可寄宿,这句话让我思考,我家宝宝也选择了寄宿。回家的二天怎样和宝宝沟通呢!

你家宝宝多大了 寄宿?可以吗?

88wht88 发表于 2014-10-24 19:20:33

sunflower5945 发表于 2014-10-24 16: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尹的大部分不赞同?有吗? 好妈妈好老师 我看着觉得很棒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准备双十一入 不知道您对她 ...

他说的那些东西执行力不强。

我就是lalala 发表于 2014-10-24 19:40:11

我们这里不仅不能寄宿,在幼儿园的时间也不能过长。我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后来有一次我家装修,一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早上7点左右,下午6点之前才去接的。被园长叫到办公室,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请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呆的时间超过10小时,尽量控制在8小时以内。:L

sunflower5945 发表于 2014-10-25 14:08:16

88wht88 发表于 2014-10-24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说的那些东西执行力不强。

恩 有点吧 比如用真钱在家做游戏买卖东西

bsyn1 发表于 2014-10-25 17:34:55

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寄宿”可能害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