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京
上篇说到孩子学好英语的突破口是要狠抓听力,突破听力。这是前一阶段的突破口,那么再往高级阶段走呢? 高级阶段的突破口则是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恐怕现在很少有人不知道。谈到阅读的问题,我想多谈一些。虽然很多家长对阅读比以前重视多了,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不是非常普及。我有必要再谈一点阅读的重要性。
1 为什么阅读是拉开孩子今后英语水平及成绩差距的关键性因素?
从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眼睛看获取的信息占人类所获全部外界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阅读的地位自然十分重要。
当代英语考试中,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也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可以说阅读理解题目的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最后的英语成绩。
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英语考试,阅读的题目都占有绝对的比重。所以说到了一定的阶段,如果我们还是只顾及孩子的口语,或仅仅重视听说训练,而忽视了阅读,将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英语成绩,进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前途,这也绝非是耸人听闻。
口语能力,尤其是日常的口语交际其实只需要1000个左右的单词量就足够了,唯有通过阅读的方式,才能大规模提升单词和句型的数量。因此,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应高度重视孩子的英语阅读。
2 为什么说阅读能力是孩子今后在未来社会获取成功的第一核心能力?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知识与有效信息占有量的多寡,对一个人的成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一代一代知识的传承与积累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文明与繁荣。而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和知识都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因此阅读能力就决定了一个人占有知识和有效信息的能力。
“孩子们未来的竞争其实并不是文凭或学历的竞争,而是阅读能力的竞争”(奥巴马语) ,当今美国已将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推广阅读活动,从而导致了美国孩子的阅读量平均是中国孩子的六倍,这是很可怕的。 须知,今后孩子们这一代人是站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平台上展开竞争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北京或西安或其他的某个地域。
3 阅读能力才是二十一世纪领导力中的核心能力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是要培养孩子领导力,或培养未来的领袖。我说未来孩子真正的领导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如果连阅读能力都未提及,那还算培养领导力吗?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或者说阅读能力如果不强,就根本不会有什么领导力。
领导力包括了哪些能力? 有人会说是交际沟通能力,有人会说是演讲能力,有人会说是情商管理,有人还会说是思维方式等等吧,这些说法都对。但这些能力都不是核心的能力,核心的能力是阅读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由阅读能力延伸出来的。
别的不说,咱们就说这个说演讲能力吧。演讲能力表面上看是个口才,实际上是的脑才的问题,实际上是的肚子里“存货量” 多少的问题。 当然教一点技巧性的东西也是需要的,但主要是阅读能力在起作用的。有多少输入,才会有多少输出。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真正口才好的人都是阅读量很大的人,都是博览群书的人。
二十世纪的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有两个半,一个是希特勒,一个是列宁,半个是丘吉尔。 这几个人的演讲或说话那都是口若悬河,旁征博引。用周星驰的话说那就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啊。他们口才怎么这么好呢? 原来他们有个共同点,什么呢? 阅读量都超大。 不是我们常人这么点阅读量,一年读个几十本书,了不起百八十本书,而是一年几百册书的阅读量。
我们再看美国这些年的这几届总统,口才最好的应该是克林顿和奥巴马。克林顿被称为最爱阅读的总统之一,他一年的阅读量大概300本书,虽然比不了希特勒和列宁,但比常人还是多的多了,口才已经好的不得了了。奥巴马的口才大家都知道的,有目共睹的,不用多说了,他的阅读量应在克林顿之上,基本上手不释卷,度假时都在读书。 相比较而言,小布什口才就差多了,不过,他一年阅读量也在近100本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的,这个规律很明显,阅读量越大,口才越好,领导力越强。 通常来讲,不怎么爱读书的领导人就显得比较平庸,说话写文章也大多是假大空那一套。
当然也不是说阅读量大,阅读能力强的人口才就一定好,但是口才真正好的人阅读量一定都大。历史上所有的演说家都是博览群书,几乎所有口才好的人都是热爱阅读的人,否则肚子里没货,想倒也倒不出来,因为根本就无货可倒。
除此之外,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西方式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也几乎是要靠阅读来培养的。
我们可以放眼古今中外,那些真正的成功者,各行各业的卓越领导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学者型人才。阅读能力强,尤其是双语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未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其实各种考试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背景注释:
