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c8542 发表于 2015-7-14 17:13:57

当我们谈论育儿经时,育儿经在说什么

作者: 头妈


头妈说:自从有了孩子,头妈也陆陆续续看了不少育儿书籍,有喂养的,有教育的,有心理学的,中外都有。不敢说涉猎广泛,但也有不少了吧。看了这么多,头妈今天来总结一下这些育儿经的主要理念,梳理一下当前主流教育观念是怎样的。中国目前的主流教育理念大都来自于欧美,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理论已经很少被提及了。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大多是蒙台梭利的育儿理念,例如“爱和自由”,“敏感期”、“教具练习”等等。头妈总结了以下几点,但也不局限于蒙台梭利,只要是好的适用的都可以借鉴嘛。
1给予充分的“爱和自由”都说世上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却决定了是真爱还是假爱,别最后都成了溺爱。作父母的,要给予的爱应该是健康的、完整的,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而不是“你要是不这样做,妈妈(爸爸)就不爱你了。”
中国的父母爱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苦全都是为了你。”父母的本意可能是想告诉孩子要珍惜,体谅父母,可是怎么听怎么都让人觉得这是孩子的错,因为如果没有他父母就不会这么辛苦,会让孩子在得到这种爱时怀有一种负疚感,甚至让他觉得不配得到爱。而父母好像只有为小孩牺牲了一切,才能显示母(父)爱的伟大。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自虐式的母(父)爱,好像很可怜,付出了很多,最后孩子却不领情或者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不要忘了,当初生下孩子是自己的决定,那么也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再者,在辛苦育儿的过程中,不也得到了欢笑吗?怎么能说没有回报呢?真的爱,是不需要像祥林嫂一样天天挂在嘴边念叨的。
自由,就是不把父母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有机会去冒险,去犯错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束缚和压力,比如小小年纪报各种兴趣班,剥夺孩子应有的玩乐时间。这是满足父母的需要,还是满足孩子的需要?一个人就应该在孩子的年龄做孩子的事。不要总觉得“我要是不这样做,怕孩子长大后会怪我。”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不会推卸责任,把自己的问题归罪于父母;二是父母强迫孩子做了,孩子倒更有可能长大后会怪罪父母。试问在看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真有怨言的话,有几个是怪父母小时候对你管教太松的?
给孩子自由,父母能做的就是首先保证他的安全。然后在孩子尝试种种之后,在他成功时,给他赞美与掌声;在他失败时,给他拥抱与鼓励。
2尊重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就是别把小孩真当小孩看。孩子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上,从他降生之日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自己情感、知觉的人。一个不断被外界否定自己感觉的人,他永远不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甚至会变成一个极端自卑的人。讲一个外国的故事: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7岁左右。她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有巧克力 。”妈妈说。“不,我要香草的。”“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不,我就要香草的。”“你不应该要香草 。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觉得是谁倔,谁怪呢?不就是一个冰淇淋嘛,但是妈妈却在不断地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她这样做,其实是在告诉女儿,她的想法、选择、判断都是错的。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他的选择,他的判断,他的感受。父母的经验只是一个参考,但不能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要把父母承受的压力、未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孩子。你是要让他长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还是要让他长成一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3身教重于言传不要以为你每天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他就能变成一个明理的人。就像你每天给孩子念书,而自己却从来不看书,那你也就别指望你的孩子将来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这已经被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了,父母的行为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是影响孩子今后为人处事的重要因素。
