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less 发表于 2011-8-5 17:29:28

看央视“今日如何做父母”有感

看了央视“近日如何做父母”,关于如何做父母,两方观点辩论,一个观点是以蔡笑晚为代表,认为一定要为孩子设定远大人生目标,另一方观点是徐小平,认为要让孩子按天性自由发展,这两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上。现场支持后者的占大多数。

节目期间,徐小平举的一个折桂蒙特利尔的日本电影__《入殓师》的例子。他认同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举了自己育儿的经历。自己儿子突然想当厨师,又突然想当 摇滚歌星,父亲都表示了支持。在说到这番话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瑞安人。 家庭教育专家。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并通过自学考入杭州大学数学系,后因政治原因被迫回乡从医。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里,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精心培 养六个儿女走读书成才之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人才“魔术师”。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说:“我要有孩子,也请老蔡帮我带!全国的父母都应该看老蔡的书!”这位父亲用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打造了全部六个子女的精英之路。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36岁即成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论文审查工作,2008年荣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次子蔡天武,14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时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华尔街基金管理经理,现在美国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开办实业;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大12岁。

蔡笑晚教育子女坚持早教、立志和自学的原则,紧抓孩子从零岁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成才关键。他认为人人满意的教育观念最危险,只能培养出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这位教育理念朴素而异样的父亲把“父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务中都应永远排在第一位!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蔡笑晚在本书中体现的把“父亲”当做一生事业去追求的精神为天下父母教育子女带来了动力和方法。蔡笑晚的教子理念带给我们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帮助父母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生活和未来。

看完节目,我的观点是:支持蔡笑晚。

首先没有“徐小平”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就不要学着“徐小平”式的潇洒,这个不是平民百姓玩得起的。“徐小平”式的父亲完全有能力为孩子规划一个很美好的未来。当然,和“徐小平”式类似的,或者超出,那自由度就大很多了。不仅仅择校不择校,奥数不奥数的可以不考虑,其他很多问题,都不需要考虑。

而作为平民百姓的大多数人,要么选择“兢兢业业的仔仔细细的战战兢兢的日夜操劳的”精细化的规划和实施,与现行社会体制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计划,以谋得孩子在竞争中更大的胜算。

要么选择“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式的接受孩子所有未知的未来,并欣然、坦然。

要么混沌,浑浑噩噩,糊里糊涂。

从结果来看,我认为以上三种从结果的概率上来说,第一种,如果真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劳,获得中层或以上的社会成就可能性较大,底层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种,各种可能性都有,但是获得最高成就的可能性比第一种要大,因为精英天成。

第三种,混沌的、糊里糊涂的,肯定是底层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精英和中层也不是没有。

所以,我选择第一种,该择校择校,该奥数奥数,依从现行的体制做一些辅助性的家庭教育配合。同时,无条件的接受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93776940 发表于 2011-8-5 17:34:32

是的。顺势而为,乃最高境界。

growingtree 发表于 2011-8-5 17:40:49

本帖最后由 growingtree 于 2011-8-5 17:42 编辑

我也支持蔡笑晚,虽然没他那样的水平。
中国父母大部分是做不到徐小平那么潇洒的,现实很残酷,,,,

我总认为父亲管孩子事半功倍
买了本蔡笑晚的《我的职业是父亲》,本来是想让我家先生看后有所行动的,无奈....

楚妈 发表于 2011-8-5 17:41:03

本帖最后由 楚妈 于 2011-8-5 17:41 编辑

我看了上周央视2套周日下午的 保姆911
不愿意带孩子的可以看看,还有怎么管教孩子也可以看看,嘿嘿

shellybruce 发表于 2011-8-5 18:00:34

把父亲当作事业来做,怕是只能适用于全职父亲/母亲,非全职则很难。要全职,这本身就需要家庭有经济后盾。

shellybruce 发表于 2011-8-5 18:01:49

我赞同,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引导。但是当个事业来做,一来是没那么多孩子,二来是没有经济后盾。

