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yaneba 发表于 2015-1-16 00:03:03

如果”我“是萧先生文中孩子的家长......

萧先生最近的文章引起了大家都兴趣,争议似乎也很大。不如现在家有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大童的家长都来说说,如果 “我”是那个家长,该怎么办? 我先抛砖引玉。

文中孩子让家长头疼有两点,
1 是没有主动性,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
2 是中英文水平都一般,中文滞后于同龄孩子。

另外可以推测出,孩子头脑中占主导的语言可能是英语,他更愿意用英语作文字表达这一点暗示,可能面对自己的一些情绪,被激发出来的首先是英文。

第1点没什么奇怪的,长期处于“高控制”家长下的孩子,当然已经习惯于接受家长对自己时间的安排。但是,这可能只是表象,。他不是没有想法和希望,或许只是更习惯于事事先得到家长许可。这个不是什么难解决的问题,家长可以抽时间孩子专门讲讲时间-目标管理,告诉孩子,已经到了可以给孩子慢慢放手的时段,让孩子自己设想怎么安排时间比较合理,怎么样有效的管理自己的自由时间,保证学习、休息、交往和探索。请他开始做个计划,和他一起分析计划的合理性,以及可以做其他安排,有没有被忽略的项目?有没有可以合理化的地方?
只要能够克制住动不动去干涉孩子的旧习惯,能够允许孩子犯错,以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从错误中总结学习,对孩子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当然,对于太习惯被控制、被安排的孩子,这个时候,可能要让孩子发呆,在他人眼里“浪费”一些时间,孩子才能意识到要自己做主,甚至从这个时候才可能真正意识各种活动之中存在选择的可能-----这种常识,可能他真是头一次意识到。

第2点的解决,可能要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最重要的问题是先确认,英语是不是他头脑中的强势语言?如果英文已经是他的强势语言,那么中文的提高就要放在全新的角度下,当作外文来看,方式方法就不能以多做作文或其他文字练习为主。这个时候,和外语学习一样,要从口头表达的锻炼开始,既然孩子读过很多书,那就可以从书里的情节、书中怎么用语言来构造情景、渲染气氛,困难的性质以及主人公选择的意义。这是头脑和表达同时的训练,一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的能力是非常相关的,背后都是思维,只不过一个用口语做载体,一个用文字。口头上来了,书面的也容易上来。

之后孩子是延续英文作为强势,还是让中文强势起来?这个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了,家长能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材料,帮助孩子无论哪种语言,都可能得到提升思维、丰富情感的养分。

就文中情况,这个孩子面对的都不算什么难题。但也有可能存在更深的问题,那就是在成长中,缺乏去全方位的感受情绪、慢慢调整把情绪,把情绪沉淀成性格,再结合生活经验及各种教导、哲理调节自己的性格,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而在人格发展上滞后于同龄人。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会比较长一点,要有意识的带孩子去感受,允许孩子去自己寻找各种意义-----哪怕得出的结论和家长的观念格格不入,既然已经错过了这幼年、儿童进行培养的机会,那唯一能做的,就是别再让孩子拖到青年、成年再去面对这个问题。当然,孩子可能也没这个问题,只是他还没能适应小学到中学的环境转换,文中材料很少,无法判断。

说几句题外话。记得在TED看到Khan sal 讲和洛杉矶学区合作,利用网络教程后得到的一些统计数据,数据表明,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后,很多被认为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很快就赶上了其他孩子的进度,而一些被认为学业优秀的学生,在一些知识模块前,却会花费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这暗示着每个人对于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尊重这种节奏,少些“天才”“普通“”低下“的标签,会对对孩子的发展更好些。

灿祥07 发表于 2015-1-16 03:40:04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5-1-16 04:17 编辑

大人理念得来个转变,再有,不要轻易就给孩子贴上标签,这么大的孩子,还定不了性,我高考语文还不及格呢.语文,作文也只是其中一方面.作文差也不等于母语思维差.关键是要有思辩的能力.还是要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多发现孩子的优势.不要过多抱怨.谢谢你的分享.

