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ittleair

    2014-12-2 12:37:59 使用道具

    不错,可借鉴!
  • kiele1955

    2014-12-2 15:32:17 使用道具

    zwyqs 发表于 2014-11-7 10:31
    《山川之美》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 ...

    Evan好厉害 妈妈即用心还厉害  不知道你们国学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能否介绍一下怎么启蒙和看过的书名
  • zwyqs

    楼主 2014-12-2 15:41:46 使用道具

    littleair 发表于 2014-12-2 12:37
    不错,可借鉴!

    谢谢支持,感谢围观
  • zwyqs

    楼主 2014-12-2 15:45:04 使用道具

    kiele1955 发表于 2014-12-2 15:32
    Evan好厉害 妈妈即用心还厉害  不知道你们国学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能否介绍一下怎么启蒙和看过的书名

    也就这半年才开始学吧,感觉还是要理解吧,我不赞成啥都不懂就是读读,那样还不如读儿歌

    很早以前读过一丁点,但是我觉得效果不好,而且没必要就给停了
  • woaiaoao

    2014-12-3 08:22:54 使用道具

    请问楼主选择的文章是自己整理还是有配套的书呢,感觉很好的小古文啊
  • zwyqs

    楼主 2014-12-3 08:25:19 使用道具

    woaiaoao 发表于 2014-12-3 08:22
    请问楼主选择的文章是自己整理还是有配套的书呢,感觉很好的小古文啊

    能买到书的,小古文100篇
  • woaiaoao

    2014-12-3 08:29:18 使用道具

    关键是版主引导的思路很好啊,受教。我也去买本去


    woaiaoao于2014-12-3 08:32补充以下内容:
    搜了有好几个版本,请问是哪个呢,目录对不上啊
  • zwyqs

    楼主 2014-12-3 09:03:51 使用道具

    woaiaoao 发表于 2014-12-3 08:29
    关键是版主引导的思路很好啊,受教。我也去买本去

    就叫小古文100篇,上下两册,网上也有下载版
    不过很少解释,基本就是原文
  • cindy_1980

    2014-12-3 10:47:18 使用道具

    赞一个,真不错
  • zwyqs

    楼主 2014-12-4 10:52:34 使用道具

    cindy_1980 发表于 2014-12-3 10:47
    赞一个,真不错

    谢谢围观和支持
  • zwyqs

    楼主 2014-12-9 11:07:58 使用道具

    《大禹治水》原文: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我:我们以前也听过大禹的故事,在上下五千年里也有,山海经里也有,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却是神话故事,今天我们看看这篇古文里是怎么说的。尧舜,这两个人有印象吗,这两人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统治者,就是当时的帝王,尧后来把位置传给了舜。

    E:这个尧,我在哪里听过,对了,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我:对了,在舜耕历山里面就有这一句,当时舜很有能耐,又很受大家欢迎,后来尧就把位置传给了他。在尧舜管理国家的时代呢,九河不治。

    E抢答:就是九条河都不能治,到处是洪水,哗啦啦的。

    我:这里的九河不是说一定是九条河,而是说很多很多河流。古人喜欢用三六九表示很大很多,这篇文章里有很多九字,你待会自己看哦。对了,李白你知道吗?

    E:知道,就是那个写诗的人。

    我:李白呢,他写了一首诗,是说瀑布的,写了这么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啊九啊,都是表示数字大,这个瀑布很长很壮观。同样,这里的九河,也是表示数量多,很多很多河流都是洪水泛滥。不治,就是不能治理,问题解决不了。

    E:鲧这个字不认识

    我,读gun,第三声

    E:尧让鲧去治水。

    我:是的,用,就是任用任命,比如说老师任命你当副班长,就是用。这个鲧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哦,他是帝王颛顼的儿子,颛顼你知道吧,我们以前学过的。

    E: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我:嗯,就是这个颛顼。鲧在当时应该是尧的臣子,尧就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他。鲧用了什么方法呢?雍堵之法!雍,就是塞,用堵塞的方法。古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个鲧还真的用这个方法了,但是洪水来了,堵了这里,另外一个地方可能会被冲毁,所以就这样:九年而无功。

