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 发表于 2014-11-28 08:56:00

林清玄: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



林清玄: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

有一回去参加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座谈会,与会的专家都大谈教育问题,最后轮到我发言,我说关于教育我的看法很简单,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好的小孩教不坏”,第二句是“坏的小孩教不好。”

与会的人都大感觉惊诧,因为既然是这样,教育就无用了,还需要教育干什么呢?

这两句话并不是反对教育的功能,而是说透过教育所能做的事物实在非常有限,这个观点是从佛法的观点出发的,因为从因果律上看每一个孩子投生到这世界就像是一粒种子,种子虽小,却一切都具足了。

假如这一粒是榕树的种子,那么就要以榕树的特质来帮助种子的成长,但是不管多么努力照顾,榕树的可能性是:一变成大榕树,二变成小榕树,三根本不发芽成长。纵使用尽一世资源,也不可能使榕树的种子成为松树,或成为现在最昂贵的的红豆杉。

教育可以做的范围大概如此,即使再天才的教育家也不应该渴望把榕树变成松树,比较不幸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似乎都是在努力着,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成为红豆杉,于是耗神费力地做改变种子特质的工作,这是因为大家都是相信红豆杉才是最有价值的缘故。其实,国宝级的红豆杉固然可以做雕刻、做家具,平凡的榕树又何尝不能做风景,不能让人在庙前乘凉呢?

教育,是在使一棵红豆杉长成好的红豆杉,尽其所用;也在使一棵榕树成长为好榕树,不负其质,如果教育局是使红豆杉变成榕树,或榕树长得像红豆杉,那就完全错了。齐头式的教育,将会使许多红豆杉变成榕树,或榕树长得像红豆杉,那就完全错了。

齐头式的教育,将会使许多红豆杉或榕树不能长成他们本质的样子。

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得以发挥。

我主张“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教育最要紧的是唤起人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塞什么内容。一个小孩如果内在的渴望被唤起,真正想为这渴望去努力,他就不容易变坏了。这渴望,就是我们幼年时代常常写作文的“我的志愿”,那志愿如果不是口号,而是了解自我本质后的确立,渴望就产生了。

举例来说,像舞蹈家林怀民、音乐家李泰祥、电影导演侯孝贤、剧场导演赖声川、雕刻家朱铭,这些充满创造力的人物,他们的教育并没有成为艺术家的环境,由于他们的成就动机(也就是渴望),他们走上了自我教育,就比较能成功。

反之,一个孩子的内在渴望没有被唤醒,他可能造成两个极端,一是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一是充满反社会的倾向。这就象我们不管土质,把洋芋、番薯、稻子、西瓜、松树全部种在一片地上,有的就不会结果,有的就会破坏水土,其实,教育的原理由大自然的培育与生态间就可以看到相同的道理。

“好的小孩子教不坏,坏的小孩子教不好”的第三个原因,是身教育重于言教,我们要孩子有好的本质,必须自己先有好的本质,这样孩子们就不至因环境的关系走上岔路。

这道理很简单,就像小的孔雀一定要养在孔雀群中,它才会如何知道学习开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若把孔雀养在鸡群,孔雀到后来就会像一只鸡一样,孟母三迁的道理就在于此。

因此在理论上,一个生长在大学校园的孩子,会比生长在风月场所的孩子容易有好的本质。

我把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用现代一点的语言就是“典型的确立”,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如果有好的典型或偶像,那么纵使教育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他依然有成就动机,成功的可能就大得多。我自己的环境就没有提供成为作家的资源,由于小时候的偶像都是诗人作家,也就自然地走向作家之路。

我们大致上都可以同意,关于教育,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一个孩子们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且有生活的智慧,不仅他自己的会过得平安快乐、也会成为社会的正面因素。如果我们教了许多学问、有知识的人,人格不健全,生活贫血,那么多是整个教育、整个社会的悲哀。

天下太平的线索,就是每一个人都确立了生命的好品质,可叹的是,这个社会愈来愈重视包装而忽视品质了,“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结论是,如果钻石被磨出来了,不管怎么包装,都是依然耀眼的。