我就是lalala 发表于 2015-1-16 04:19:03

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lalala 于 2015-1-16 05:01 编辑

我倒是觉得文中的这位孩子缺乏的是独立的思想和一些必要的生活习惯及常识。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小的时候,父母主观意识过多的灌输,让孩子“空白”的时间太少。我认为这位孩子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学习能力上,而是出现在行为能力上。而且都已经12岁了,完全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逻辑,习惯的能力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大人还是去帮孩子做计划,帮助他分析,不符合年龄特点。我个人的观点,反而是应该从生活入手,学习基本独立思维和生活常识为主,去纠正他的习惯。

我觉得很家长特别是国内的家长,很喜欢把大人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即使不理解,也要逼着孩子去做。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家长就会把,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目的。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你就必须好好学,这是为了你好。但真的能有几个孩子能明白真正好好读书的意义呢?都是为了父母读书。同时又有几个孩子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文章中的这个孩子可以说是个别现象,但真的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话题有点远,说说如何解决。我个人认为这个孩子需要的是参与更多接触社会的活动实践,因为毕竟已经12岁了。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性的活动,如有机会做义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扩大人际关系圈。让孩子多见识社会,多见识世界。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自助游的那种,让孩子自己做规划,大人不必过多干预,哪怕是错误的规划。让孩子亲自实践一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大人都不必去纠正他什么,过多的干预反而是婆妈。12岁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错和对。错了,自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不用批评他哪里不对,如果想给予孩子一些指导,不必去告诉他,自己直接做出来让他看。比方说,如果想让孩子把旅行的过程记录下来,不用跟他说,自己准备个本子放到行李箱,旅游途中写写画画,回来之后与孩子分享。孩子自然会觉得原来旅游日记这么有趣。家长尽量不要把自己当成爸妈,还是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多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多地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说到语言上的。根据文中的描述,我不觉得这个孩子是英语强势的问题,而是语言发展阻碍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可以完全在幼童时期加以干预,不会成现在的样子。现在就只能慢慢纠正。(在国外这样的孩子很多,我碰到的大部分都是学龄前儿童,是一定需要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的。)孩子读的书不少,但实际上孩子没有一个对文章文学上的理解。不太清楚这个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了如何,可以从口头表达上加以训练,说白了就是多说。带孩子看看话剧,跟孩子讨论一些对某一本书,某一个新闻,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如果真的障碍很大的话,我个人建议只要学校的英语课程能跟上,其他时间就不要再过多的触碰英语了。如果还是没有任何进展,一定要去看医生了。不知道国内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因为这种事情在国外非常常见,很容易约到专业医生进行治疗。但我认为可能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我从来都不认为有天才或者低下儿童,也从来不膜拜什么牛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lz说得一点非常赞同,12岁虽然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但从现在开始纠正就不晚,别让孩子拖到青年再去面对这个问题,那时候会更痛苦。还有一点强调的,12岁纠正这些问题,比学龄前更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千万别着急,慢慢来,也许1-2个月没有效果,但我相信经过长年的坚持,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孩子,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超酷小猫咪 发表于 2015-1-16 07:55:42

这孩子主导语言会是英语,但是英语表达怎么会差呢?好奇怪这一点哦。

帅帅英语屋 发表于 2015-1-16 07:59:50

属于双语学习中的Double limited bilingual现象。两种语言都差。
http://quizlet.com/29682840/esl-test-flash-cards/
Double Limited Bilingualsomeone who is limited in two languages

麦穗旺旺 发表于 2015-1-16 08:16:10

帅帅英语屋 发表于 2015-1-16 0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属于双语学习中的Double limited bilingual现象。两种语言都差。
http://quizlet.com/29682840/esl-test-f ...

