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9 06:56:15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书中讨论到的“窗口期”

      中国孩子学英语,是属于第二语言的范畴。而语言学里的“关键期假说”,目标是指向揭开人类语言机制之谜的,如果说在育儿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也会存在于母语发展方面。关键期、窗口期、敏感期这些半生不熟的术语,结合上“起跑线”的说法,共振的是父母心中对于孩子英语发展的焦虑,指向的是父母腰间的钱包。作为从第二语言习得角度探讨问题的《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书,将年龄作为影响第二语言发展的可变因素中的一个,编排为了7章中的一章。而这一章中,还有分析早学外语的利和弊的篇幅,有针对不同年龄段起步应该注意的特点和方法的分析。章末所附李岑老师特约专稿,也只是用他的思路在提示,大孩子起步直接进入原版阅读,也不是不可行的。即便在专门讨论“窗口期”的第一节里,结论也只是说科研方面做不出学外语一定要赶在“窗口期”之前进行的建议而已。英语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局部,年龄又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而那个无法得到科学证明的“关键期”还能剩下多少分量呢?大家不妨细细地品味一下。


    “窗口期”这个说法对于语言学习很形象,让人觉得好像有那么一个时间“窗口”,一旦时间一过,这个“窗口”就关上了,孩子的外语就再也学不出来了。早几年,好些父母受“起跑线”说法的影响,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尽量让孩子早早地开始学外语。现在看得多、听得多了,对于起跑线的考虑也淡定了很多,可是这个“窗口期”却还是那么让人焦虑,就是没法淡定,生怕真要错过了时间的“窗口”,就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外语学习。
    更准确一点的表达,这个“窗口期”应该叫作“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原本是发展心理学和生物学里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引入语言学界,形成了一个“关键期假说”,试图来解释人类习得语言的过程。这个假说认为人的大脑里有一些跟语言习得相关的生物机制存在,这些机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最迟到了青春期开始的时候就会完全消失,因此人类出生的头几年是学会语言的一个关键时间窗口,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学不成语言了。

    语言关键期的假设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相当程度的认同。但是它在学术界也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不好证明。术语本身,是类比哺乳动物的视觉能力发展过程而得出来的,要研究动物视觉的发展,可以在实验室里控制条件,比如在关键期里不让实验动物得到光源刺激,这样就可以最终获得错过关键期以后,视觉能力就无法得到发展的实验结果,就可以证明关键期的关键。可是对于人类语言的发展却无法展开相应的实验,论证基本上就只能依靠推论的手段,这样也难免会带来不同学术见解上的争论。

    能够得到的部分实证,主要来自于对大脑受损的个例和对“狼孩”的研究。有些大脑受损的例子,语言能力受到了影响,如果发生在关键期以前,以后还有恢复的情况,可是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就再也恢复不了了。不过这样的例子要考虑大脑哪个部分受损,能恢复和不能恢复的原因是否还涉及大脑分管语言部分以外区域的损伤等,这都比较难控制。“狼孩”的例子很有分量,也很难得,证明了人类的孩子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就再也不能有效学会语言,特别是不能有效学会句法结构了。但即便针对“狼孩”的情况,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狼孩”自身的智力发展也遭到了破坏,不能证明是错过了语言关键期,还是因为整个认知能力无法正常发展而抑制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关键期假说很快被应用到了第二语言领域。这一次,实证的数据就比较容易得到了,毕竟只是人的第二语言嘛,只要找不同年龄组的学习者来作对比,就知道关键期之前和之后学第二语言会有什么不同了。结果,大量的案例和统计数字分析出来以后,发现竟然是一笔糊涂账。大致的结论就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里“关键期”没有那么关键!

