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最近的,读了《外公是棵樱桃树》,又谈了一次。过程略。
摘一句书中原文:
“这样,我们终于明白了死是什么。死就是不能坐飞机的天堂之旅,因为没有飞机通往天堂。”
至于大人们看的书,也推荐几本,比如《你是天堂遇见的五个人》、《陪你到最后》、《相约星期二》
晚上闲着随手翻了本海豚绘本"爷爷的天使",竟然感动得一塌糊涂,简单的画面,甚至简单的寥寥无几的字句,却蕴含着很多深意的东西,画面中那平凡甚至根本谈不上美丽的天使,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原本沉重的话题竟无时不感受着温暖
网上终于搜到"爷爷的天使"详解,写得非常好的文,也让我看到差距,呵呵,咱们国内发行时,可能算是一点点粗糙,原来三之三也发行了同样的这本绘本,不同的是,三之三发行时,甚至精确到了字体的变化.呵呵,自我安慰一下,咱这价格也确实比三之三温柔多了.
好文好书分享一下,不多言了:(建议在有此书的父母,先看看以下详解,再引导宝宝一起看书,效果会好很多哦)
===============================================================
http://img30.dangdang.com/85/23/20468830-1_o.jpg
《爺爺的天使》(Opas Engel)
尤塔‧鮑爾(Jutta Bauer)/文圖
高玉菁譯,三之三文化,2002,台北。
或許因為自己的工作使然,圖畫書(picture
book)(見註一)一直是備受我寵愛的出版品。雖然這類作品因訴求對象為年齡層較低的讀者、甚或是低幼兒之故,所以文字較為簡略易懂、有時甚至退居為次要地位,而以豐富多彩的圖像為主體,試圖藉此抓住其訴求對象的目光。但我一直深深以為:圖畫書作品絕非表面看來如此簡易。翻開一本圖畫書,你可以看見圖畫作家精心繪製的圖畫,每一幅精彩絕倫的圖畫都可獨立為一幅藝術作品。一本好的圖畫書(我必須強調是「好的」),若細細探究、放慢閱讀的速度,你絕對可以從中感受到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體會不同於純粹閱讀文字的樂趣。
只要有機會談起圖畫書,我一定會很用力的推薦《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不光是因為這是一本以「天使」為主題的作品,更因為在這本看似簡單幽默的圖畫書內容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內涵。
當孫子推門走進爺爺的病房,爺爺開始訴說他的過去、幸運而美好的一生……
■字型運用與敘述主體的轉換之間
文字雖然並非圖畫書的主體,因為它往往僅擔任描述情節、輔佐圖像的功能。因此,「無字圖畫書」也是圖畫書眾多表現形式的大宗。但圖畫書中既然出現文字,圖畫作家在安排圖像與文字的位置其實都一定經過悉心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既然文字也同樣被印刷在書頁中,往往「文字」本身也會成為圖畫作家藝術創作的一部份。
雖不曾讀過這本德國圖畫作家尤塔‧鮑爾的原作,但我可以相信作者在書中隨著敘述者的轉換,其字體一定也隨之變更。對於臺灣翻譯出版《爺爺的天使》的出版公司的用心與細心,能注意到原作中的字型運用轉換,更該給予熱烈喝采。因為,有太多外文圖畫書經過臺灣出版社翻譯出版後,粗心忽略了此一部分的轉換,其狀況真是慘不忍睹!
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爺爺的天使》是如何藉由文字來傳遞圖畫作家的創意。
展開書頁,出現的頭兩句文字敘述是:
「爺爺喜歡說他的過去,」(第一跨頁,右)
「當我去探望他時,他常對我說……」(第二跨頁,左)
從這樣的內容可以清楚看出,這一部分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指的是孫子。當敘述者是孫子時,書中的字體以較為粗黑的「中黑體」呈現(此處所指的字體係指翻譯出版公司所選用的字體,以下敘述所提及的字體選用,皆以中文版本為主)。同為孫子作為敘述者的部分,同樣出現在書末:
「爺爺累了,他閉上眼睛,我輕輕的走出去。」(第二十跨頁,右)
「外面的天氣依舊溫暖明亮!多麼美好的一天。」(第二十一跨頁,右)
然而,當敘述者轉換至爺爺這一部分時,字體則以兩種不同字體進行轉換。
「……我年輕的時候,什麼也不會……,」(第二跨頁,右)
這段敘述是出現在爺爺病榻前,準備開始對孫子說他的過去。此一部分的字體是以「細明體」呈現,而這也是全書中唯一出現細明體的地方。接著,爺爺就開始陳述追述他一生的經歷。
「每天早上,我跑過大廣場去上學。」(第三跨頁,右)
「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座很大的天使雕像,我從沒在意過她,
總是背著笨重的背包急急忙忙的經過。」(第四跨頁,左)
這一部分的文字敘述是以爺爺為主述者的回憶,文字部分則轉換為「標楷體」。
若將文字視為圖像的一部份來解讀,如此配合主述者的轉換選用不同字體是可以被接受的。更進一步來解讀其間的字型的轉換選用,更可發現其中微妙之處。以孫子選用的字型「中黑體」與爺爺開始對孫子敘述往事前所選用的「細明體」相較,「中黑體」的粗黑意味著年輕生命的活力,而相對細瘦的「細明體」,則反映出病榻中爺爺已如風中殘燭。後續爺爺開始陳述過往經歷時,則選用了「標楷體」,相對於「細明體」的「細瘦」,此一部份的「標楷體」則凸顯了爺爺追述往事所散發的的「強壯」與「鮮明」。
別數落我過度詮釋演繹字體的變化與書中人物角色與情節之間的關係,圖畫書中的文字絕對是圖像的一部份。然而,當圖畫書被翻譯成中文之後,能不能、是不是能被妥善處理,端看出版公司是不是能夠用心?
