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预习的个人观点
申明:1)仅为个人观点,若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2)观点基本适用于自己家孩子,不适于各类型牛娃。看了论坛不少BM的贴,比如:小学阶段是否想学习稳中求进就只有提前学?以及没有任何基础能熟练掌握第一册拼音和400个认读字吗——吐槽语文课,由于一直坚持带孩子预习(幼儿园上过一期珠心算班,其余未参加任何校外辅导),所以想聊聊关于小学生预习的一些观点,供大家批评指正。
1、环境背景:
1)教育体制:应当承认我们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不少问题。今天上午和同事还聊起来,说XX学校为了X项创建,全校包括WC里都覆盖了WIFI,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是把学校变成网吧的节奏”;关于教育,有种种不足,如师资力量不均衡,如地区差别,如校外培训等等。。但是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改变不了规则,就先适应他”,不是向谁表示妥协,而是决不能让孩子成为家长一时意气的牺牲品、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2)关于时间:十年,对于我们来说,无非是又老了十岁,其它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十年,孩子从小学就走到了大家,逐步开启他们独立的人生路。时间对孩子们是最可宝贵的,他们耽误不起。因此,教育孩子,不妨从今天做起。
2、预习的好处:
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自己基本掌握的内容,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积极一些,哪怕这种表现方式是与同桌的私语;另一方面,某些内容,谁会谁不会,班级里面的小朋友们自己也清楚!孩子能比班组里的同学多掌握一点点,对他的自信心、他在班级里的自我定位,有一定帮助。
2)与老师形成良性交流循环:人都有好恶,老师不可能把自己的爱心平均分给班上每一位同学。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于学习成绩不错、上课反应积极、能够替老师干活的小朋友,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关爱。孩子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认为老师喜欢自己,与老师的交流形成良性循环。
3)减轻正式学习时工作量:有了预习,正式上课时,孩子能省出一些复习过程,做作业能省一些时间;而家长也可以减轻平时的辅导量。一句话,有了预习,正式开课时家长和孩子都不累,能省不少心。
4)教孩子养成从预习到自主学习的习惯: 孩子如果在每学期前都预习,时间长能把预习当成习惯,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预习的不足:过于聪明的孩子,预习后或许会让他学习时分神;
4、预习的时间及方法:
1)预习时间:我个人是利用每个寒暑假带孩子预习。找一个日记本,提前布置好当天的作业,作业完成,其余时间孩子自主安排;短的寒假可以预习掉数学和英语的一半以上课程;长的暑假,完全可以把下学期数学、英语全部预习完成。对于语文,必须坦白,我对当前的教科书编排也很不满意,我没办法带孩子背其中XXXX的文字,因此我基本上只带他背背古诗,写写字贴。
2)预习方法:
**相信日积月累的效果,一味贪多,容易打消孩子学习积极性,坚决杜绝添油战术。
**重视计划,以英语为例,小一小二每学期十篇课文(江苏),考虑到做做练习题,把任务定为20,假期一共15天,一天完成一项总不费力气吧。前一天晚上,家长带孩子听听课文录音,带着读几遍;第二天让孩子阅读、拼读单词;第三天,带孩子做补充习题、活动手册等练习,巩固所学,同时晚上开始预习第二课。。周而复始,寒假至少能预习到七八课。
**数学做到速度和准确率并重。论坛里可以下载到“公文数学”,估计不少BM没有注意到,它的精髓并不是题海战术,而是速度与准确率。。。。。对于小二的孩子,每天做四页足够,但每两页必须在三分钟之内做完,否则重来。
**语文的临时抱佛脚。语文基本不预习,平时多准备几份补充习题以及一课三练之类的教辅,临考前突击扫一至两遍,找出孩子不会的词语,然后每天突击一二十个,如此突击一周。。我家娃每次都是这样从8X分突击到9X分。当然,对于字词或是古诗的复习,借助电脑排记忆曲线,针对性复习,能减轻孩子的背诵量。。关于这个,我一直使用的supermemo,但课程需要自己制作。。。汗。
码了这么久的字,希望观点没有大的错误,不至于误导大家就好。
学习,说的很有道理,我觉得预习和复习是一样重要的,而且对于小孩子,可能更重要,预习可以有效的建立自信 赞。自己的经历在初一结束的暑假,就是因为一个暑假学习班提前学习了知识(其实为了跟同岁的姐姐玩然后跟姐姐一起上课),然后开学后各种轻松,直接从班级20名考到了第三,自信心极大提高,学习也更加认真,之后一直前10名(以前就属于班级中等)我属于不聪明那种,所以觉得预习非常有效果,上课可以理解的更好, 比较有帮助。 小一,还没有做过预习,这学期,觉得预习还是必要的,最基础的字词要过关吧。 预习会使上课完全没有新鲜感,剩下的除了枯燥就还是枯燥了。 同意这种做法 我觉得预习不预习这个问题,还是先跟学校老师沟通一下吧。
有的学校,低年级明确不要预习,就是为了保证课程的新鲜感,且学校的重点在养成能够坐满40分钟的耐力,有的地方,一二年级取消期末考,也是减少家长私自加学习量的动机。
我个人看法,低幼年级培养的是课堂专注力、熟悉学习步骤、学会把学习融入生活,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成绩在这个阶段是最不重要的。