    首先一个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有些成年才开始学习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也能达到很高水平。举个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马克思51 岁才开始学俄语,但也达到了可以在图书馆阅读原文的程度。这样的例证和第一语言中错过了关键期的“狼孩”的情况完全不同,所以关键期假设在第二语言领域的可接受程度就大大打了折扣,关键期的时间段也被越放越宽,一般会被放宽到2 -12 岁这么大的范围,而且还不时出现一些相对宽泛一点术语,比如“敏感期”、“最佳期”等,
来回避这个不怎么关键的“关键期”的说法。

    看到了在所谓的“关键期”以后也能学好外语的情况,有些研究进一步细化,从语音、语法、词汇这些不同的语言内容着手来看问题。在语音的层面,问题比较清晰,就是年龄越小优势越强,而过了青春期以后要形成完全纯正的口音,概率就很小了。这样,关键期对于第二语言的口音有影响,基本上成为了共识。语法呢,无法得出清晰的结论,也就是说孩子从低龄开始学习,在句法结构方面看不出超过成人的明显优势。这一点和第一语言对比,差别就很大了。前面一章提到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人类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以后,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通用语法(UG)机制,所以一个孩子无论出生在哪里,都能学会当地的语言作为母语,而且这门语言里的句法结构是不用教的,自然形成,这个形成的时间窗口大约是四岁以前。可是,如果拿第二语言学习里语法掌握的情况来对比就明显不同了,语法需要专门教,而且在很长的时期甚至于终生都不能达到完美,并没有那么清晰的一个关键期。

    到了词汇方面,成年人的学习优势反而体现出来了,积累词汇的速度要比孩子快多了。词汇问题本身也是一笔更糊涂的账,因为在母语里,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早早地就形成并且固定了,可是词汇量的增长一直要维持到中年,到35-40 岁这个年龄段。而且,来自神经语言学方面的一些证据还表明,词汇不完全归大脑的语言中枢控制,而是分布在大脑皮层的各处。有了成年人词汇学习速度更快的这笔糊涂账以后,第二语言里关键期的价值进一步下降,因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积累应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环节。

    到底在青春期开始的阶段,人类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那么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在这个时间阶段以前,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还没有完成,对于语言的处理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语言中枢去,大脑的可塑性还比较强。近些年来另一个比较倾向性的说法是,大脑有一块叫前额皮质的地方还没有完成发育,这个发育一旦完成,许多人类幼年期具有的自然本能就被扼制了,再也体现不出来了。在这个层面,毕竟人类的大脑和语言还都是未解之谜,科研上能够解决的问题还很有限。
    人类的大脑在青春期发生了什么,导致语言学习的机制发生了变化还不能够被解释得很明白。可是另外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神奇现象却又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那就是青春期前学的语言还会忘记。

    小孩子学的语言会忘记吗?可能谁都不曾想到过这个问题,可是答案却是惊人的:会忘,而且会忘得干干净净!

    首先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美国一位语言学教授,他当时在德国工作了两年,期间他的家眷,包括三个女儿都和他一起住在德国。和所有生活在另外一个语言环境里的孩子一样,这三个孩子很快学会了地道的、不带口音的德语,在德国正常上学。

    教授回到美国以后,自然会和德国的友人频繁交往,所有人都夸奖孩子们的德语好,孩子们也是十分得意。可是慢慢地,教授发现两个小女儿越来越少说德
语了,几年后就完全听不到她们说了。后来他专门地问了她们俩,回答是我们不
会德语。教授不知道是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在作怪,拐弯抹角地想找出原因,也
间接直接地做了一些语言测试,他竟然吃惊地发现,两个孩子真的把德语全部都
忘光了!

