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jinyuan 发表于 2018-10-6 16:22:09

学习下,内容很不错,要仔细看下!

forester 发表于 2018-10-7 07:45:15

谢谢分享!

嘟妈123 发表于 2018-10-9 14:19:45

谢谢分享

shingle4031 发表于 2018-10-11 09:15:26

认真学习了,思维导图作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锻炼思维和提炼重点,但是要用的好,尤其是分类能力,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对孩子可能比较难

djl1008 发表于 2018-10-11 09:53:52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厘清关系,帮助理解和记忆吧

小枝 发表于 2018-10-16 11:29:49

还在吗。。。

橄榄球运动员 发表于 2018-10-17 14:33:25

楼主请问一下,这些书主要是给大人看的,还是小朋友阿?如果是给小朋友看的,大约适合多大的孩子呢?

乐康 发表于 2018-10-18 15:21:45

来取经了,谢谢楼主分享

轩轩小公主 发表于 2018-10-23 22:21:13

前两本都有~~第二本还是跟着lz买的~~学习中

云悠悠的 发表于 2018-10-24 08:31:12

楼主写的非常用心,

意国有香 发表于 2018-10-24 08:41:57

时刻都需要学习

dhxxylj 发表于 2018-10-24 08:43:35

非常感兴趣,想看看,学学

lanshan0107 发表于 2018-10-25 10:17:13

学习学习{:1_1:}

杨云帆 发表于 2018-10-26 09:39:07

谢谢楼主的分享

油菜花2014 发表于 2018-10-27 23:27:24

谢谢分享!!

cat621mouse 发表于 2018-10-28 10:21:18

干货!!!!要好好学习。

carozhao 发表于 2018-10-29 09:55:29

谢谢哦嘎嘎嘎

titita107ok 发表于 2018-10-30 10:39:42

来学习学习

uikylly 发表于 2018-10-30 15:13:50

认真学习中

Suzy惜惜 发表于 2018-11-1 15:46:16

思维导图很流行,不知道怎么样

freda_hxq_771 发表于 2018-11-5 13:24:57

非常好的帖子,总结归纳,画图比直接文字记忆要高效的多,谢谢楼主分享

小小欣然 发表于 2018-11-15 15:28:03

很想学习一下啊!!谢谢

camel_dx 发表于 2018-11-16 09:11:59

正在学习思维导图

海风吹123 发表于 2018-11-17 12:53:30

陈默:这就是他们家的教育观念错了,观念这个东西就像树一样,你种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果子。家庭教育,有太多技术性的处理,各种技巧、方法家长们也非常乐意去探讨。但家庭教育观正确,这才是最重要的。观念正确就如同一艘船启航,这艘船的方向是在哪里,方向错了自然也就到不了彼岸,即使你用了很大的力气去划这艘船。所以家庭教育观念正确,才会达成家庭教育目标。所有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得好。那如何才能达成这个共同的目标呢?那么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这一生都过得好,这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你把孩子培养出来,哪些能够说明这个孩子过得好?


[*]身体健康:
    孩子的身体条件,他不能浑身都是慢性病。孩子身体好本来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养育,养在先,你会养好孩子,也是达成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


[*]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要健康,这个标准范围很广,低标准、中标准、高标准各有不同。那就来说一个最低的标准——你培育出来的孩子,是否能够在一个地方一直待下去。

    比如说,一个小孩在幼儿园,其他小孩也都在这个幼儿园待着,这个妈妈一个星期以后就说这个幼儿园不适合我家孩子。再比如说这个孩子上了小学,没两个月又说这个小学不适合我家孩子,那么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待呢?如果在环境里不能够定下来,却总是在一个环境里退出来,那可以说这个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这一生是不会过得好


[*]收入水平:
    这个孩子将来要有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社会收入。你把一个孩子培养出来,他将来过的很穷很穷,你却说他过的比别人好,这个没人会相信的。换一种说法,没有人是不需要金钱的,金钱自然是越多约好的。但问题是,越多越好,什么标准才是可以让你安心的呢?一个人过得好,要安神、安心,标准又是什么——社会平均水平达到了,你又做了你喜欢的事情,那这个就可以让你安心。