    E:我知道,很多年都没有成功。

    我:找到另一个“九”字了。

    E:后舜用禹治水,就是后来舜大禹治水。

    我:是的,他叫禹,后来因为他做了不少有功劳的事情,受到大家爱戴,别人便尊称他为“大禹”,这里用这么几句话说了他做的大事: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好几个九字!他治水的方法和鲧不一样,他先到各个地方查看,看河水的流向,看各地的河流分布,走过了很多地方,他把这些区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州,通九道,疏通了很多河道,陂九泽,泽是什么呢,在夸父逐日中提到夸父北饮大泽

    E:泽就是湖泊。

    我:是的,泽一般就是水聚集之处,比如沼泽地,陂九泽,就是疏通淤泥给湖泊筑堤岸,有了湖泊就能存储更多的水。度九山,度读duo

    E:就是量。

    我:很好,这里的测量很多山是指什么意思呢,因为要治水,不能堵,只能引导水流走,有时候会受到大山的阻挡,那么到底是让河道绕山而走方便,还是从山谷挖出通道方便,就要仔细观察,测量距离(这一段纯属自己想象,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清楚)。他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山势地势决定如何把水最后通向大海流走。

    E:一成一败,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我:谁成功,谁又失败了呢?

    E:大禹成功了,鲧失败了,是因为他们的治法不同。


    题外话:这个没跟小E说,私下觉得禹是个绝对厉害的角色。名门之后是不用说的,祖父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父亲这一辈却做了大臣,而且由于治水和其他政治原因,最后死于羽山。他是背负父亲治水不利的压力被任命的。他一方面治水,一方面踏遍各地,开九州,命了州官,还订了赋税,天下几乎就是他的了,一方面自己确实有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政治上绝对是好手,就算舜不传位给他估计也是不行的了。

  • 斑马飞鱼头

    2014-12-11 15:39:37 使用道具

    太强大了,希望楼主继续努力,我和小女学习了!
  • zwyqs

    楼主 2014-12-11 16:03:05 使用道具

    waehong 发表于 2014-12-11 11:28
    我也准备小古文跟上,但是自己基础也不是很好,又没有讲义啊。或者只有家长自己学了来。从您这儿雪来

    我也没讲义呢,有的需要查阅点资料,跟孩子就跟聊天一样说说,孩子也喜欢的
  • zwyqs

    楼主 2014-12-11 16:03:19 使用道具

    斑马飞鱼头 发表于 2014-12-11 15:39
    太强大了,希望楼主继续努力,我和小女学习了!

    共同学习进步啊
  • jlliang

    2014-12-11 16:11:03 使用道具

    很喜欢,关注!!!!!!
  • 睫毛弯弯

    2014-12-11 16:14:25 使用道具

    厉害!厉害!
  • pan_baggio

    2014-12-11 16:33:52 使用道具

    顶!顶!顶!顶!顶!顶!顶!
  • zwyqs

    楼主 2014-12-12 15:04:24 使用道具

    waehong 发表于 2014-12-12 13:35
    要是建个小古文楼如何?每个家长领若干文章去,学习分析了这里分享,必事半功倍。

    很好的建议哦,可以发个倡议贴,然后开贴建楼汇总。


  • zwyqs

    楼主 2014-12-16 10:58:35 使用道具

    《女娲补天》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本文出自《淮南子》

    我:女娲,我们曾经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我当时还说这跟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很像,还记得吗?

    E:普罗米修斯吧

    我:今天我们说的不是女娲造人的故事,而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为什么要补天,在《淮南子》里没有说过,一直到东汉时期,有人把共工触山的故事和女娲补天的故事串起来,认为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造成天塌地陷,女娲后来才补起来的。你还记得共工触山的故事吗?

