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蛇要打七寸:找准孩子学习英语的突破口(上)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5-6-1 22:01 编辑文/大京老师
选择学英语的突破口要在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路子上来找。当然这个方法是个战略性的总的路线,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做些游戏,运用闪卡等,这是具体的方法,是术,是细目,而不是道,也不是纲,不是总的路线。
总的路线应该是个体系性,系统性的东西,是纲,纲举则目张。渔夫捕鱼要靠渔网,那个抓在手里的网的绳头就是纲,这个绳头是统领整个渔网的,网的眼儿都是细目。若想多捕鱼,关键在于这个绳头的控制。我们也需要掌握好孩子学好英语的“绳头”,这个才是真正能指导我们正确地教孩子学好英语的重要东西。
再复杂的体系都有一个关键的一点。找到了这个关键点,我们就找到了突破口。
学相声,要做好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学英语也要做好四门功课——听说读写。而这四门功课是顺序行进的,听说读写这个顺序。但是重点是什么呢?突破口在哪里呢?英语学习的早期,听说读写这四门功课,听说是重点。并不是读和写不重要,而是听说这块儿解决好了,读写就很容易了。因此要特别狠抓听说这一块儿。按照矛盾论来讲,孩子学英语的早期阶段,听说是主要矛盾,读写是次要矛盾。
听说这一块儿呢,听又是重点,是主要矛盾;而说是次要的矛盾。听到一定的程度,输入足够了,那么输出,说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水满则溢。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打蛇要打到七寸。
孩子学英语,英语学习的七寸是哪里?对了,就是听力。“听力” 就是蛇的七寸。所以,孩子开始学英语,学习英语全部的侧重点在听力上,这一点就是我们要找的突破口!
只要找对了这个突破口,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以继续学往下学,接下来就是势如破竹,水到渠成!
我们找到了学好英语的突破口就是听力。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它呢?我们找到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突破它。我们为了突破这个听力,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报班,外教,再不行出国旅游。 都有效,但又都效果有限。
听力看似简单,不就是让孩子多听嘛,多和老外交流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听力这个关键点若想攻破它,其实是不容易的。
听力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分别是:什么时候听?听什么?怎样听? 听多久?
第一个是时机,第二个是内容,第三个是方法,第四个是时间。这里边水很深,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我们已经知道了突破口是听说,尤其是听力这一部分。那么听什么呢?
儿童英语的听说训练,主要以场景为主。(再高一级就是话题或主题讨论)有时候场景和主题是相互融合或交叉的。
实践证明,孩子的早期的听说训练一定要以场景为主。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有机会出国,在国外待上个一二年,听力和口语进步是很快的。为什么孩子出国语言进步如此之快。地球人都知道,这是因为有语言的环境,但是环境这个词还是不够具体,比较含糊笼统。具体来说其实就是场景。
什么是语言环境,说白了是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比如,家里,幼儿园,学校,超市,游乐场,电影院等等,你所能去的有人际交流的任何地方,这些都是具体的场景。在什么场景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是有规律和套路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尤其是提升听说水平,我们就要在具体的场景上想办法,在具体的场景上做文章,下功夫。
我们多数老百姓都没有机会去国外长期生活的,那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有好办法了呢?是不是国内的孩子就很难学好英语呢?错。 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不出国一样能学好英语。 关键是要能找到这样的场景。那么在国内,英语场景怎么来呢?孩子走到哪儿都是汉语环境,汉语场景。哪里有英语环境,英语场景呢?顶多有外教。但说实话,外教有效,效果却很有限,因为外教本身不代表场景。
其实这个英语场景在国内是有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些英语的场景。以前国内缺英语场景,现在真的是不缺的,那在哪儿呢?儿童学英语,英文场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英文故事,另一个是英文原版动画片,这两个都是以场景为主的。在比较高的阶段,孩子提升口语水平还可以通过电影来实现,因为电影也是由场景组成的。
故事,动画,电影。这些都由有场景组成的,但本质上是一回事。任何动画或电影都是故事,任何有故事情节的东西也都可以演化成电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美国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就搞不清楚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否是真实的,主人公后来才知道真相,原来他周围的人,甚至亲人都是演员,都在演戏。
听力口语来源于生活。因此,故事,动画,这些东西当然就是孩子们学习提升听力口语的最佳素材。那高年级的孩子和我们成人提高英语听力口语的最好素材还有什么呢?你可以猜一猜,我想你肯定猜到了。
上面谈到了听的内容,也就是要听什么的问题。那么孩子什么时候听比较好呢?
有的人说早点好,也有的人说迟点好。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但是我的观点是:早点比迟点好,还是尽量早一些的好。语言不像其他的学科,只要方法正确,早些接触,必有好处。但这个话是好像也没有量化和标准的。到底早到几岁算是最好呢?
其实孩子之间接受或吸收多少还是有些差异的,不可能搞一刀切的。就算是母语的掌握,有些孩子就早些,有的则晚些。但据我的经验,在孩子基本上掌握了母语后就可以着手英文的听力输入了。
我不太赞同母语和英语同时输入,这样英语一定会影响母语的掌握,到头来哪个都学不好。母语应该早于英语,我更不同意英文早于母语的输入。我就听说过英语很好的妈妈过早给孩子全英文输入,但母语却没有掌握好,这是不对的。一般来说3岁开始简单的英文输入是可以的,但方式是那种轻松的,愉快的渗透,而不是刻意的学习,等到了4至5岁便可以正式规律地,循序渐进地学习英文了。
如果孩子的英语学得过早(比如1-2岁),则会影响到母语的掌握. 两种语言都很难学好。如果孩子的英语学得过晚,则母语对英语的干扰过大 英语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关键在于掌握好时机和把握好时间的平衡。而这一切都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
同意早输入。但同时两种语言,我感觉孩子可以学好的。像我们广东话和潮州话是两种不同的地方方言,但孩子可以自由的转换他要说的。 2岁更合适,因为1岁孩子的母语已经开始筑基了,3岁时孩子的母语已经比较强势 私家鼠麻麻 发表于 2015-5-27 09:56
同意早输入。但同时两种语言,我感觉孩子可以学好的。像我们广东话和潮州话是两种不同的地方方言,但孩子可 ...
方言虽然发音不同,但是语言结构和形式都是一样的,本质是一种语言。这可和两种不同的语言是两码事喔。 很喜欢楼主的这篇文章,学英语真的是要听说为主。听,具体怎么听?只是盲目的听,肯定没效果,结合着场景来听。谢谢! 小孩子学英语,还是习得为最佳方式. 粤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和学英语没多大差别。当年没听说普通话的环境,老一代很多人是不会说普通话的,但现在新一代的根本没有这问题。所以说,只要多听多说,没有什么外语是难学的 thanks for sharing!! 听起来有点悬 若无其诗 发表于 2015-5-27 10:47
很喜欢楼主的这篇文章,学英语真的是要听说为主。听,具体怎么听?只是盲目的听,肯定没效果,结合着场景来 ...
我会继续深入分享,感谢关注! 总结的太好啊。 楼主威武,说得非常在理,父母必读 “如果孩子的英语学得过早(比如1-2岁),则会影响到母语的掌握. 两种语言都很难学好。”这一观点,请问有统计数据验证么?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5-5-27 14:41
总结的太好啊。
感谢,以后多交流! 感谢分享,很好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