    分享一个案例:前段时间一个女孩与她的妈妈来找我,因为他们之间冲突很大,这个女孩在香港读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到家,应聘了小学老师。她妈妈就和她吵架,为什么呢?妈妈说,我培养你这么不容易,你回来应聘个小学老师,小学老师能多少钱啊?这个女孩就答,我很小时候就想做一名小学老师,今天我可以实现我这个理想,你为什么要来反对我?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你邻居有个女儿,在外企上班,白领,工资是你女儿三倍,你认不认为她妈妈教育孩子比你成功?这位母亲愣住了。这就涉及到教育观念的问题,我相信小学老师就是社会平均收入,而你女儿也达成了小时候的梦想。你的孩子达到了社会平均水平,又做了喜欢的工作,那这个小学老师将来肯定能够走高走远,30年以后成为一个名师。如果你的教育观念是错的,你的女儿也接受了你的错误观念,那么他在做小学老师的时候,她会想到其他行业能赚更多的钱,她的岗位就不会做的安定。如此,她跳到了这个更有钱的岗位,那依旧会有更更有钱的岗位......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安神、安心的时候,如果她没有能力跳槽,那30年后她依旧是个不安定的人,这一生是过不好的。那么家庭教育在这个观念上一定是要正确的,否则这个孩子即使钱赚的再多也不会快乐与安定,永远不会满足,也不会安心。


[*]动力源:
    孩子努力奋斗的源来自于别人的评价还是来自于内心的需要。如果努力奋斗的源都是来自于别人的评价,那这人在一个环境里,不觉得别人欣赏她,得不到他人的赞扬、高评价,那么原动力就消失了,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这个也是家庭培育非常重要的观念。

    如果家长观念正确,他的孩子被培养出来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是来自于内心的需求,那么他就会很努力、很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至于周围有无人欣赏他,或是暂时没有人欣赏他,或是有人欣赏过现在没人欣赏他,或是从来没人欣赏他,这些问题都不成问题,因为他依然有这个动力去努力。

    如果家长一开始教育观念是错的,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入了这个观念,观念是弥漫性的。他一定是给了孩子太多的行为评价,这个不对、这个对、这个做得好、这个做的不好,且总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这就等同于不停地在告诉他,你的动力在于得到外界对你的欣赏,那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她不会快乐的。如此,以后他在一个环境里面,有人比他更好,他会接受不了,有人受的评价更好,有人受的欣赏更大,他的动力源就会彻底瓦解。


[*]美育教育 :
    家长要清楚,你是带了一个意识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他应该也需要享受到人的享受。但是,美育教育在我国教育过程中几乎是零。

    比如享受自热美景,人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美”对他的影响。一个孩子在自然美景会被美而感动,那说明这个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有“人”的心灵。而一个孩子会欣赏艺术美,也说明这个孩子有审美趋势了,因为艺术是人创造的。如果你的培养过程中从没有涉及美育教育,那这个孩子已经即使腰缠万贯,走在自然美景中,满肚子却都是阴谋诡计。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美和艺术都不感兴趣,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所以家庭教育中你要清楚你是将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你需要给他人的享受,这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学会助人:
    很多家庭在教育中忽视教育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个人在助人的时候整个生命状态都是最好的时候,无论生理还是心理。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对孩子多多教育、引导。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不妨问问:“宝宝,好朋友之间要经常互相帮助的哦,你看你们班的王小明不会系鞋带的,你要帮助他哦!”“你们班的李小红天天哭,你要安慰她哦!”孩子自然就知道了一个观念——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帮助别人的,那么下雨天他看到别人没有雨伞,他自然就会说我来帮你撑把伞。他帮助别人,自己强大的感觉就会找到,且所有人反馈给他的也都是正能量,往往这个孩子在人群里面的选票会很高,这样的孩子也更能迎战挫折,他就是一个竞争力强的孩子。相反,没有这个观念的家长只会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拿了几颗五角星啊?”


