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7-25 07:06 编辑

教育有很多目的,但就智育来讲,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呢?

为了一个好成绩,孩子们学习教材,深研吃透,不断做题训练,以期养成纯熟的技巧。课余时间还要参加补习班,让学习和题海塞满孩子的所有时间。其实这种单靠教材和练习,试图掌握一门学科的做法,造就出的是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还有一些家长,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于是给自己的孩子搞“素质”教育,比如孩子出生就认字、学英语、背唐诗、做算术等等,给孩子灌输了一大堆知识。这样的孩子学富五车,出口成章,由于超前教育和高强度的知识灌输,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成熟而聪明。其实未必真是如此,只是给人的错觉罢了。因为起步早,跑得快,暂时领先,并不代表智商就高。密集的知识学习,比较容易出“成绩”,便于孩子显山露水,也便于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这样的教育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好了许多,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素质”也高。表面上看来是成功的,但细一琢磨,这种教育方式也没有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这篇演讲中引用别人的话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其他的都会被忘掉,而唯有不会遗忘的东西才是教育,那些深深印入头脑的东西就变成了头脑的一部分,忘也忘不掉了。这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成绩,也不是教材上林林总总的知识,更不是书本中繁杂的细枝末节,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在同一篇演讲中,爱因斯坦还说到:“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知识是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为了知识而知识,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将来的运用,都是错误的学习态度。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知识在不停地更新,更新的动力则来自于人类对不同领域不断地探究和思考,而人类丧失思考能力知识也就变成无用的废物。“它(知识——引者)象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象,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这座石象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挥手不停地为它工作。”爱因斯坦正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创立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不是单单接受旧有的知识而已。

爱因斯坦反对学校(即使是技术学校)训练学生在生活中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一是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多种多样,在学校学是学不过来的,二是不能把人当作死的工具对待,学校要塑造的是“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专家或者有用的机器。“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在爱因斯坦看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行动,这些一般性的才能,才是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才是他们真正受益终生的东西,也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爱因斯坦也看到,“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爱因斯坦文集》第3)。知识传授被当作最重要的目标,繁重的学习任务加大了学生的负担,最终导致学生思想肤浅。

教会孩子思考,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更不是只看重成绩,这一直都是西方教育思想所强调的,从卢梭到杜威,莫不如此。而我国古代受经学影响,忽视了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又太过功利化和碎片化,偏重于知识传授甚至应试能力的训练,对于教育的真正目的始终重视不够。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反省,构建起“大教育观”,才能把握好孩子未来的航向,而不是随波逐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
1326 查看 17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阿春1008

    2015-7-24 15:33:44 使用道具

    中国不愿意放弃应试教育的不是学校不是政府,而是家长,但家长也有自己的无奈,所有中国的教育就是要给无解的怪圈。道理都懂,但无法做。
  • xuanxuanie

    楼主 2015-7-24 15:35:09 使用道具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5-7-24 15:33
    中国不愿意放弃应试教育的不是学校不是政府,而是家长,但家长也有自己的无奈,所有中国的教育就是要给无解 ...

    很多人不懂,懂的也不去做。
  • bluecroco

    2015-7-24 16:08:06 使用道具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样的歌。
  • 瑞希妈

    2015-7-24 17:37:22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下
  • candywang1980

    2015-7-24 18:18:47 使用道具

    讲的很有道理,共勉!学习!
  • 幽默的种子

    2015-7-26 22:11:24 使用道具

    应试,高考完,基本就忘掉了,其实就是考谁的记忆力最好。
  • antony22

    2015-7-27 00:20:58 使用道具

    现在的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拼家长的投入和智慧了。家长想培养独立性,放任不管的,就会导致两类结果,一类是孩子确实逐渐具备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学习成绩也非常突出,但这类学生少之又少,基本是天生就优秀的。另一类是孩子在班上的成绩基本垫底,自信心严重受挫。大多数家长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出现后者这类情况,自然不敢放手不管,因为别的大多数孩子有家长管着,成绩都比较好,你不管,那孩子成绩就会比他们差,学习的动力就会下降。但家长一管,孩子见家长参与进来,惰性油然而生,学习上等着家长安排和纠错,再无任何责任感可言,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在国外的孩子,家长为什么敢放手,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家长都放手,你的孩子就算不管,成绩也不会比他们差。
  • xuanxuanie