    E: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我:是了,其实这个故事本来和女娲补天没什么关系,只是后人把他们串起来了而已。我们来看女娲补天这篇古文吧!往古之时,说的是…

    E:就是在古代,古老的时候

    我:对,上古时期,也就是山海经那些神话人物所在的那个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是四方的,大地的四个角就是四极。

    E:废,应该就是坏掉了

    我:是的。九州裂,九州就是指我们的大地。

    E:我知道了,我画给你看,就像是发地震一样,地裂开了。

    我: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刚才我说了,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就像一个锅盖一样罩着大地,而这个时候,天不能完全地覆盖大地,而大地由于四极废九州裂,也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地上还有更不平静的事,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爁焱,就是火熊熊燃烧绵延不绝的样子。

    E:我知道了,火啊,一直燃烧着,都不灭,水到处都是,都不息。

    我:就是这样,浩洋就是水浩瀚宽广…

    E:跟海洋一样

    我:对呀,洪水滔天的样子,不息就是不停歇。不仅如此,还有更恐怖的事情,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颛民,就是那些淳朴善良的老百姓。

    E: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人民

    我:鸷鸟就是凶狠的鸟类,攫,就是那些鸟用利爪抓的样子,老弱就是老人小孩了

    E:真是太可怜了。

    我:在故事里,一般在危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英雄救大家于水火之中,这里的这个英雄是谁呢?

    E:女娲

    我:接下来就说女娲如何做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她冶炼五色石用来修补天的漏洞。

    E:五颜六色的石头

    我:有人说朝霞晚霞那么美丽,就是因为女娲用五色石补天之后才这样的。

    E:这是神话啦。

    我:断鳌足以立四极,鳌,就是海里的大龟,砍下大龟的四条腿,立四极,就是讲大地的四个角支撑起来。 杀黑龙以济冀州,传说中,龙是负责降雨的,这个在西游记里就知道,孙悟空还让龙王降过雨,杀了黑龙,他就不能兴风作浪了,济就是救助,冀州是九州其中一个州,也就是代表九州的意思。积芦灰以止淫水,就是堆积芦灰修堤坝止住洪水。

    E:后面我知道,苍天补,四极正,天补好了,大地四个角也正了。

    我:对啊,一切恢复正常,淫水涸,冀州平,涸就是干涸,干枯,洪水干涸了,九州大地也平整了,

    E:不对啊,都干了,没水喝,人们怎么活?

    我:这里是说洪水消失,恢复平静。狡虫死,颛民生,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老百姓得以生存。

    我:读完这一篇,我们发现这里的句子特别有意思。,四极废,九州裂,四极对九州,废対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天对地,兼对周,覆对载

    E:像对联呢!

    我:是啊,古文当中有很多这种对仗的表达方式。

    E: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水对火

    我:不灭对不息,其实你仔细看,几乎全篇都是这种对仗的写法,就像笠翁对韵里一样,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 woaiaoao

    2014-12-24 11:08:34 使用道具

    书买回来了,跟着楼主学习思路
  • zwyqs

    楼主 2014-12-26 15:23:18 使用道具

    《精卫填海》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E:精卫填海的故事我在学校里听过,说精卫划着小船到海里玩,结果海上的浪很大,把她的船打翻了,她变成了一只鸟,想用石头把大海填平。

    (看来在学校里听了不少故事,我们做好家校配合就好了)


    我: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来自山海经。又北二百里,就是再向北走200里,曰发鸠之山

    E:就是有一座叫做发鸠的山。

    我:其上多柘木,我要考考你,这个其上是什么意思呢

    E:就是在发鸠山上。

    我:没错没错,柘木是一种树木,据说桑树的一种,其实长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发鸠山有柘木还有………

    E:还有鸟。

    我:嗯,这里的焉就是感叹词,还有鸟呢。其状如乌,它的形状……

    E:像一只乌鸦。

    我:文首,这个文就是指花纹(在纸上写下两字的区别)

    E:有花纹的头

    我:知道首是头的意思,不错。白喙,喙,就是鸟类的嘴巴,英文里说的beak就是这个。

    E:白色的嘴巴,我知道赤足,赤是红色,红色的脚。名曰精卫,就是名字叫做精卫

    我:看来我都快不用翻译了。不过下面一句我得跟你说,其鸣自詨,詨就是叫喊呼唤,精卫鸟的鸣叫声就像是自己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你听过这个故事,精卫鸟是有一个女孩变的,这个女孩是谁呢?这里面说了,是炎帝之少女。是炎帝的小女儿。

    E:炎帝,炎,他管火吗?

