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与孩子的沟通不良之五:威胁、警告与惩罚
来源:西西爸聊教育
在之前四次说的内容,是大家往往自己察觉不到的几种方式。接下来的几次。我会讲讲一下,大家即使觉得不好,但是还是一直在用的方式。
这个内容实在太常见:
你这样一会就不带你去XX了。
一会你爸爸就来了。
这个XX,你还想要么?
不收拾好。这个我就扔掉了
再不起床,你今天就迟到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可以举出很多。但是为啥不是有效沟通。就是因为这些内容作为养育者一直在用。但是孩子们依旧一直在犯。所以说,这种沟通几乎无益于孩子的心智发展。起到的只是当下解决掉事情。当下一次,你不用这手法。孩子一般不会主动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的动机被取代了。对于孩子发展自主性起反作用。孩子不是为了去想做好而去做,而是为了规避威胁和警告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惩罚而去做。长期使用这种方法,给孩子的能力和心智发展的滞缓作用是巨大的。当副作用开始展现的时候,往往孩子已经是青年,乃至成年了。
这个时候,当养育者不能时时刻刻的去威胁、警告和实施惩罚,或者孩子长成能力开始能够对抗惩罚的时候。他年幼时会犯而不让犯的问题在成年的时候就会一一展现开来。而这个时候,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等相当一部分已经定型。即使改变,幅度也是相当有限了。我们现在80后、90后被诟病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源自于此。
威胁、警告以及惩罚其实是一种代替孩子做判断。试图阻断孩子犯错,打破了孩子——尝试,犯错,获得经验,再尝试。这个成长模式的运作。我觉得,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这个运作模式尽可能不要打破。因为打破的次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一种不敢放手,不能放手的状态。因为孩子的经验不足,但是年龄增长了,环境复杂了。小时候不肯放,长大了不敢放了。
但最终,会有不得不放手的一天的。那天开始。很多人回想过来的时候就会写到自己的人生发生了一个大转折。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会来得更晚。这个事情越往后拖,落差越大。当我看到有些人到成年后各种能力低下、思想幼稚的时候。其实,我感觉他们就是这种方式长期累积的受害者
楼主,这个西西爸聊教育,在哪儿看到的
跟我的情况一模一样,我想看看怎么解决,谢谢 :L基本都说过。。。 这是在说我么? 求破解这种情况的高招!
比如明明前一天都讲好了第二天要去哪里玩,结果孩子磨磨蹭蹭,或者玩这玩那没有出门的意思了,
往往顺着他不去了吧,在家玩一玩该做饭吃午饭的时候了,他又要求出去那个地方玩了,
告诉他不可以了,就开始哭闹不止,
这个就顺着他么?
还是就是不能去就是不能去了啊。
居然还要需英文 发表于 2015-1-12 1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求破解这种情况的高招!
比如明明前一天都讲好了第二天要去哪里玩,结果孩子磨磨蹭蹭,或者玩这玩那没有出 ...
是啊,告之什么是错的,很容易;
关键是,告之应该怎么做!
不威胁、警告与惩罚的话,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只能跪求了。 是呀。我觉的理论是好的,实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onroad 发表于 2015-1-12 2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呀。我觉的理论是好的,实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是啊,不威胁熊孩子就不听,我家最好使的就是123。一说我数123,数到3之前你要是不如何我就如何如何,然后可以调节节奏123,一般数到2就搞定了...
这些理论,我觉得有点哗众取宠,完全没有说到点子上。
我觉得也是,理论是理论,实践起来实在是太难了,比如到点了宝宝还不想睡觉,昨晚10点多还在那里爬 这些都是威胁和恐吓吗?难道不是真正的后果吗?
比如:不收拾就扔掉。怎么容忍孩子犯错?允许他不收拾还是言而无信?
2个选择,选收拾,皆大欢喜;选不收拾,玩具就没有了。两个选择对应两个后果,孩子自然学到承担选择的后果的责任
如果不危及生命的时候不干涉,基本上就不用管什么了,一个孩子在家中有多少机会遇上生命危险? 这些都是威胁和恐吓吗?难道不是真正的后果吗?
比如:不收拾就扔掉。怎么容忍孩子犯错?允许他不收拾还是言而无信?
2个选择,选收拾,皆大欢喜;选不收拾,玩具就没有了。两个选择对应两个后果,孩子自然学到承担选择的后果的责任
如果不危及生命的时候不干涉,基本上就不用管什么了,一个孩子在家中有多少机会遇上生命危险? 教育本身就没有对错 只有适合不适合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才是正确的 完全照搬教育理念 书本根本不可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