小学高年级学会课堂笔记和复习,预习还是不重要,因为所有的知识点,老师都会重复重复再重复-----一般是为了照顾到这个时候还没学会听讲的学生,基本每个班都会有个把这样的学生。
只有到中学,老师讲课速度加快,重复次数减少,预习才开始慢慢重要起来。 我感觉不光长假期,每天晚上在家的预习复习也很重要 学习了!真的很受用 本帖最后由 rongrong07 于 2015-3-12 14:20 编辑
我以前小时放假一个人在家没事干,我父母就让我看下学期的数学书、做习题,一直到初中,后果就是上课觉得没意思,也不听讲,觉得好简单啊,课后作业有不懂的就自己再看看书就搞定了,也许是以前的东西比现在的简单吧。所以,到我女儿这里,我坚决不给孩子提前看他们学校的东西(除非语文老师硬性规定头天晚上要预习的),我反而是觉得学校的东西学校完成,最好少占课外时间,课外时间恨不得都用在课外阅读、知识拓展、兴趣培养、运动上,因为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没必要整天纠缠书本上那点东东,像我家每天的钢琴就要至少一小时。 我们在小二暑假的时候把小三上学期的数学预习完,也可以说做完了小状元的作业本和单元测验。然后三年级上的时候继续做三年级下的数学。
我家之所以这么做,是觉得做起来一点都不费事。三年级上寒假,我买了四年级上的数学详解,让他自己先自学完了再做小状元的作业本,目前看,孩子不反对,做的错题也很少。
我觉得孩子如果在某个方面有点小天赋,提前学一点也没啥坏处。最起码他在学校学这门课的时候信心会非常足。
我们老师要求每课都要预习的,要熟读课文,划出生字 写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预习的目的是自学,如果达不到,不如不做,把复习工作做好,学习能力上来了再加入预习,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个人觉得不妥,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课外阅读上。 基本不预习 我女儿现在读二年级,我觉得没必要预习。将这些时间用来玩好过。
crazylzj于2015-3-12 15:38补充以下内容:
从我自己的读书经验来说,我自己看完书预习完之后,我就不会听课了。所以得不偿失。 低年级不用预习了,但复习是需要的。 要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是一个自学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带着问题听课,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认为会降低听课的兴趣,这种想法是可笑的,如果孩子都有这么厉害,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不成功的人啦,关键是要引导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带着探讨,疑问去听课的习惯,而不是填鸭式的听课,不预习能达到吗? 那种认为老师讲的我都懂了,上课没意思的观点是愚昧的,井底之蛙的想法,比如2+3=5 这么简单的算术,很多孩子上学前都会,上数学课没意思吗? 但是你思考过没有2+3为什么等于5,而不是别的什么,数字是怎么来的?这些都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来获得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好事,刚好可以查询别的资料。这些都是通向大师之路的基础。如果你说我的孩子不知道这些,从没预习过,一样考100分,对不起,当我上面的话没说。 本帖最后由 rongrong07 于 2015-3-13 20:23 编辑
agan007 发表于 2015-3-13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是一个自学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带着问题听课,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认为会 ...
预习也要看预习什么,比如我家钢琴我就要求预习,同时把不懂得地方圈出来,提高上课效率,但是小学那点东东就算了吧。一本书学一学期,老师掰开了揉碎了地讲,同时辅以课后大量的作业、测试,我真不知道在假期把下学期的习题做完后,上学时干啥,数学的关键是把慨念搞清楚;而英语就更简单了,爸妈网上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小原版绘画、动画过来的,况且语言的学习绝不是靠学校书本上那点东西就ok的。至于说带着问题预习,那对低年级的孩子就更扯了,如果他已经知道2+3=5了,我相信愿意去研究为啥的绝对是个数学天才,那就更没必要用传统的方法来束缚孩子了。学会自学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得通过预习学校的那点书本知识来获得,而孩子的时间又很宝贵,我更愿意她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玩上。 rongrong07 发表于 2015-3-13 2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预习也要看预习什么,比如我家钢琴我就要求预习,同时把不懂得地方圈出来,提高上课效率,但是小学那点 ...
说实话,我们家的是一个接受能力中等,忘性一流的孩子。。一段时间不盯他,成绩就会下滑。。
国外的原版书,基本没带他看过,估计他看了也不懂。。。。
孩子各有不同,方法自然各异{:1_1:}。。我想我们家的需要多花一点点力气呢。。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