[*]独处与群处 :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群处的可能,也有独处的时候。

    在未来的未来,每个人可能会出现独处2、30年的时候,那就需要他在独处的时候有不焦虑的能力,可以安定下来,一个不能独处的人是一个自我没有完全成长好的人。此外,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是几乎 不能够独处的人,这一点就显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学校教育可能无法完成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即使在将来,他60~90岁是一个人过的,他也依旧能够很安然的渡过,而不是非常痛苦的30年。

    此外,还要做到群处不焦虑,一个人在职场中也就是群处,倘若群处时候焦虑不安,那他回到家也必然不会开心。说到底,群处就是人际关系,群处焦虑就是没法与人相处。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对孩子的群处进行评价,有些家长太关注孩子群处时候的表现,孩子回到家家长会不停的追问孩子的群处表现,导致孩子的焦虑情绪。


[*]亲密关系:
    同时,人在世界上,要学会处理亲密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有一种人,他有这样的朋友——你可以半年不与他打电话,但电话打出去只要你有危难,他一定会来帮你的忙。同样只要这个朋友有为难,你也会挺身而出。一个人如果有两三个这样的朋友,他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很强的。如果一个家长把孩子培育出来有这种能力,就无疑代表你的孩子可以在这个社会上活的不错,这种能力就需要家庭有这种观念去培养,在生活中可能这么去培养呢——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去看了场很有趣的电影,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说:“宝宝,今天看的电影这么有趣,有空叫上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看!好朋友是用来分享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吵架了,马上可以和孩子说:“你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吵架了,他一定很不开心,你要安慰安慰他哦!好朋友是用来分担的。”家长灌输孩子这种观念——好朋友是用来分享的、好朋友是用来分担的,他将来才可能有这种朋友,因为家长的理念带给了孩子。


[*]伴侣关系:
    一个人过得好,50%的原因来自于良好的伴侣关系。

    一个孩子处理伴侣关系的能力除了个别自己意识到且能够改变的,一般都是直接拷贝自己父母的模式,也就是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这么一个女青年,她小时候非常反感她母亲对待父亲的方式,但等她嫁人了,他对待丈夫的方式好像与她的母亲没什么两样;一位男女青年,她也很不喜欢父亲对待母亲的态度,但等他结婚了,他对待妻子的态度也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

    家庭教育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也需要成长,成长为两个成熟的人。成熟与学历、收入没有关系,与社会地位更没有关系。很多社会地位高的人其实是很不成熟的,两个不成熟的人在一起,这个关系会很快解体。一个很成熟的人和一个很幼稚的人在一起,往往是成熟的人比较被动,相反,两个成熟的人在一起,会手牵手相互扶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这是说一个家庭夫妻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家长也需要成长、成熟。


[*]拒绝抑郁:
    如果一个人性格抑郁,则代表他的一生都是不开心的、低落的,甚至会厌世。这就需要家长让孩子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就是来奉献同类的,人和动物不一样,人的肉体会死亡,但人的意识会传承。孔子的思想源远流长至今,就是这个原因。每个人都有奉献同类的精神,那这种精神就会生生不息,这些人就不会一生消沉厌世,他们的格调是积极的,一生会过得很幸福。这就是所有家长要梳理、注重的一个问题。

parkpark 发表于 2018-11-27 15:07:18

谢谢非常感谢

映山红 发表于 2018-11-29 14:11:56

跟着大家学习

bluegirlzj 发表于 2018-11-29 22:50:17

kankankankan

毛毛重返 发表于 2018-12-5 12:02:04

收藏,慢慢学习消化。

dingdangluo 发表于 2018-12-5 14:33:29

图可以看到吗?

serena2017 发表于 2018-12-5 15:18:03

椰子婷 发表于 2014-12-4 12:49
第三卷 实践篇
高效率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导图的辅助
HOW


想学习思维导图,来看看
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查看完整版本: 思维导图在阅读和记忆中的有效运用(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