當然,若原著的字體並沒有做如此的轉換變化,那麼我以上的詮釋解讀,就真的是一堆廢話了。換句話說,這出版社也真夠大膽,居然敢這樣玩,且玩得如此巧妙。
■文句敘述的長與短
《爺爺的天使》中,絕大部分的敘述是由爺爺的追述來完成。然而,因為臥病在床的爺爺,生命已漸漸步向終點,孱弱的身子並無法氣力十足的敘述,於是,書中的敘述出現大量的刪節號(……)。
「我的學校很遠,一路上有許多坑洞……」(第六跨頁,左)
「……而且很偏僻……」(第六跨頁,右)
「……還有那些危險的鵝。」(第七跨頁,右)
若將每一句話接連起來,你可以發現:這些不斷出現的刪節號,事實上也將每一句一一串接起來。這樣的追憶敘述一路發展到後半,句子愈來愈短,而大量出現在簡短句子前後的刪節號,更反映出爺爺氣若游絲、危在頃刻的急迫,唯恐一口氣嚥不下、便無法對孫子說完這一生。
■完美的圖文配合
一本好的圖畫書,絕非僅是優異的繪圖技巧、或單是動人的文字就能成就的;唯有圖文的緊密配合,方能成就一本好的圖畫書(當然,無字圖畫書例外)。若圖畫書的圖文作者非同一人時,圖畫作家與文字作者間的默契與溝通則十分重要;但當圖畫書的圖文皆出自一人之手時,圖文間的配合則肯定不容易出錯。《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便是圖文緊密配合下的標準範例。
先前曾說過,爺爺孱弱的身體已不容許他說出太多話、太長的句子,於是文字未能詳細交代的部分,則交由圖像來補足、來完成。
「我從不膽小,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那麼做是多麼的危險。」(第十一跨頁,左,下圖左)
「我的朋友約瑟夫卻很清楚,他非常的害怕,有時候突然的躲起來,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再也沒看到他了。」(第十一跨頁,右,下圖右)
這兩段話是全書中爺爺說得最完整、最長的話。但若單看這兩段敘述,並無法得知爺爺究竟做了怎樣危險的事?而爺爺的朋友約瑟夫又為何害怕?然而,這部分敘述的不完整,卻因為圖像而得以清楚呈現在讀者眼前。然而,圖像所交代的絕非僅止於「危險」與「害怕」而已。(這一部分容後再述……)
再舉一例:
「我做過好多種工作……」(第十四跨頁,左)
「……不管我會不會。」(第十五跨頁,左)
這樣一句話,作者便在第十四、十五兩個跨頁中繪製爺爺分別擔任扛貨、擠牛奶(第十四跨頁,左)、工地工人(第十四跨頁,右)、演奏小提琴(第十五跨頁,左)、乞丐與等待挑選的工人(第十五跨頁,右)等六幅圖(見上圖)。縱使文字是如此簡短,但圖像的內容卻將文字內容延伸得更為豐富。
以圖畫書字數本就不多的特性來說,《爺爺的天使》這本書的字數更是相對稀少。但這本書並不因而減損故事的豐富性,反而因圖像與文字的緊密配合,讓這本書更顯得簡潔有力。
■溫潤且輕柔的圖像營造出的溫暖
坦白說,若將《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中的圖像完全刪去、僅保留文字部分,那麼這本書大概也沒什麼可觀之處。因為若真有人以「我做過好多種工作……不管我會不會。我談戀愛了……當了爸爸,蓋了一間房子……買了一部車子,還當了爺爺……一切是那麼的美好……雖然有的時候,也有一些不尋常的事,我是很幸運的!」這樣的文句交代自己的一生,肯定會被作文老師批閱:「這一生真像本流水帳。」
這本書既以圖畫書形式呈現,圖像的重要幸可見一斑。圖畫作家尤塔‧鮑爾的畫工兒雖算不上精緻細膩,簡單幾筆如素描草稿般勾勒出流暢的線條,構圖不加上繁複的背景、用以凸顯完整的主體,其餘則是大量留白。用色始終維持一貫的輕柔色調,色彩清淡到紙張的紋路都隱約可見。如此的繪畫風格,與法國插畫家桑貝頗為類似。
捨去圖畫書該有的鮮濃色彩,選擇以輕柔色調來表現,是因為這則故事其實是沉重的。爺爺的少年階段在頑皮嘻笑中度過,歷經二次大戰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國,平安度過戰火與飢餓摧殘、與戰後經濟蕭條,成長的滋味果然苦澀。度過這些苦難,爺爺的生活終於一路平靜美好,走完這漫長的一生。
《爺爺的天使》是以爺爺的一生為架構進行發展,但讀者的目光必定會被透明的淡藍天使給吸引。這胖墩墩的天使始終守護在爺爺的身邊、為他抵擋災厄,為他攔下疾駛的巴士、為他矇住街邊惡棍的眼睛、為他肩上沉重的貨物助一臂之力……。天使並非始終是慈愛平和,仍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祂可以在爺爺打架時居優勢時在一旁袖手旁觀、爺爺不知危險與掛著大衛之星的約瑟夫走在一起時,祂也只能在一旁傷腦筋,爺爺遭逢飢餓時,祂的臉龐也同樣變得消瘦。
