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到阅读,能水到渠成吗?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4-21 07:21 编辑儿子上小一,开学时是零基础。第一学期用我自创的一套识字儿歌,效果相当不错。期末考试前的三次认读字标拼音测试,儿子得了两次100分,一次98分,班里每次大约十七八个得满分的,我对儿子的成绩很满意。但在辅导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短文阅读速度比较慢,理解出现偏差,还有就是若干词语组合成一个句子,词语的逻辑顺序总是不对。我总结,主要还是由于没有自主阅读,阅读不熟练,语感不强。这个学期有了大量的组词训练,更让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所谓组词训练,都是由老师在学期开始时先组好词,家长再打印出来,供孩子记忆。课上测试时,给出拼音,由学生默写。不过里面的很多词语,字虽然认识,但词语的含义却不了解,默写时极容易写错,比如合同、太岁、去火、秀才、扫听等等。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掌握词语含义实在效率太低。我觉得,识字并不就代表会阅读,不仅短文读得费劲,连句子、词语的意思甚至也不一定明了,所以识字之外必须开辟自主阅读的战线。只有不断地自主阅读,才能在语境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弄懂文章的思想。因此从寒假开始,我让儿子每天读一个小时的注音书,现在读了五六本,拼音已经较为流利了。按我的设想,今后是要引导孩子往纯文字书上过渡。计划用一些较简单的绘本,以及从网上找一些资料,进行改编,或个别注音的方式,打印出来让孩子反复阅读,我想有几十篇应该能初步达到目的。识字方面,一直在用我自创的识字儿歌,但因为本学期增加了自主阅读,再加上户外时间增多,识字由放学后两次减少到一次,所以效果不如上学期好,尤其是在学完两三天的测验中成绩不太理想。但我感觉尚可接受,毕竟时间分配不多。如果时间放长些,到学期后期会好一些。现在识字和阅读两手都要抓,因此分散了精力,但也没有太好的方法了。我所质疑的,是教材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学校的那一套教学方法,还是应试教育的,缺乏分级阅读材料,靠熟记生字、讲解课本、训练做题,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技能的培养,比如组词、仿写等等,但对于阅读,还是仅有皮毛。再加上三天两头测试巩固的效果,在后面紧追不舍,这种“现开花现结果”的方式对那些零基础的孩子是一种折磨。之所以这样干,我想一个原因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很多人心里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把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当成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另一个原因也有可能在于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不断追求优秀再优秀的结果。其实只要学生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识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已为一代代学子们所证实。但并不是人人都能阅读,都有阅读的习惯,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是人人都能阅读,我想是因为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而有了阅读的习惯,就会在阅读中经常思考,就能了解和把握书中的思想。而机械地识字,更多地是靠记忆,而且信息量极为有限,也就难以促使人去思考。所以,识字到阅读,并非是水到渠成的,识字是容易做到的,但阅读则需要比识字多得多的训练和培养才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将识字和阅读两手都要抓的缘故。在这一意义上,识字和阅读才是真正相互促进的。
楼主反复提到自创的识字儿歌,能分享下吗? 不能,不是识字就能读,不是大量阅读就会读,大量阅读的过程会产生读书的方法,当一个人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模式,可以说他会读了。 大杨1983 发表于 2015-4-20 18: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反复提到自创的识字儿歌,能分享下吗?
找我发的帖子即可。
识字不是应该不知不觉就会的么 越来越觉得,孩子早认字是一大好处了。特别是加了英语启蒙以后,真是感觉要是再每天抽专门时间给读中文绘本时间不够用。 若熙爸爸 发表于 2015-4-20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多句嘴。
会读而不识意,是不识字。
严重同意你的看法
水云起 发表于 2015-4-20 2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识字不是应该不知不觉就会的么
同意,大量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还知道了字意,所以还是靠阅读识字
本帖最后由 蜗牛蜗牛慢慢爬 于 2015-4-20 22:26 编辑
不管是学什么,背儿歌和口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积累起深厚的功底,方才是真正掌握了精髓。一知半解的招式不如不学。我觉得楼主搞反了,就我们家的经验来说,是阅读到识字,水到渠成。从未单独识字,符合年龄的书籍,无论注音与否,阅读没有障碍。倒不是说字字都认识,但孩子会自行揣摩猜测,有时跳过去也未尝不可。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4-21 07:12 编辑
若熙爸爸 发表于 2015-4-20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多句嘴。
会读而不识意,是不识字。
你说的和我矛盾吗?我自己也知道编儿歌是死记硬背,只不过比学校的识字教育活泼生动一些(死记硬背对识字也是必要的,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现在单纯靠阅读识字,肯定过于理想化)。所以我才要识字和阅读两手都要抓啊?你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吗?你应该先弄懂我是怎么说的,别上来就给别人罗织一个罪名,真是“莫须有”啊。
另外,识字形就不是识字?那些摆脱文盲的,但很少读书的人,大概还是文盲?你把识字说成不识字,有过分抬高自己的嫌疑哦。
唉,说实话,一个小学语文,我们这代人玩着就学了,是个事儿吗?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也有这么大的意见分歧,我也呵呵了。
我所反对的,是学校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学前没有基础的孩子有点过分。干嘛不能像我们当初那样慢慢成长?慢两拍就成不了才吗?一边识字,一遍阅读,自得其乐,不更好吗? 水云起 发表于 2015-4-20 2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识字不是应该不知不觉就会的么
所以说今天的学校教育 是过了,我们以前也没有家长辅导,也不用天天考试,一样学得好好的。现在这是怎么啦?
