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不是“学得”和“习得”要结合使用:)这几天看了壮壮妈和逃离神庙的争论,有些感触,于是以简单的语言做了一些归纳,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爸妈网的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女士优先。壮壮妈采用的很多方法是我在启蒙阶段也使用过的。基本可以概括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大量的听(故事),看(动画),读(绘本,章节),说(亲子对话)。
这一方法对家长是有些要求的:
1.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
2.找了很多资料,并制定一个使用计划
3.有充分的时间陪孩子实施这些计划
再谈神庙。首先要赞扬神庙兄坚持不懈地在爸妈网分享他的方法和心得,这种热情就值得很多人包括我学习。神庙的方法让我概括起来就是背诵动画片。之前我觉得这种方法很笨,孩子辛苦,学到的知识也有限。不过这两天思想转变,觉得这一方法可行,特别是针对不具备前面3点的家长。
1.内容。一套卡由乃至大红狗基本可以涵盖90%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果达到背诵的程度,会很容易在真实生活中找到对应场景,从而脱口而出。
2.时间花费。不必家长找更多的资料,督促孩子也相对容易。当然孩子会觉得无趣,可是想想假如学钢琴,一首曲子也得练几十上百遍吧。
3.效果。看、听动画,然后孩子背诵,是眼、耳、口共同作用,以一种重复的声音对大脑进行刺激。古人也背书,书读千遍,其义自现。
我可不是打圆场,针对不同的情况,两位的方法都是好的。
然后介绍一下我目前的方法。说来简单:教材。原版的加州教材内容丰富,好处多多,但是对家长有要求,这里不详细介绍了,爸妈网里面有很多帖子,我也有写过。
最后总结一下,不论是哪一家的方法,大量地投入时间是不可避免的。抛开家长的因素,纯粹谈方法的话,壮妈的会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上胜出,神庙的更具有效率和普遍性。
祝大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一帆风顺!
:handshake 看来每个人解读都不一样.能带来思考就好. 同意楼主,两位的特点概括的很好呢。
我也觉得两人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对于我来说,神庙的办法更容易实现,但因为怕孩子抵触,所以没做过要求,我自己倒是可以试试,前两天刚想着是不是背背新概念,现在想想,或许找一部动画片背背?比如卡由? 概括的很好呢
很难同意,不能给你贝壳:lol 一直认为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区别。人人都说好的方法,用在自家娃身上没效果就谈不上好;人人都不推荐的方法,自己用下来很有效,你会说这个方法不好么?
好与不好太主观,也没必要争个高下。汲取各种方法里适合自己孩子的部分,拿为己用不就好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需要家长自己用脑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没啥好争的,适合自家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学了要用。 Ruoan 发表于 2015-3-18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难同意,不能给你贝壳
我以前和你们是一条战线的, 当然现在也是。不过我也去关注他山之石,终于发现神庙的可取之处了。
本帖最后由 fuzhong65929 于 2015-3-18 10:53 编辑
看了几天的论战,学到了很多,有些和楼主类似,比如说之前是偏壮妈那一方向的,最近重新认识了神庙的想法。也借楼主的楼讨论一二。
觉得神庙的办法更适合中大童甚至成人,就是认知水平已经超过英语能力的这么一批人,超过越多越适合,因为这一个人群一是没时间,二是会觉得学习材料太幼稚(极端的例子:比如成年人靠每天看低幼绘本到分级读物到桥梁书到初章中章,同时配合动画、音频这些来启蒙并提高英语,除了给孩子启蒙的时候顺带提高自己的爸妈有可能做到,独立做这些真的是难以想象)。但是通过看、背动画片或电影等短时间高效率的将英语提高到某一水平,这个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或成人,具备一定的自控力和执行力,不会轻易因为兴趣被打击而放弃,而因为出效果的时间短,很快会产生成就感,从而继续坚持。
壮妈的办法比较适合小童的启蒙,对七八岁以前(甚至是学龄前)孩子来说,趣味是第一位的,如果没趣,难坚持,孩子累,家长更累,而且还会导致厌学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让孩子忘掉自己在学英语,而是觉得自己在听故事、做游戏、总之就是各种玩的一部分。玩着玩着,英语自然而然就内化了。
至于对家长的要求高,其实,除开英语能力,两者对家长要求都高,至少都需要家长长期关注和配合孩子,陪伴和适当规划是必须的,不可能随便扔给某些课堂/书本/动画等等,自己乐见其成。而英语能力,对壮妈的方法而言,个人认为,启蒙的时候,能用到的英语不算太多,大部分过了高考、四级的家长,都能启蒙,(当然口音问题也许存在)最起码和孩子一起学没问题的,零基础的家长,会困难一些,不过,就跟着孩子一起学好了,自己再加把劲。成功过了启蒙阶段,家长就不用费劲在前面领跑了,只要做好后背支持,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如果兴趣没被破坏掉,在资料充足,方向比较正确的情况下,他们是可以自己往前跑的,而这一点对家长而言虽然也不容易,但是对家长英语的要求,不是必须的,如果家长英语好,陪孩子更远一些,如果跟不上孩子,也不是致命的。
其实,或早或晚,孩子总会离开爸妈,往前跑的。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5-3-18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谁能把英语学到有多么高大上,我不怎么太羡慕。 也没时间参与。
我更关注逻辑思维训练,这方面我们是弱项。 ...