蔚蓝的蓝 发表于 2014-11-28 08:57:28

不敢苟同,有点偷换概念

snail913 发表于 2014-11-28 09:03:44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教育要真的是万灵药,还要法制干什么?
坏人变老了和坏人还没长大都是一样的,本性而已。

esdella_sz 发表于 2014-11-28 09:10:40

个人也认为,教育的作用有,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会看到一些文章,把孩子所有的错都归结到大人身上,觉得太过主观了。

YANGGUANG66 发表于 2014-11-28 09:15:50

我认为说的太绝对了。

欣然妈 发表于 2014-11-28 09:17:26

说的很对,教育是一方面重要因素,本身是颗什么种子也很重要。更起作用的是内心的渴望和自我教育过程。

xiawuyangzhi 发表于 2014-11-28 09:17:33

种子为根,环境为辅。有点宿命论啊。金子搁哪都是金子,石头搁哪都是石头。但金子有金子的用途,石头有石头的优势。有金子有石头这世界才完美。

京惟 发表于 2014-11-28 09:19:13

世界上本没有坏的孩子!!!

lucyliumu 发表于 2014-11-28 10:19:51

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

dell78 发表于 2014-11-28 10:22:21

内心的渴望可以被唤起,但不一定能实现。我小时候也想当作家,看了很多书,可是文章怎么也写不好。:'(
天赋和渴望一致的话,才有成长的可能。

lisaliu 发表于 2014-11-28 11:35:13

打开眼界啊。应该多学习!

若熙爸爸 发表于 2014-11-28 20:03:05

myjana 发表于 2014-11-28 20:13:19

基因的作用确实是绝对的,但后天通过教育还是可以改变的。积极面对问题,乐观看待改变,不夸大,不保守。

58666728 发表于 2014-11-28 20:53:33

不错的,支持

小苹果树 发表于 2014-11-29 01:14:24

这位的话从起头就是不对的. 没有坏的小孩.
什么佛家的观点? 孔子说: 有教无类.
感觉这位应该去学习一下脑科学, 生物的大脑是有差别, 不过环境对大脑的影响非常大. 有很多研究数据甚至是环境作用和先天之间的竞争.

不过里面有些话是对的, 怎么教学问很大.

globalroam 发表于 2014-11-29 09:51:36

有道理。。。

常瑞 发表于 2014-11-29 13:43:11

观点独特,好文章!

zlcuikk 发表于 2014-11-29 18:34:19

他看到很不同的东西甚至我们没法理解

matina_woo 发表于 2014-11-30 08:37:49

某些观点不敢苟同。

jlliang 发表于 2014-12-3 10:16:17

看了有点晕

kftjsdy 发表于 2014-12-10 14:29:14

一派胡言!

还佛法的观点,佛法的观点是人人皆具佛性,从来不说坏人就不用渡了,甚至佛法里面就没有好人坏人

还用什么榕树和红豆杉来比喻,偷换概念,榕树和红豆杉明明是2种东西,相当于猪或者其他动物和人,当然不能把猪教育成人了

人生的都是人,就都是榕树或者红豆杉,教育就是浇水、施肥、修剪,做不做完全两样

为什么有些国人到发达国家去生活几个月,也不闯红灯了,也不乱吐痰了?
为什么有些老外刚来中国时很守规矩,时间长了也闯红灯、横穿马路了?
为什么早几十年赌博、嫖娼、贪污、乱纪的事少,现在这么多?

不是先天决定的,都是后天环境影响的!

lily_zhll 发表于 2014-12-11 16:11:22

不敢苟同。

小远宝 发表于 2014-12-11 17:08:55

天赋当然是重要的。性格脾气也都是有遗传因素的。不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环境平台更是重要。好的教育环境发扬个人的优点,坏的环境让人堕落。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也是多面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确实难教。

fashiongirl 发表于 2014-12-20 04:45:41

这是什么意思,要是家里小孩不听话,家长不就绝望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清玄: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