关于这点,头妈有亲身体会。有一回,头妈坐在桌子边嗑瓜子,臭宝站在桌子边吃瓜子。我嗑一个瓜子就把壳放到桌子上,他吃一个瓜子就把瓜子吐到桌子上。我看他把瓜子吐得到处都是,就要求他把瓜子吐到垃圾桶里,并且把垃圾桶放到他旁边,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吐,我说多少遍都没用。突然,我意识到是我教的方式错了。我嘴上要求他把瓜子吐到垃圾桶里,可自己却把瓜子壳放到桌子上,言词与行动自相矛盾,而他自然是有样学样,也吐到桌子上。于是我对他说:”看好,壳,垃圾桶。“如此说了几遍的同时也把壳扔到了垃圾桶里,结果他也学我,对我说:”看好,壳,垃圾桶。“而且每一次都把瓜子正确地吐到了桶里。这次,我们都做对了。
4打骂教育不可取相信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很少有在童年时代没被父母打过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像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了,但这确实是一个早就该废弃的“传统”。如果打骂教育有用,那这个世界上最好做的职业恐怕就是教师,最好当的恐怕就是家长了,反正只要打骂学生就乖乖学习,只要打骂子女就乖乖听话。当然,你和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有极个别的成功者说,就是因为父母从小对他的严格教育才让他有今天的成就,比如钢琴家、书法家之类的。然而这只是个例,首先是天分,其次才是努力,这种案例放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数上是少之又少,不能作为样本分析。
打小孩的父母就是一个“穿着西装的野蛮人”,他没有控制自己愤怒与行为的能力,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把这种情绪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但凡能用暴力解决的事情,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只不过有些父母懒得去想或者没有能力去想,最后就采取了最粗暴的方式来解决。从我爸爸对我弟弟的打骂教养方式上,我一点都没有看出这种方式的好处,更别说“孝子”了。头妈对这种方式表示深恶痛绝。
随着现代父母认知水平的提高,打小孩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少,于是“骂”就变成了主要的管教方式之一。做作业慢,骂;考试成绩差,骂;调皮捣蛋,骂……对于一个脾气暴躁的家长而言,什么事都能成为他骂的对象。语言暴力往往能更直接地表达愤怒、污辱、蔑视,日积月累地打击一个人。
头妈是过来人,对这点身有体会,至今我都很害怕做错事。一旦事情出现不妙的情况,即使这件事不是我的责任,我也会归因到自己身上,然后感到一种内疚和挫败。后来看了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找到了原因,才慢慢地学会了排解。
坏脾气的家长,永远在家里传递着一种负能量,让整个家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试问,谁愿意与负能量的人待在一个屋檐下呢?
5父母与孩子最终要分离父母的爱,注定是指向分离的,最终也是为了分离。也许,大部分作爸爸的不会有同孩子分离的焦虑,反而是大部分作妈妈的有这种焦虑。所以,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婆媳关系是千百年来难解的一个题了。
不想跟孩子分离的原因,说透了无非是两种,一是对孩子的占有欲,二是害怕老无所依。对于第一点,父母要清楚的认识到孩子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他不是任何人的“东西”,他是他自己的。对于第二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制度的完善,我们这一代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老年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养儿防老”已经是过去式了。
如果能做到上面所说的自由和尊重,也许分离也就不会那么难。父母要学会主动跟孩子分离,让他去成长,去坚强,而我们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
6夫妻关系永远大于亲子关系很多夫妻会发现,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矛盾反而变得更多了,与配偶的吵架似乎更频繁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家里不仅仅是多了一张嘴,而是多了一个人,多了许多人情关系。
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隔代抚养带来的问题,往往都会加剧夫妻之间的矛盾。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孰轻孰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幸福。这里所说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指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同时还指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要因为孩子,而忽略了配偶;不要因为老人,而委屈了配偶。
父母会老,先我们而去;孩子会长大,离我们而去。只有配偶,那个老来伴,会一直牵着你的手,陪你走过春夏秋冬,一起欢笑忧愁。
没想到,写着写着,就这么多了。这些只是头妈对一些育儿经的个人解读。做不到以上这些,也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失败的父母,或者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千万不要因为看了许多育儿经而得育儿恐慌症。我们要相信孩子成长过程中自身的修复能力,跟孩子一同成长。



yym湘安安 发表于 2015-7-14 19:33:05

道理都知道,知易行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我们谈论育儿经时,育儿经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