    可是大女儿没有忘。这是天作之巧,教授是语言学家,有专业的敏感,而三个女儿去德国的年龄不同,这又给了他找到答案的一个关键:大女儿大约是十一岁去的,十三岁回的,这里又出现了那个神奇的时间点:青春发育期。最后研究的结论是,儿童在青春期之前学的语言,在脱离了使用语境以后会被完全忘掉。
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引起了领域内不小的兴趣,许多相应的后续研究从各个角度展开,不但学的第二语言会忘掉,从针对难民里的孤儿和跨国领养的孩子的研究来看,小时候学的母语也会忘光。所有研究中观察到的不同语言和语言环境的个例,都支持这个会忘的结论。其实,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自己身边方言与普通话的情况,或是有一两年跨国生活经历的情况也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在新浪博客上分享这个语言现象的时候,许多热心的网友就提供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实例。我自己小时候家里是说普通话的,我和我妹妹同时会说当地方言,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我们搬家去了其他方言区,我小时候的方言保留下来了,而比我小三岁的妹妹却完全忘了,这算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

    因为语言会忘记的时间分界点也在青春期,那么大脑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产生了某些关键性的变化这个假设,得到了进一步证明,同时又给相关的科研结论加上了重要的一条,就是“关键期”之前学会的语言在大脑里可能会留不住。如果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因为好多学习者都没有实际使用的环境,太小的孩子去学,学得快忘得快就更会是一个跑不掉的现实。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即使到了最考虑教学应用的层面,虽然可以普遍观察到人类儿童具有一些今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减弱的语言习得的本能,但是因为存在青春期之后才开始的学习者也能够达到很高水平的现象,加上后面第三节里将要提到的一些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学习速度和最终效果方面,在关键期之内学习也不一定就比之后学习更有效。这样我们就不能从科研的角度定义说,学外语一定要赶在关键期之前,不然就学不出来或是学得很费力了。学外语不能错过“窗口期”这样的建议,从严谨的科研角度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对于年龄跟外语学习的关系,保持一定的敏感就足够了,不必过于纠结于“关键期”、“敏感期”
这个传说中的时间窗口。

【禁止返利网链接,谢谢】小小留言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9 06:57:15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5-4-29 07:03 编辑

关于年龄因素跟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的这一章,原书目录如下:


晓月雨田 发表于 2015-4-29 07:43:38

谢谢王老师的知识普及,很受益,慢慢在阅读您的著作。

乍看之下,似乎和社会主流宣传唱反调,实则肺腑之言不少,受教受教!

Ruoan 发表于 2015-4-29 07:58:50


呵呵

热贴留名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9 08:07:28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5-4-29 09:04 编辑

"最后研究
的结论是,儿童在青春期之前学的语言,在脱离了使用语境以后会被完全忘掉。"这个可能指的是小海归.关于这个韩博士也写过一个精彩的文章了.问题咱们大多数是不出国学外语的孩子,他们呢?小海龟和小土鳖也不能全混一起说。

人面桃花 发表于 2015-4-29 08:09:36

个人觉得英语学习,目前就学龄前来说根本没必要那么紧张~我家拿英文书,只当各种书的一种,维护一个读说听的兴趣~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9 08:34:38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5-4-29 09:00 编辑

学语言,可能越大越需要来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很小就双语启蒙,二外三外再学,很容易的.可能也是双语开发了大脑的语言区.我认识很多国内学会二外三外的孩子们,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并且,二外三外,比一外所用的时间更短,一般来说半年多就开口输出了.如果从小只一门母语,我想,英语大了学,很困难,何况咱们的孩子三年级后是没有充足时间让你学语言的,还得小升初啊.所以,我的主张是,要早学,越早越好.

辩音和发音呢,没敏感期吗?

我有很多三年级前,甚至是一年级前就两外,三外的孩子的真实例子.大了,那有这么多时间让你学语言?

马克思学多少外是在国内学的,还是出国学的?

狼孩子学不会,也是因为大脑语言区在敏感期内没有进行第一语言没开发,就枯萎了.那学二外不开发语言区吗?

sandydad 发表于 2015-4-29 08:36:24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9 0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语言,可能越大越需要来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很小就双语启蒙,二外三外再学,很容易的.可能也是双语开发 ...