蜗牛蜗牛慢慢爬 发表于 2015-4-20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管是学什么,背儿歌和口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积累起深厚的功底,方才是真正掌握了精髓。一知半解的招 ...
当然不能只背儿歌,我不是说了识字和阅读两手都要抓吗?
本帖最后由 xiaopangxieyiyi 于 2015-4-21 08:55 编辑
我们一年级,学校语文课教的很快,基本一天一课的样子,好亏我们学前常用字都认识了,不然肯定跟不上,班里也有小朋友学的很累的,主要还是幼小衔接有问题,又提倡学前零基础,又要一上学就很多知识一起来,而且说是减负,不留书面作业,可口头作业一样很多的,背书,读课文。这个是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
阅读到识字能水到渠成是最好的,我们用了2年半的时间,到大班就能自己读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了,这是我们2年半快3年,每天晚上半小时亲子阅读的成果,这个时间花的是值得的。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4-21 09:01 编辑
xiaopangxieyiyi 发表于 2015-4-21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一年级,学校语文课教的很快,基本一天一课的样子,好亏我们学前常用字都认识了,不然肯定跟不上,班里 ...
是这样的。回想我的小学时代,80年代初,而且我是农村的,那真是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时期。不过,从来没有把识字、读书当成多大的事。三年级读过童话,四年级翻烂过厚本的民间故事,五年级跟大家说将来的理想是当作家。不知怎么的,现在把识字、语文之类看得这么严重,又是学前的超前教育,又是上学后的考试、测验、找家长,把一个简单的东西搞得这么累。其实不就是个早个一年半载、晚个一年半载的事嘛。这个教育体制到底怎么了?
学校没啥考的了,死命搞生字词,课本要求的会认的字老师要求听写,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古诗词,老师要求默写。拔高不止一点点。我的做法是,课本的要求必须掌握,老师的要求尽量做到。比如古诗词默写,我就把难写的字挑出来,不强制要求。如果真按老师的那一套,估计时间全耗在作业上都不够,哪有空阅读啊?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4-22 12:05 编辑
蜗牛蜗牛慢慢爬 发表于 2015-4-21 15: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校没啥考的了,死命搞生字词,课本要求的会认的字老师要求听写,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古诗词,老师要求 ...
要真跟着学校的指挥棒走,是成了考试的“高手”,应试教育中的“精英”,可是最后除了考试,还能有别的吗?语文是帮助孩子识字、交流、读书、写作,不过现在一般只注重前两个,后两个才是更高的理想。
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读了,别着急上火,会水到渠成的。别把自己的压力传给孩子。 Sunshine82 发表于 2015-4-22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读了,别着急上火,会水到渠成的。别把自己的压力传给孩子。
是是,把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化解掉,尽量不影响孩子。
xuanxuanie 发表于 2015-4-21 15:46
要真跟着学校的指挥棒走,是成了考试的“高手”,应试教育中的“精英”,可是最后除了考试,还能有别的吗 ...
没办法,在校的时间老师就是那么教的,为啥那么教呢?一是出成绩 二是不操心。不操心就能出成绩老师当然趋之若鹜了。只是苦了孩子们,搞完老师的那套应试还得花时间提高素养。好在我家孩子兴趣广泛,喜欢阅读,只当是调剂了。 我家孩子零基础上小学,虽然开始落后一点,不过很自然的渐渐开始阅读,识字量、理解和表达能力不知不觉提升得很快,我感觉不用急于求成,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肯定可以吧,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