就怕这样,所以我还是让中文强势了

咏妈 发表于 2015-1-16 08:26:36

little_tail_mom 发表于 2015-1-16 08:26:56

yingniy 发表于 2015-1-16 08:35:25

好比三岁识千字的中国孩子,三岁固然很牛,十年后贻笑大方了

小无双 发表于 2015-1-16 08:40:17

进来学习。

3tttzh 发表于 2015-1-16 08:55:12

继续讨论中哇

elvier 发表于 2015-1-16 09:04:58

讲得太好了

wuyaneba 发表于 2015-1-16 09:06:05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5-1-16 09:12 编辑

我就是lalala 发表于 2015-1-16 04: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是觉得文中的这位孩子缺乏的是独立的思想和一些必要的生活习惯及常识。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小的时候,父 ...
12岁的孩子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平衡规划、安排时间的地步,做到的前提首先要有比较强的自制力,还要有清晰的目标,比较强烈的实现愿望的动机,以及为自身需要发展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的判断能力,这个已经接近对大学生要求了。

英文强势的可能是存在的,除非他是因为自己英文作文得到的认可比中文要多,为避免写中文作文经常受批评的负面心理体验。比如如果他的作文,中文英文分别是该语言为主的学校里4年级水平,那么他肯定是英文的受表扬,中文的受批评。

我觉得文中孩子在多接触、体验社会前,更紧迫的是建立对家庭、学校环境的感受、情感。孩子总是先建立和亲人家庭的情感联系后,才在这个基础上,去对比、理解家庭外的世界。如果对家庭、学校这样熟悉的环境都没有建立适当的情感联系,放到更复杂广泛的世界里,孩子更难理解,或建立情感联系。孩子表面上是中文文字表达能力差,背后可能是缺乏感受生活的机会,缺乏形成独立内心的机会,孩子自己的情感世界的贫乏残缺,也就与读过的书产生不了共鸣,更难被书所激发去做思考-------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如果猜测成立,如果猜测成立,那么先要解决的是家庭亲子关系以及理解学校生活与自身的关系。

啦仔啦妈 发表于 2015-1-16 09:08:58

是的,如果让孩子一点空白时间都没有,绝对不行!家长控的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kuailedexiaoshu 发表于 2015-1-16 09:17:37

什么是早期教育,语言学习确实有黄金期,

月华华 发表于 2015-1-16 09:40:29

又让我想起一句话,强势的家长造就弱势的子女,想让你的孩子强大,自己一定要“柔,弱,虚”!

cfedf 发表于 2015-1-16 09:47:17

超酷小猫咪 发表于 2015-1-16 07:55
这孩子主导语言会是英语,但是英语表达怎么会差呢?好奇怪这一点哦。

属于思维的割裂,类似三明治英语。

奇迹0803 发表于 2015-1-16 10:57:12

很好的帖子,很喜欢这样的讨论,也学到了很多!

pesticides 发表于 2015-1-16 11:09:38

看了很受益,值得学习

妮妮之妈妈 发表于 2015-1-16 12:09:48

"每个人对于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尊重这种节奏,少些“天才”“普通“”低下“的标签,会对对孩子的发展更好些。" 这句说的真好!

snail913 发表于 2015-1-16 12:13:49

你说的太过理想,这样的个性一旦养成,很难改了,形成固定思维了,哪天离开父母,出去上学住宿会让他有所感悟,但回到家里还是习惯被支配。

wuyaneba 发表于 2015-1-16 13:28:30

snail913 发表于 2015-1-16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太过理想,这样的个性一旦养成,很难改了,形成固定思维了,哪天离开父母,出去上学住宿会让他有所感 ...

你这样的看法,就属于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从这种观点,变化成长的可能性很小。
从发展思维(Growth mindset)来看,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本文的主题设定就是从父母出发如何帮助孩子。

亲新氧气 发表于 2015-1-16 14:07:38

呵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Lisabelly 发表于 2015-1-16 15:02:45

飘过~~~                        

lwsmnly 发表于 2015-1-16 15:51:07

萧老师每次发言都是自己认真思考过的,说得也挺有道理的,也给人挺大启发,不过怎么每次看着都有点不是那么那么让人觉得表达的很清楚、很到位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有点犹抱琵琶,有点;;‘’‘哎,反正怪怪的。欠点火候。