http://img2.ebama.net/forum/201410/20/094651f4qraaccmpqmpsm4.jpg

夏实 发表于 2015-4-29 09:05:15

我从学习资源这方面来看。我家的孩子今年7岁,他基本是6岁开始英语启蒙的,所以英语的学龄是1.5岁。
家长们都知道,英语阅读最好选择原版书籍。而这时候我们就会有些尴尬,简单能看懂的,情节太幼稚;情节符合7岁孩子看的,英文又难很多。虽然也有一部分书是针对这种实际年龄与英语学龄差得多的孩子,但毕竟少了很多。

所以我的意见是,尽早学,不用太早,4岁左右吧,这种尴尬就会减少很多。这个学指的是磨耳朵,多听。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开始学了,就必须坚持下来,绝对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样是在做无用功。

anniesunshine_7 发表于 2015-4-29 09:19:14

本帖最后由 anniesunshine_7 于 2015-4-29 09:20 编辑

我感觉,博士是在鼓励一部分人,起步晚的也可以学好,关键是要用,要交际,要坚持;还有提醒早学的人,即使学的早,也要坚持下去。如果孩子学英文,不是为了以后学得更好,有更多积累,而是为了以后免修,学得轻松,这其实是种自我设限,流于浮夸。我们的中文听说读写到小学四年级,应该都会些了,但是水平还是很初级,也没听说可以免修,可以很轻松的学。学无止境,特别是语言类,入门才仅仅是开始,孩子越大,越应该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

铭基同学 发表于 2015-4-29 09:23:08

我也留个爪印。儿童英语你既然入了这个坑肯定就要打持久战,博士举的例子孩子学个语言不去继续温习持续练习1年内忘光光,这是肯定的。你说我们现在花那么大精力学英语,是打算以后不管不问了么?显然不是,学校要学,高考要考。这样的事实傻子都知道呀?不过很感谢王博,牛蛙看多了,这个书可是普娃的父母最好的治疗焦虑症良药。

fanxingliu 发表于 2015-4-29 09:29:00

本帖最后由 fanxingliu 于 2015-4-29 09:30 编辑

有条件还是早学,学了之后就一直坚持,维持一个有英语环境的状态,比如看美剧,英语电影,读原版的书,参加英语各种形式的口语训练,英语夏令营,外国语学校,英语角,找外教,估计就不会忘记了。现在资源这么丰富,只要家长中途不放弃,孩子应该不会忘记。

忘记的估计是没坚持的。

总之就是:早启蒙,一直坚持。

petro2015 发表于 2015-4-29 10:45:09

我觉得小时候会的语言大了不用就会忘,青春期学会的东西倒是不容易忘,记得青春期的记忆力是其他任何年龄段都比不了的,当时啥东西拿过来背几遍就能背下来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9 11:27:34

Ruoan 发表于 2015-4-29 0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

热贴留名

韩博士家Ray的故事,收在我书的“小海归、小归海”一节里了。请参看书目录:

crazylzj 发表于 2015-4-29 11:39:34

学语言,年龄比较小的比较容易学,这个不用什么科学实验就能证明。我的做法是不强制,引导为主,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不过感觉年纪小的小朋友确实进步得比较快。

high5 发表于 2015-4-29 13:15:45

这段拜读了,有几点不明,请教王博士

“最后研究的结论是,儿童在青春期之前学的语言,在脱离了使用语境以后会被完全忘掉。”
请问,这个研究是否有研究论文或是书籍出版发表,是否可以给一个链接索引,谢谢

这里想明确的是,研究中的语言是指某一种独立的语言,还是方言也算在内。 比如:
1)博士后面提到自己的例子来作为佐证,说的是方言,而非独立的一种语言。
2)您的方言的例子,在您的博客上发表过,记得当时我也说了我自己的例子。我小时候在上海长大,到7岁才到了北方上学。对于上海话,我现在听和说都没有问题。
对于方言来说,青春期前学的方言,离开使用语境就会忘这个结论下的就不严谨。

再看您举的例子,教授的孩子母语是英语,到德国学用德语, 回到美国后出现的现象是:大孩子没忘德语,小孩子忘记了德语。
这里想明确两点:
1)如果类比的话,最贴切假设的应该是,中国孩子到美国跟父母留学几年,回国后不用不学英语,青春期后回来的,英语不会忘,青春期前回来的,英语会忘光。
对于一直在国内,没有出过国的孩子,感觉由这个例子来类推,好像还缺了什么。