因為天使的出現,讓書中平淡的情節變得幽默逗趣,也讓書中戰爭、飢餓與種族屠殺的沉重情節得以稍稍轉化。如此不慍不火的幽默,引發讀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並以較輕鬆的方式去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不圓滿。
最終,在滿版跨頁的灰藍色調中,一束淺黃的燈光照在爺爺安詳的臉上,守護天使則輕撫著爺爺的臉龐。孫子走出病房,醫院外頭仍是溫暖明亮。這時,只見到爺爺的守護天使從醫院一路尾隨孫子,展開另一階段的守護任務……
■老天使如此以為……
雖然《爺爺的天使》是本以兒童為預設讀者的圖畫書作品,但老天使始終認為這本圖畫書或許更適合成人。當成人的目光隨著孫子走進爺爺晦暗的病房時,看見爺爺一張蒼老的病容,其實心已經被緊緊揪著。不過,當頭頂的光照射到爺爺臉上,猶如給予爺爺生命的力量、回憶往事與一生精彩的經歷之後,爺爺疲累的閉上眼睛,臉上只剩下平靜安詳。當然,更沉重的是,書中的關於戰爭的殘酷、種族的屠殺與生活的現實無奈,大概也只有成人能體會、能看透。
爺爺開始說故事
對於純真無邪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只看見發現天使在背後默默守護著爺爺時所發生的種種趣事,並看著爺爺在天使的伴隨守護下,度過人生的種種不自覺的驚險。細心閱讀圖像的孩子,或許可以發現作者讓守護天使尾隨孫子出現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也或許會對作者舉重若輕點出戰爭、別著卍字臂章的蓋世太保與約瑟夫衣服上的大衛之星產生疑問。
這不是一本非得強調沉重的作品,因為沉重只會在揭開這本書的深層意涵時才會出現。它可以是一本幽默逗趣的圖畫書,但它也可以是一本充滿生命光亮的作品。別說成人不能讀圖畫書,只要你放下對它總是「輕薄幼稚」的偏見,保持一顆簡單的心,自然可以發現圖畫書中不容小覷的豐富內涵。闔上《爺爺的天使》,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心頭緩緩揚起的那份溫馨。
爺爺安詳的閉上眼睛
(註一)
或許有人習於使用「繪本」這兩個字來稱呼這類以圖畫為主體地位、文字退居次位的出版)文類,但此一說法來自於日本,故對於此一文類的作品,我仍固執的堅持回歸其原本字面picture
book的直譯「圖畫書」三字。
标记,我回家给老公kankan 这本书很好,女儿说妈妈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了爸爸妈妈就会变老,然后会死,一边说一边哭。 人好像在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最怕了 最近孩子班里一个男生得病,最后不治,老师在班上说了孩子的情况,据群里家长的交流,有的孩子轻描淡写的说那孩子死了,有的干脆用流行语来说。我问了我家儿子,我儿子说那孩子转学了,不再来学校了,这是不是说明他不愿意这样的事实。前段时间刚看了《马提与祖父》,是不是他更愿意相信他的同学转学了这一美好的愿望。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告诉他实情,让他慢慢地自己去感悟吧。 生命这个话题太沉重
我家的选择是不提起,不回避
孩子问起我们会把事实告诉他,也会安抚他
但是我们没有主动拿这类书给他看
觉得没必要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思考这么沉重的事情 太好了,再接再厉!
谢谢分享!这个主题是要好好思考怎么去解说。 论坛里有这方面的资源下载吗 儿子在幼儿园大班时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只可能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本跟他一起来读读。早点爬到这幢楼就好了 我一直坚信生命是有轮回的,虽然我现在并不能很清楚的表达我的思想。 儿子说长大了要研究个长生不死药啥的,这样妈妈就可以永远陪着他了,就算妈妈要死,也要等到和他一起,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