    我:还真给你说对了,炎帝是黄帝时期的人物,他善于用火,在神话故事中他掌管太阳,并且他对草药和农作物很有研究,被称为神农。

    E:他的小女儿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就是女娃到东海游玩。

    我:跟你听得故事一样,话说炎帝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女娃,女娃呢就偷偷驾船出去玩,也想看看这个掌管太阳的炎帝老爸怎么工作的,可是结果却很惨,她溺而不返。

    E:被水淹了不能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

    我:当女娃被淹死之后,她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十分憎恨大海,因为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她不想大海再夺取其他人的生命,所以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E:到西山衔木头和石子,扔在海里。

    我:是的,堙,就是填塞。精卫鸟一只小鸟,却要对抗大海,看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是他确是意志坚强,和大海斗争到底。

    E我倒觉得精卫有些傻

    我:说说看为什么?

    E:她为什么不在家里玩,非要到大海这样危险的地方去,如果不去的话,就不会被淹死了。

    我:是啊,你说得对,安全最重要。对了古代有很多人写了关于精卫的诗词: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zwyqs

    楼主 2014-12-31 16:29:42 使用道具

    《牛郎织女》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以前看过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古文稍有不同,而小E同学说他也听过这个故事。




    我:天河之东有织女,这里的天河…………

    E:是银河系吧


    我:是的,古人仰望星空的时候呢,会看到天上有一条亮亮的光带,看上去就像是天上的一条河,就称呼它,银河,天河,银汉,取了不少名字,现在的人当然知道,这其实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在天河的东边呢有织女星,当然在故事里,这就不是星星了,而是仙女了。她是谁,天帝之女也。


    E:是天帝的女儿。


    我:年年机杼劳役,织女织女,肯定是织布出名的,她的工作就是在织布机上劳作,机杼的机就是织布机,杼就是织布机上的梭子,劳役就是劳动了。


    E:就是年年在织布机上织布。


    我:看到机杼,忽然就想到三字经上那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知道吗?孟子的母亲。


    E:孟子,哦就是跟孟武伯….孟子跟孟武伯什么关系,我忘了。


    我:孟子算是孟武伯后人了,一个春秋时期,一个战国时期,两人相差100多年了(话题真是一扯就能扯远)。我们继续说这个孟母啊,她为了儿子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呢,搬了好几次家,在孟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断了机杼来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像是弄坏了机杼,织了一半的布也只能废掉了。接着看牛郎织女,织女织的是什么呢:云锦天衣,就是天上像锦缎一样的云霞。


    E:我知道了,女娲补天炼五色石形成了晚霞,织女织布织出了云,就像天的衣服一样。


    我:嗯。天帝怜其独处


    E:天帝可怜她孤单一个人,就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牵牛郎。


    我:好吧,你自己给翻译了。


    E:嫁了之后就废掉了织布机。


    我:应该是嫁了之后,就没有再织布缝纫了,这里的废,应该是她不再做了。


    E:天帝怒,就是天帝生气发怒了


    我:天帝为什么要发怒啊?


    E:因为织女连活都不干了。


    我:所以天帝惩罚了她,责令归河东,就是责令她回到河东,牛郎还是在河西,他们之间又隔了天河了。许一年一度相会。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E:允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我:涉秋七日,就是进入秋天第七日呢,鹊首无故皆髡,髡就是秃头,喜鹊的头无缘无故就秃了。


    E:这是为什么呀?


    我:后面你会知道的。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是日就是这一天,河鼓就是牵牛星了,相传涉秋七日这天,就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东边相会的日子。可能你忘了,我们过七夕节,就是这一天了。但是这天河怎么过去,役乌鹊为梁以渡,就是让喜鹊搭一座桥让他们渡过,这里的梁就是桥梁了。


    E大笑:我知道了,他们踩在喜鹊头上,毛都踩光,所以就都秃了。


    我:是啊是啊,故毛皆脱去。

    随后想跟他说一首相关的诗词,最先冒出来的想法是鹊桥仙,觉得不太合适,还是换成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词讲解略.........