2)对于在国内学英语的孩子,他们学了不用,学了又放下不学了,会不会忘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会忘。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样啊。 我父母这辈人,到大学开始学俄语,有的是中学就开始学的。 后来绝大多数人都不用俄语了。现在去问问他们,还能记住多少俄语。我们这辈人,大多数是初中,也就是青春期之后(当口)开始学英语的,那些之后工作用不上,自己也不再学的,也不都全部忘光了。
所以想请教,对于在国内学英语的人,学了之后不用会忘记这个结论(常识),去分青春期前后的意义是什么呢?

感谢王博士解惑,谢谢。

ksly001 发表于 2015-4-29 13:29:17

从学习英语的第一天就没有打算停止过,要么不学,要么一辈子。就像爱好一样,有什么理由停止呢。具体到每天,或所或少。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5-4-29 13:44:17

本帖最后由 xuanjiangsara 于 2015-4-29 13:58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5-4-29 1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段拜读了,有几点不明,请教王博士

“最后研究的结论是,儿童在青春期之前学的语言,在脱离了使用语境 ...

靠着版主好说话,不然博士又'忽略我了。我特想听他怎么说青春期的孩子功课超忙(9点回家),玩心又大,怎么短短几年内达到托福雅思高分。因为国内考试无法衡量(博士也说了),光阅读不见得会用(也有阅读的孩子写作语法搭配毛病多)--所以即便暂时无出国打算的家庭也需要达到这么目标,不然真是浪费青春期学了。说出来实际操作方式,家长不就心里有方向了么。顺便说一下。孩童不好引导方向,青春期的大孩更难办,包括只接触过一点的原版的青少年,没动力,脑子僵化不适应的也不少。

举个例子:这个关键期里,大孩子没怎么学,就是跟学校课本走。英英解释绝对听不懂,学校里都让中文注释。去追,怎么追,追的上么。孩子肯定用中文注释欢天喜地的,但是英语能写的地到么。这只是青少年碰到的问题中很小的一个方面。

dtxxm 发表于 2015-4-29 13:57:07

赞,绝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每个人自身个体的实践。难免认识上有限制。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人想给专业之外的大众讲清楚是很容易的事,但要让他们明白却是很难的事。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9 14:28:07

孩子也忘,成人也忘.数学学了也忘,英语学了也忘,物理学了也忘.学什么好呢?

lavalise 发表于 2015-4-29 14:35:51

我特想知道博士的论点有无样本支持。比如统计过多少孩子?
博士是是由理工科转为语言学的,想必相当严谨。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5-4-29 15:00:57

今天和外教们闲聊,都是一些搞语言的,娃大多有海外游学经历。楼主的观点,是有借鉴意义的。其实大可不必钻字眼,统计数据历来有一定的分布。
我从王博士的话里更加坚定了"坚持"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让女儿走在双语的路上。倘若说对孩子只有教育没有追求,势必是假话,但无论如何,孩子能在学好学扎实的同时体会到乐趣,自然是最高境界。

carro 发表于 2015-4-29 15:12:29

最好还是用数据说话。统计学观点更证明观点

萱萱和曦曦 发表于 2015-4-29 15:15:27

学以致用才能不忘。

qinbaoba 发表于 2015-4-29 15:16:53

本帖最后由 qinbaoba 于 2015-4-29 15:35 编辑

成年期学好英语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概率又是多少?马克思51岁学俄语能到图书馆查资料,那叫水平高么?我见过几个没上过大学的英语不咋的也能吭哧吭哧看原文文献,这就叫外语水平高啊。
另外他们花费的精力真的比从小学外语孩子少的证据有没有呢?光从时间看是短些,但单位时间内的强度呢,时间短的一定比时间长的快乐而且痛苦小么?这些问题恐怕还需要数据说话

宝贝乖乖81 发表于 2015-4-29 15:47:40

看了这贴,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坚持,天天哪怕坚持10分钟也是坚持,细水长流

当妈八年整 发表于 2015-4-29 17:36:47

灿祥07 发表于 2015-4-29 0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语言,可能越大越需要来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很小就双语启蒙,二外三外再学,很容易的.可能也是双语开发 ...

