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ingmeibec 发表于 2010-10-9 22:38:53

(请教)想让孩子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请各方高手帮忙推荐一些书或者文章

          我家小朋友已能自主阅读了不少小说,但拿起一篇不熟悉的文章朗读却还是读得断断续续的大半个小时过去都没读完六、七百字的文章。现在感觉还是要好好的、扎扎实实的朗读才能更利于她对文章的理解,才能把语文学好、更深入领悟语言。否则看了一堆小说,到头来还是一个不停的追故事情节,吃了不少的快餐,却消化不了。所以想请各位帮忙推荐一些适合二年级小朋友(识字方面已过关)朗读的现代文。或者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提出来!!

巍巍 发表于 2010-10-9 22:44:17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10-9 22:48 编辑

听听名家朗诵的散文、古文,模仿语调。
资源找炫爸。

巍小朋友也二年级,最近读《日有所诵》第三册,神奇树屋中文版。

关于朗诵,我曾经教过他怎么朗诵诗词。

chh1 发表于 2010-10-9 23:15:39

刚出了《我爱吟诵》,只是看到新出的。内容怎么样就不知道了。你看看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31655
以下摘抄自亲近母语论坛编写说明.吟诵,这个古代汉语诗文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唯一的诵读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被学校教育抛弃了百年以后,又回来了。自从吟诵退出教育系统,就有一大批著名学者、教育家呼吁吟诵归来: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直至周有光、朱东润、赵朴初、南怀瑾、叶嘉莹、戴逸……今天,百年心愿结出了第一个果实。由中央精神文明办、国家语委、教育部联合启动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资源库”将拍摄800篇古诗文吟诵的录像,免费提供给全国的语文教师制作课件——吟诵将重回课堂。与此同时,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诞生了。为了便于吟诵的普及与推广,这套书全部采用了普通话吟诵。这些普通话吟诵,大部分直接来自于各地的传统吟诵,只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了改造。书中荟萃了国内最优秀的普通话吟诵专家的吟诵录音,而且是第一套从声韵角度分析课文的教材,对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全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组织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小学语文教师与吟诵专家共同选定篇目。选篇的原则,是基本涵盖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篇目来自于三方面:一是课标两次修订的《小学必背古诗80首》和《小学必背古诗70首》中所有的诗词,目的是为了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教材(主要是人教版)中的古诗词;三是中华经典诵读(包括蒙学)的内容,如《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老子》《庄子》《爱莲说》《诫子书》等等,这部分篇目多是节选,尤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目为主,旨在为师生提供各种文体的吟诵范例。
所有选篇均为大字注音,并按文读的要求进行了标注。吟诵是要求文读的,我们在传统文读的基础上,结合普通话的特点,并考虑到了现在孩子们的语言实际情况,拟定了本书的普通话吟诵文读原则。这些原则是:1. 以三国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分界线。由于这套书没有选近古中原音韵体系的作品(其中元明清的作品也是按照中古平水韵系统创作的),所以不涉及近古汉语的问题。2. 上古散文按照普通话诵读。因为学术界对上古音还有争议,而入声字在散文中的作用不大。楚辞也按照普通话诵读,因为楚方言和中原雅言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3. 上古诗歌在普通话语音的基础上,标出入声字。上古汉语虽然可能没有旋律型声调,但是入声的存在是很明显的,很多诗歌押入声韵,这些押韵是有意义的,所以都进行了标注。4. 三国和三国以后的作品,都按平水韵标出入声字,入声字右上角以“”标示。这是国际音标中的喉塞音的符号。但是,这不表示入声一定要读成喉塞音。在古代的时候,入声字统一的特征是短音,所以我们主张入声字读短音。至于是什么样的短音,有没有喉塞音,是降调还是升调,这些都可以讨论,也都可以尝试。入声字的古代读音,有的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如“白”读bò,“黑”读hè,“角”读jué,等等,这些字都可以按古音读,也可以按今音读,但都必须读短音。在标音时,我们一般只标今音。5. 个别需要文读的字,用红色标示出拼音。这些字主要是韵字。押韵以及押什么韵,对汉语诗歌是有重要涵义的。如果读诗而不把押韵读出来,那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意义。所以,押韵的字如果按现代汉语不押韵了,我们主张参考古音读成押韵的音,当然可以是宽松的押韵的音。另一些文读的字是因为平仄格律的关系,需要恢复其古音才能体现出格律的字,我们主张文读。与格律关系不大的,即使有古音,也可以不文读。