其实回的是您的那个点评。
请问细节上的差异是?
(我绝没有抬杠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出现偏差而已。网络时代,说话真的容易造成误解)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5-3-18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点:
第一个是对家长的要求上,本帖楼主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关于这两点,第二点完全同意。确实,后劲大小这一点我看的各种数据例子等还不够,不足以做比较。有限的例子中,看到启蒙之后遇到瓶颈,习得不下去也是有的,按照壮妈的说法,这个时候是要加大学得的量(或者上培训班),但其实越往后人越少是正常的,因为很多人不需要到那个水平。至于您的方法,目前还不能说到了后劲的阶段,所以就难以评价了。
第一点,自然您的方法会使家长省力,(这里还是要刨掉英语能力来说),但是前提是家长转移了一部分他们自己的任务到您这来,比如说您可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工具、资源、方法(我胡猜的,不确定),或至少您帮助陪伴了孩子一段特定的时间,这一部分是壮妈的方法中自己启蒙的那一部分家长需要亲自做的。转移任务是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不能直接对比,因此等量或不等量因人而已),所以应该来说,对家长的要求上,不能说一样不一样高,而是,都比较高。
本帖最后由 kingsflying 于 2015-4-9 17:59 编辑
想不到有这么多人给我送贝壳,真是太意外,太惊喜了! 喜欢这种百家争鸣的气氛,虽然我只默默吸收经验,回复是为赚贝贝。:lol 分析的很到位!支持 关于壮妈和神庙的华山论剑,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某些方面,壮妈的理论和High版如出一辙,两人都以大量的、符合孩子心智程度的资源,循序渐进地输入。看了壮妈的书,猛然意识到很多爸妈问到的:启蒙到一定程度(比如1-2年,能看很多动画片)后该怎么办?那个答案已经昭然若揭:无论听也好、看也好,这个阶段应逐渐接触到文学作品,由桥梁书过度到初章以及中章。这在High版的启蒙套餐的帖子里,也记录得清清楚楚。之前一直没理解到这个帖子博大精深的内容,其实是因为我的水平还不够。因为我这个当妈的听力很弱,启蒙之时,发现孩子能听懂大量动画片,甚至能看懂迪士尼动画片,顿觉前途一片光明,胜利就在前方,但现在回头一看,才发现因自己的局限而看得太浅。能看懂英语动画片,只是长征的第一步,试想国外4-5岁小孩已经能看懂这些片子了,难道他们就脱盲了吗?壮妈和High版提到的,初章、中章的有声书和文本,才是进入英语文学大门的台阶。
照这样下去,亲子英语真的是长期工程,并不是仅仅靠动画来吸引孩子,启启蒙这么简单,而是通过这门语言,接触到美国英国博大精深的文学。这才是壮妈和High版的发心,也可以知道为什么粽子英语等方法在这里不受推崇,因为粽子爸爸过度赞同听读动画片,而不涉及阅读的领域。
再理解神庙的理论,其实很多爸妈(包括我)都非常喜欢看双方争论的帖子,而且也觉得两人都有道理。神庙重在第一步:启蒙入门。而他的方法对一些还不能亲力亲为指导孩子的父母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但对于有能力做亲子启蒙孩子的父母来说,感觉有点粗暴(请原谅我这个词,很久没看语文书了,用词有些困难;P)。但粗暴的方式也是方式,虽然不像壮妈那样“无痛”,不过试想,哪里有那么多勤学好问、善于思考且有时间的爸妈、或者英语老师,能够静下心来,用自然和无痛的方式,将孩子领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呢?来爸妈网的父母们,其实已经很厉害了,普通家长忙于应付各类琐事,很难用学者的心来对待这门语言和文学。许多培训机构,只能给孩子提前上上小学、初中的课程,或者做做游戏,这么慢条斯理地,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入门呢?神庙的方法,可以满足这类家长的期望。
他们的风格让我体会到,理工生的情感因素真不像文科生那样细腻,壮妈的书,知识面广,且满满都是体贴和温柔,神庙的帖子,却有一种外科医生的干练决心。 我一直不知道两个人在争论什么,但是在他们的争论中我慢慢的整理自己的引导孩子的思路。这个帖子让我明白两个人的观点了。看来我不善于进行理论归纳,还好,我愿意实践。 一直不知道两个人在争论什么,但是在他们的争论中我慢慢的整理自己的引导孩子的思路。这个帖子让我明白两个人的观点了。看来我不善于 支持 分析的很好 谢谢分享,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