  • zwyqs

    楼主 2015-1-8 12:26:46 使用道具

    《后羿射日》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我:古有扶桑树,树上有十只三足乌,这个三足乌就是太阳。

    E:我知道,他们本来轮流在天上值日,有天他们一起上天了,后来后羿射掉了9个。

    (看来在学校里听了不少故事)

    我:大概就是这样的。这篇古文说得更多一些。逮至尧之时,逮读第四声,就是到的意思。

    E:就是到尧的那个年代。

    我:还记得尧吗?

    E:知道,尧乃赐舜衣与琴。是一个帝王。

    我:尧下面是舜,再接下来呢?

    E:嗯,是大禹吧,接下来是谁啊?

    我:是他的儿子启,之前呢一般都是谁有能力谁当帝王,这之后就是儿子继承王位了。回到书上,十日并出,并就是一起,一道,同时。

    E:并辔而归,也是一齐吧。

    我:差不多呢。

    E: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就是把禾苗庄稼都烤焦了,草和木也被弄死了,农民都没吃的。

    我:我猜是不是那个时期正好发生了旱灾,才想出这么一个神话故事的。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都是什么呢?

    E:不知道。

    我:猰貐,这是一种吃人的野兽,凶狠,但是据说声音却如同婴儿哭声。凿齿,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猛兽长着像凿子一样的牙齿,一手拿矛一手拿盾。九婴,是一个九头怪物,如果只射杀他的一个头,他不会死。

    E:那如果同时把九个头都杀了呢?

    我:你想的的后来后羿做的一样,他发出连环箭,射杀了九婴的九个脑袋。大风是什么呢?可不是一阵风,他是一种凶猛的鸟,古人把凶猛的鸟叫鸷鸟。

    E:对,鸷鸟攫老弱。

    我:当它展开翅膀振动双翼的时候,会有大风呼呼刮起。封豨,你一定猜不出来,这是一头野猪,而修蛇是一条巨蛇,能吞下大象。这么多的野兽,皆为民害。

    E:都是害人的。

    我:天上十日并出,地上野兽出没,民不聊生,危难的时候总会有英雄。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E:尧命令后羿杀了凿齿,在........这是什么地方?

    我:畴华之野,就是在畴华野外杀了凿齿。不错哦,你知道诛是杀的意思。电视剧里经常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有些皇帝暴政,动不动诛九族,诛就是杀。

    E:什么是诛九族。

    我:一个人犯了错误,皇帝不仅把他杀了,而且把他长辈孩子亲戚全部杀光,特别凶残的刑罚。

    E:我知道,你说过,三六九就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我: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凶水………..

    E(抢着说):就是水流很湍急。

    我:对极了,这条河波涛汹涌,所以给了个名字,叫凶水。在这里杀了九婴。缴大风于青丘之泽。缴,就是抓住,在青丘的湖边,抓住了大风。

    E: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这个我知道,从天上射下九个太阳,在地上杀了猰貐。

    我:嗯,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在洞庭湖杀了修蛇,在桑树林擒获了封豨,据说后羿抓了封豨,还把它的肉煮了给尧吃。

    E: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打击都很高兴,推选尧当了帝王,我知道,天子就是皇帝。

    我:你怎么知道?

    E:纪晓岚说皇帝是老头儿,头就是天,儿就是子,合起来就是天子。

    我:对对,故事里是这么说过。这篇古文说完了,我忽然想到一个人,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跟这个后羿还真像。

    E:你别说,我猜猜…………………….是不是赫拉克勒斯。

    我:跟我想到一起去了。赫拉克勒斯就是大力神,他在12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也对战不少猛兽,其中有几个跟后羿所面对的居然很像。后羿对战九婴,赫拉克勒斯也杀死了九头蛇怪,后羿擒获封豨,赫拉克勒斯也战胜了一头野猪,后羿抓了鸷鸟大风,赫拉克勒斯也杀过大鸟,神话中的人物还真是惊人的相似呢!