luniuniumother 发表于 2015-1-16 18:00:03

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下乡养儿》,我这两天刚读过,很有触动。

liushdue 发表于 2015-1-16 19:37:40

本帖最后由 liushdue 于 2015-1-16 19:54 编辑

想知道您是怎么教孩子英文和中文的?英文也一般就不理解了?原来的英语强势到底是哪些方面啊?想起钟婉婷,那是英中,文理具佳的孩子,也没相互影响。

用心重复做00 发表于 2015-1-16 20:42:08

留爪,明天好好研究研究

心自知 发表于 2015-1-16 20:43:58

他的帖子只是说了一个结果,一个事实。其他人爱信不信,爱听不听,都是自己的事。这有什么可辩论的。

我就是lalala 发表于 2015-1-16 22:00:10

wuyaneba 发表于 2015-1-16 0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2岁的孩子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平衡规划、安排时间的地步,做到的前提首先要有比较强的自制力,还要有清晰的 ...

非常同意,建立家庭情感联系,这点真的非常重要。虽然我的孩子没有12岁,但我个人认为是有能力,在大人的指导下,完成安排时间,平衡规划的要求。这种能力应该是从小就培养起来了。

像我儿子小学2年级,原来每天放学回来用5分钟做作业,然后就自己胡乱的玩儿,我有时候晚上让着他去做点练习,或者是看看书,学点什么的。孩子很都很愿意做,不反感学习。但唯一缺少的就是规划。于是我把他喜欢做的事情列了出来,包括做练习,学习,玩玩具,画画等等。告诉他一些简单的标准(比方说最近在练习背诵九九乘法表,这个是需要每天进行的),让他每天放学回来从表格里选择一些内容,这些就是今天要做的事情。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完不成的,就延续到第二天。开始的时候,我还要求他预估一下自己完成每一项需要的时间(事实上这个要求有点高,他完全不能了解,但通过自己的评估和实际需要的时间,他自己也发现,原来他在某些事情上花费了很多功夫,其实这也是孩子自我认识的一个过程)现在,只要列表上的事情做好了就ok。他现在每天非常自觉的就去规划自己晚上的事情,而且90%以上都可以非常好的完成。我一直非常鼓励他,我还特地在他的房间挂了一本挂历,把每个月的规划都让他自己写出来,哪天去滑冰,哪天游泳,哪天看电影,哪天参加什么活动。他都非常积极,还经常提醒我,明天要做什么。

另外,我家出去旅游,我都会让孩子写个list,需要带哪些东西。因为我家还有一个弟弟,所以,他不仅要规划自己的,同时也要规划弟弟的内容。然后我们会一起商量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还有旅游的内容,我也会跟孩子一起讨论。当然我说的这个是2年级的小学生,12岁的初中生,显然能力水平要比这个高很多了。

也许是国内的孩子保护的太好了。像我们这里有一些小学,上课方式都跟大学类似。每一堂课都要换教室,就跟大学上课是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都有个课表和时间安排,没有孩子会走错的。虽然我家哥哥学校不是这样的上课方式,但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学前班的时候,我曾经给他报过一个培训中心,选择有中文课,绘画课,还有弹琴课。上课的地点就是某私立小学内。他每次上完一门课,要自己收拾好书包,找下一门课的教室。而且班里每个小朋友选择的课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伴儿,全是自己来。其实家长可以陪在学校,帮助孩子的。但我们通常就把孩子往学校一放,自己出去买菜了。别看只有5-6岁的孩子,能力一点都不差,开始犯迷糊,他会找老师问,慢慢地就习惯了。内容虽然看上去好像跟平衡安排时间没什么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啊,这也算是对孩子规划有个小小启蒙。他至少现在知道开学前,要提前了解自己的课程内容,什么时间分别在哪个教室,遇到问题该找谁等等,有个简单地小规划,小设想。12岁已经是初中生了,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有选修课了,跟多选择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大人想插手恐怕都不容易了。

也许你说的规划是比较大的规划,但我个人觉得大规划是从一点一滴的小规划来的。既然文中的这个孩子,从小缺少了这方面的培养,就从12岁开始练习,我觉得一点都不晚。

同时也提醒小一点孩子的爸妈,从小培养孩子这个规划的能力。说实在话,我儿子以前有时候,也经常会说,我都不知道干什么。但进行规划后,好像极少说这样的话了,印象中还没有说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我“是萧先生文中孩子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