1 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年毕业于英国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是英国老牌的贵族学校,诞生过7位英国首相。建校于1572年,与著名的伊顿公学并驾齐驱,有点像牛津和剑桥的关系。
2 丘吉尔据说是掌握英文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5-6万。(美国高中生2万左右,成人2-3万)
3 列宁的著作《列宁全集》共45卷,该全集引用和参考的书目就达到16000册。
4 希特勒私人藏书量18000册,这还没算上他青年时代去图书馆读过的几千册书籍。(坏人太勤奋了不好,破坏力巨大)
看来,不论是伟人还是奸雄,都是由阅读量造就出来的,当然我们希望孩子们要学好人,千万别去学坏人。但是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阅读量给人们带来的力量有多大了,所以,阅读造就能力,阅读量造就领导力。
孩子在一定阶段要培养阅读能力,尤其是英语的学习,阅读必须非常重视。刚才也说了,考试要有阅读能力,社会竞争要有阅读能力,当未来的领袖也要有阅读能力。这个大家都明白了,那问题来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很多种,但依我看,听绘本故事是培养孩子听说及阅读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只听故事,但是并不热爱阅读,那说明是教育的方法中出现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并不是先听故事,再阅读的路线本身有什么问题。 只爱听故事,却不怎么爱阅读的问题出现在引导上,换句话说,把孩子从听故事逐渐引导到阅读上来是有个渐进的过程和需要一定的引导方式或技巧的。
给孩子阅读什么书呢?
如果一上来就给孩子们看《新概念》之类的课文,那孩子怎么会喜欢上阅读呢? 《新概念》是挺好的,文章非常的经典,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适合用它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不能着急。要慢慢从绘本故事逐步过渡到《新概念》才行。最近看了一个帖子讨论孩子要不要学《新概念》,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用学新概念,直接学原版绘本和原版书就行了。我说不学《新概念》的孩子今后要吃亏的,至少参加中考高考以及雅思托福要吃大亏。不读原版书的孩子如果参加美国高考(SAT)也会吃大亏的。这个话题今后会专门谈。
开始用什么书? 绘本是最好的。色彩鲜艳,情节生动,语言地道。绘本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启蒙性读物。
英语是如此,中文也一样。只不过我想说我们的中文语言的提高也同样需要提升孩子们中文的阅读能力。绘本和连环画我认为是最好的启蒙读物。
我们小时候那阵儿没有绘本,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是靠连环画。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几百册的连环画藏书了。我还记得我们上小学那会儿,学校门口有个连环画的书摊,给孩子们准备了小板凳,5分钱看一次,不限册书。我的快速阅读技巧大概就是那时候培养的。因为想多看,都是好故事啊,有古代英雄的,什么三国,西游的;有战争的,革命英雄,男孩儿有几个不喜欢打仗的呢;甚至还有香港武打片的连环画。既想多看,身上又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就促使自己快看快读。
那时候也没有人教你怎样阅读,家里大人不懂这个,学校老师也不教这个。但是阅读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怎么养成的?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实话,不是假的。我现在都很庆幸阅读一直都是是自己的终身爱好。
你问我这个阅读的爱好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我能感觉到,我感觉这个最大的兴趣就是故事给我带来的。也算是现身说法吧,我想说,我真的从阅读当中受益匪浅。
虽然我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换句话说,阅读爱好者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未来的成功者一定是阅读者。
原版绘本以后呢,当然就是原版书了包括了虚构类类的和非虚构类的两大部分。虚构类的是指故事文学题材的原版书,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而非虚构类的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题材。
打个比方,没有读原版书习惯的孩子就好像是携带步枪手榴弹的游击队,而有原版书阅读习惯的孩子就是拥有火炮和坦克的机械化正规军。区别不仅仅在于考试的轻松或难易上,更大的区别则是国际化的视野和眼界。
在这方面,一线北上广城市走在了前面,二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孩子们还没有这样的福气。原因是信息发达程度和家长们的意识。所以我有个观点,孩子们是不存在起跑线的,孩子们其实也不存在什么竞争的,而真正的竞争是家长之间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
现在推广阅读的人士越来越多了,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了,这个是非常可喜的,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更多的老师,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从阅读中受益,让孩子不仅仅为了考试而阅读吧,等到阅读都普及的那一天,中国真正崛起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我当然希望我分享的这篇小文能给一些孩子带来哪怕是小小的一点改变。说不定也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一些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