  • yifeiyihang

    2015-1-8 16:19:32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跟上了。准备考试以后开始跟着楼主学习。加油加油!
  • zwyqs

    楼主 2015-1-13 16:30:11 使用道具

    《性缓》原文: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我:性缓,就是说这个人的性格性子呢——缓。

    E:缓就是缓慢啊。

    我:对啊,就是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慢半拍,慢慢悠悠的。这一篇是一个关于慢性子人的一个笑话。

    E(抢着翻译):有个人,性子很缓慢,冬天跟大家一起围着炉火。

    我:嗯,共人围炉,共,就是和别人一道,天冷,一起围着炉火取暖。见人裳尾为火所烧,看到有个人的衣裳下摆被炉火烧了,这里的尾是指衣服的尾端。

    E:哈哈,不是尾巴。

    我:如果你看到有人的衣服被火烧着了,你会怎么做呢

    E:赶快告诉他:你的衣服被火烧着了

    我:可是这个人性缓,乃曰,于是说,他也说了,不过你看看他说了啥: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有件事啊,我看见已经有一会了,“久”就是时间有一会了,想要说怕你性急,不说呢又怕伤着你,这样的话我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这里的“君”是对别人的尊称。

    E:恐就是恐怕的意思。

    我:嗯哪,人家都火烧眉毛了,他老人家还慢慢悠悠地说:是说呢还是不说呢。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这里的人是谁,曰又是谁曰的?

    E:人是衣服烧着的人,曰是性缓的人说的。

    我:人家问起,他才说,火烧了你的衣服。一听这话,衣服被烧的人遽收衣,这个字读ju,第四声,就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意思,连忙把衣服拢拢拍拍,怒曰

    E:生气地说,你怎么不早说啊。

    我:这个性缓的人不紧不慢说了一句话,估计得气死人——我道君性急,果然。

    E:我就知道你性急,果然,哈哈……

    我:有人性子急有人性子慢,其实也都不是大毛病,但是做什么事情得看场合看情况,书上这个人火烧了衣服,明明是慢不得的事了,如果还这么慢慢悠悠就不好了。比如说,你早上起床,一看时间,哎呀,快迟到了,就算性子再缓,这个时候也要加快速度了,而不是自己坐在床上想:哎呀,这时间快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好呀,是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子,先穿左腿还是先穿右腿,这样慢慢想上一阵子,怕是人家都跑到学校了,他还在床上磨蹭。

    E一听,笑得不行……

    我:我再说一个书呆子的故事给你听,跟这个有点像。说以前有个人啊,是个书呆子,做事规规矩矩,以君子自称,有一天,他的邻居家着火了,邻居大嫂一边救火一边就让他帮忙喊自己的丈夫回来,书呆子一听就出门了,发现邻居家大嫂的丈夫在下棋,他不声不响地看完一盘棋后,对那位大哥说:“我有一事相告,你家着火了,嫂子托我告诉你一声,回家救火去。”这位大哥一听急了,跟古文里的那个人一样,怒曰:何不早言,这个书呆子慢慢悠悠地说:“哎呀呀,息怒息怒,观棋不语真君子也!”

  • zwyqs

    楼主 2015-1-13 16:30:27 使用道具

    这一篇和上一篇的《性缓》比较简单,所以就一道讲了
    《性刚》原文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我:性缓的故事让我们笑到不行,接下来说一对性刚的父子,也是笑话故事,你一定喜欢。性刚就是性子很刚硬,很倔,不懂得忍让。

    E:有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都是很刚的性格,不肯让人。

    我:一日父留客饮,一天啊,这个父亲留客人饮,饮啥呢?

    E:肯定是饮酒。

    我:喝酒要菜啊,遣子入城市肉,遣,就是派遣,派自己的儿子到城里去“市肉”,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E:应该是去买肉吧。

    我:对极了,这里不是把城市二字连在一起读,而是这么断句,入城/市肉。

    E:子取肉回,就是儿子买了肉回家了。

    我:将出城门,就是将要走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碰到有人迎面走来。值,就是碰到。

    E:各不相让,就是你也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吧。

    我:这两个人都杠上了,遂挺立良久,于是站着这么对峙,很长时间。

    E:让一让不就行了。

    我:是啊,我们肯定都会让一让,但谁叫他们性刚呢,这事还没完呢,那位性刚的爹又来了。

    E:父亲寻找看见了他们。

    我:谓子曰,就是对自己的儿子说, 汝姑持肉回,陪客饭.什么是“汝”呀?