毕竟,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恢复古音。我们主张只在文读语音影响涵义的时候才文读。还有某些通假字或者多音字,为了醒目起见,我们也使用了红色标音。6. 蒙学的作品,除了声律类的(如《声律启蒙》,本来就是要传授声律知识的)之外,都按照普通话读,因为在这些作品中,入声字的作用不大。当然,这些文读的原则还可以讨论,我们也请大家在实践中提出意见,加以改进。这套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吟诵建议”,包括声韵分析和吟诵技巧两部分内容。一百年来,我们都是拿着西方理论套中国的,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把诗歌当“poem”分析,使我们的汉语诗歌就只剩下了字义。而我们的传统是“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在哪里?在声韵里。那些字义是通过声韵的流动得以展示、改变、发展和浑融的。离开声韵谈诗歌的涵义,多少有点瞎子摸象。这套书是第一次把小学古诗文的声韵意义揭示出来,对学习和教学都会有重要的启示。实际上,如果能够把吟诵的效果与声韵分析相结合,通过吟诵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那才是吟诵教学应该达到的深度。由于吟诵传统濒临失传,吟诵知识于大家比较陌生,我们特意在每本书的最后附录了一些吟诵的基本常识,请大家参看。本书的初级吟诵建议由程滨和徐健顺撰写,中级和高级吟诵建议均由徐健顺撰写,吟诵知识由徐健顺撰写。这套书所有的吟诵录音由中华吟诵学会组织八位普通话吟诵名家联合录制,共录制了超过一千篇吟诵。我们优中选优,最终每篇诗文选定了2~3篇吟诵,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更多形式、更多风格的吟诵,知道吟诵不是一种曲调,而是一种方法,而且是基于各人不同的理解的。这些吟诵录音,包括吟咏和诵读两类,以吟咏为主。吟诵是有曲调的,诵读是没有曲调的,但除此之外,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遵循汉语的特点并按照诗文的创作规律来进行的。这些吟诵并不是普通话吟诵的范例,而只是其中的一个吟诵实例而已。你只要掌握了吟诵的方法,也可以对这些吟诵调进行改造,或者自己创作吟诵调。书中对直接来自传统吟诵的吟诵调都标明了来源。其中个别的来自现代歌曲,这也是为大家创作新吟诵调开拓思路。没有标明来源的,一部分是吟诵者自己创作的,一部分就是在传统吟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只不过改造的成分很大,它们也都同样建立在吟诵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传统吟诵一脉相承。吟诵的审定筛选工作,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恩保先生、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笃文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宋红先生等多位专家完成,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先生、日本丽泽大学教授孙玄龄先生等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谢意!这套书还得到了汉语拼音的主要缔造者、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以及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教育家叶嘉莹先生的鼎力支持。感谢他们以及一大批前辈学者、吟诵传人们对吟诵回归教育所做的努力!作为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们在很多方面也是第一次尝试,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妮可妮子 发表于 2010-10-9 23:19:31

我最近其实也在看一些关于“儿童朗读”“如何成为小记者”……之类的儿童书~

发觉还真不少呢!

少年宫也有很多朗读及小记者班——真是英雄出少年了。:o

但是,很多孩子的访问,我真的觉得还蛮僵硬的,不知道中国的这一套方式,好吗?

smileysr 发表于 2011-12-1 11:00:27

跟着学习了。。。。。

zsjren 发表于 2011-12-1 12:45:34

跟学,这些天也想着给小朋友一些朗读素材

echo20041210 发表于 2013-9-10 18:04:34

巍巍 发表于 2010-10-9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听名家朗诵的散文、古文,模仿语调。
资源找炫爸。



一直想请教一下,比如找中文资源找炫爸,我收藏了炫辰爸爸的空间,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炫爸发的所有贴子.

hxmseason 发表于 2013-9-10 18:17:48

echo20041210 发表于 2013-9-10 18: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想请教一下,比如找中文资源找炫爸,我收藏了炫辰爸爸的空间,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炫爸发的所有贴子 ...

进入他的空间就能看到他的帖子了。。

pqylln 发表于 2013-9-13 19:21:42

同感{:soso_e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想让孩子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请各方高手帮忙推荐一些书或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