学语言,可能越大越需要天赋——你是想说天赋吧?这正是我想说的,不过什么窗口期关键期的理论,也确实让人很大开眼界,长知识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9 19:43:17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9 23:27 编辑

摘自王青博士2013年本论坛旧帖中的一段:

第二语言习得还是人类的一个不解之谜,为什么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慢,为什么有的方法对某些人有效对某些人就无效,年龄、性别、性格、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到底对习得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没有定论。一个没有定论的学科,就一定要---允许争鸣,允许各种假设和尝试。



摘自王青博士2015年本帖中的结论:

这样我们就不能从科研的角度定义说,学外语一定要赶在关键期之前,不然就学不出来或是学得很费力了。学外语不能错过“窗口期”这样的建议,从严谨的科研角度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对于年龄跟外语学习的关系,保持一定的敏感就足够了,不必过于纠结于“关键期”、“敏感期”这个传说中的时间窗口。
--------------------------------------------------------------------------------------------

结合着博士---这两年出书前后---的观点,我认为对大家的启发性更大!



seekandhide 发表于 2015-4-29 19:49:52

看过英语语言大家庄智象写的一本书   说得很有道理那些成年后学习英语到达很高成就的   他们很多国文水平是很高的所以语言能力(母语或是其他语)和思维能力在其中起了很多作用的

高小宝 发表于 2015-4-29 20:43:43

和博士探讨一下:
      我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俄语,一直到大二,共学了八年,高考接近满分,大学时曾跟俄语系的同学一起上课1年,每周十四课时,91年毕业后一直没用过,现在已经基本全忘光了。二外学过一年日语,毕业后和日本人打过一阵子交道,现在还能简单说一些。所以我觉得语言能记住多少跟你实际应用过多久有关,成年人也不是学过就不忘。我应该算是一个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好的人,但因为没有实际环境去应用,所以忘记是必然的。
       我是从Max一岁半开始陪他学英语。现在,我们的差异在于:
      1、从理解能力上,我自然比他强很多,所以绝大多数的词汇我很容易理解,尤其是比较抽象的词。但是我严重依赖文字,基本上靠中文来帮助理解。Max是在语境中完全靠听力去猜词,他可能说不清词的准确含义,但遇到类似语境时会很自然地应用。
   2、 成年人学英语基本上已有知识的英文表达,而孩子就是把英语当成工具,去听、读他喜欢的故事、动画等。Max自己搞懂Magic school bus真的让我很惊奇,尤其是那些分子、摩擦力、重力等等很专业的词汇。在同样的时间内,我做不到。
   3、成年人会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像介词,我们会去区分几种情况,想用时去往里套,而孩子是在不断的重复中记住的,他基本不会用错介词,现在Max经常会纠正我的错误。
   4、孩子小时,他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靠高频率的重复,年龄特点决定他比较容易准确掌握。现在Max看动画片可以看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最终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以至于背下来。而我希望一次就把全部内容搞清楚,再多听两遍就过了,所以很难完整地记住。而且成年人除非有语境或者因被迫而必须,否则很难专心致志去学外语,毕竟外语对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作用着实有限。
   既然孩子和成年人学外语,不用都会忘,自然坚持就尤为重要。不过因为英文世界是如此丰富有趣,孩子只要能听、读得懂适龄的故事,很容易主动去坚持。Max学得早,应该说还是受益多多,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让孩子早学,越早越自然,越不露“学”的痕迹。
      从我和Max学习的时间和效果来看,我不认为我学得比他快,比他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书中讨论到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