    E:就是“你”啦。

    我:姑就是暂且,你暂且先把肉拿回家,陪客人吃饭。

    E:待我与其对立在此,我跟他在这里对立着,这都什么人啊!

    我:这一对性刚的父子啊!

    E:不止呢,还有那个跟他们站在那里的人也性刚。

    我:真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其实在平时,你看学校里,大街上,有人吵了起来甚至打架,就是因为互不相让,不会容忍,其实如果两个人都谦让一下,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发生了是不是?

    我在古文下面写上了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zwyqs

    楼主 2015-1-23 11:56:13 使用道具

    《北人不识菱》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我:在我们这个地方,菱角是很常见的,每年我们都会吃。但是有的地方没有菱角,那里的人就不一定认识菱角这种食物了,今天呢,我们就要学个故事——《北人不识菱》。

    E:就是北方的人不认识菱角吗?

    我:是的。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有个生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啊,在南方当官,仕呢,就是做官啦。有人当官啦,别人会祝他:仕途坦荡步步高升,就是说祝他官越当越大。

    E:官越当越大,最后把原来皇帝推翻,自己当皇帝,就是造反了(真是脑洞大开,越想越远)

    我:这个北人呢,在南方做官。席上食菱,并壳入口。你知道什么是席吗?

    E:我知道,就是feast,在席上吃菱角,壳也没有剥就吃了,怎么吃啊!

    我:这个北人没见过菱角,不会吃呢,如果你是这个北人,你该怎么办呢?

    E:我就说菱角怎么吃啊?

    我:是啊,不会就问好了。这不,别人都看不下了。或曰,就是有人说了。

    E:食菱须去壳,吃菱角要把壳剥了。

    我:人家好心提醒,那就剥壳吃好了,但是其人自护其短。什么是护短呢?

    E:我不知道啊。

    我:我举个例子啊,这也是我们经常举的一个护短的例子,比如两个小朋友发生矛盾,打了架,其实两个人都有原因,但是家长却说自己的孩子没有错,都是别的错,那么这样的家长就是护短了,掩盖自己孩子犯的错误,隐藏缺点。这样的护短好不好呢?

    E:不好。

    我:错了就是错了,关键不是掩盖,而是改正对不对?这里的北人犯了错误,吃菱角不会吃,但是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下次剥皮不就行了,但是这个人觉得脸面上过不去,于是自护其短,自己想办法掩盖自己的错误。我们看看他怎么说的: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我并非不知道啊,我是知道的,之所以要连壳一起吃,是想要用来去热啊!

    E:什么是去热啊?

    我:就向我们说的去火,那个广告怎么说得怕上火喝xxx,这里给他的广告词就是:怕上火,吃菱角壳。到底去不去热我们不知道,但是他一定是在找理由了。

    E: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就是问话的人说,北方的土地上也有这个东西吗?

    我:北土,其实就是指北方那个地方。就像你说的,问话的人也觉得奇怪了,看着北人还说了个理由,就问,难道你们那也有菱角吗?接下来北人的回答就漏了馅儿了,他说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啊,到处都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菱角我们都知道是长在水里,但是北人却说长在山上,所以不能不懂装懂,结果闹了更大的笑话。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饿说成是知道的啊。这里的坐可不是坐下来,这是“因为”的意思。

    我:其实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的,有不懂的东西也很正常,我会讲古文给你听,但是也有很多不懂的,比如你问我飞船和空间站怎么对接的,火箭上的逃逸塔和整流罩是干什么用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老老实实说自己不知道,然后上网查一查在跟你说的是不?所以还是孔子老人家说的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haini312

    2015-1-23 14:43:43 使用道具

    大人孩子共同学习,太好了,收藏与孩子亲子阅读
  • kiele1955

    2015-1-26 13:44:53 使用道具

    每周都来这里给自己充电,孩子和妈妈都太棒了,跟着你们走
  • zwyqs

    楼主 2015-1-26 16:35:57 使用道具

    kiele1955 发表于 2015-1-26 13:44
    每周都来这里给自己充电,孩子和妈妈都太棒了,跟着你们走

    共同学习,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