信心妈妈 发表于 2011-8-5 18:27:29

坚果男孩 发表于 2011-8-5 18:43:49

孩子小的时候,我学习蔡笑晚的方式,孩子长大了,我将采用一些徐小平的方式,小的时候如果环境很理想,徐小平的方式也是不错,环境的熏陶也是很好的,但现实的环境,还是要采用一些蔡笑晚的方式,创造一个比较适合小孩成长的小环境,能力有限,只能尽量吧。

woaiaoao 发表于 2011-8-5 18:55:59

支持蔡晓晚

violin 发表于 2011-8-5 19:01:31

谢谢分享,希望能看到重播

wangjinghugh 发表于 2011-8-5 19:13:17

随其自然,因势利导,量力而为!

2003pcy 发表于 2011-8-5 19:28:42

同意楼主的观点。

sybaby 发表于 2011-8-5 19:39:04

支持蔡笑晚的观点

疯狂的小豆子 发表于 2011-8-5 19:40:13

父亲当成职业,不是说父亲不去工作,全职。老蔡同志培养了诸多的西洋博士,更多是“职业”精神吧。

dancingsnowliu 发表于 2011-8-5 19:42:24

我支持兢兢业业带孩子

abemei 发表于 2011-8-5 19:51:34

前几天刚好看了蔡笑晚的一本书,写的很好,很实用,支持他!

洪太阳好书地 发表于 2011-8-5 19:56:32

这两种方法,我觉得没有质的区别,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儿

椰子婷 发表于 2011-8-6 10:18:20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多厉害多让人羡慕,我只愿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会早教,会努力培养他,把它当成一生里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不敷衍不了事,尽父母所尽之能,量力而行。
就好。

fxjessica 发表于 2011-8-6 12:42:28

中国支持的是一回事,实际做的另外一回事。

teluby 发表于 2011-8-6 12:53:20

没看过,不过看了大家的评价,觉得自己应该更认同蔡笑晚。

兲倥咹静. 发表于 2011-8-6 13:15:28

支持蔡笑晚!!!

娃爱的墨墨 发表于 2011-8-6 15:15:04

呵呵 尽自己的努力来培养孩子

粗枝大叶 发表于 2011-8-6 16:16:46

有经济基础了,用金钱去衡量也不对了,没经济基础那就量力而行了。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兴趣——学习任何事物的第一要素”

要是小宝有这悟性加兴趣,那这钱花得很值得;但要是小宝产生了抗拒,那还是放弃为好,去选择一项小宝喜欢的事。


      在她同我说想学什么学什么时,我就会想法子去引导她,让她生产了兴趣,那花下去的钱也值得,没想过说她要学成什么样的高标准的成果,最起码是的她很认真很有兴趣的去做这件事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她学过(滑轮、围棋、儿童舞、画画{老妈我自己引导她涂鸦}、游泳、英语)有的已经学会了,有的还在学中,但每件事她都是开开心心的去学去做的!
   开心的做,开心的完成,那么这就是投入的资本。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我不是徐小平也不是蔡晓晚

ymei 发表于 2011-8-6 17:29:15

嗯,很久前看过采访蔡笑晚的育儿文章,真的好厉害

铭铭妈妈 发表于 2011-8-9 20:41:36

学习了,好好带孩子。

moxicao 发表于 2011-8-13 15:29:44

把父亲当作事业来做!这句说的好!虽然不能做全职妈妈,但是也要全心全意把母亲当做事业做!

自动更新 发表于 2011-8-17 13:18:28

让我认识了位牛人,好好向他学习

shalala 发表于 2011-8-23 12:10:57

有重播吗?想看看

淡茶 发表于 2011-8-23 12:17:22

不晓得网上有链接不,想看看

roben 发表于 2011-8-23 20:19:34

将父亲作为事业来做太可怕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不是你的全部。很多家长都有种瓜得瓜的心态,可是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你付出蔡那样的精力孩子还是一般,你能接受这个现实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看央视“今日如何做父母”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