    楼主 2015-7-27 15:18:1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7-27 15:21 编辑
    antony22 发表于 2015-7-27 00:20
    现在的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拼家长的投入和智慧了。家长想培养独立性,放 ...

    你这还是“成绩至上”的思维,你应该告诉孩子:“成绩重要,但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分数并不能体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更为根本的。”你不断灌输这些思想,孩子还那么在乎分数吗?还会因为分数而自卑吗?而且,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今天学校重视的是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但除此以外,人还有多方面的智能,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一个成绩,能算得了什么呢?
    另外,智商有先天的因素,后天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智商不是唯一的因素,成功和幸福有多种因素影响,智商普通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和幸福。
  • tigie

    2015-8-10 08:07:15 使用道具

    理论不错,不太明白如何操作。
  • 宋喵喵

    2015-8-10 10:52:52 使用道具

    其实想开点。所有我们学校学校的课程都是锻炼思维的,这样跟孩子讲,每一门都是锻炼大脑的,为的是将来生活中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排斥上学,毕竟未来的日子很长.....
    其实,学习,读书,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
  • icegao123

    2015-8-10 12:42:41 使用道具

    个人认为,目前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学习的东西除了考试,好像都没有。其实应该是可以做到,比如数学,其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包括打电子游戏,搭积木,买东西,打扑克等等;还有英语,我儿子今年发现英语很有用啊,因为打游戏的时候上面的说明信息他都看懂了;语文就不用说了;还有科普类的读物,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昨天我跟儿子在麦当劳,儿子就问我,妈妈为什么吸管能把饮料吸出啦呢?生活中有许多为什么都是科学知识;还有思维训练,这个很多家长都只是把他跟做各种题联系在一起,其实思维训练做大的作用在于训练孩子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候的思路和方法,这个是孩子一生受益的东西,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 hdxx8011

    2015-8-10 12:52:43 使用道具

    楼上会去麦当劳吃。
  • antony22

    2015-9-30 00:27:12 使用道具

    xuanxuanie 发表于 2015-7-27 15:18
    你这还是“成绩至上”的思维,你应该告诉孩子:“成绩重要,但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分数并不能 ...

    你孩子如果在班上成绩不好,老师三天两头找你谈话,我看你还可不可能沉得住气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 charlenedavid

    2015-9-30 07:53:4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9-30 08:21 编辑

    就标题来说,太功利。

    学习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为啥把好的教育定义为忘不掉?

    无所谓忘不忘得掉,只要过程,要的是过程。。。。。。

    过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以后忘了又怎样?没什么嘛,人两腿一蹬,啥知识都带不走的,忘了就忘了好了。

    所以,现在需要讨论的是什么样的过程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好的教育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跟忘不忘得掉没有半点关系。
  • xuanxuanie

    楼主 2015-9-30 10:10:06 使用道具

    antony22 发表于 2015-9-30 00:27
    你孩子如果在班上成绩不好,老师三天两头找你谈话,我看你还可不可能沉得住气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

    孩子的老师找我好多次啦,我跟她交流,让她了解我的教育观点啊,越来越淡定了。
  • maius55

    2015-10-4 01:15:40 使用道具

    深夜看到这篇文章,很受启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父母家长学校老师这种填鸭式的做法,其实背后都是一种生存的焦虑...
    希望不要被这种焦虑,或者功利性蒙蔽了眼,遮住了心,共勉吧
  • 林菲菲

    2015-10-8 22:26:50 使用道具

    非常赞同,希望孩子能真正成长